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7-17 作者: 专题制作1
自2013年以来,荆门市作协团结全市广大文学爱好者和文学工作者,以培养文学新人为己任,以创作精品佳作为奋斗目标,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巩固文学阵地,筑实创作平台
开辟和巩固文学阵地,是基层作协的一项重要工作。荆门市作协立足巩固老阵地,搭建新平台,利用自媒体,为全市文学爱好者创作与交流打造温馨家园。
创刊于1989年《作家林》杂志,是一本地市级纯文学类杂志。创刊近30年来,这块文学爱好者精心呵护的圣地,有一批在全省、全国知名的作家诗人曾在此驻足。仅几近两年,我市作者在《作家林》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被全国省级以上文学刊物选载的就达10多篇。以《作家林》为标杆,全市县区级作协全部组建了自己的刊物:钟祥市的《莫愁湖》,京山县《京山文学》,沙洋县的《沙洋文艺》,掇刀区的《掇刀文艺》,东宝区的《东宝》等,这些文学刊物在为地方的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学评奖是发挥文学阵地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象山文艺奖”是全市唯一一个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奖项,每两年一届次。“荆门文学奖”是荆门市文联、荆门市作协主办,由县市区作协承办的文学类单项奖,每年一届次。全市县(市)区都设立了自己的文学奖项,比如沙洋县有沙洋文学奖,掇刀区有掇刀文学奖等等,通过评奖,最大限度地调动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积极性,更广泛团结文学爱好者为本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鼓与呼。除传统文学刊物外,市作协在充分发分“弹舌音”“栖居地”等文学网站作用的同时,利用各种微信文学公众号,如“弹舌音文化创意”“东宝区作协”“掇刀小地方”等新兴媒体,让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相结合,不断与时俱进,拓展文学展示平台。
二、树立精品意识,提升作品品质
近几年来,市作协牢牢把握政治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的创作导向,带领全市文学爱好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紧跟时代潮流,创作出一批有一定思想内涵和艺术质量的文学作品,全市整体创作水平明显提升。
诗歌创作方面。自我市女诗人余秀华走红网络以来,荆门市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可喜局面。张作梗、韩少君、周平琳等多位诗人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活跃在当代诗坛;王芗远、郑敏、鲍秋菊等后起之秀,极富个性。尤其是王芗远,作为参加第七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最年青的作者,其诗歌在全国范围内频频获奖,最近又出版新诗集——《他们这样叫你》。
散文创作方面。我市散文创作队伍庞大,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作品质量提升较快。何红霞、黄良琴等一批颇具潜力的作者表现不俗,有多篇散文在全国知名报刊杂志发表。何红霞的散文《初冬的阳光》以其独具匠心的布局与极富张扬力的语言,获得16年第七届“冰心散文奖”;
小说创作方面。近年来,为弥补我市中短篇小说创作短板,市作协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育全市中短篇小说创作队伍,提升中短篇小说品质上,起得了明显成效,我市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小说作者在全国各大知名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除外,仅在《作家林》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就被《长江丛刊》《长江文艺》 《福建文学》《北京文学》《小说月刊》《天池小小说》《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选用。
此外,为充分展示我市作者创作成果,市作协广开渠道,多方联系,解决作者出版难的问题。去年由长江传媒集团崇文书局出版的“荆门文丛”,收集出版了我市10名作者的10部作品集,其中包括散文集、短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诗歌集等,设计精到,装祯精美,集中展现了我市作者最近几年的创作成果。
三、开展多种活动,活跃创作氛围
基层作协的另一重要职责,就是通过开展各种文学活动,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努力把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紧密地团结起来,激发大家创作出更好更多的文学作品。
一是举办各类文学赛事。去年,由市文联、市作协主办,沙洋县文联、作协和荆门晚报承办的“2016荆门文学奖。小说”大赛历时半年,最后评选出优秀奖作品5件,提名奖作品10件;沙洋县民政局与沙洋县作协联合开展“地名故事”有奖征文;东宝作协与东宝区地税局联合举办“我是纳税人”地税故事有奖征文;京山县作协组织参与“感动你我、文明新风”网络有奖征文活动等。各类赛事的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写作者们的创作热情。
二是组织作品研讨会。由沙洋县文联、作协主办的移民作家王雄散文集《从峡江到平原》研讨会在沙洋县举行,来自中国作协、湖北省作协的老师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作家叶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王雄的散文集作了精彩点评;京山县举行小说创作研讨会,就小说创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对性的探讨。
三是组织各类讲座、采风活动。今年,荆门市作协承办了省作协举办的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荆门、荆州、宜昌)培训班,三地作者170多人参加了在荆门彭墩举办的培训;市文联、《作家林》杂志和掇刀作协共同邀请《长江丛刊》杂志社,举办了荆门组稿会,省作协领导、作家、编辑和荆门作者作进行了面对面的有益交流;沙洋县作协与东宝区作协联合举办了“走进天下第一县”笔会活动,丰富了大家的创作素材,扩展了创作视野;我市作者余秀华、王雄等人被推选参加了湖北省第六届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习。
2016年,按照荆门市委宣传部要求,荆门市作协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
来源:
作者:
专题制作1
发布时间:
2018-07-17
自2013年以来,荆门市作协团结全市广大文学爱好者和文学工作者,以培养文学新人为己任,以创作精品佳作为奋斗目标,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巩固文学阵地,筑实创作平台
开辟和巩固文学阵地,是基层作协的一项重要工作。荆门市作协立足巩固老阵地,搭建新平台,利用自媒体,为全市文学爱好者创作与交流打造温馨家园。
创刊于1989年《作家林》杂志,是一本地市级纯文学类杂志。创刊近30年来,这块文学爱好者精心呵护的圣地,有一批在全省、全国知名的作家诗人曾在此驻足。仅几近两年,我市作者在《作家林》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被全国省级以上文学刊物选载的就达10多篇。以《作家林》为标杆,全市县区级作协全部组建了自己的刊物:钟祥市的《莫愁湖》,京山县《京山文学》,沙洋县的《沙洋文艺》,掇刀区的《掇刀文艺》,东宝区的《东宝》等,这些文学刊物在为地方的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学评奖是发挥文学阵地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象山文艺奖”是全市唯一一个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奖项,每两年一届次。“荆门文学奖”是荆门市文联、荆门市作协主办,由县市区作协承办的文学类单项奖,每年一届次。全市县(市)区都设立了自己的文学奖项,比如沙洋县有沙洋文学奖,掇刀区有掇刀文学奖等等,通过评奖,最大限度地调动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积极性,更广泛团结文学爱好者为本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鼓与呼。除传统文学刊物外,市作协在充分发分“弹舌音”“栖居地”等文学网站作用的同时,利用各种微信文学公众号,如“弹舌音文化创意”“东宝区作协”“掇刀小地方”等新兴媒体,让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相结合,不断与时俱进,拓展文学展示平台。
二、树立精品意识,提升作品品质
近几年来,市作协牢牢把握政治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的创作导向,带领全市文学爱好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紧跟时代潮流,创作出一批有一定思想内涵和艺术质量的文学作品,全市整体创作水平明显提升。
诗歌创作方面。自我市女诗人余秀华走红网络以来,荆门市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可喜局面。张作梗、韩少君、周平琳等多位诗人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活跃在当代诗坛;王芗远、郑敏、鲍秋菊等后起之秀,极富个性。尤其是王芗远,作为参加第七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最年青的作者,其诗歌在全国范围内频频获奖,最近又出版新诗集——《他们这样叫你》。
散文创作方面。我市散文创作队伍庞大,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作品质量提升较快。何红霞、黄良琴等一批颇具潜力的作者表现不俗,有多篇散文在全国知名报刊杂志发表。何红霞的散文《初冬的阳光》以其独具匠心的布局与极富张扬力的语言,获得16年第七届“冰心散文奖”;
小说创作方面。近年来,为弥补我市中短篇小说创作短板,市作协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育全市中短篇小说创作队伍,提升中短篇小说品质上,起得了明显成效,我市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小说作者在全国各大知名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除外,仅在《作家林》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就被《长江丛刊》《长江文艺》 《福建文学》《北京文学》《小说月刊》《天池小小说》《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选用。
此外,为充分展示我市作者创作成果,市作协广开渠道,多方联系,解决作者出版难的问题。去年由长江传媒集团崇文书局出版的“荆门文丛”,收集出版了我市10名作者的10部作品集,其中包括散文集、短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诗歌集等,设计精到,装祯精美,集中展现了我市作者最近几年的创作成果。
三、开展多种活动,活跃创作氛围
基层作协的另一重要职责,就是通过开展各种文学活动,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努力把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紧密地团结起来,激发大家创作出更好更多的文学作品。
一是举办各类文学赛事。去年,由市文联、市作协主办,沙洋县文联、作协和荆门晚报承办的“2016荆门文学奖。小说”大赛历时半年,最后评选出优秀奖作品5件,提名奖作品10件;沙洋县民政局与沙洋县作协联合开展“地名故事”有奖征文;东宝作协与东宝区地税局联合举办“我是纳税人”地税故事有奖征文;京山县作协组织参与“感动你我、文明新风”网络有奖征文活动等。各类赛事的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写作者们的创作热情。
二是组织作品研讨会。由沙洋县文联、作协主办的移民作家王雄散文集《从峡江到平原》研讨会在沙洋县举行,来自中国作协、湖北省作协的老师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作家叶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王雄的散文集作了精彩点评;京山县举行小说创作研讨会,就小说创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对性的探讨。
三是组织各类讲座、采风活动。今年,荆门市作协承办了省作协举办的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荆门、荆州、宜昌)培训班,三地作者170多人参加了在荆门彭墩举办的培训;市文联、《作家林》杂志和掇刀作协共同邀请《长江丛刊》杂志社,举办了荆门组稿会,省作协领导、作家、编辑和荆门作者作进行了面对面的有益交流;沙洋县作协与东宝区作协联合举办了“走进天下第一县”笔会活动,丰富了大家的创作素材,扩展了创作视野;我市作者余秀华、王雄等人被推选参加了湖北省第六届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习。
2016年,按照荆门市委宣传部要求,荆门市作协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