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家茶馆 > 新作快读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19    作者: 郑能新

大自然真乃鬼斧神工,不经意间就在江汉平原西北角上留下这么一个上不愧天,下不负地的圆墩墩的山峦。它像是上苍遗失的一枚巨大棋子,稳稳地落在了大别山和大洪山之间。其形既似擎天柱之墩,亦如祀奉上苍之告天香炉,在辽阔的平原上威风凛凛地施展着独一无二的霸气!

亦如它的名字,“寿山”,想来不止亿万年吧?反正,有史记载就可以查到它的踪迹。

如果没有走近它,或许,我只能把它当作一座普通的山峦,甚至会把它与众多叫作“寿山”的地方相混淆。但当我顶着初春的微凉走进广水,被友人海卿领到它的面前,我着实有些震撼了!

海卿姓黄,我们皆为爬格子的同路人。那年,在一次省作协会议上相遇并同处一室,有着谈不完的话题。尤其是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些神奇际遇,更是让我们拉近了距离,成为一对忘年交。海卿不仅是位有成就的作家,他对广水历史之娴熟,使之年纪轻轻又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学者!他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让我心里暗暗有些汗颜!

初期的走山并不费力,公路旁边的一条山冲子舒缓地向后延伸,往里不过三四百米,即呈现一个太师椅样的山洼子,据说,这就是当年李白隐居寿山之地,此一奇也!

清《德安府志》《湖北通志》记载:寿山“西揖白兆,峰峦秀出,其下李太白之庐……”清《应山县志》亦载:“寿山,唐李白谓其‘攒吸云雨,纲纪四方’。”李白隐居寿山期间,友人孟少府致书,劝其出山报效朝廷,李白写下《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明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心志。由此可见,李白隐居寿山喜爱寿山已成不争之实。至于友人说到《静夜思》亦是在寿山所作,且原文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我是相信的!一是李白隐居寿山多年,不可能不写诗作,尤其是在此期间,偏居乡野,多有寂寞,思念故乡乃人之常情!二是《静夜思》原文,已被多方权威史料所证,还有传入日本的版本亦是如此。既是“山月”,扬州城里无山矣,“‘扬州所作’说”似不成立,定位寿山所作是适当的!当然,有李白隐居寿山这一事实,足让其山世间扬名,至于《静夜思》到底产生在哪里,只是还其历史本源,与寿山成为天下名山,并无太多辅益,此乃愚之浅见也!

李白结庐处,今立有石碑,宽丈盈余,高过人顶。正面刻有“《静夜思》诞生地”几个大字,字迹俊朗飘逸,有太白之浪漫诗风;背面乃《李白读书吟月于寿山》记,洋洋洒洒,纵横捭阖。二者皆为广水另一文化名人任蒙先生作品。任蒙亦乃我之师友,工作生活在武汉,但见字如人,兴致大增,遂以石碑为背景,一连拍下多张照片。

绕山盘旋,山风挤进车窗,漫过肌肤,无比惬意!两盏茶的光景就到达山顶。山本不高,440余米,但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中兀自耸峙,便显得尤为挺拔!山顶空辽广阔,四周一览无遗,由此,给并不太高的寿山平添了许多优越。我是登过无数大山的,4500多米的石卡雪山也爬到了山顶,但因其群山拱卫,并不显得它有多么伟岸。倒是寿山大为不同,于广袤平原里兀地耸起一座山来,那种况味,即便不想出类拔萃都难!人呢,似乎也同此理矣!

山顶西侧,一块巨石破土而出,略高于人,三分之一处自上至下裂为两半,但依然紧紧挨在一起。仔细看来,颇似一对深情相拥的情侣,人曰“李白赏月石”。诗情画意都有了,但我似乎觉得,这不仅仅是李白一个人赏月,也许,他偕新娶的许夫人一起,头顶星光,身沐微凉,在这寂静的山冈上:明月夜,短松岗,面对沃野,声声诉衷肠……也许,有人会说李白不会这么小我,他深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报国之志,他应该站在高山之巅,面向苍穹,大声抒发他的豪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的,历史无法还原彼时的情景,就让我们今人以各自的度量和情怀去想象诗仙其时的浪漫吧!

人说,中晚唐时期,寿山建有二祠九庵十八寺,可以说是盛极一时。当然,这些都可以在史料中找到依据。此乃二奇也!一山纳众,兼容并蓄,其宽广胸怀可见一斑也!其中“灵仙祠”乃为李白祠,足见其时太白受到尊崇的程度。这些古建筑的规模和遗存,至今还能够在山上找到许多印证:石基、唐砖、宋瓦、古碑、古井,每时每刻都在向今人诉说着历史的演变和沧桑。行走在空辽旷达的山顶,稍一入定,似有晨钟暮鼓于地心深处传来,缥缈回环,余音不绝……

极顶之上,有高大墓碑一座,且有今时之痕迹,顿觉惊奇不已。在这佛教名山极顶处,谁会一反常理于此修坟造墓?一问,才知道是当年有一麻城籍毛氏先人云游时,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为了有机会得到这处墓穴,遂于古稀之年出家修行,并嘱家人将其死后埋在此处。或许真是圣山有灵?说来也巧,毛氏后人竟然出了不少富商巨贾、达官显贵,时至今日,延绵不绝。此乃三奇也!由于毛氏家族上延下接,历久不衰,其后人感念先祖阴德,故,墓地也常修常新是也。

走山过程中,我们发现,寿山虽大,树却不多。此时,山上的草木尚未转绿,还残留着冬的苍黄,但仍有不少蓬生灌木冲破旧色桎梏,一团团一簇簇,展露茂盛苍翠,彰显生机活力。友人告诉我们,这些亮眼的绿色,下面皆是泉眼!他说,寿山多龙泉,久旱不涸。此又是一奇也!人说,寿山过去茂林修竹,古木葳蕤,隐天蔽日,解放后还能见到不少遗存,不过,有些在大炼钢铁时投入了火炉,有些被远近乡民取之为釜薪,渐渐使之显了原形。后虽不断修复,但想恢复到之前的原始生态,却非一日之功也。

奇山异水出奇人!除客籍的李白外,广水本土还有两位响当当的人物,聂华苓和杨涟,他们莫不受到寿山历史文化的深厚影响。聂华苓是个传奇人物,一生坎坷,至今飘零海外,但她的文学成就早就彪炳史册了,被誉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故乡广水为激励后人,在风景秀丽的印台山为其修建了聂华苓文学馆,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杨涟,则是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六君子”之一,官至左副都御史,早年常熟知县任上被考选为“天下廉史第一!”死后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今日,杨涟纪念馆已经成为湖北省“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站在寿山之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自李白结庐寿山,欧阳修求学应山(今广水),上千年延续下来的文脉,亦如寿山之名,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生生不息传承、轮回……“一门五进士、两状元、两宰相、一尚书”早已传为佳话;北宋七十年间,广水高中状元四名,冠冕一时;今有散文大家任蒙,小说作家曹军庆、二胡,诗人毛翰等等续写文学传奇……

山下,一块块一垄垄的田园阡陌横无际涯;碧水蓝天相互映衬的徐家河水库烟波浩渺;玉带一样的府河安静优雅地流淌;一派祥和安宁的生态画卷尽情地铺展在人们面前!虽然它们都各具光彩,但我觉得,在高高耸起的寿山面前它们已经放下了身段,心甘情愿地将其衬托得更加巍峨伟岸。而此刻,寿山却沉稳得像个哲人,在它敦厚浑圆的身上,我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张扬个性。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似乎,这也是广水人千百年来上传下效的文化品格吧!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湖北日报网

寿山拾奇

来源:     作者: 郑能新
发布时间: 2023-04-19

大自然真乃鬼斧神工,不经意间就在江汉平原西北角上留下这么一个上不愧天,下不负地的圆墩墩的山峦。它像是上苍遗失的一枚巨大棋子,稳稳地落在了大别山和大洪山之间。其形既似擎天柱之墩,亦如祀奉上苍之告天香炉,在辽阔的平原上威风凛凛地施展着独一无二的霸气!

亦如它的名字,“寿山”,想来不止亿万年吧?反正,有史记载就可以查到它的踪迹。

如果没有走近它,或许,我只能把它当作一座普通的山峦,甚至会把它与众多叫作“寿山”的地方相混淆。但当我顶着初春的微凉走进广水,被友人海卿领到它的面前,我着实有些震撼了!

海卿姓黄,我们皆为爬格子的同路人。那年,在一次省作协会议上相遇并同处一室,有着谈不完的话题。尤其是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些神奇际遇,更是让我们拉近了距离,成为一对忘年交。海卿不仅是位有成就的作家,他对广水历史之娴熟,使之年纪轻轻又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学者!他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让我心里暗暗有些汗颜!

初期的走山并不费力,公路旁边的一条山冲子舒缓地向后延伸,往里不过三四百米,即呈现一个太师椅样的山洼子,据说,这就是当年李白隐居寿山之地,此一奇也!

清《德安府志》《湖北通志》记载:寿山“西揖白兆,峰峦秀出,其下李太白之庐……”清《应山县志》亦载:“寿山,唐李白谓其‘攒吸云雨,纲纪四方’。”李白隐居寿山期间,友人孟少府致书,劝其出山报效朝廷,李白写下《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明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心志。由此可见,李白隐居寿山喜爱寿山已成不争之实。至于友人说到《静夜思》亦是在寿山所作,且原文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我是相信的!一是李白隐居寿山多年,不可能不写诗作,尤其是在此期间,偏居乡野,多有寂寞,思念故乡乃人之常情!二是《静夜思》原文,已被多方权威史料所证,还有传入日本的版本亦是如此。既是“山月”,扬州城里无山矣,“‘扬州所作’说”似不成立,定位寿山所作是适当的!当然,有李白隐居寿山这一事实,足让其山世间扬名,至于《静夜思》到底产生在哪里,只是还其历史本源,与寿山成为天下名山,并无太多辅益,此乃愚之浅见也!

李白结庐处,今立有石碑,宽丈盈余,高过人顶。正面刻有“《静夜思》诞生地”几个大字,字迹俊朗飘逸,有太白之浪漫诗风;背面乃《李白读书吟月于寿山》记,洋洋洒洒,纵横捭阖。二者皆为广水另一文化名人任蒙先生作品。任蒙亦乃我之师友,工作生活在武汉,但见字如人,兴致大增,遂以石碑为背景,一连拍下多张照片。

绕山盘旋,山风挤进车窗,漫过肌肤,无比惬意!两盏茶的光景就到达山顶。山本不高,440余米,但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中兀自耸峙,便显得尤为挺拔!山顶空辽广阔,四周一览无遗,由此,给并不太高的寿山平添了许多优越。我是登过无数大山的,4500多米的石卡雪山也爬到了山顶,但因其群山拱卫,并不显得它有多么伟岸。倒是寿山大为不同,于广袤平原里兀地耸起一座山来,那种况味,即便不想出类拔萃都难!人呢,似乎也同此理矣!

山顶西侧,一块巨石破土而出,略高于人,三分之一处自上至下裂为两半,但依然紧紧挨在一起。仔细看来,颇似一对深情相拥的情侣,人曰“李白赏月石”。诗情画意都有了,但我似乎觉得,这不仅仅是李白一个人赏月,也许,他偕新娶的许夫人一起,头顶星光,身沐微凉,在这寂静的山冈上:明月夜,短松岗,面对沃野,声声诉衷肠……也许,有人会说李白不会这么小我,他深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报国之志,他应该站在高山之巅,面向苍穹,大声抒发他的豪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的,历史无法还原彼时的情景,就让我们今人以各自的度量和情怀去想象诗仙其时的浪漫吧!

人说,中晚唐时期,寿山建有二祠九庵十八寺,可以说是盛极一时。当然,这些都可以在史料中找到依据。此乃二奇也!一山纳众,兼容并蓄,其宽广胸怀可见一斑也!其中“灵仙祠”乃为李白祠,足见其时太白受到尊崇的程度。这些古建筑的规模和遗存,至今还能够在山上找到许多印证:石基、唐砖、宋瓦、古碑、古井,每时每刻都在向今人诉说着历史的演变和沧桑。行走在空辽旷达的山顶,稍一入定,似有晨钟暮鼓于地心深处传来,缥缈回环,余音不绝……

极顶之上,有高大墓碑一座,且有今时之痕迹,顿觉惊奇不已。在这佛教名山极顶处,谁会一反常理于此修坟造墓?一问,才知道是当年有一麻城籍毛氏先人云游时,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为了有机会得到这处墓穴,遂于古稀之年出家修行,并嘱家人将其死后埋在此处。或许真是圣山有灵?说来也巧,毛氏后人竟然出了不少富商巨贾、达官显贵,时至今日,延绵不绝。此乃三奇也!由于毛氏家族上延下接,历久不衰,其后人感念先祖阴德,故,墓地也常修常新是也。

走山过程中,我们发现,寿山虽大,树却不多。此时,山上的草木尚未转绿,还残留着冬的苍黄,但仍有不少蓬生灌木冲破旧色桎梏,一团团一簇簇,展露茂盛苍翠,彰显生机活力。友人告诉我们,这些亮眼的绿色,下面皆是泉眼!他说,寿山多龙泉,久旱不涸。此又是一奇也!人说,寿山过去茂林修竹,古木葳蕤,隐天蔽日,解放后还能见到不少遗存,不过,有些在大炼钢铁时投入了火炉,有些被远近乡民取之为釜薪,渐渐使之显了原形。后虽不断修复,但想恢复到之前的原始生态,却非一日之功也。

奇山异水出奇人!除客籍的李白外,广水本土还有两位响当当的人物,聂华苓和杨涟,他们莫不受到寿山历史文化的深厚影响。聂华苓是个传奇人物,一生坎坷,至今飘零海外,但她的文学成就早就彪炳史册了,被誉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故乡广水为激励后人,在风景秀丽的印台山为其修建了聂华苓文学馆,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杨涟,则是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六君子”之一,官至左副都御史,早年常熟知县任上被考选为“天下廉史第一!”死后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今日,杨涟纪念馆已经成为湖北省“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站在寿山之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自李白结庐寿山,欧阳修求学应山(今广水),上千年延续下来的文脉,亦如寿山之名,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生生不息传承、轮回……“一门五进士、两状元、两宰相、一尚书”早已传为佳话;北宋七十年间,广水高中状元四名,冠冕一时;今有散文大家任蒙,小说作家曹军庆、二胡,诗人毛翰等等续写文学传奇……

山下,一块块一垄垄的田园阡陌横无际涯;碧水蓝天相互映衬的徐家河水库烟波浩渺;玉带一样的府河安静优雅地流淌;一派祥和安宁的生态画卷尽情地铺展在人们面前!虽然它们都各具光彩,但我觉得,在高高耸起的寿山面前它们已经放下了身段,心甘情愿地将其衬托得更加巍峨伟岸。而此刻,寿山却沉稳得像个哲人,在它敦厚浑圆的身上,我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张扬个性。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似乎,这也是广水人千百年来上传下效的文化品格吧!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