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荆门市作协五年来工作综述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25    作者: 荆门市作协

五年来工作情况

五年来,荆门市作协在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了一批文学精品、壮大了文学队伍,推动了荆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举旗帜,提升思想境界

(一)政治学习氛围浓厚。市作协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市作协迅速召开主席团会议,第一时间对荆门文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研究部署:一是制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方案,指导各县(市)区作协,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座谈会宣讲;二是组织主席团成员、中青年文学骨干、基层会员分层次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三是用好阵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讲系列作品展播活动。在“荆门文学”公众号推出两期“荆门市作协学习二十大精神专题”,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作家林》内刊编发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诗词作品小辑,用文学的形式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学习走深走实。

(二)文学活动精彩纷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文艺活动,对弘扬先进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丰富群众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大召开之前,我们根据省作协、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安排部署,下发《市作协关于开展“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作家采风创作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区作协开展了一系列“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的创作采风活动。联合市文联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放歌新时代”诗歌朗诵晚会,“喜迎二十大,诗书话中秋”等主题活动;各县(市)区作协结合实际,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钟祥市作协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主题有奖征文活动;京山市作协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放歌花苑台”征文活动、“喜迎二十大,放歌花苑台”枇杷诗会;沙洋县作协配合完成了“喜迎二十大,勤廉勇担当”演讲比赛;东宝区作协举办了“圣境飞翔文学作品创作大赛”;掇刀区作协开展了“传承端午习俗,弘扬清廉文化”活动,既营造了喜迎二十大浓厚的欢庆气氛,同时也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重培训,提高创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只有不断增强“四力”,文艺工作者才能真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作品。一年来,市作协引导广大作家深入乡村、社区、厂矿、校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学志愿服务活动和创作采风活动。

(一)创作采风多点开花。湖北省第二届油菜花旅游节期间,组织会员采风、创作30余件文学作品,择优在《作家林》上刊发了作品小辑;湖北省第三届园林博览会(荆门园)开园期间,分批次组织会员赴荆门园博园采风、创作100余件文学作品,择优刊登在《作家林》《荆门晚报》,“荆门文学”公众号,全方位推介荆门形象,扩大了荆门园博园的影响力。各级作协开展采风交流活动,组织会员赴川藏、襄阳香水河、钟祥市九里乡、莫愁村、阳光沙滩、太子山月季园等地采风,创作反映荆门风土人情和乡村振兴的文学作品100余件。

(二)文学培训提质增效。邀请知名诗人、《长江丛刊》诗歌主编夜鱼老师来荆门讲座,100余名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文学讲座。市作协主席李诗德应邀赴沙洋开展文学讲座,就小说创作与沙洋50余名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交流。钟祥市作协、莫愁湖杂志社组织60余名乡土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在钟祥市客店镇举办了为期3天的文学创作笔会。京山市作协举办了小说创作座谈会,沙洋县作家协会举行了“小说沙龙”交流分享活动,东宝区作家协会在东宝廉政广场举办了夏日纳凉赠书活动,受到群众热捧。

三、创精品,加大人才培养

(一)文学精品百花齐放。全市作者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000余件。李诗德、韩少君、刘正权、黄旭升、金成海、何红梅、吴成义、鲍秋菊、洪炎新等作家在省级、市级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作品500余件并获大奖。何红梅《热血作证》新书分享会暨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人民日报社社长刘华新,《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等知名作家、评论家出席,并给予高度评价。此举开创了我市作家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新书分享会暨研讨会的先河。李诗德长篇小说《门朝南开》入选湖北省作协第三届长篇小说重点扶持项目,于2022年12月出版。省作协的这个扶持项目规模大,历时长,首轮在120部报名作品中,通过个人陈述与答辩,专家审定、挑选扶持对象,遴选出20部作品作为创作扶持对象,我市有两名作者跻身于20部作品的行列。最终由专家教授从规定时间内完成的20部作品中评选出7部作品,公开出版发行。吴成义顾问的《长湖谣》、王雄的《在沙洋》在严格的筛选和竞争中双双入选湖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家乡书”长篇散文重点扶持项目,两本散文集均已出版。我市两名作者同时入选省作协“家乡书”长篇散文重点扶持项目,这也是开先河之举。徐建国大型报告文学集《光耀荆楚》在湖北省作家协会举行了专题研讨会。

全年还出版了何红霞散文《漳河之上》、张德宏散文《我的村庄》、何忠华散文《情满漳河》、万文平诗歌《行走的火焰》、罗本华散文《花不言惑》、陈雄诗歌《回乡记》、郑文榜诗歌《紫薇花》、徐建国报告文学《光耀荆楚》、郭德文散文《岁月拾零》、邹小帆纪实文学《谢威传》、蒋兴铭纪实文学《鏖战大洪山》、马俊芳主编的本土文学集《磷都深处》、邵济民主编的文学作品集《葛文化传奇》、朱辉平主编的《客店漫画》之《山水客店》《神奇客店》《红色客店》、郑道冰中篇小说《汉正街》《殊途》《别人的城市及其他》、张玉成的长篇仙侠小说《伽衣传》等30余部文学著作。

多件作品上大刊上名刊。李诗德中篇小说《望湖楼下水如天》在全国性的纯文学刊物《天津文学》小说头条刊登。韩少君的多组诗歌在《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汉诗》等全国重点诗歌刊物上发表。黄旭升组诗《桃花水母》发表于《星星诗刊》。金成海小小说《过门槛》发表于《江河文学》。王雄散文《竹与笋的哲学》在《莽原》发表。刘正权小说《被时间解决》《趁活着把后事办了》等作品在《黄河》《当代小说》《小小说月刊》等刊物发表。姚在斌小说《映山红》发表于《三峡文学》。彭永锋小说《太阳从西荆河东边升起》发表于《短篇小说》。刘博文小说《方寸之间》入选《我在你的生命里——2021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毛祖华散文《跑向树木的人》发表于《福建文学》。鲍秋菊诗歌《刘禹锡雕像前》《我拒绝群居》等诗歌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浙江诗人》。郑晓君诗歌《一只足球面朝四方》入选《世界诗歌年鉴2021卷》。作协会员的文学评论掷地有声,大有突破。文学评论是我们的短板,同样也是基层作协的短板,去年市作协副主席刘云峰的张执浩诗歌评论分别发表在《特区文学·诗》《当代文坛》,市作协副秘书长余欢欢评论本土作家的评论文章在省级刊物《长江文艺评论》《长江丛刊》上发表。这是很难得的。

(二)文学创作花繁果硕。何红梅报告文学《热血作证》获得湖北省首届“红色印记”长篇报告文学一等奖,《铁塔足迹》获得湖北省首届“红色印记”短篇报告文学一等奖。刘正权小说《阴人》入选《2021中国微型小说年度排行榜》,《蠢人》入选《2021中国年度微型小说》,小说《伏龙肝》获善美红土地全国小小说大赛二等奖,《讨出好胃口》获三青山特色小镇杯全国征文优秀奖。洪炎新诗歌《瘦江南》荣获第四届黄亚洲行吟诗歌奖国际大赛优秀奖。

今年来,市作协开展了第七届“荆门文学奖”评奖活动,钟祥市文联、市作协组织了第六届“兰台文艺奖”评奖,沙洋县文联、县作协开展了第二届沙洋文艺奖评选活动,京山市文联、市作协组织开展了第七届绀弩文艺奖评审活动。充分发挥文学评奖的价值导向和审美导向作用,以奖促创,鼓励出作品出精品。

(三)文艺人才百家争鸣。我们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作协工作的中心环节。2022年,何红霞文学工作室入选第二批“荆门名家”工作室;推荐鲍秋菊、刘正权、金成海、王雄、李艾华、龙艳荣、周永凤、郭坤军等多名作者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提升创作技能。多名文学人才在各自领域获奖。王雄获第三届“汉上英才”技术创新人才;宋娟、王雄、金成海、宋继军获第二届沙洋文艺奖优秀奖,孙少平、岳北平、金亮、龙艳荣、彭永锋、杜超、毛祖华、贺习银获第二届沙洋文艺奖提名奖;王琼、陈雪苹获评2022年沙洋县“十大最美文化人”。李林被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授予“优秀宣讲员”。丁艳红、王琼、付夫、孙梅、杜长昊、李甫辉、李琴、张伊宁、荆代祥、胡丰臣、革丽娟、黎琳12名荆门作协会员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成为湖北省作协会员。

(四)文艺阵地百舸竞发。文学内刊是作协、文联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沟通基层作者的主阵地,在繁荣文学创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大有可为,2022年,《作家林》《莫愁湖》《京山文学》《沙洋文艺》《东宝》《掇刀文艺》等文学内刊圆满完成全年期数,推出了一批新人佳作,多件文学作品被上级刊物转载、选登,成为各类文艺评奖的优质选稿阵地,丰富和提升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壮大了基层作家队伍,繁荣了地域文学生态。

回顾2022年,可谓云蒸霞蔚,万物升腾。我们克服诸多困难,全体会员积极进取,不忘初心,以苦为乐,追逐梦想,让文学的种子在荆门这块肥沃的大地上努力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创造不平凡的成绩。我们经历了成长,也收获着希望,有成功的喜悦,有相聚的感动与快乐,有在疫情肆虐中的焦虑与担当,更有迎接未来时的希望与豪情。

此刻回眸,是为前行。过去我们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不够深入,文学创作的规划组织工作有待加强,荆门文学“走出去”的效果还有待不断提升,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予以解决。

未来五年重点工作

下一阶段,荆门市作协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抓政治建设。高举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有效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组织谋划面向会员、中青年文学骨干、基层写作者的思想政治培训。

二是全力办好“荆门文学周”系列活动。围绕中心大局,谋划主题文学活动。2023年是荆门建市40周年,为以文学的形式庆祝这一盛事,要积极主动、严谨有序地办好“荆门文学周”系列活动,拟邀请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以及省作协主席、鲁奖获得者李修文,省作协副主席、鲁奖获得者张执浩,省作协副主席、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艾晶晶三名荆门籍知名作家和其他全国知名刊物主编赴荆门采风、举办文学讲座;组织会员开展“我为漳河写首诗”等主题采风活动;举办读书沙龙、诗歌分享会等活动,打造群众性文学品牌。

三是持之以恒抓文学创作。抓牢荆门着力打造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契机,力推文学精品创作生产。进一步完善现实题材创作的组织规划,鼓励引导广大文学创作者围绕荆门建市40周年、乡村振兴等题材进行创作,坚持质量导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四是正风提能抓人才培养。大力加强荆门作者队伍建设,为广大作者创作提供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提高《作家林》内刊投稿质量,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推荐作协会员参加上级组织举办的业务培训,推荐更多优秀作者加入省级会员、国家级会员。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门市作协五年来工作综述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来源:     作者: 荆门市作协
发布时间: 2023-07-25

五年来工作情况

五年来,荆门市作协在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了一批文学精品、壮大了文学队伍,推动了荆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举旗帜,提升思想境界

(一)政治学习氛围浓厚。市作协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市作协迅速召开主席团会议,第一时间对荆门文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研究部署:一是制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方案,指导各县(市)区作协,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座谈会宣讲;二是组织主席团成员、中青年文学骨干、基层会员分层次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三是用好阵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讲系列作品展播活动。在“荆门文学”公众号推出两期“荆门市作协学习二十大精神专题”,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作家林》内刊编发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诗词作品小辑,用文学的形式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学习走深走实。

(二)文学活动精彩纷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文艺活动,对弘扬先进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丰富群众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大召开之前,我们根据省作协、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安排部署,下发《市作协关于开展“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作家采风创作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区作协开展了一系列“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的创作采风活动。联合市文联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放歌新时代”诗歌朗诵晚会,“喜迎二十大,诗书话中秋”等主题活动;各县(市)区作协结合实际,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钟祥市作协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主题有奖征文活动;京山市作协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放歌花苑台”征文活动、“喜迎二十大,放歌花苑台”枇杷诗会;沙洋县作协配合完成了“喜迎二十大,勤廉勇担当”演讲比赛;东宝区作协举办了“圣境飞翔文学作品创作大赛”;掇刀区作协开展了“传承端午习俗,弘扬清廉文化”活动,既营造了喜迎二十大浓厚的欢庆气氛,同时也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重培训,提高创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只有不断增强“四力”,文艺工作者才能真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作品。一年来,市作协引导广大作家深入乡村、社区、厂矿、校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学志愿服务活动和创作采风活动。

(一)创作采风多点开花。湖北省第二届油菜花旅游节期间,组织会员采风、创作30余件文学作品,择优在《作家林》上刊发了作品小辑;湖北省第三届园林博览会(荆门园)开园期间,分批次组织会员赴荆门园博园采风、创作100余件文学作品,择优刊登在《作家林》《荆门晚报》,“荆门文学”公众号,全方位推介荆门形象,扩大了荆门园博园的影响力。各级作协开展采风交流活动,组织会员赴川藏、襄阳香水河、钟祥市九里乡、莫愁村、阳光沙滩、太子山月季园等地采风,创作反映荆门风土人情和乡村振兴的文学作品100余件。

(二)文学培训提质增效。邀请知名诗人、《长江丛刊》诗歌主编夜鱼老师来荆门讲座,100余名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文学讲座。市作协主席李诗德应邀赴沙洋开展文学讲座,就小说创作与沙洋50余名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交流。钟祥市作协、莫愁湖杂志社组织60余名乡土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在钟祥市客店镇举办了为期3天的文学创作笔会。京山市作协举办了小说创作座谈会,沙洋县作家协会举行了“小说沙龙”交流分享活动,东宝区作家协会在东宝廉政广场举办了夏日纳凉赠书活动,受到群众热捧。

三、创精品,加大人才培养

(一)文学精品百花齐放。全市作者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000余件。李诗德、韩少君、刘正权、黄旭升、金成海、何红梅、吴成义、鲍秋菊、洪炎新等作家在省级、市级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作品500余件并获大奖。何红梅《热血作证》新书分享会暨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人民日报社社长刘华新,《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等知名作家、评论家出席,并给予高度评价。此举开创了我市作家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新书分享会暨研讨会的先河。李诗德长篇小说《门朝南开》入选湖北省作协第三届长篇小说重点扶持项目,于2022年12月出版。省作协的这个扶持项目规模大,历时长,首轮在120部报名作品中,通过个人陈述与答辩,专家审定、挑选扶持对象,遴选出20部作品作为创作扶持对象,我市有两名作者跻身于20部作品的行列。最终由专家教授从规定时间内完成的20部作品中评选出7部作品,公开出版发行。吴成义顾问的《长湖谣》、王雄的《在沙洋》在严格的筛选和竞争中双双入选湖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家乡书”长篇散文重点扶持项目,两本散文集均已出版。我市两名作者同时入选省作协“家乡书”长篇散文重点扶持项目,这也是开先河之举。徐建国大型报告文学集《光耀荆楚》在湖北省作家协会举行了专题研讨会。

全年还出版了何红霞散文《漳河之上》、张德宏散文《我的村庄》、何忠华散文《情满漳河》、万文平诗歌《行走的火焰》、罗本华散文《花不言惑》、陈雄诗歌《回乡记》、郑文榜诗歌《紫薇花》、徐建国报告文学《光耀荆楚》、郭德文散文《岁月拾零》、邹小帆纪实文学《谢威传》、蒋兴铭纪实文学《鏖战大洪山》、马俊芳主编的本土文学集《磷都深处》、邵济民主编的文学作品集《葛文化传奇》、朱辉平主编的《客店漫画》之《山水客店》《神奇客店》《红色客店》、郑道冰中篇小说《汉正街》《殊途》《别人的城市及其他》、张玉成的长篇仙侠小说《伽衣传》等30余部文学著作。

多件作品上大刊上名刊。李诗德中篇小说《望湖楼下水如天》在全国性的纯文学刊物《天津文学》小说头条刊登。韩少君的多组诗歌在《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汉诗》等全国重点诗歌刊物上发表。黄旭升组诗《桃花水母》发表于《星星诗刊》。金成海小小说《过门槛》发表于《江河文学》。王雄散文《竹与笋的哲学》在《莽原》发表。刘正权小说《被时间解决》《趁活着把后事办了》等作品在《黄河》《当代小说》《小小说月刊》等刊物发表。姚在斌小说《映山红》发表于《三峡文学》。彭永锋小说《太阳从西荆河东边升起》发表于《短篇小说》。刘博文小说《方寸之间》入选《我在你的生命里——2021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毛祖华散文《跑向树木的人》发表于《福建文学》。鲍秋菊诗歌《刘禹锡雕像前》《我拒绝群居》等诗歌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浙江诗人》。郑晓君诗歌《一只足球面朝四方》入选《世界诗歌年鉴2021卷》。作协会员的文学评论掷地有声,大有突破。文学评论是我们的短板,同样也是基层作协的短板,去年市作协副主席刘云峰的张执浩诗歌评论分别发表在《特区文学·诗》《当代文坛》,市作协副秘书长余欢欢评论本土作家的评论文章在省级刊物《长江文艺评论》《长江丛刊》上发表。这是很难得的。

(二)文学创作花繁果硕。何红梅报告文学《热血作证》获得湖北省首届“红色印记”长篇报告文学一等奖,《铁塔足迹》获得湖北省首届“红色印记”短篇报告文学一等奖。刘正权小说《阴人》入选《2021中国微型小说年度排行榜》,《蠢人》入选《2021中国年度微型小说》,小说《伏龙肝》获善美红土地全国小小说大赛二等奖,《讨出好胃口》获三青山特色小镇杯全国征文优秀奖。洪炎新诗歌《瘦江南》荣获第四届黄亚洲行吟诗歌奖国际大赛优秀奖。

今年来,市作协开展了第七届“荆门文学奖”评奖活动,钟祥市文联、市作协组织了第六届“兰台文艺奖”评奖,沙洋县文联、县作协开展了第二届沙洋文艺奖评选活动,京山市文联、市作协组织开展了第七届绀弩文艺奖评审活动。充分发挥文学评奖的价值导向和审美导向作用,以奖促创,鼓励出作品出精品。

(三)文艺人才百家争鸣。我们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作协工作的中心环节。2022年,何红霞文学工作室入选第二批“荆门名家”工作室;推荐鲍秋菊、刘正权、金成海、王雄、李艾华、龙艳荣、周永凤、郭坤军等多名作者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提升创作技能。多名文学人才在各自领域获奖。王雄获第三届“汉上英才”技术创新人才;宋娟、王雄、金成海、宋继军获第二届沙洋文艺奖优秀奖,孙少平、岳北平、金亮、龙艳荣、彭永锋、杜超、毛祖华、贺习银获第二届沙洋文艺奖提名奖;王琼、陈雪苹获评2022年沙洋县“十大最美文化人”。李林被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授予“优秀宣讲员”。丁艳红、王琼、付夫、孙梅、杜长昊、李甫辉、李琴、张伊宁、荆代祥、胡丰臣、革丽娟、黎琳12名荆门作协会员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成为湖北省作协会员。

(四)文艺阵地百舸竞发。文学内刊是作协、文联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沟通基层作者的主阵地,在繁荣文学创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大有可为,2022年,《作家林》《莫愁湖》《京山文学》《沙洋文艺》《东宝》《掇刀文艺》等文学内刊圆满完成全年期数,推出了一批新人佳作,多件文学作品被上级刊物转载、选登,成为各类文艺评奖的优质选稿阵地,丰富和提升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壮大了基层作家队伍,繁荣了地域文学生态。

回顾2022年,可谓云蒸霞蔚,万物升腾。我们克服诸多困难,全体会员积极进取,不忘初心,以苦为乐,追逐梦想,让文学的种子在荆门这块肥沃的大地上努力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创造不平凡的成绩。我们经历了成长,也收获着希望,有成功的喜悦,有相聚的感动与快乐,有在疫情肆虐中的焦虑与担当,更有迎接未来时的希望与豪情。

此刻回眸,是为前行。过去我们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不够深入,文学创作的规划组织工作有待加强,荆门文学“走出去”的效果还有待不断提升,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予以解决。

未来五年重点工作

下一阶段,荆门市作协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抓政治建设。高举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有效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组织谋划面向会员、中青年文学骨干、基层写作者的思想政治培训。

二是全力办好“荆门文学周”系列活动。围绕中心大局,谋划主题文学活动。2023年是荆门建市40周年,为以文学的形式庆祝这一盛事,要积极主动、严谨有序地办好“荆门文学周”系列活动,拟邀请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以及省作协主席、鲁奖获得者李修文,省作协副主席、鲁奖获得者张执浩,省作协副主席、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艾晶晶三名荆门籍知名作家和其他全国知名刊物主编赴荆门采风、举办文学讲座;组织会员开展“我为漳河写首诗”等主题采风活动;举办读书沙龙、诗歌分享会等活动,打造群众性文学品牌。

三是持之以恒抓文学创作。抓牢荆门着力打造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契机,力推文学精品创作生产。进一步完善现实题材创作的组织规划,鼓励引导广大文学创作者围绕荆门建市40周年、乡村振兴等题材进行创作,坚持质量导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四是正风提能抓人才培养。大力加强荆门作者队伍建设,为广大作者创作提供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提高《作家林》内刊投稿质量,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推荐作协会员参加上级组织举办的业务培训,推荐更多优秀作者加入省级会员、国家级会员。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