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湖北作家网 发布时间: 2019-12-10 作者: 潘云贵
《你的孤独,比这世界更动人》
沈嘉柯 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1版1次
定价:39.80元
这是时间送来的礼物
潘云贵
在物质丰盈、科技如洪流席卷世界的时代,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并不容易,这块隐没的高地正不断沦陷。人们的内心逐渐内缩起来,在为生活奔波之余,对精神更深层次的超越、向往几乎消退为渺远的虚幻灵光、稀薄不可及的天边云彩。
但有一部分作家不曾耽溺于物质的深海,他们仍想在文本上努力建构文化意味上的陆地家园,让读者内心的根脉吸附于文化的土壤,而长成一棵靠近灵魂的树。著名作家沈嘉柯近日出版散文集新作《你的孤独,比这世界更动人》,关于书中内容,封面上那句话的观点表达极为贴切:“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写作二十多年的沈嘉柯,同样关注文化研究,作品流露出的现实感愈发强烈,从自我成长记录深入到社会的多个层面观察,抽丝剥茧,试图在文本上建构出人的精神高地。
米兰·昆德拉说现实世界的本质是稍纵即逝,而且只配被人忘得一干二净。沈嘉柯的写作并非为了迎合市场而刻意感悟生活、提炼生活中可作为“平民励志英雄”的自我或他者,他的文字是有野心的,写起在世的、遗憾的、濒临消失的、幽微的人事,笔调悠缓,如故人坐于读者面前喝茶叙旧,在一种自然、温柔的气氛中感染读者。他深谙写作秘径,擅长捕捉这个世界“稍纵即逝”的部分,能在紧密咬合的时空下找到可审思的缝隙,在其间确认个体的存在及意义,并于摊开的书页间呈现。
《你的孤独,比这世界更动人》主要书写三个维度的内容:故土经验、文艺观察、社会审思。
在第一个维度上,透过作家自身城镇成长经验,我们看见一个时代背过身去,故乡与游子的关系变得疏离。人们试图用回忆联结,但房屋锈蚀、田园荒芜,曾经往返的道路在一个神秘的时间过后,消失。之后即便返乡,近在咫尺的故乡已蒙上隐匿的面纱,你无法揭下。沈嘉柯用诗意的细节,将祖辈、父辈、发小的深情厚谊连同故土饮食、风物一同保存至书中,一翻开,故乡就醒了,往事深处的少年并未被时间粗暴的手掌摩擦而苍老。
在第二个维度上,我们可以瞥见作家日常在书籍、影视文本上阅读颇丰,涉猎古今中外。古希腊史学家波里比奥曾说:“最具有教训意义的事情莫过于回忆他人的灾难。要学会如何庄严地忍受命运的变化,这是唯一的方法。”在他者叙述当中,我们参照自我生活,收获间接经验,进一步增强承受人生悲喜无常的能力。早期以评论随笔“登场”的沈嘉柯,对文艺作品有细腻、精准的观察。面对这些文本,他看到的尽是人生,产生的思索感悟给人启迪。
黄仁宇先生在《关系千万重》中梳理过世间关系,莫过于生存关系、性关系、经济关系。沈嘉柯新作的第三个维度也在审思这些关系,与这方方面面各种领域亲密接触,关系的蛛网撒下来,黏结他的命运。他注视社会的角落,凝视那些失落的面庞,并尽最大的力量把时代的面相展现,在事件与修辞之间,他找到了一个合适聚焦的姿势。
这是一个文化与情感容易被忽视的时代,群体关系不断解体,裹挟每个人的虚无感愈发强烈。我们身上的孤独需要被一种力量治愈,沈嘉柯的作品带来了可能。他见过天地众生和自己,将行进中纷繁诡谲的世界吸纳于自己笔端,书中写下的每个字句皆有矿物的纹络,这是时间送来的礼物。
——潘云贵(作家,台湾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生)
来源:
湖北作家网 作者:
潘云贵
发布时间:
2019-12-10
《你的孤独,比这世界更动人》
沈嘉柯 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1版1次
定价:39.80元
这是时间送来的礼物
潘云贵
在物质丰盈、科技如洪流席卷世界的时代,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并不容易,这块隐没的高地正不断沦陷。人们的内心逐渐内缩起来,在为生活奔波之余,对精神更深层次的超越、向往几乎消退为渺远的虚幻灵光、稀薄不可及的天边云彩。
但有一部分作家不曾耽溺于物质的深海,他们仍想在文本上努力建构文化意味上的陆地家园,让读者内心的根脉吸附于文化的土壤,而长成一棵靠近灵魂的树。著名作家沈嘉柯近日出版散文集新作《你的孤独,比这世界更动人》,关于书中内容,封面上那句话的观点表达极为贴切:“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写作二十多年的沈嘉柯,同样关注文化研究,作品流露出的现实感愈发强烈,从自我成长记录深入到社会的多个层面观察,抽丝剥茧,试图在文本上建构出人的精神高地。
米兰·昆德拉说现实世界的本质是稍纵即逝,而且只配被人忘得一干二净。沈嘉柯的写作并非为了迎合市场而刻意感悟生活、提炼生活中可作为“平民励志英雄”的自我或他者,他的文字是有野心的,写起在世的、遗憾的、濒临消失的、幽微的人事,笔调悠缓,如故人坐于读者面前喝茶叙旧,在一种自然、温柔的气氛中感染读者。他深谙写作秘径,擅长捕捉这个世界“稍纵即逝”的部分,能在紧密咬合的时空下找到可审思的缝隙,在其间确认个体的存在及意义,并于摊开的书页间呈现。
《你的孤独,比这世界更动人》主要书写三个维度的内容:故土经验、文艺观察、社会审思。
在第一个维度上,透过作家自身城镇成长经验,我们看见一个时代背过身去,故乡与游子的关系变得疏离。人们试图用回忆联结,但房屋锈蚀、田园荒芜,曾经往返的道路在一个神秘的时间过后,消失。之后即便返乡,近在咫尺的故乡已蒙上隐匿的面纱,你无法揭下。沈嘉柯用诗意的细节,将祖辈、父辈、发小的深情厚谊连同故土饮食、风物一同保存至书中,一翻开,故乡就醒了,往事深处的少年并未被时间粗暴的手掌摩擦而苍老。
在第二个维度上,我们可以瞥见作家日常在书籍、影视文本上阅读颇丰,涉猎古今中外。古希腊史学家波里比奥曾说:“最具有教训意义的事情莫过于回忆他人的灾难。要学会如何庄严地忍受命运的变化,这是唯一的方法。”在他者叙述当中,我们参照自我生活,收获间接经验,进一步增强承受人生悲喜无常的能力。早期以评论随笔“登场”的沈嘉柯,对文艺作品有细腻、精准的观察。面对这些文本,他看到的尽是人生,产生的思索感悟给人启迪。
黄仁宇先生在《关系千万重》中梳理过世间关系,莫过于生存关系、性关系、经济关系。沈嘉柯新作的第三个维度也在审思这些关系,与这方方面面各种领域亲密接触,关系的蛛网撒下来,黏结他的命运。他注视社会的角落,凝视那些失落的面庞,并尽最大的力量把时代的面相展现,在事件与修辞之间,他找到了一个合适聚焦的姿势。
这是一个文化与情感容易被忽视的时代,群体关系不断解体,裹挟每个人的虚无感愈发强烈。我们身上的孤独需要被一种力量治愈,沈嘉柯的作品带来了可能。他见过天地众生和自己,将行进中纷繁诡谲的世界吸纳于自己笔端,书中写下的每个字句皆有矿物的纹络,这是时间送来的礼物。
——潘云贵(作家,台湾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