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擦亮古襄阳“文化品牌”  铸造新时代“文学襄军”——襄阳市作家协会5年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25    作者: 襄阳市作家协会

襄阳市作协第七届主席团2018年4月换届,五年来,在湖北省作协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倾力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作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出精品出人才为目标,以阵地建设为根本,以各类文学赛事为抓手,以采风创作为引导,通过大力实施“2455”工程,即开展“两大创新”:走汉江·感悟绿色发展大型跨区域采风活动、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创作大赛活动;瞄准“四大主题”:全面抗击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建党百年;实施“五项文学大赛”:“石花杯”汉水文学大赛、“光化特杯”年度最佳小说大赛、襄阳年度好小说大赛、全国乡村振兴文学大赛、鑫陆杯儿童文学大赛;“五项常规工作”提质增效:作品研讨会、文学讲座、作品改稿会、乡村振兴采风、发展作协会员培养队伍建设。增强了作协凝聚力和吸引力,改变了过去作协“五没有”,即没有地位、没有影响、没有阵地、没有固定经费、没有凝聚力的状况,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

五年来,襄阳市作协《扎根基层、深入生活》的经验被省作协推荐到中国作协,相关工作经验连续四年在全省作交流发言。2021年襄阳作协被市社会组织局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基层组织先进集体”称号。此奖项全国仅10家,湖北惟一。保康女子读书会文学志愿服务活动、谷城作协“我为乡村写诗歌”文学志愿服务活动、南漳县作家协会“五个一百”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入选2021、2022、2023年“中国作协文学志愿服务示范项目”;保康“女子读书会”文学志愿活动,还被中国作协评为2022年度“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优秀项目”;2023年,襄阳市作协被省委宣传部、人社厅授予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汉水》杂志被评为2023年湖北文学奖。襄阳市作协帮助枣阳汉城影视基地、老河口光化特艺术社区、保康尧治河三个单位,成功申报为省作协创作基地。

五年来,“文学襄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先后推荐发展中国作协会员16人,总量达27人,是过去几十年推荐发展会员总数一倍多。推荐发展省作协会员137人,总数达181人,2018、2019、2020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是过去几十年推荐发展会员总数两倍多。发展市级作协会员500多人,总数达931人,是过去发展会员数量一倍多。获得冰心散文奖和优秀奖各一个,获得屈原文学奖1个,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1个,获得湖北文学奖4个(凡夫和楚林分别获得湖北文学奖、《汉水》杂志和《南漳文艺》分别获得优秀期刊奖)。7人入选省文联中青年人才库,占全省文学类人数四分之一强。推荐楚林、帅瑜入选“襄阳楷模”。因为培养人才工作成绩突出,2022年,襄阳市作协主席涂玉国个人被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市优秀人才工作者。

一、强化政治引领,锻造了一支高素质文学骨干队伍

1.强化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功能性党支部的作用,组织主席团和秘书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30多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喜迎、学习、宣传二十大召开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委工作大局,引导广大作家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讴歌”,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严把意识形态关,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襄阳市作家作者的职能,促进了襄阳市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2.开展分层培训。一方面邀请全国各地著名作家到襄阳讲课30余次,先后邀请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高晓晖、李鲁平、何子英、晓苏,《长江文艺》资深编辑丁东亚、徐远昭,著名作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徐鲁,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院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蔡家园,省作协创研部主任韩永明,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杨彬,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首席专家肖惊鸿,著名作家匪我思存,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晓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罗晓静,著名散文家王剑冰,著名诗人、华侨大学教授毛翰,《中国作家》副主编俞胜,《小说林》杂志编辑何凯胜,《芳草》杂志社执行主编、著名诗人哨兵,《长江日报》“江花副刊”主编周璐等名家为全市各地近20000人(次)文学爱好者进行了授课,有效提升了襄阳作家整体创作能力水平;另一方面组织襄阳知名作家下到县市区、乡镇、社区、学校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如作家凡夫、涂玉国、谢伦、惠敏、汪光房等本土作家深入企业、校园开展文学讲座30多场次。

3.实施结对帮扶。对一些有潜力的青年作家指定本地名作家进行一对一指导,其中,我市的农民作家周春兰,通过这种一对一指导培养后,成为全省知名的农民作家。组织本地名家对严榕、李杰、赵凯、张学玲等一批青年作家进行辅导、修改作品,促进其成长进步。同时,连续3年举办《汉水》杂志散文改稿会,由谢伦、楚林、唐启意等人,与来自全市的80多位散文作者进行“面对面改稿”,以提升其创作能力水平。

4.举办文学沙龙。针对各类文体,利用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分门别类开展诗歌、网络小说、散文、小说、儿童文学创作交流沙龙,提升了作家创作水平。涌现了楚林、赵丽、严榕、李杰,网络作家午夜清风、疯狂的大米、何无恨、纵横天下、文飞、汉唐风月等一大批青年网络作家。其中,市作协副主席楚林散文集《遇见最美的本草》,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中医学会、江苏文艺出版社等单位推荐,为全国中医类10本优秀畅销书之一,先后印刷六版。

5.组织作品研讨。先后组织全国全省著名作家、评论家召开了周大平、牛玲莉、阎雯、朱爱华、姚文静等“襄阳女诗人五家新书发布暨理论研讨会”、谢伦散文集《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研讨会、李道立《一字诗选》作品研讨会、楚林散文集《遇见最美的本草》作品研讨会、熊鹏程《女猎手》作品研讨会、周庆诗集《花开时刻》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杨峰散文《品游南漳》专题研讨会,配合市文联举办了楚林散文创作研讨会和惠敏散文集《送你一瓣月光》作品研讨会,5年间举办各类作品研讨会10余次,进一步扩大了襄阳作家的影响力。

二、加强规范管理,建立了一套高效率运转体系

1.整合作协资源 。整合全市各文学类民间协会资源,2019年6月,成立襄阳市作家协会小说分会;2020年10月,成立襄阳市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是全省第二家;2019年6月,成立襄阳市作家协会散文分会;2021年 12月成立襄阳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学会,是全省首家成立的儿童文学专业学会;2022年6月,成立襄阳市作家协会乡村振兴文学分会,系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文学分会”。出台《襄阳市作家协会二级学会管理办法》,对市作协旗下的二级学会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管理。

2.建立创作基地。配合省作协整合全市各类创作基地,2021年7月,省作协创作基地在枣阳汉城影视基地正式挂牌;8月,省作协创作基地尧治河文学创作基地揭牌;9月,省作协创作基地光化艺术社区挂牌。树立市作协和各县市区作协上下“一盘棋”思维,以省市县各创作基地为抓手,引导县级作协树立正确创作导向,指导县级作协开展各类采风、征文、主题创作,分别在老河口、南漳、谷城召开市作协年会。

3.严格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采取从副主席中推荐3人实行联审联签、聘请合规的会计公司管理账目、每年一次审计的办法,所有重大开支全部通过主席团研究、市文联批准后实施,有效避免了财经纪律违规问题的发生,得到了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充分肯定。规范物资设备公开招标采购制度,严格按照行政部门的物资设备招标采购进行,杜绝拍脑袋行为的发生。

4.规范日常运行。健全主席团会议制度,凡是重大问题一律会议研究,提前一个星期把议题发给各位主席,会上充分讨论,并形成会议纪要,向主管机关和上级机关报送。规范学习制度,把党内学习制度引入主席团会议,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5.夯实后勤保障。新一届主席团到任后,通过多次向上级申请,经市领导签批,由市行管局分配了办公用房3间,彻底解决了作协无办公用房的历史难题。同时,争取市财政支持,市作协的办刊及运行费用纳入市财政预算,有效解决了作协的经费问题。积极与企业合作,先后与石花酒业、光化特酒业、鑫陆餐饮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有效弥补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强化阵地建设,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襄阳文学展示平台

1.复刊并持续改版《汉水》杂志。新一届作协主席团上任后,立即着手复刊《汉水》杂志并持续改进,先后对版式设计进行全新定义,开设“文化名人与襄阳”专栏,对诗情画意、游子吟等特色栏目进行全新包装。复刊以来共出版杂志30多期,累计发行70000多册,刊登各类作品1500多篇(首、幅),共计400余万字,首发的50多篇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长江文艺》《文艺报》《芳草》《散文选刊》《长江丛刊》等各大报刊采用,《汉水》杂志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2021年6月,策划出版《汉水》杂志“庆祝建党百年特刊”,在“七一”前推出后,产生广泛影响,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很多作品被全市各地选用朗读。

2.规范运营“襄阳作协微信公众号”。立足自媒体推出了襄阳作协微信公众号,严格坚持“三审三校”管理办法,采取定人、定量的合同制管理办法,由一名副秘书长专人专责经营,至今已经推出各类文章300多篇,阅读量和点赞数不断攀升,平台的影响范围持续扩大,提升了作协的号召力,每次开展采风、大赛、培训等活动时,一呼百应,提升了作协影响力与地位。同时,继续办好襄阳文学网站,赢得了广泛赞赏。

3.出版《襄阳女诗人》系列丛书。针对襄阳女诗人群体诗歌创作活跃的特点,进行精心包装策划,在全市挑选了周大平、牛玲莉、阎雯、朱爱华、姚文静等5位女诗人,出版《襄阳女诗人》丛书,邀约著名词作家、评论家毛翰撰写序言。其中,周大平诗集《别问我的心有多温柔》荣获“孟浩然文艺创作奖·提名奖”。本套丛书的出版,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襄阳女诗人的崛起,提升了襄阳诗人整体影响力。

四、树立精品导向,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文学精品力作

1.文学精品出现井喷。五年来,襄阳作家精品创作佳作叠出,顾靖、大米等人创作的《特战先锋》动漫作品全网点击量突破2亿人次,得到《解放军报》《国防教育报》等报刊点名表扬;涂玉国的散文《一棵长在童年的大枣树》被《散文选刊》采用,诗歌《枫桥意象(组诗三首)》在《北京文学》发表,组诗《办公室植物(组诗8首)》在《芳草》杂志刊发;谢伦、楚林、杨惠玲、王文楚、唐启意、艾子等10多篇作品先后被《长江文艺》刊发,创造了历史新高;帅瑜、蔡咏梅、屠瑞、张梦云等人关于乡村振兴的稿子先后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胡金洲的多篇小小说被《小小说选刊》采用;赵丽中篇小说《穿旗袍的老女人》在《解放军文艺》刊发;李荔的散文《买买提的柔软时光》在《湖南文学》发表后,被《散文选刊海外版》转发;李杰的中篇小说 《独肾女人》被《四川文学》刊发;魏群夫散文《峡峪河》、徐世标散文《沉碑潭》先后在《湖北日报》东湖副刊刊发;都启鼓散文《天路上的汽车兵》在《牡丹》杂志刊发;楚林的《大水之上》、惠敏的《岸上》、郝敬东的《从梁家沟到梁家河》、王大春的《一条大河波浪宽》、姜楚华的《红豆杉相思》、刘路遥的《诗歌精选》等作品先后在《长江丛刊》刊发,还出现了2021年度5位作家在第8期同刊的现象;刘晓蓓和童灵子的诗歌先后刊发于《星星诗刊》与《草堂》杂志;许建国的小说《奔跑》在《黄河》刊发;冯耀民散文《村庄回声》在《延安文学》刊发;王大春小说《敬酒》在《辽河》刊发;伊梦的短篇小说《心钉》在《延河》刊发。作协主席涂玉国在《人民日报》发表散文《鲜香四溢的这碗面》,被学习强国转载、《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一书收录;《夏之声》入选《202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帅瑜散文《不负春光》在《人民日报》发表,散文在《绿叶》发表;艾子的小说《卡白的植物园》在《长江文艺》发表、散文《汉水长流》在《中国三峡》发表;胡金洲的多篇小小说在《百花园》发表、多篇被《小小说选刊》转载;王大春的多篇小说先后在《百花园》《延安文学》《小小说选刊》《辽河》刊发;谢伦散文《沮河的清晨》在《长江日报》刊发后被学习强国转载;惠敏的散文《大河分娩》发表在《美文》杂志;许建国的长篇小说《小镇简史》和熊鹏程的小说《那一天》先后出版;涂玉国、沈洪勇、李道立、付江月的诗歌先后在《鸭绿江》《诗选刊》《诗歌月报》发表;牛合群《井冈桃花》入选《献给新时代》“2000-2001中国散文诗精选”;童灵子诗歌先后在《吾园》《芒种》《星火》发表;凡夫的寓言《弯弯的月亮》、陈玲的寓言《蚂蚱和虫草》入选2021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凡夫的多篇寓言在《意林》发表;张学玲的多篇儿童小说、散文、寓言先后在《花火》《东方少年》《少年月刊》《漫画周刊》等刊物发表。周祥洋的诗歌在《诗刊》《星星》杂志发表;赵丽的小说《花八哥》在《飞天》杂志刊发;韩平子《春上林芝》在《西藏文学》刊发;无论上刊数量和质量,还是刊物档次与层级,都呈逐年上升之势。

2.“精品出版”再结硕果。著名作家席星荃散文集《祖先的村庄》、老河口作家刘斌的散文集《天河倒影》、九夕《风从故乡来》、天下乌鸦主编的《襄村振兴》等10余本关于故乡、乡村振兴的书籍先后出版;谢伦的《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楚林的《本草如歌、诗经如画》、赵丽的《她们的故事》、严榕的《与鸟为邻》、艾子的《暗夜中的怒放》、熊鹏程的《那一天》等30余部重点扶持作品先后公开出版发行;以举办全国性网络文学大赛为抓手,推动网络文学作家向现实题材写作和经典化转型,午夜清风的纪实文学《微粒之重-没有一个春天会迟到》被《文艺报》刊发专题评论,王欢等人创作的50余万字长篇小说《巾帼》、香袭书卷创作的散文集《生生不息》、青花瓷创作的《丑女黄月英》、张家三哥创作的《热血神英》等反映襄阳历史文化的网络小说、散文,不仅网络影响大,还完成了实体书出版发行;由市作协牵头,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合作,先后出版了唐启意的《轻叩红门》、周春兰的《阡陌》、屠瑞的《生活没有说明书》、王祖泽的《寸草集》、胡中才的《楚源》等10本书。2021年9月,我市作协作为地市州代表在“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会,受到省作协充分肯定。

3.获奖作品再创新高。5年来,我市先后有10多部作品获得冰心散文奖、屈原文学奖、湖北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大奖,数量居全省第一。惠敏的散文集《送你一瓣月光》获得冰心散文奖、王克冰的《爱相声的少年》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楚林《诗经如画 本草如歌》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凡夫《一天一个好故事》、楚林《遇见最美的本草》获得湖北文学奖,《汉水》杂志、南漳《水镜文艺》获湖北文学奖优秀杂志奖;蔡咏梅的长篇小说《希望》获得屈原文学奖,实现屈原文学奖新突破;谢伦发表于《长江文艺》2020年第9期的散文《大薤山记》荣获《长江文艺》双年奖(2019—2021),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另有15位作家的作品分获第九届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及提名奖,2人入选省作协“家乡书”长篇散文扶持项目。全市作家五年来获得全国各类征文大赛大奖60多次,其中,涂玉国的诗歌《观察一条河的不同维度》荣获诗刊社和中华辞赋联合举办的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农民诗人邱述安的诗歌《襄阳之光(组诗)》获得“首届南方诗歌节——龙母故乡·如诗德庆”诗歌大赛二等奖;惠敏的散文《情海原配》获第九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三等奖、李小波长诗《一艘船,从南湖起航》获“奋斗与梦想”庆祝建党100周年朗诵诗征集大赛二等奖等。

五、着力品牌建设,举办了一系列在全国全省有高口碑的文学大赛

1.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奖”活动,有效提升了襄阳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网络文学向现实贴近、向经典靠拢、向传统文化取材的趋势需求,提升网络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增强立足现实题材书写美好生活的使命感。2020年襄阳设立“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奖”,评奖范围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通过评奖活动加强湖北省内外网络文学创作的交流和沟通。首届“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奖”颁奖典礼暨“网络作家的时代担当与使命”主题交流会,于2020年11月在襄阳举行,共揭晓了10个奖项,揭牌了湖北省首个网络作家村,签署了“网络文学创作襄阳宣言”,著名网络文学作家匪我思存、我本纯洁、心在流浪、吱吱等和来自山西、广东、山东、四川、广西、湖北等省的30名获奖网络作家及我市网络作家代表共150多人参会,是近年来襄阳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文学盛会,被快手推送流量1.5亿人次,央视移动端当天在线点击达12.6万人次,各大网络视频直播点播总人次在100万人次以上,成为网络文学热点事件。“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奖”是网络文学领域的湖北首创,也是中部地区的先河之举,也是全国重要的网络文学专业奖项之一。此奖的设立,对于以襄阳为基点聚集中部地区网络文学人才,汇聚网络文学资源,打造新的文化名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创了多个全省和中部地区第一:中部地区首个网络文学奖项、全省首个网络作家村落户襄阳,签署了网络文学 “襄阳宣言”,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并影响巨大的当下,此举标志着襄阳乃至湖北网络文学的组织创作、评价推介工作拉开破局之势,在创新路上进一步发力掘进。2022年,第二届“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奖”成功举办,影响力、成熟度进一步提升,整体现实题材作品达48%,占到半壁江山。两届创作评奖作品和绝大多数获奖作品属于现实题材,体现了鲜明的创作导向,得到国内广泛关注。

2.连续举办3届“石花杯”汉水文学大奖赛。经市作协多方沟通协调,从2018年起连续举办了3届“石花杯”汉水文学大奖赛,共收到来自上海、北京、甘肃、陕西、宁夏、湖南、河南等全国各地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参赛稿件5000篇(组),先后有100多篇(首)作品获奖,并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目前,“石花杯”汉水文学大奖赛,已经成为中部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学品牌赛事,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3.连续举办3届“光化特杯”年度小说大赛。针对我市小学创作薄弱的情况,在老河口市文联、作协协助下,与光化特酒业合作,连续3年举办“光化特杯”年度最佳小说,每篇重奖1万元,每年评出3篇,以调动全市作者小说创作积极性。获奖的9篇小说先后已经在《长江文艺》《长江丛刊》《四川文学》等刊物采用。目前,该奖项是省内奖金最多的单项小说奖,在省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连续举办4届“年度好小说大赛”。针对全市小说创作短板的现状,由市作协主办、小说学会承办,对在县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的中短篇小说进行公开评奖,共评出10篇优秀作品进行奖励,以激励更多中青年作家加入小说创作队伍。目前 ,“年度好小说大赛”已经连续举办4届,共有40篇本土作家创作的优秀小说获奖,其中有多篇小说被《长江丛刊》《延河》《山花》《牡丹》等名刊采用,成为襄阳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奖项。

5.举办“山乡蝶变”专题文学大赛。为了引导全市作家服务中心工作,发挥文学的力量,2018、2019年市作协专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文化小康建设,举办了“山乡蝶变”专题文学大赛,收到稿件200多篇,在《汉水》杂志刊发30多篇,评出一、二、三等奖15篇,多篇参赛作品被《长江丛刊》《湖北日报》等采用。

6.举办“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大赛。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与市文学院联合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大型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作品435篇,最终,著名作家凡夫荣获一等奖,青年作家严榕等36人分获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7.市县联动开展文学大奖赛。一是与枣阳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四届桃花诗会,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二是与南漳县朗诵家协会联合举办了两年“襄阳中秋诗会”;三是与保康县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用爱征服,用心铭记一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征文活动,并举办线上颁奖典礼;四是联合襄州区水利局举办了“水利杯”诗歌大赛,并召开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8.举办全国“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大赛。为了引导广大作家书写山乡巨变,2022年成立市作协乡村振兴文学分会,系全国首个专业分会,创刊了《汉水·乡亲》杂志,举办“卞和杯”全国乡村文学大赛,吸引了全国除西藏外所有省市作家参赛,其中中国作协会员50余人,受到全国广泛关注。

9.举办首届“鑫陆杯”儿童文学奖。2021年,襄阳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分会成立并启动了“鑫陆杯”儿童文学大奖赛。2023年5月28日举办了隆重颁奖仪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到会颁奖并举办文学讲座。

六、服务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高标准的主题创作、专题采风、名家推介活动

1.主动“亮剑”担责任,在全省率先发起抗疫文学创作。襄阳作协从2020年1月24日(腊月28日)起,在全市20多个微信文学群发布“众志成城抗疫情,襄阳作家在行动”抗疫征文启事。当天就收到各类文学作品50多篇,于1月25日(大年初一)在“襄阳作协”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第一期“众志成城抗顽疾,襄阳作家在行动”专辑,稿件推出后得到省作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湖北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刊发。连续推出“众志成城抗顽疾,襄阳作家在行动”专栏38期,推出作品300多篇。同时,与武汉“江城朗诵”联合推出了襄阳专题朗诵作品10余篇,部分作品先后被《中华儿女》《中国市场监管报》《北京青年报》等10多家报刊书籍选登。谷城作家帅瑜采写的散文《芳华,在抗疫病房里绽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并被“学习强国”转载。网络作家“香袭书卷”创作的《春暖花开,我们再拥抱》《等这一切过去,春天与你共赴》等10余篇散文,先后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刊发,点击量破十万。《长江丛刊》第 4期,刊出了我市作家邵传京的抗疫报告文学《物业人的工作手记》、赵丽的《从深圳回来的摆渡人》等。《汉水》杂志和各县市区作协文学刊物均推出抗疫作品专号,刊发相关文艺作品500多篇,其中,为辽宁宁夏援襄医务工作者创作诗歌89首、散文17篇,营造了抗疫文学的强大声势。

2.围绕“襄十随神城市群战略”,连续举办5期“走汉水感悟绿色发展”大型跨区域采风活动。为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生态文化,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作协提出的打造长江气派、长江文化品牌的要求,围绕省委对襄阳提出的打造“襄十随神城市群”引领性城市的规划,推进美丽汉江建设,践行生态文学创作,学习贯彻《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襄阳市文学核心期刊《汉水》杂志的办刊定位,组织“走汉水·感悟绿色发展”大型跨区域采风活动。从2020年以来,共计组织100名骨干作家,先后开展5次“走汉水·感悟绿色发展”系列大型跨区域采风活动,历行数千公里,从汉水源头至汉水入江口,徒步跨越了陕西、河南、湖北等省40多个县市区域实地调研采风,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发展,掀起生态文学创作热潮。重点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济汉工程等内容进行深入采访,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长江文艺》《美文》等报刊杂志推出一系列反映汉水文化和汉水生态的文学作品,引起广泛关注,为汉水流域生态保护注入了新的力量。

3.开展“著名作家写襄阳”活动。筹备开展“著名作家写襄阳”活动,邀请著名作家李春雷到襄阳进行采风创作,撰稿的《寻芳习家池》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全国各大媒体予以转载,《襄阳日报》翌日在头版予以推介;又与《香港商报》合作,开展了“荆风楚韵——中国著名作家襄阳行”活动,叶辛、蒋子龙、刘兆林、邓刚、李贯通、龙一、葛水平、李寂荡、黄孝阳等9位著名作家深入襄阳市区及谷城、老河口、南漳等地进行采风,目前,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其他国家级及省级报刊刊发了18篇反映襄阳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

4.连续举办3届“丹河谷”易地采风活动。在市作协的积极支持与谋划下,谷城县作协发起并联系丹江口、老河口两地作协,策划开展了三地作家联合创作采风活动,得到了三地作协的热烈响应和支持。2021年7月,在谷城县庙滩镇开展了三地作家首次联谊活动,三地作家通过现场参观调研,交流朗诵诗歌、散文,互赠书籍杂志,交流文学杂志办刊经验,提升了办刊水平,激发了作家创作热情,增进了友谊,并形成了联手打造“汉水文化”品牌的共识。8月和12月,襄阳、老河口、谷城、丹江四地作家再次集结老河口罗湾村,开展采风活动。共有来自河谷丹及襄阳的四地作家80余人参加活动。

5.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采风实践活动。谷城县作协“我为乡村写诗歌”文学志愿活动,组织作家深入全县10个乡镇290个村,为每个村庄写一首诗,助力乡村振兴。在《汉水》杂志开设了“见证我们小康生活”专栏,征集稿件50多篇,刊发20余篇,其中,老作家凡夫采写的大谷峪村脱贫的散文得到了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和平的充分肯定,专门安排全市媒体转发。联合知名网络大V天下乌鸦,先后到全市20多个村庄开展了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专题采风活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推出相关稿件20余篇。五年来,先后组织1000多人(次)到宜城市流水镇、刘猴镇,南漳城关镇、薛坪镇,襄州区双沟镇,枣阳新市镇、城关镇等地开展专题采风,助力乡村振兴村旅游发展。2022年秋,与尧治河村联合开展了“山乡巨变”文学大赛和采风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6.积极开展主题创作。为引导作家树立为时代而歌的意识,先后开展了3次主题征文活动。2021年5月,为悼念袁隆平逝世,开展了专题诗歌征集,在作协公众号推出系列文章;2021年9月,为祝贺襄阳籍航天员聂海胜将军成功飞天,开展了“九天揽月有我襄阳儿郎”征文,收到稿件100多篇,在汉水杂志和作协公众号刊发稿件20余篇,多篇稿件被市委政研室《政策研究》刊发;2021年11月底,根据省委宣传部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十讲十进”要求,开展了“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家深情抒怀”专题征文,在作协公众号连续刊发19期,得到了市委宣传部领导肯定。市作协副主席李小波创作的建党百年主题诗歌在国内获得多个文学奖项,副主席谢伦创作的乡村振兴的散文在《长江文艺》发表,副主席楚林、艾子的主题创作在《长江丛刊》等杂志发表。围绕“国之大者”开展主题创作,开设了“喜迎二十大,金秋放歌”专栏,二十大召开期间,组织作家收听收看直播,撰写诗文进行交流,先后在作协公众号推出稿件7期100余首诗文;二十大后,我们积极发动作家开展文学宣传,使二十大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7.创意策划了襄阳名家回乡写故乡活动。策划邀请了陈怀国、普玄、晓苏、舒辉波、毛翰等从襄阳走出去的本土知名作家回乡开展创作,宣传推介襄阳。多位作家的作品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发表,有效提升了襄阳知名度。

8.广泛开展“文学点亮心灯”文学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作家开展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监狱等“四进”活动,播撒文学的种子。先后组织了《花城》前主编田瑛、省作协副主席晓苏、我市著名作家凡夫等,深入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襄阳五中等,为学生及我市业余作者开展文学讲座,深受欢迎与好评。组织知名作家凡夫、惠敏等到谷城苏区村小学、朱坡小学开展了“送文学进校园”活动,并赠送了部分书包、图书和体育器材。鼓励并组织全市作家包点驻校开展文学培训、讲座活动,与本地三所大学开展了驻校诗人、驻校作家活动,培育了大量文学后备军。

9.连续开展20多次多主题文学采风活动。先后举办3次“走进中国有机谷”文学采风活动,来自襄阳市区及老河口、谷城、保康、枣阳、襄州、南漳等县市区的100余名作者参加了活动;组织全市作家40余人,赴枣阳开展“乡村蝶变”采风活动,两天时间内深入新市镇前湾村、李楼村及吴店镇西赵湖村、舂陵村等地采访美丽乡村和精准扶贫工作经验;联合襄州区水利局,组织39名诗人在襄州区排子河水库等地开展水利建设成果专题采风创作活动;开展“走进九宫山,体验大自然”采风活动,来自市区及各县市区的20多位作家、诗人,远赴咸宁九宫山、赤壁等地,与当地文友展开互动;组织作家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采风10次,先后支持保康作协举办了建党百年马良采风活动、与南漳作协在南漳城关镇胡营村和九集镇八泉村、古林坪村等地采风,组织市作协散文学会到高新区黄庄采风、双沟镇卧龙锅巴厂采风等。2022年,与市水利局连续两次组织40多名作家开展了“走丹渠写丹心”采风活动,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刊发作品10余篇。

10.积极承办省作协散文学会年会和省作协山乡巨变采风活动。为进一步打响我市散文品牌,2021年5月,市作协承办的“东巩”杯《散文湖北》优秀作品颁奖暨“建党百年”散文创作采风活动在南漳东巩镇举办,来自《湖南文学》的知名编辑和全省60多位散文作家齐聚南漳。会上,揭晓了省散文学会《散文湖北》一主题创作贡献奖、优秀编辑奖和优秀作品奖。温新阶等省内外众多名家撰写了多篇关于南漳东巩镇的散文,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发表,提升了当地影响力与美誉度。2022年,承办了省作协山乡巨变采风活动,省作协副主席申东辉带领全省20余名知名作家,到襄州区双沟镇、龙王镇等进行了采风。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擦亮古襄阳“文化品牌”  铸造新时代“文学襄军”——襄阳市作家协会5年工作总结

来源:     作者: 襄阳市作家协会
发布时间: 2023-07-25

襄阳市作协第七届主席团2018年4月换届,五年来,在湖北省作协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倾力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作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出精品出人才为目标,以阵地建设为根本,以各类文学赛事为抓手,以采风创作为引导,通过大力实施“2455”工程,即开展“两大创新”:走汉江·感悟绿色发展大型跨区域采风活动、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创作大赛活动;瞄准“四大主题”:全面抗击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建党百年;实施“五项文学大赛”:“石花杯”汉水文学大赛、“光化特杯”年度最佳小说大赛、襄阳年度好小说大赛、全国乡村振兴文学大赛、鑫陆杯儿童文学大赛;“五项常规工作”提质增效:作品研讨会、文学讲座、作品改稿会、乡村振兴采风、发展作协会员培养队伍建设。增强了作协凝聚力和吸引力,改变了过去作协“五没有”,即没有地位、没有影响、没有阵地、没有固定经费、没有凝聚力的状况,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

五年来,襄阳市作协《扎根基层、深入生活》的经验被省作协推荐到中国作协,相关工作经验连续四年在全省作交流发言。2021年襄阳作协被市社会组织局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基层组织先进集体”称号。此奖项全国仅10家,湖北惟一。保康女子读书会文学志愿服务活动、谷城作协“我为乡村写诗歌”文学志愿服务活动、南漳县作家协会“五个一百”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入选2021、2022、2023年“中国作协文学志愿服务示范项目”;保康“女子读书会”文学志愿活动,还被中国作协评为2022年度“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优秀项目”;2023年,襄阳市作协被省委宣传部、人社厅授予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汉水》杂志被评为2023年湖北文学奖。襄阳市作协帮助枣阳汉城影视基地、老河口光化特艺术社区、保康尧治河三个单位,成功申报为省作协创作基地。

五年来,“文学襄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先后推荐发展中国作协会员16人,总量达27人,是过去几十年推荐发展会员总数一倍多。推荐发展省作协会员137人,总数达181人,2018、2019、2020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是过去几十年推荐发展会员总数两倍多。发展市级作协会员500多人,总数达931人,是过去发展会员数量一倍多。获得冰心散文奖和优秀奖各一个,获得屈原文学奖1个,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1个,获得湖北文学奖4个(凡夫和楚林分别获得湖北文学奖、《汉水》杂志和《南漳文艺》分别获得优秀期刊奖)。7人入选省文联中青年人才库,占全省文学类人数四分之一强。推荐楚林、帅瑜入选“襄阳楷模”。因为培养人才工作成绩突出,2022年,襄阳市作协主席涂玉国个人被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市优秀人才工作者。

一、强化政治引领,锻造了一支高素质文学骨干队伍

1.强化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功能性党支部的作用,组织主席团和秘书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30多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喜迎、学习、宣传二十大召开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委工作大局,引导广大作家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讴歌”,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严把意识形态关,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襄阳市作家作者的职能,促进了襄阳市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2.开展分层培训。一方面邀请全国各地著名作家到襄阳讲课30余次,先后邀请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高晓晖、李鲁平、何子英、晓苏,《长江文艺》资深编辑丁东亚、徐远昭,著名作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徐鲁,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院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蔡家园,省作协创研部主任韩永明,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杨彬,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首席专家肖惊鸿,著名作家匪我思存,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晓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罗晓静,著名散文家王剑冰,著名诗人、华侨大学教授毛翰,《中国作家》副主编俞胜,《小说林》杂志编辑何凯胜,《芳草》杂志社执行主编、著名诗人哨兵,《长江日报》“江花副刊”主编周璐等名家为全市各地近20000人(次)文学爱好者进行了授课,有效提升了襄阳作家整体创作能力水平;另一方面组织襄阳知名作家下到县市区、乡镇、社区、学校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如作家凡夫、涂玉国、谢伦、惠敏、汪光房等本土作家深入企业、校园开展文学讲座30多场次。

3.实施结对帮扶。对一些有潜力的青年作家指定本地名作家进行一对一指导,其中,我市的农民作家周春兰,通过这种一对一指导培养后,成为全省知名的农民作家。组织本地名家对严榕、李杰、赵凯、张学玲等一批青年作家进行辅导、修改作品,促进其成长进步。同时,连续3年举办《汉水》杂志散文改稿会,由谢伦、楚林、唐启意等人,与来自全市的80多位散文作者进行“面对面改稿”,以提升其创作能力水平。

4.举办文学沙龙。针对各类文体,利用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分门别类开展诗歌、网络小说、散文、小说、儿童文学创作交流沙龙,提升了作家创作水平。涌现了楚林、赵丽、严榕、李杰,网络作家午夜清风、疯狂的大米、何无恨、纵横天下、文飞、汉唐风月等一大批青年网络作家。其中,市作协副主席楚林散文集《遇见最美的本草》,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中医学会、江苏文艺出版社等单位推荐,为全国中医类10本优秀畅销书之一,先后印刷六版。

5.组织作品研讨。先后组织全国全省著名作家、评论家召开了周大平、牛玲莉、阎雯、朱爱华、姚文静等“襄阳女诗人五家新书发布暨理论研讨会”、谢伦散文集《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研讨会、李道立《一字诗选》作品研讨会、楚林散文集《遇见最美的本草》作品研讨会、熊鹏程《女猎手》作品研讨会、周庆诗集《花开时刻》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杨峰散文《品游南漳》专题研讨会,配合市文联举办了楚林散文创作研讨会和惠敏散文集《送你一瓣月光》作品研讨会,5年间举办各类作品研讨会10余次,进一步扩大了襄阳作家的影响力。

二、加强规范管理,建立了一套高效率运转体系

1.整合作协资源 。整合全市各文学类民间协会资源,2019年6月,成立襄阳市作家协会小说分会;2020年10月,成立襄阳市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是全省第二家;2019年6月,成立襄阳市作家协会散文分会;2021年 12月成立襄阳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学会,是全省首家成立的儿童文学专业学会;2022年6月,成立襄阳市作家协会乡村振兴文学分会,系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文学分会”。出台《襄阳市作家协会二级学会管理办法》,对市作协旗下的二级学会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管理。

2.建立创作基地。配合省作协整合全市各类创作基地,2021年7月,省作协创作基地在枣阳汉城影视基地正式挂牌;8月,省作协创作基地尧治河文学创作基地揭牌;9月,省作协创作基地光化艺术社区挂牌。树立市作协和各县市区作协上下“一盘棋”思维,以省市县各创作基地为抓手,引导县级作协树立正确创作导向,指导县级作协开展各类采风、征文、主题创作,分别在老河口、南漳、谷城召开市作协年会。

3.严格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采取从副主席中推荐3人实行联审联签、聘请合规的会计公司管理账目、每年一次审计的办法,所有重大开支全部通过主席团研究、市文联批准后实施,有效避免了财经纪律违规问题的发生,得到了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充分肯定。规范物资设备公开招标采购制度,严格按照行政部门的物资设备招标采购进行,杜绝拍脑袋行为的发生。

4.规范日常运行。健全主席团会议制度,凡是重大问题一律会议研究,提前一个星期把议题发给各位主席,会上充分讨论,并形成会议纪要,向主管机关和上级机关报送。规范学习制度,把党内学习制度引入主席团会议,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5.夯实后勤保障。新一届主席团到任后,通过多次向上级申请,经市领导签批,由市行管局分配了办公用房3间,彻底解决了作协无办公用房的历史难题。同时,争取市财政支持,市作协的办刊及运行费用纳入市财政预算,有效解决了作协的经费问题。积极与企业合作,先后与石花酒业、光化特酒业、鑫陆餐饮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有效弥补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强化阵地建设,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襄阳文学展示平台

1.复刊并持续改版《汉水》杂志。新一届作协主席团上任后,立即着手复刊《汉水》杂志并持续改进,先后对版式设计进行全新定义,开设“文化名人与襄阳”专栏,对诗情画意、游子吟等特色栏目进行全新包装。复刊以来共出版杂志30多期,累计发行70000多册,刊登各类作品1500多篇(首、幅),共计400余万字,首发的50多篇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长江文艺》《文艺报》《芳草》《散文选刊》《长江丛刊》等各大报刊采用,《汉水》杂志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2021年6月,策划出版《汉水》杂志“庆祝建党百年特刊”,在“七一”前推出后,产生广泛影响,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很多作品被全市各地选用朗读。

2.规范运营“襄阳作协微信公众号”。立足自媒体推出了襄阳作协微信公众号,严格坚持“三审三校”管理办法,采取定人、定量的合同制管理办法,由一名副秘书长专人专责经营,至今已经推出各类文章300多篇,阅读量和点赞数不断攀升,平台的影响范围持续扩大,提升了作协的号召力,每次开展采风、大赛、培训等活动时,一呼百应,提升了作协影响力与地位。同时,继续办好襄阳文学网站,赢得了广泛赞赏。

3.出版《襄阳女诗人》系列丛书。针对襄阳女诗人群体诗歌创作活跃的特点,进行精心包装策划,在全市挑选了周大平、牛玲莉、阎雯、朱爱华、姚文静等5位女诗人,出版《襄阳女诗人》丛书,邀约著名词作家、评论家毛翰撰写序言。其中,周大平诗集《别问我的心有多温柔》荣获“孟浩然文艺创作奖·提名奖”。本套丛书的出版,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襄阳女诗人的崛起,提升了襄阳诗人整体影响力。

四、树立精品导向,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文学精品力作

1.文学精品出现井喷。五年来,襄阳作家精品创作佳作叠出,顾靖、大米等人创作的《特战先锋》动漫作品全网点击量突破2亿人次,得到《解放军报》《国防教育报》等报刊点名表扬;涂玉国的散文《一棵长在童年的大枣树》被《散文选刊》采用,诗歌《枫桥意象(组诗三首)》在《北京文学》发表,组诗《办公室植物(组诗8首)》在《芳草》杂志刊发;谢伦、楚林、杨惠玲、王文楚、唐启意、艾子等10多篇作品先后被《长江文艺》刊发,创造了历史新高;帅瑜、蔡咏梅、屠瑞、张梦云等人关于乡村振兴的稿子先后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胡金洲的多篇小小说被《小小说选刊》采用;赵丽中篇小说《穿旗袍的老女人》在《解放军文艺》刊发;李荔的散文《买买提的柔软时光》在《湖南文学》发表后,被《散文选刊海外版》转发;李杰的中篇小说 《独肾女人》被《四川文学》刊发;魏群夫散文《峡峪河》、徐世标散文《沉碑潭》先后在《湖北日报》东湖副刊刊发;都启鼓散文《天路上的汽车兵》在《牡丹》杂志刊发;楚林的《大水之上》、惠敏的《岸上》、郝敬东的《从梁家沟到梁家河》、王大春的《一条大河波浪宽》、姜楚华的《红豆杉相思》、刘路遥的《诗歌精选》等作品先后在《长江丛刊》刊发,还出现了2021年度5位作家在第8期同刊的现象;刘晓蓓和童灵子的诗歌先后刊发于《星星诗刊》与《草堂》杂志;许建国的小说《奔跑》在《黄河》刊发;冯耀民散文《村庄回声》在《延安文学》刊发;王大春小说《敬酒》在《辽河》刊发;伊梦的短篇小说《心钉》在《延河》刊发。作协主席涂玉国在《人民日报》发表散文《鲜香四溢的这碗面》,被学习强国转载、《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一书收录;《夏之声》入选《202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帅瑜散文《不负春光》在《人民日报》发表,散文在《绿叶》发表;艾子的小说《卡白的植物园》在《长江文艺》发表、散文《汉水长流》在《中国三峡》发表;胡金洲的多篇小小说在《百花园》发表、多篇被《小小说选刊》转载;王大春的多篇小说先后在《百花园》《延安文学》《小小说选刊》《辽河》刊发;谢伦散文《沮河的清晨》在《长江日报》刊发后被学习强国转载;惠敏的散文《大河分娩》发表在《美文》杂志;许建国的长篇小说《小镇简史》和熊鹏程的小说《那一天》先后出版;涂玉国、沈洪勇、李道立、付江月的诗歌先后在《鸭绿江》《诗选刊》《诗歌月报》发表;牛合群《井冈桃花》入选《献给新时代》“2000-2001中国散文诗精选”;童灵子诗歌先后在《吾园》《芒种》《星火》发表;凡夫的寓言《弯弯的月亮》、陈玲的寓言《蚂蚱和虫草》入选2021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凡夫的多篇寓言在《意林》发表;张学玲的多篇儿童小说、散文、寓言先后在《花火》《东方少年》《少年月刊》《漫画周刊》等刊物发表。周祥洋的诗歌在《诗刊》《星星》杂志发表;赵丽的小说《花八哥》在《飞天》杂志刊发;韩平子《春上林芝》在《西藏文学》刊发;无论上刊数量和质量,还是刊物档次与层级,都呈逐年上升之势。

2.“精品出版”再结硕果。著名作家席星荃散文集《祖先的村庄》、老河口作家刘斌的散文集《天河倒影》、九夕《风从故乡来》、天下乌鸦主编的《襄村振兴》等10余本关于故乡、乡村振兴的书籍先后出版;谢伦的《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楚林的《本草如歌、诗经如画》、赵丽的《她们的故事》、严榕的《与鸟为邻》、艾子的《暗夜中的怒放》、熊鹏程的《那一天》等30余部重点扶持作品先后公开出版发行;以举办全国性网络文学大赛为抓手,推动网络文学作家向现实题材写作和经典化转型,午夜清风的纪实文学《微粒之重-没有一个春天会迟到》被《文艺报》刊发专题评论,王欢等人创作的50余万字长篇小说《巾帼》、香袭书卷创作的散文集《生生不息》、青花瓷创作的《丑女黄月英》、张家三哥创作的《热血神英》等反映襄阳历史文化的网络小说、散文,不仅网络影响大,还完成了实体书出版发行;由市作协牵头,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合作,先后出版了唐启意的《轻叩红门》、周春兰的《阡陌》、屠瑞的《生活没有说明书》、王祖泽的《寸草集》、胡中才的《楚源》等10本书。2021年9月,我市作协作为地市州代表在“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会,受到省作协充分肯定。

3.获奖作品再创新高。5年来,我市先后有10多部作品获得冰心散文奖、屈原文学奖、湖北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大奖,数量居全省第一。惠敏的散文集《送你一瓣月光》获得冰心散文奖、王克冰的《爱相声的少年》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楚林《诗经如画 本草如歌》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凡夫《一天一个好故事》、楚林《遇见最美的本草》获得湖北文学奖,《汉水》杂志、南漳《水镜文艺》获湖北文学奖优秀杂志奖;蔡咏梅的长篇小说《希望》获得屈原文学奖,实现屈原文学奖新突破;谢伦发表于《长江文艺》2020年第9期的散文《大薤山记》荣获《长江文艺》双年奖(2019—2021),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另有15位作家的作品分获第九届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及提名奖,2人入选省作协“家乡书”长篇散文扶持项目。全市作家五年来获得全国各类征文大赛大奖60多次,其中,涂玉国的诗歌《观察一条河的不同维度》荣获诗刊社和中华辞赋联合举办的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农民诗人邱述安的诗歌《襄阳之光(组诗)》获得“首届南方诗歌节——龙母故乡·如诗德庆”诗歌大赛二等奖;惠敏的散文《情海原配》获第九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三等奖、李小波长诗《一艘船,从南湖起航》获“奋斗与梦想”庆祝建党100周年朗诵诗征集大赛二等奖等。

五、着力品牌建设,举办了一系列在全国全省有高口碑的文学大赛

1.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奖”活动,有效提升了襄阳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网络文学向现实贴近、向经典靠拢、向传统文化取材的趋势需求,提升网络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增强立足现实题材书写美好生活的使命感。2020年襄阳设立“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奖”,评奖范围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通过评奖活动加强湖北省内外网络文学创作的交流和沟通。首届“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奖”颁奖典礼暨“网络作家的时代担当与使命”主题交流会,于2020年11月在襄阳举行,共揭晓了10个奖项,揭牌了湖北省首个网络作家村,签署了“网络文学创作襄阳宣言”,著名网络文学作家匪我思存、我本纯洁、心在流浪、吱吱等和来自山西、广东、山东、四川、广西、湖北等省的30名获奖网络作家及我市网络作家代表共150多人参会,是近年来襄阳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文学盛会,被快手推送流量1.5亿人次,央视移动端当天在线点击达12.6万人次,各大网络视频直播点播总人次在100万人次以上,成为网络文学热点事件。“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奖”是网络文学领域的湖北首创,也是中部地区的先河之举,也是全国重要的网络文学专业奖项之一。此奖的设立,对于以襄阳为基点聚集中部地区网络文学人才,汇聚网络文学资源,打造新的文化名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创了多个全省和中部地区第一:中部地区首个网络文学奖项、全省首个网络作家村落户襄阳,签署了网络文学 “襄阳宣言”,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并影响巨大的当下,此举标志着襄阳乃至湖北网络文学的组织创作、评价推介工作拉开破局之势,在创新路上进一步发力掘进。2022年,第二届“中国襄阳·岘山网络文学奖”成功举办,影响力、成熟度进一步提升,整体现实题材作品达48%,占到半壁江山。两届创作评奖作品和绝大多数获奖作品属于现实题材,体现了鲜明的创作导向,得到国内广泛关注。

2.连续举办3届“石花杯”汉水文学大奖赛。经市作协多方沟通协调,从2018年起连续举办了3届“石花杯”汉水文学大奖赛,共收到来自上海、北京、甘肃、陕西、宁夏、湖南、河南等全国各地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参赛稿件5000篇(组),先后有100多篇(首)作品获奖,并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目前,“石花杯”汉水文学大奖赛,已经成为中部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学品牌赛事,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3.连续举办3届“光化特杯”年度小说大赛。针对我市小学创作薄弱的情况,在老河口市文联、作协协助下,与光化特酒业合作,连续3年举办“光化特杯”年度最佳小说,每篇重奖1万元,每年评出3篇,以调动全市作者小说创作积极性。获奖的9篇小说先后已经在《长江文艺》《长江丛刊》《四川文学》等刊物采用。目前,该奖项是省内奖金最多的单项小说奖,在省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连续举办4届“年度好小说大赛”。针对全市小说创作短板的现状,由市作协主办、小说学会承办,对在县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的中短篇小说进行公开评奖,共评出10篇优秀作品进行奖励,以激励更多中青年作家加入小说创作队伍。目前 ,“年度好小说大赛”已经连续举办4届,共有40篇本土作家创作的优秀小说获奖,其中有多篇小说被《长江丛刊》《延河》《山花》《牡丹》等名刊采用,成为襄阳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奖项。

5.举办“山乡蝶变”专题文学大赛。为了引导全市作家服务中心工作,发挥文学的力量,2018、2019年市作协专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文化小康建设,举办了“山乡蝶变”专题文学大赛,收到稿件200多篇,在《汉水》杂志刊发30多篇,评出一、二、三等奖15篇,多篇参赛作品被《长江丛刊》《湖北日报》等采用。

6.举办“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大赛。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与市文学院联合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大型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作品435篇,最终,著名作家凡夫荣获一等奖,青年作家严榕等36人分获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7.市县联动开展文学大奖赛。一是与枣阳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四届桃花诗会,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二是与南漳县朗诵家协会联合举办了两年“襄阳中秋诗会”;三是与保康县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用爱征服,用心铭记一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征文活动,并举办线上颁奖典礼;四是联合襄州区水利局举办了“水利杯”诗歌大赛,并召开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8.举办全国“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大赛。为了引导广大作家书写山乡巨变,2022年成立市作协乡村振兴文学分会,系全国首个专业分会,创刊了《汉水·乡亲》杂志,举办“卞和杯”全国乡村文学大赛,吸引了全国除西藏外所有省市作家参赛,其中中国作协会员50余人,受到全国广泛关注。

9.举办首届“鑫陆杯”儿童文学奖。2021年,襄阳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分会成立并启动了“鑫陆杯”儿童文学大奖赛。2023年5月28日举办了隆重颁奖仪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到会颁奖并举办文学讲座。

六、服务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高标准的主题创作、专题采风、名家推介活动

1.主动“亮剑”担责任,在全省率先发起抗疫文学创作。襄阳作协从2020年1月24日(腊月28日)起,在全市20多个微信文学群发布“众志成城抗疫情,襄阳作家在行动”抗疫征文启事。当天就收到各类文学作品50多篇,于1月25日(大年初一)在“襄阳作协”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第一期“众志成城抗顽疾,襄阳作家在行动”专辑,稿件推出后得到省作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湖北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刊发。连续推出“众志成城抗顽疾,襄阳作家在行动”专栏38期,推出作品300多篇。同时,与武汉“江城朗诵”联合推出了襄阳专题朗诵作品10余篇,部分作品先后被《中华儿女》《中国市场监管报》《北京青年报》等10多家报刊书籍选登。谷城作家帅瑜采写的散文《芳华,在抗疫病房里绽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并被“学习强国”转载。网络作家“香袭书卷”创作的《春暖花开,我们再拥抱》《等这一切过去,春天与你共赴》等10余篇散文,先后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刊发,点击量破十万。《长江丛刊》第 4期,刊出了我市作家邵传京的抗疫报告文学《物业人的工作手记》、赵丽的《从深圳回来的摆渡人》等。《汉水》杂志和各县市区作协文学刊物均推出抗疫作品专号,刊发相关文艺作品500多篇,其中,为辽宁宁夏援襄医务工作者创作诗歌89首、散文17篇,营造了抗疫文学的强大声势。

2.围绕“襄十随神城市群战略”,连续举办5期“走汉水感悟绿色发展”大型跨区域采风活动。为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生态文化,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作协提出的打造长江气派、长江文化品牌的要求,围绕省委对襄阳提出的打造“襄十随神城市群”引领性城市的规划,推进美丽汉江建设,践行生态文学创作,学习贯彻《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襄阳市文学核心期刊《汉水》杂志的办刊定位,组织“走汉水·感悟绿色发展”大型跨区域采风活动。从2020年以来,共计组织100名骨干作家,先后开展5次“走汉水·感悟绿色发展”系列大型跨区域采风活动,历行数千公里,从汉水源头至汉水入江口,徒步跨越了陕西、河南、湖北等省40多个县市区域实地调研采风,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发展,掀起生态文学创作热潮。重点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济汉工程等内容进行深入采访,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长江文艺》《美文》等报刊杂志推出一系列反映汉水文化和汉水生态的文学作品,引起广泛关注,为汉水流域生态保护注入了新的力量。

3.开展“著名作家写襄阳”活动。筹备开展“著名作家写襄阳”活动,邀请著名作家李春雷到襄阳进行采风创作,撰稿的《寻芳习家池》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全国各大媒体予以转载,《襄阳日报》翌日在头版予以推介;又与《香港商报》合作,开展了“荆风楚韵——中国著名作家襄阳行”活动,叶辛、蒋子龙、刘兆林、邓刚、李贯通、龙一、葛水平、李寂荡、黄孝阳等9位著名作家深入襄阳市区及谷城、老河口、南漳等地进行采风,目前,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其他国家级及省级报刊刊发了18篇反映襄阳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

4.连续举办3届“丹河谷”易地采风活动。在市作协的积极支持与谋划下,谷城县作协发起并联系丹江口、老河口两地作协,策划开展了三地作家联合创作采风活动,得到了三地作协的热烈响应和支持。2021年7月,在谷城县庙滩镇开展了三地作家首次联谊活动,三地作家通过现场参观调研,交流朗诵诗歌、散文,互赠书籍杂志,交流文学杂志办刊经验,提升了办刊水平,激发了作家创作热情,增进了友谊,并形成了联手打造“汉水文化”品牌的共识。8月和12月,襄阳、老河口、谷城、丹江四地作家再次集结老河口罗湾村,开展采风活动。共有来自河谷丹及襄阳的四地作家80余人参加活动。

5.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采风实践活动。谷城县作协“我为乡村写诗歌”文学志愿活动,组织作家深入全县10个乡镇290个村,为每个村庄写一首诗,助力乡村振兴。在《汉水》杂志开设了“见证我们小康生活”专栏,征集稿件50多篇,刊发20余篇,其中,老作家凡夫采写的大谷峪村脱贫的散文得到了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和平的充分肯定,专门安排全市媒体转发。联合知名网络大V天下乌鸦,先后到全市20多个村庄开展了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专题采风活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推出相关稿件20余篇。五年来,先后组织1000多人(次)到宜城市流水镇、刘猴镇,南漳城关镇、薛坪镇,襄州区双沟镇,枣阳新市镇、城关镇等地开展专题采风,助力乡村振兴村旅游发展。2022年秋,与尧治河村联合开展了“山乡巨变”文学大赛和采风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6.积极开展主题创作。为引导作家树立为时代而歌的意识,先后开展了3次主题征文活动。2021年5月,为悼念袁隆平逝世,开展了专题诗歌征集,在作协公众号推出系列文章;2021年9月,为祝贺襄阳籍航天员聂海胜将军成功飞天,开展了“九天揽月有我襄阳儿郎”征文,收到稿件100多篇,在汉水杂志和作协公众号刊发稿件20余篇,多篇稿件被市委政研室《政策研究》刊发;2021年11月底,根据省委宣传部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十讲十进”要求,开展了“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家深情抒怀”专题征文,在作协公众号连续刊发19期,得到了市委宣传部领导肯定。市作协副主席李小波创作的建党百年主题诗歌在国内获得多个文学奖项,副主席谢伦创作的乡村振兴的散文在《长江文艺》发表,副主席楚林、艾子的主题创作在《长江丛刊》等杂志发表。围绕“国之大者”开展主题创作,开设了“喜迎二十大,金秋放歌”专栏,二十大召开期间,组织作家收听收看直播,撰写诗文进行交流,先后在作协公众号推出稿件7期100余首诗文;二十大后,我们积极发动作家开展文学宣传,使二十大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7.创意策划了襄阳名家回乡写故乡活动。策划邀请了陈怀国、普玄、晓苏、舒辉波、毛翰等从襄阳走出去的本土知名作家回乡开展创作,宣传推介襄阳。多位作家的作品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发表,有效提升了襄阳知名度。

8.广泛开展“文学点亮心灯”文学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作家开展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监狱等“四进”活动,播撒文学的种子。先后组织了《花城》前主编田瑛、省作协副主席晓苏、我市著名作家凡夫等,深入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襄阳五中等,为学生及我市业余作者开展文学讲座,深受欢迎与好评。组织知名作家凡夫、惠敏等到谷城苏区村小学、朱坡小学开展了“送文学进校园”活动,并赠送了部分书包、图书和体育器材。鼓励并组织全市作家包点驻校开展文学培训、讲座活动,与本地三所大学开展了驻校诗人、驻校作家活动,培育了大量文学后备军。

9.连续开展20多次多主题文学采风活动。先后举办3次“走进中国有机谷”文学采风活动,来自襄阳市区及老河口、谷城、保康、枣阳、襄州、南漳等县市区的100余名作者参加了活动;组织全市作家40余人,赴枣阳开展“乡村蝶变”采风活动,两天时间内深入新市镇前湾村、李楼村及吴店镇西赵湖村、舂陵村等地采访美丽乡村和精准扶贫工作经验;联合襄州区水利局,组织39名诗人在襄州区排子河水库等地开展水利建设成果专题采风创作活动;开展“走进九宫山,体验大自然”采风活动,来自市区及各县市区的20多位作家、诗人,远赴咸宁九宫山、赤壁等地,与当地文友展开互动;组织作家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采风10次,先后支持保康作协举办了建党百年马良采风活动、与南漳作协在南漳城关镇胡营村和九集镇八泉村、古林坪村等地采风,组织市作协散文学会到高新区黄庄采风、双沟镇卧龙锅巴厂采风等。2022年,与市水利局连续两次组织40多名作家开展了“走丹渠写丹心”采风活动,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刊发作品10余篇。

10.积极承办省作协散文学会年会和省作协山乡巨变采风活动。为进一步打响我市散文品牌,2021年5月,市作协承办的“东巩”杯《散文湖北》优秀作品颁奖暨“建党百年”散文创作采风活动在南漳东巩镇举办,来自《湖南文学》的知名编辑和全省60多位散文作家齐聚南漳。会上,揭晓了省散文学会《散文湖北》一主题创作贡献奖、优秀编辑奖和优秀作品奖。温新阶等省内外众多名家撰写了多篇关于南漳东巩镇的散文,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发表,提升了当地影响力与美誉度。2022年,承办了省作协山乡巨变采风活动,省作协副主席申东辉带领全省20余名知名作家,到襄州区双沟镇、龙王镇等进行了采风。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