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6-14 作者: 柯于明
小小说是一种非常微妙的艺术形式。它的最大魅力在于尺幅千里,尺水巨澜,于方寸中见大观,于细微处看世界。但不是每个人都看好这种体裁。在一些人眼里,小小说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小眉小眼,难登大雅之堂”。其实,只有尝过梨子的人才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从事过小小说创作的人才真正体会到它的甘苦和乐趣。
小小说篇幅短,不是短处,而是长处。文章本来不以长短论英雄。小小说反映生活迅速、便捷,灵感一来,立马可得。因而内容更集中,不蔓不枝,不拖泥带水。小小说读起来轻松快意,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其“小家碧玉”之美吻合大众审美情趣。它不是“快餐文化”,但它顺应了“快读”的时尚,带来的审美愉悦是其它文学形式所没有的。
小小说码字少,不是易事,而是难事。俗语说“浓缩的是精华”。小小说要求精炼,经营起来并不自由,写出精品更是不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一篇小小说同样涉及到作品的选材、视角、立意、结构、语言等,考验着作者的综合驾驭能力。单就语言来说,小小说之难度大矣,须认真錘炼,惜墨如金,才耐人咀嚼。既是小说,仍要以人物为重,要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塑造好人物谈何容易。就结构而言,小小说要波澜起伏,须在谋篇布局上做足功夫,用尽心机。
小小说体量小,不是浅水,而是深井。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小故事讲大道理,以小人物立大形象,以小细节创大意境。聪明的作者最善于“玩转”这种辩证法。关注“小题材”,注意“小处”着眼,从“小口子”进入,从“小事儿”说起,在“小处”着力刻画,但追求的是“大立意”、“大气象”、“大格局”。好的小小说立意总是高远的,小场景背后是广阔的大世界,凝练的文字外是“形而上”的灵魂和深刻的意蕴。这样的小小说充满张力,言尽而意无穷,没有写出的“空白”留给读者去体味。
美学界有个“小即是美”的说法:童子稚儿可爱,小家碧玉好看,小夜曲儿好听,小盆景悦目,小品画赏心……小巧玲珑的东西大都可人。鄂南从事小小说创作的同仁们,正是在“以小求美”,“以小美求大美”。这是一种非常智慧的选择,也是一件既有意义又很幸福的事情。上面的几段话儿,并非我在此“掉书袋”,既是把自己多年“吃梨子”的滋味分享给大家,更是在读了这部书稿、从各位的佳作中提炼出来的一点“理论”。
咸宁的小小说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有一大批成果丰硕的作者,在全国各地的报刊、网络上频频发表作品,在《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上可以不时看到他们的大作。正因为如此,根据大家的要求,我曾牵头成立了“咸宁市微型小说学会”,并创办了会刊《微风》。《微风》由著名老作家、湖北省文联原主席骆文先生题写刊名,设置有10来个栏目,主要发表本地作者稿件,也约来了不少外地名家的作品,如凌鼎年、相裕亭等。《微风》共出版了8期,先是32开本,后改成16开本,为团结鄂南小小说作家、繁荣鄂南小小说创作起到了一定作用。近年来,鄂南小小说创作势头更旺,创作阵容更大。一批老作者如阿木、刘明恒、胡广、周益民、张冲、李犁、舒爱民、梅赞、王枣燕等持之以恒,坚守阵地,雄风不减;一大批后来者如徐建英、彭文瑾、龙鸣、陈元海、李菊、许爱琼、曾红梅、程乃平、李红等新军突起,后劲十足。他们的作品四处开花,或发表在全国各地重要报刊上,或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在湖北小小说领域,鄂南作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湖北文学发展添砖加瓦,为湖北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
作者:
柯于明
发布时间:
2023-06-14
小小说是一种非常微妙的艺术形式。它的最大魅力在于尺幅千里,尺水巨澜,于方寸中见大观,于细微处看世界。但不是每个人都看好这种体裁。在一些人眼里,小小说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小眉小眼,难登大雅之堂”。其实,只有尝过梨子的人才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从事过小小说创作的人才真正体会到它的甘苦和乐趣。
小小说篇幅短,不是短处,而是长处。文章本来不以长短论英雄。小小说反映生活迅速、便捷,灵感一来,立马可得。因而内容更集中,不蔓不枝,不拖泥带水。小小说读起来轻松快意,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其“小家碧玉”之美吻合大众审美情趣。它不是“快餐文化”,但它顺应了“快读”的时尚,带来的审美愉悦是其它文学形式所没有的。
小小说码字少,不是易事,而是难事。俗语说“浓缩的是精华”。小小说要求精炼,经营起来并不自由,写出精品更是不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一篇小小说同样涉及到作品的选材、视角、立意、结构、语言等,考验着作者的综合驾驭能力。单就语言来说,小小说之难度大矣,须认真錘炼,惜墨如金,才耐人咀嚼。既是小说,仍要以人物为重,要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塑造好人物谈何容易。就结构而言,小小说要波澜起伏,须在谋篇布局上做足功夫,用尽心机。
小小说体量小,不是浅水,而是深井。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小故事讲大道理,以小人物立大形象,以小细节创大意境。聪明的作者最善于“玩转”这种辩证法。关注“小题材”,注意“小处”着眼,从“小口子”进入,从“小事儿”说起,在“小处”着力刻画,但追求的是“大立意”、“大气象”、“大格局”。好的小小说立意总是高远的,小场景背后是广阔的大世界,凝练的文字外是“形而上”的灵魂和深刻的意蕴。这样的小小说充满张力,言尽而意无穷,没有写出的“空白”留给读者去体味。
美学界有个“小即是美”的说法:童子稚儿可爱,小家碧玉好看,小夜曲儿好听,小盆景悦目,小品画赏心……小巧玲珑的东西大都可人。鄂南从事小小说创作的同仁们,正是在“以小求美”,“以小美求大美”。这是一种非常智慧的选择,也是一件既有意义又很幸福的事情。上面的几段话儿,并非我在此“掉书袋”,既是把自己多年“吃梨子”的滋味分享给大家,更是在读了这部书稿、从各位的佳作中提炼出来的一点“理论”。
咸宁的小小说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有一大批成果丰硕的作者,在全国各地的报刊、网络上频频发表作品,在《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上可以不时看到他们的大作。正因为如此,根据大家的要求,我曾牵头成立了“咸宁市微型小说学会”,并创办了会刊《微风》。《微风》由著名老作家、湖北省文联原主席骆文先生题写刊名,设置有10来个栏目,主要发表本地作者稿件,也约来了不少外地名家的作品,如凌鼎年、相裕亭等。《微风》共出版了8期,先是32开本,后改成16开本,为团结鄂南小小说作家、繁荣鄂南小小说创作起到了一定作用。近年来,鄂南小小说创作势头更旺,创作阵容更大。一批老作者如阿木、刘明恒、胡广、周益民、张冲、李犁、舒爱民、梅赞、王枣燕等持之以恒,坚守阵地,雄风不减;一大批后来者如徐建英、彭文瑾、龙鸣、陈元海、李菊、许爱琼、曾红梅、程乃平、李红等新军突起,后劲十足。他们的作品四处开花,或发表在全国各地重要报刊上,或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在湖北小小说领域,鄂南作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湖北文学发展添砖加瓦,为湖北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