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25 作者: 十堰市作家协会
十堰市作家协会成立于1983年,本届作协主席团于2019年11月16日完成换届,主席由文联副主席操建华同志兼任,现在会员185人,其中党员83人,在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3人,在堰省作家协会会员近180人。近5年来,十堰市广大文学爱好者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作协的关怀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十一大、作协九大、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要求,从业务工作到队伍建设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工作富有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热忱描绘十堰新时代、新征程的大气象
5年来,十堰作协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十堰作协引领创作的中心工作。5年来开展各种主题采风和主题创作10余次。包括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题创作;围绕龙韵村、回龙村、段家村、东沟村的主题创作;以南水北调工程与后移民时代为主线开展的主题创作;配合省作协开展的十堰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主题创作;围绕区域特色文化开展的主题创作;围绕生态十堰建设,以区域山川河流为主线开展的主题创作等等。
同时,各县市区作协也因地制宜围绕本地的特色产业和文化开展各类采风、征文和主题创作,其中竹溪围绕饮食文化和营盘山森林公园、郧西县围绕七夕文化、房县围绕诗经文化和黄酒文化、竹山围绕女娲和绿松石文化,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主题创作,题材各异、形式多样,多则上百篇,少则数十篇,其中部分作品得到层层转发,形成了主题文化创作的高潮,唱响了十堰文学创作的主旋律,彰显了十堰作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政治站位和文学素养,显示了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责任和担当。
二、围绕创作、力推精品,坚持人民立场,书写十堰作家的大格局
近5年是十堰作家精彩纷呈,佳作频出的5年。先后有40余名作家的作品出版发行,部分作品受到业界关注,比如结集出版的《郧阳文丛》、张静的诗集《有风吹过》、魏荣冰的散文集《一寸光阴》、张泽雄诗集的《用它的语音去注册》、冰客的诗集《故乡的原野上》、段吉雄的散文集《一条河流的走向》等。先后有多名作者在国家、省市级文学竞赛活动中获奖。比如段吉雄、李兴艳获得湖北十大新锐作家荣誉;张泽雄《客居图》(组诗)获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二等奖(中国诗歌学会等主办,2018年)、长诗《大坝之诗》获首届汨罗文学奖现代诗九章奖(中国作家协会等主办,2020年)、诗集《用它的读音去注册》获第二届“雁翼诗歌奖”铜雁奖(全国性的,2022年)、《种田记》(外一首)获福建省“劳动最美丽”一等奖(福建省主办,2023年)、长诗《汉于此水》入选2019年度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作品(中国作协主办),王征珂组诗《达果书》获《十月》第三届“中国七夕情诗会”全国爱情诗接力赛周奖(《十月》主办,2021年)、组诗《丹泉书》获第六届“太仓七夕杯”全国爱情诗大奖赛三等奖(《诗歌月刊》主办,2022年),冰客的文学评论集《文学场景与艺术表达》入选省文联湖北省签约制文学艺术创作扶持项目,并获湖北省第十一届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优秀奖(2020年),李兴艳长篇报告文学《大河飞鸿》荣获湖北省首届报告文学二等奖(2019年11月),《不忘来自何处,也知去往何方》获湖北省首届“红色印记”中篇报告文学一等奖(2021年11月),《为了干渴的北方》获湖北省首届“红色印记”长篇报告文学一等奖(2021年11), 秦祖成的《绣故乡》入选省作协扶持课题,小作者唐煜琳的《补翼人》,获得《美文》杂志社和江苏省高邮市联合举办的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征文二等奖(2023年)等。先后有数十位作者在国家、省级以上主流文学刊物发表作品数百篇,特别是段吉雄、兰善清、李兴艳等人的作品连续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发表,不仅树立了十堰作家的标杆,也扩大了十堰作家群体的影响。
这些发表、获奖的作品,坚持立足本地,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歌颂真善美,坚持弘扬正能量,既有文学的审美,又有深刻的哲思,部分作品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三、围绕会员、突出职能,不断开拓协会工作的新境界
5年来,十堰作家协会人员由完成清理后的73人增加到200余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达到13人,省级会员达到近180余人。包括推荐职能。5年来,不仅推荐了20余人参加了省级的各种培训,而且还推荐7人参加了鲁讯文学院的学习,鼓励他们走向更高的创作平台。
5年来,通过《十堰作家》、《十堰作家公众号》等平台让一大批文学新人崭露头角,他们在得以肯定后持续发力,张伟、高玉洁、聂厅、肖冰、罗锦华(子诗)等人的小说、诗歌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5年来,一些新作者在协会的指导和帮扶下迅速成长,多名会员在全省、全市及行业征文比赛中先后获奖。与此同时,郧阳作协主办的《郧阳文学•好少年》成为十堰培养青少年写作兴趣,培养未来作家的摇篮,其影响也从十堰辐射到全省甚至更加广阔和空间。
四、面向未来,强根固本,不断打造作家成功成才的新平台
近年来,十堰市作协从各方面加强了基础能力建设,包括与省市文联、作协的对接汇报,会员队伍的管理,工作网络与流程的持续完善,新会员的吸纳与培养等,坚持为会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针对新会员,通过会员培训,采风、作品分享会等形式不断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尽快让他们融入协会。5年年,先后举办采风等活动达到10余次,新会员的参与比例达到50%以上;对有一定创作基础的会员,尽量为他们创作学习机会,5年来协会组织各种培训活动5次,参与人数突破200人;对已经形成自我风格的作者,积极鼓励他们多出精品佳作。近年来,十堰作者作品结集的作品不仅质量高,而且影响深远。对有潜力,需要大力提携的会员,协会也是针对性地指导,不遗余力地荐。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还需要不断深化;二是十堰作家的高度和厚度还需要进一步培育;三是协会的造血功能还需要全面提升;四是服务会员的能力还需要持续加强。以上问题与不足协会将在省市作协与文联的领导下继续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努力向更高的峰巅攀登。
六、下一个5年工作打算
重点推出“六个一”工程。
一是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没有经费保障、没有办公场地、没有工作人员的困难,努力让协会正常运转下去。
二是继续办好《十堰作家》这本刊物,办好《十堰作家》公众号,在当前无办刊经费的情况下,协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让这本刊物存活下去。
三是争取资源,努力在十堰每年举办一次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活动。
四是寻求支持,争取每年邀请1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来十堰授课,为基层作者答疑解惑。
五是拓展思路,每年开展一次有影响的主题创作活动,并争取创作作品结集出版。
六是扩大影响,争取5年后国家级会员达到25人,省级会员达到250人,市级会员突破400人。
来源:
作者:
十堰市作家协会
发布时间:
2023-07-25
十堰市作家协会成立于1983年,本届作协主席团于2019年11月16日完成换届,主席由文联副主席操建华同志兼任,现在会员185人,其中党员83人,在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3人,在堰省作家协会会员近180人。近5年来,十堰市广大文学爱好者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作协的关怀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十一大、作协九大、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要求,从业务工作到队伍建设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工作富有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热忱描绘十堰新时代、新征程的大气象
5年来,十堰作协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十堰作协引领创作的中心工作。5年来开展各种主题采风和主题创作10余次。包括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题创作;围绕龙韵村、回龙村、段家村、东沟村的主题创作;以南水北调工程与后移民时代为主线开展的主题创作;配合省作协开展的十堰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主题创作;围绕区域特色文化开展的主题创作;围绕生态十堰建设,以区域山川河流为主线开展的主题创作等等。
同时,各县市区作协也因地制宜围绕本地的特色产业和文化开展各类采风、征文和主题创作,其中竹溪围绕饮食文化和营盘山森林公园、郧西县围绕七夕文化、房县围绕诗经文化和黄酒文化、竹山围绕女娲和绿松石文化,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主题创作,题材各异、形式多样,多则上百篇,少则数十篇,其中部分作品得到层层转发,形成了主题文化创作的高潮,唱响了十堰文学创作的主旋律,彰显了十堰作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政治站位和文学素养,显示了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责任和担当。
二、围绕创作、力推精品,坚持人民立场,书写十堰作家的大格局
近5年是十堰作家精彩纷呈,佳作频出的5年。先后有40余名作家的作品出版发行,部分作品受到业界关注,比如结集出版的《郧阳文丛》、张静的诗集《有风吹过》、魏荣冰的散文集《一寸光阴》、张泽雄诗集的《用它的语音去注册》、冰客的诗集《故乡的原野上》、段吉雄的散文集《一条河流的走向》等。先后有多名作者在国家、省市级文学竞赛活动中获奖。比如段吉雄、李兴艳获得湖北十大新锐作家荣誉;张泽雄《客居图》(组诗)获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二等奖(中国诗歌学会等主办,2018年)、长诗《大坝之诗》获首届汨罗文学奖现代诗九章奖(中国作家协会等主办,2020年)、诗集《用它的读音去注册》获第二届“雁翼诗歌奖”铜雁奖(全国性的,2022年)、《种田记》(外一首)获福建省“劳动最美丽”一等奖(福建省主办,2023年)、长诗《汉于此水》入选2019年度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作品(中国作协主办),王征珂组诗《达果书》获《十月》第三届“中国七夕情诗会”全国爱情诗接力赛周奖(《十月》主办,2021年)、组诗《丹泉书》获第六届“太仓七夕杯”全国爱情诗大奖赛三等奖(《诗歌月刊》主办,2022年),冰客的文学评论集《文学场景与艺术表达》入选省文联湖北省签约制文学艺术创作扶持项目,并获湖北省第十一届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优秀奖(2020年),李兴艳长篇报告文学《大河飞鸿》荣获湖北省首届报告文学二等奖(2019年11月),《不忘来自何处,也知去往何方》获湖北省首届“红色印记”中篇报告文学一等奖(2021年11月),《为了干渴的北方》获湖北省首届“红色印记”长篇报告文学一等奖(2021年11), 秦祖成的《绣故乡》入选省作协扶持课题,小作者唐煜琳的《补翼人》,获得《美文》杂志社和江苏省高邮市联合举办的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征文二等奖(2023年)等。先后有数十位作者在国家、省级以上主流文学刊物发表作品数百篇,特别是段吉雄、兰善清、李兴艳等人的作品连续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发表,不仅树立了十堰作家的标杆,也扩大了十堰作家群体的影响。
这些发表、获奖的作品,坚持立足本地,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歌颂真善美,坚持弘扬正能量,既有文学的审美,又有深刻的哲思,部分作品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三、围绕会员、突出职能,不断开拓协会工作的新境界
5年来,十堰作家协会人员由完成清理后的73人增加到200余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达到13人,省级会员达到近180余人。包括推荐职能。5年来,不仅推荐了20余人参加了省级的各种培训,而且还推荐7人参加了鲁讯文学院的学习,鼓励他们走向更高的创作平台。
5年来,通过《十堰作家》、《十堰作家公众号》等平台让一大批文学新人崭露头角,他们在得以肯定后持续发力,张伟、高玉洁、聂厅、肖冰、罗锦华(子诗)等人的小说、诗歌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5年来,一些新作者在协会的指导和帮扶下迅速成长,多名会员在全省、全市及行业征文比赛中先后获奖。与此同时,郧阳作协主办的《郧阳文学•好少年》成为十堰培养青少年写作兴趣,培养未来作家的摇篮,其影响也从十堰辐射到全省甚至更加广阔和空间。
四、面向未来,强根固本,不断打造作家成功成才的新平台
近年来,十堰市作协从各方面加强了基础能力建设,包括与省市文联、作协的对接汇报,会员队伍的管理,工作网络与流程的持续完善,新会员的吸纳与培养等,坚持为会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针对新会员,通过会员培训,采风、作品分享会等形式不断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尽快让他们融入协会。5年年,先后举办采风等活动达到10余次,新会员的参与比例达到50%以上;对有一定创作基础的会员,尽量为他们创作学习机会,5年来协会组织各种培训活动5次,参与人数突破200人;对已经形成自我风格的作者,积极鼓励他们多出精品佳作。近年来,十堰作者作品结集的作品不仅质量高,而且影响深远。对有潜力,需要大力提携的会员,协会也是针对性地指导,不遗余力地荐。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还需要不断深化;二是十堰作家的高度和厚度还需要进一步培育;三是协会的造血功能还需要全面提升;四是服务会员的能力还需要持续加强。以上问题与不足协会将在省市作协与文联的领导下继续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努力向更高的峰巅攀登。
六、下一个5年工作打算
重点推出“六个一”工程。
一是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没有经费保障、没有办公场地、没有工作人员的困难,努力让协会正常运转下去。
二是继续办好《十堰作家》这本刊物,办好《十堰作家》公众号,在当前无办刊经费的情况下,协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让这本刊物存活下去。
三是争取资源,努力在十堰每年举办一次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活动。
四是寻求支持,争取每年邀请1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来十堰授课,为基层作者答疑解惑。
五是拓展思路,每年开展一次有影响的主题创作活动,并争取创作作品结集出版。
六是扩大影响,争取5年后国家级会员达到25人,省级会员达到250人,市级会员突破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