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头条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纪实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21-05-06    作者: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进村庄、入企业、察生态、探民生,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搞好民族团结进步等进行调研,并亲自指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从湘江之边到漓江之上,从柳江之滨到邕江之畔,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广西广大干部群众加油鼓劲,为新时代广西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一)湘江之畔祭英魂:“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

  纪念园所在地,是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的战场遗址。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上午,习近平在位于桂林市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

  拾级而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纪念园凭吊广场,面向“红军魂”雕塑静静肃立。

  两名礼兵将花篮敬献于“红军魂”雕塑前。

  雕塑背后的山坡上,一面面红旗招展。那里,埋葬着红军烈士们的遗骸。往日硝烟早已散去,英雄之气仍在这青山绿水间纵横激荡。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血战湘江突重围”展陈,了解红军浴血奋战、突破湘江的革命历史。

  在油画《陈树湘》前,总书记停下来脚步,凝视良久。

  “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叹。

  在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四大渡口示意图前,讲解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真是危险啊!”习近平总书记说,“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

 

 

  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这里。沿着平整的水泥路,车子穿过山间的茂林修竹,一派田园风光涌入眼前。昔日炮火纷飞的战场,如今正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雨后山村,空气格外清新。一排排桂北民居错落有致,一排排盖着透明防雨膜的葡萄棚延伸开去。

  “过去我们这里比较穷,外面人说有女不嫁毛竹山。现在我们种葡萄,村民都富起来了,大家都说,毛竹山葡萄山,家家户户住楼房,生活变了样,有女要嫁毛竹山……”

  葡萄园里,村民们正在技术员指导下忙碌着。习近平总书记沿田埂走进葡萄园,同村民攀谈起来。

  “南玉、红地球,还有温克。”

  “最低能卖到3块,好的能卖到4块。”

  “3000斤。”

  “所以,将来乡村振兴还是很有前途的。大家不用背井离乡,而是回归乡村。祝你们的葡萄产业越办越兴旺!”

  “我是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的,每隔一两个月来一次,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现在正在为葡萄绑蔓、定梢。”

  “枝条间隙要固定,20公分左右。花序上面四到六片叶子,要摘心。”

  “要的。”

  村民王德利住着三层小楼,门口两棵灯笼花开得正艳。听说总书记要来,一家六口迎出门来。

  围坐在客厅聊家常,王德利告诉总书记,他家是村里最早一批种葡萄的,一共种了12亩,农闲时到梧州市建筑工地打工,去年全家收入14万多元。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上午,习近平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很好,一家稳稳当当的。”总书记也很高兴,“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们选择种葡萄这条路,一直这么走下来了,现在尝到甜头了,而且感到有奔头,那就继续发展下去,发展得更好。”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王德利激动地说。

  闻讯赶来的村民聚拢在王德利家门口,纷纷向总书记问好。

  看到人群中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习近平总书记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知识的一代人,用科学知识托起乡村振兴,托起我们现代化的中国。我们老中青三代人,齐心努力奔向现代化。”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上午,习近平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

 

 

  这一观念,萌发于习近平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时隔半个多世纪,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漓江。

  4月25日下午,在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自治区水利厅负责同志向总书记汇报了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情况。

  “还有非法采石的吗?”总书记特别问道。

  “最糟糕的就是采石。毁掉一座山就永远少了这样一座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再滥采乱挖不仅要问责,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书记强调。

  “山上的树都禁止砍伐了吧”、“岸边那些村子是不是可以发展些农家乐”、“来这里的游客一年有多少”……甲板上,总书记不时询问漓江两岸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情况。

  “广西旅游产业大有可为。”总书记点点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总书记引用古人诗句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全国能有这种美誉的不多。甲天下就是指生态好,天生丽质,绿水青山。”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下午,习近平在桂林市阳朔县,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7日上午,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正在公园里游览的游客们见到总书记来了,纷纷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问好。

  “我们从浙江嘉兴过来的”,“福建福州的”,“我们就是桂林本地的”……大家争着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转向当地负责同志:“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格调品位,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宜居城市。”

  考察中,一个细节意味深长。

  “环境破坏了,人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谈生态,最根本的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牢固树立这样的发展观、生态观,这不仅符合当今世界潮流,更源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四)柳江之畔看产业:“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

  柳州,广西最大工业城市,以汽车、机械、钢铁为龙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自治区四分之一。

  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观看了一段柳工发展历程的视频短片:

  “北看徐工,南看柳工。这里是标志性的装备制造企业,也是一家成功的国有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柳工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错,国产化程度很高,许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我们民族企业发展的方向。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察看产品展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一边看,一边详细询问“价格多少”、“销路怎么样”、“与其他工程机械企业相比,有什么差异化竞争优势”……

  离开企业时,总书记同企业职工代表们亲切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要坚定不移、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挖掘机装配厂考察调研。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不仅是装备制造,有着“工业思维”的柳州人,还把一碗螺蛳粉做成了大产业。

  柳州市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近年来柳州加快推动螺蛳粉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通过把螺蛳粉做成袋装速食,让原先不易保存储运的美味走向全国各地。

  “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总书记称赞道。

  “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都有了。不分南北大家都喜欢吃。”总书记笑着说。

  总书记叮嘱大家:“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我相信,将来螺蛳粉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看到总书记来了,身着绚丽服装的各族群众兴奋地围拢过来。

  总书记对大家说:“广西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努力。他指出:“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但我们还不能停步,接下来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长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纪实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发布时间: 2021-05-06

  “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进村庄、入企业、察生态、探民生,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搞好民族团结进步等进行调研,并亲自指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从湘江之边到漓江之上,从柳江之滨到邕江之畔,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广西广大干部群众加油鼓劲,为新时代广西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一)湘江之畔祭英魂:“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

  纪念园所在地,是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的战场遗址。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上午,习近平在位于桂林市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

  拾级而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纪念园凭吊广场,面向“红军魂”雕塑静静肃立。

  两名礼兵将花篮敬献于“红军魂”雕塑前。

  雕塑背后的山坡上,一面面红旗招展。那里,埋葬着红军烈士们的遗骸。往日硝烟早已散去,英雄之气仍在这青山绿水间纵横激荡。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血战湘江突重围”展陈,了解红军浴血奋战、突破湘江的革命历史。

  在油画《陈树湘》前,总书记停下来脚步,凝视良久。

  “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叹。

  在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四大渡口示意图前,讲解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真是危险啊!”习近平总书记说,“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

 

 

  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这里。沿着平整的水泥路,车子穿过山间的茂林修竹,一派田园风光涌入眼前。昔日炮火纷飞的战场,如今正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雨后山村,空气格外清新。一排排桂北民居错落有致,一排排盖着透明防雨膜的葡萄棚延伸开去。

  “过去我们这里比较穷,外面人说有女不嫁毛竹山。现在我们种葡萄,村民都富起来了,大家都说,毛竹山葡萄山,家家户户住楼房,生活变了样,有女要嫁毛竹山……”

  葡萄园里,村民们正在技术员指导下忙碌着。习近平总书记沿田埂走进葡萄园,同村民攀谈起来。

  “南玉、红地球,还有温克。”

  “最低能卖到3块,好的能卖到4块。”

  “3000斤。”

  “所以,将来乡村振兴还是很有前途的。大家不用背井离乡,而是回归乡村。祝你们的葡萄产业越办越兴旺!”

  “我是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的,每隔一两个月来一次,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现在正在为葡萄绑蔓、定梢。”

  “枝条间隙要固定,20公分左右。花序上面四到六片叶子,要摘心。”

  “要的。”

  村民王德利住着三层小楼,门口两棵灯笼花开得正艳。听说总书记要来,一家六口迎出门来。

  围坐在客厅聊家常,王德利告诉总书记,他家是村里最早一批种葡萄的,一共种了12亩,农闲时到梧州市建筑工地打工,去年全家收入14万多元。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上午,习近平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很好,一家稳稳当当的。”总书记也很高兴,“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们选择种葡萄这条路,一直这么走下来了,现在尝到甜头了,而且感到有奔头,那就继续发展下去,发展得更好。”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王德利激动地说。

  闻讯赶来的村民聚拢在王德利家门口,纷纷向总书记问好。

  看到人群中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习近平总书记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知识的一代人,用科学知识托起乡村振兴,托起我们现代化的中国。我们老中青三代人,齐心努力奔向现代化。”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上午,习近平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

 

 

  这一观念,萌发于习近平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时隔半个多世纪,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漓江。

  4月25日下午,在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自治区水利厅负责同志向总书记汇报了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情况。

  “还有非法采石的吗?”总书记特别问道。

  “最糟糕的就是采石。毁掉一座山就永远少了这样一座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再滥采乱挖不仅要问责,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书记强调。

  “山上的树都禁止砍伐了吧”、“岸边那些村子是不是可以发展些农家乐”、“来这里的游客一年有多少”……甲板上,总书记不时询问漓江两岸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情况。

  “广西旅游产业大有可为。”总书记点点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总书记引用古人诗句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全国能有这种美誉的不多。甲天下就是指生态好,天生丽质,绿水青山。”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下午,习近平在桂林市阳朔县,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7日上午,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正在公园里游览的游客们见到总书记来了,纷纷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问好。

  “我们从浙江嘉兴过来的”,“福建福州的”,“我们就是桂林本地的”……大家争着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转向当地负责同志:“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格调品位,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宜居城市。”

  考察中,一个细节意味深长。

  “环境破坏了,人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谈生态,最根本的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牢固树立这样的发展观、生态观,这不仅符合当今世界潮流,更源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四)柳江之畔看产业:“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

  柳州,广西最大工业城市,以汽车、机械、钢铁为龙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自治区四分之一。

  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观看了一段柳工发展历程的视频短片:

  “北看徐工,南看柳工。这里是标志性的装备制造企业,也是一家成功的国有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柳工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错,国产化程度很高,许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我们民族企业发展的方向。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察看产品展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一边看,一边详细询问“价格多少”、“销路怎么样”、“与其他工程机械企业相比,有什么差异化竞争优势”……

  离开企业时,总书记同企业职工代表们亲切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要坚定不移、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挖掘机装配厂考察调研。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不仅是装备制造,有着“工业思维”的柳州人,还把一碗螺蛳粉做成了大产业。

  柳州市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近年来柳州加快推动螺蛳粉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通过把螺蛳粉做成袋装速食,让原先不易保存储运的美味走向全国各地。

  “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总书记称赞道。

  “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都有了。不分南北大家都喜欢吃。”总书记笑着说。

  总书记叮嘱大家:“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我相信,将来螺蛳粉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看到总书记来了,身着绚丽服装的各族群众兴奋地围拢过来。

  总书记对大家说:“广西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努力。他指出:“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但我们还不能停步,接下来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长征!”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