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25 作者: 孝感市作家协会
近五年来,孝感市作家协会在省作协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克服了疫情反复、经费不足等不利因素,坚持开门办协会,以创新发展为引擎,以文学活动为载体,以服务创作为任,锚定打造品牌协会的总目标,以守正创新的担当开创作协工作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孝感文学事业新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全面开新局——主要工作报告
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创建品牌协会;二是把握创作导向,强化理论学习;三是抓班子带队伍,突出服务职能;四是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三进”融合;五是搭建文学平台,拓展创作园地;六是建立文学基地,丰富活动载体;七是举办研讨笔会,推动上下联动;八是聚焦中心主题,守正创新发展;九是注重宣传助力,扩大文学影响;十是营造文学氛围,提高创作成绩。归纳起来,可以用以下“八个新”来表达过去五年,或说新一届作协两年多来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所呈现的良好局面:一是明确了打造品牌协会的新目标;二是坚持了例会推动工作的新方法;三是实践了“三进”(进企业、乡村、校园)工作的新思路;四是拓展了开展文学活动的新平台(已创建了13个创作基地);五是创建了服务文学创作的新阵地(率先创办楚风网、联办《孝感晚报》槐荫文苑副刊);六是拓宽了文学发展的新领域(关注校园文学社团建设和全辖读书活动);七是营造了作协联动、互动的新氛围(全辖作协“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协调发展);八是树立了协会创新发展的新形象。
二、谋创新促发展——创新工作亮点
1.明确提出打造品牌协会目标。作协(文学)敢于在“文艺”中担当起大协会的责任,以此激发发展动力;同时以规范的管理在社会树立品牌,从而赢得文学的尊严,进而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2.严格落实四个季度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制度为松散型的协会组织上紧发条,让管理团队感觉组织的存在,让会员感觉有“家”的归宿;同时通过例会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
3.率先创办和搭建了文学平台。主动克服困难创办了楚风文学网,积极协办《孝感晚报》副刊;通过平台的“文学动态”“槐荫文讯”“文学园地”栏目传递文学信息,推发文学作品,营造文学氛围。
4.创新发展建立文学创作基地。制定开门办协会的工作思路,为协会经费严重不足的窘境谋出路。先后在全市创建了10个文学创作基地,在很大程度上暂时弥补了开展文学活动经费不足的状况。
5.组织开展文学编辑座谈交流。针对全市文学报刊网与广大作者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状况,市作协首次举办了全市报刊与新媒体文学编辑座谈会,并邀请作者参加交流,达成了编者、作者的良好互动。
6.践行“三进”主办文学作品大赛。以“合作共赢”为契合点,开展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联合活动;近两年先后主办7次文学作品征文大奖赛,在推动繁荣孝感文学的同时,助力文化、经济发展。
7.开展文学进校园传播文学种子。针对现当下文学创作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市作协放眼未来,本着“抓长远”的战略眼光,先后走进湖北职院、应城二中、华师一附中福星学校开展了文学讲座活动。
8.积极推动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先后主办两期作家读书沙龙践行“作协引领读书·作家引导读者”倡议,参加了孝昌澴川读书会的采风活动,与应城市总工会联合开展“悦读悦美·书香人生”征文大赛。
三、勇担当创品牌——几点工作做法
1.通过打造品牌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支持。为什么要打造作协品牌?因为一个没有品牌形象的组织,是无法立足与社会开展活动的。社会对协会组织的“看轻”和“诟病”,不是协会这个组织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少数劣质文艺人和协会的不作为所导致。因此,“加强规范管理,强化宣传报道,实践创新发展,打造品牌协会”成为新一届孝感作协主席团的一致共识,并通过“在孝感市文艺家协会中创品牌、在全省市州作家协会争先进”的高标准高要求,激发作协工作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提升孝感市作协的社会形象和文学影响力,从而赢得文学的尊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由此形成了与社会各界联合共融发展的好势头。
2.通过民主管理抓班子带队伍凝心聚力。通过实行“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民主管理,增强主席团成员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通过建立主席团工作交流群、定期召开季度工作例会等举措,让主席团成员积极参与协会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一方面制定了主席团成员工作分工职责,明确了分管内容以及所联系的县市区协会,每个季度例会有工作报告;同时要求主席团成员切实履职,工作例会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但对于平时的文学活动都会知悉商量,是否参加不作硬性要求,因为主席团成员有的有创作任务,有的在单位担任要职,只有互相理解了,团队氛围就会好起来,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突现。
3.通过创新为协会发展谋出路、开门路。当下基层协会办公场所、人员编制、活动经费等“三无”问题突出,穷则思变,唯有通过创新为作协生存和文学发展找出路、开门路。因此,新一届作协提出了开门办协会,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的“三进”工作思路,广泛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同时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十分明显。作协活动从上门拓户,到社会各界主动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短短的时间里,联合市工商联采编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楚商》传,创建13个文学创作基地,举办7场文学作品征文大奖赛,开展了多批次文学采风,就是很好的证明。
4.通过以“双赢”为契合点开展共融发展。开门办协会、合作共融发展,其实质是靠“双赢”赢得社会的支持。作为合作对象,他们为文学发展提供平台、给予资金、物品等大力支持,那么作协给予对方的支持是什么呢?作协(文学)的品牌影响力、文化的渗透力、作品的表现力、宣传的辐射力和作协的承办能力等就是优势;所以,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是帮助对方实现“双赢”的关键点。为此,我们在与合作方共融发展的过程中,尊重对方的付出,同时注重自身行为规范,有尊严地开展平等合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从未向合作方提出不当要求,承办活动的大量工作全凭奉献,也由此赢得了尊严获得了尊重。
5.通过作协工作定位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只有准确定位才能接地气,才能产生好的效果。作为地市级作协,我们认为服务重点应聚焦基层,用诚心和细心服务好基层一线作者。我在前不久参加的省作协工作会议汇报时,真诚地感谢了省作协对周芳、万雁、范小雅、张驰鹏、喻长亮、燕七等孝感签约作家、实力作家的关心支持扶持,因为在市作协这个层面,我们对他(她)们的支持是很有限的,市作协关注的重点就是基层作者,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在元月份的年度工作先进表彰中,14个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有11个是来自基层,充分体现市作协“聚焦基层一线、鼓励新人新作、关注各门各类”的工作定位。
6.通过引导帮助指导基层作家协会工作。各县市区基层作协作为团体会员单位,市作协有责任和义务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为他们站台鼓劲送温暖。为此,市作协在提出关于“聚焦基层”的工作定位后,利用在基层开展工作调研或参加文学活动的契机,积极分享工作体会,通报工作动态,交流创作心得。作为协会负责人,我在多个场合向基层作协和会员分享我总结的关于《作协的担当·作家的品格·作品的温度》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同时在基层不说大话、空话,敢说真话,及时指出问题。比如在某县市作协调研时,针对该作协班子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提出了“多一些包容、多一份奉献、多一点公心”的工作期望。
7.通过突出服务职能用心用情服务作者。市作协通过举办作品研讨、采风笔会和文学作品大赛等活动,为会员提供创作平台和环境。通过积极推荐实力作家加入各级作家协会等举措,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凝聚广大文学作者。同时以楚风网、孝感文学公众号、《孝感晚报》副刊为平台,通过看稿、改稿、荐稿,推发大量基层作者的作品。主席团成员利用主编《槐荫文学》杂志栏目的便利,不断发现推荐基层本地作者的优秀作品,并通过看望慰问基层作者等形式,送去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这些悉心的服务,拉近了作协组织与文学作者的距离,从而使作家协会成为了作家之家、会员之家,文学活动备受会员热爱。
8.通过宣传报道为创品牌赢得支持加力。为什么要加强宣传?一是对内对外通报作协的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擦亮作协品牌;二是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推介宣传扩大文学的影响力;三是通过作协(文学)品牌的影响力,赢得社会的合作支持;四是通过强大的宣传报道为合作者鼓与呼,以文学繁荣助力发展。为此,市作协一方面建立了自己的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同时积极主动与外媒取得联系,对每次开展的文学活动做到主流报刊有文、相关网络媒体有声有影。文学活动在地方主流媒体和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及湖北作家网、楚风网频频亮相,其中在湖北作家网的发稿量连续两年名列第一。
四、再出发踏征程——未来工作计划
在今后五年里,孝感作协将继续以打造品牌协会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创作为己任,为推动孝感高质量发展,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贡献文学的力量。具体说:一是实现打造品牌协会的目标;二是让孝感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北文学大市;三是培养推荐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家名作;四是创办一本属于作协的文学刊物;五是让文学成为推动孝感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力量。
来源:
作者:
孝感市作家协会
发布时间:
2023-07-25
近五年来,孝感市作家协会在省作协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克服了疫情反复、经费不足等不利因素,坚持开门办协会,以创新发展为引擎,以文学活动为载体,以服务创作为任,锚定打造品牌协会的总目标,以守正创新的担当开创作协工作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孝感文学事业新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全面开新局——主要工作报告
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创建品牌协会;二是把握创作导向,强化理论学习;三是抓班子带队伍,突出服务职能;四是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三进”融合;五是搭建文学平台,拓展创作园地;六是建立文学基地,丰富活动载体;七是举办研讨笔会,推动上下联动;八是聚焦中心主题,守正创新发展;九是注重宣传助力,扩大文学影响;十是营造文学氛围,提高创作成绩。归纳起来,可以用以下“八个新”来表达过去五年,或说新一届作协两年多来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所呈现的良好局面:一是明确了打造品牌协会的新目标;二是坚持了例会推动工作的新方法;三是实践了“三进”(进企业、乡村、校园)工作的新思路;四是拓展了开展文学活动的新平台(已创建了13个创作基地);五是创建了服务文学创作的新阵地(率先创办楚风网、联办《孝感晚报》槐荫文苑副刊);六是拓宽了文学发展的新领域(关注校园文学社团建设和全辖读书活动);七是营造了作协联动、互动的新氛围(全辖作协“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协调发展);八是树立了协会创新发展的新形象。
二、谋创新促发展——创新工作亮点
1.明确提出打造品牌协会目标。作协(文学)敢于在“文艺”中担当起大协会的责任,以此激发发展动力;同时以规范的管理在社会树立品牌,从而赢得文学的尊严,进而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2.严格落实四个季度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制度为松散型的协会组织上紧发条,让管理团队感觉组织的存在,让会员感觉有“家”的归宿;同时通过例会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
3.率先创办和搭建了文学平台。主动克服困难创办了楚风文学网,积极协办《孝感晚报》副刊;通过平台的“文学动态”“槐荫文讯”“文学园地”栏目传递文学信息,推发文学作品,营造文学氛围。
4.创新发展建立文学创作基地。制定开门办协会的工作思路,为协会经费严重不足的窘境谋出路。先后在全市创建了10个文学创作基地,在很大程度上暂时弥补了开展文学活动经费不足的状况。
5.组织开展文学编辑座谈交流。针对全市文学报刊网与广大作者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状况,市作协首次举办了全市报刊与新媒体文学编辑座谈会,并邀请作者参加交流,达成了编者、作者的良好互动。
6.践行“三进”主办文学作品大赛。以“合作共赢”为契合点,开展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联合活动;近两年先后主办7次文学作品征文大奖赛,在推动繁荣孝感文学的同时,助力文化、经济发展。
7.开展文学进校园传播文学种子。针对现当下文学创作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市作协放眼未来,本着“抓长远”的战略眼光,先后走进湖北职院、应城二中、华师一附中福星学校开展了文学讲座活动。
8.积极推动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先后主办两期作家读书沙龙践行“作协引领读书·作家引导读者”倡议,参加了孝昌澴川读书会的采风活动,与应城市总工会联合开展“悦读悦美·书香人生”征文大赛。
三、勇担当创品牌——几点工作做法
1.通过打造品牌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支持。为什么要打造作协品牌?因为一个没有品牌形象的组织,是无法立足与社会开展活动的。社会对协会组织的“看轻”和“诟病”,不是协会这个组织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少数劣质文艺人和协会的不作为所导致。因此,“加强规范管理,强化宣传报道,实践创新发展,打造品牌协会”成为新一届孝感作协主席团的一致共识,并通过“在孝感市文艺家协会中创品牌、在全省市州作家协会争先进”的高标准高要求,激发作协工作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提升孝感市作协的社会形象和文学影响力,从而赢得文学的尊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由此形成了与社会各界联合共融发展的好势头。
2.通过民主管理抓班子带队伍凝心聚力。通过实行“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民主管理,增强主席团成员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通过建立主席团工作交流群、定期召开季度工作例会等举措,让主席团成员积极参与协会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一方面制定了主席团成员工作分工职责,明确了分管内容以及所联系的县市区协会,每个季度例会有工作报告;同时要求主席团成员切实履职,工作例会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但对于平时的文学活动都会知悉商量,是否参加不作硬性要求,因为主席团成员有的有创作任务,有的在单位担任要职,只有互相理解了,团队氛围就会好起来,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突现。
3.通过创新为协会发展谋出路、开门路。当下基层协会办公场所、人员编制、活动经费等“三无”问题突出,穷则思变,唯有通过创新为作协生存和文学发展找出路、开门路。因此,新一届作协提出了开门办协会,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的“三进”工作思路,广泛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同时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十分明显。作协活动从上门拓户,到社会各界主动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短短的时间里,联合市工商联采编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楚商》传,创建13个文学创作基地,举办7场文学作品征文大奖赛,开展了多批次文学采风,就是很好的证明。
4.通过以“双赢”为契合点开展共融发展。开门办协会、合作共融发展,其实质是靠“双赢”赢得社会的支持。作为合作对象,他们为文学发展提供平台、给予资金、物品等大力支持,那么作协给予对方的支持是什么呢?作协(文学)的品牌影响力、文化的渗透力、作品的表现力、宣传的辐射力和作协的承办能力等就是优势;所以,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是帮助对方实现“双赢”的关键点。为此,我们在与合作方共融发展的过程中,尊重对方的付出,同时注重自身行为规范,有尊严地开展平等合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从未向合作方提出不当要求,承办活动的大量工作全凭奉献,也由此赢得了尊严获得了尊重。
5.通过作协工作定位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只有准确定位才能接地气,才能产生好的效果。作为地市级作协,我们认为服务重点应聚焦基层,用诚心和细心服务好基层一线作者。我在前不久参加的省作协工作会议汇报时,真诚地感谢了省作协对周芳、万雁、范小雅、张驰鹏、喻长亮、燕七等孝感签约作家、实力作家的关心支持扶持,因为在市作协这个层面,我们对他(她)们的支持是很有限的,市作协关注的重点就是基层作者,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在元月份的年度工作先进表彰中,14个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有11个是来自基层,充分体现市作协“聚焦基层一线、鼓励新人新作、关注各门各类”的工作定位。
6.通过引导帮助指导基层作家协会工作。各县市区基层作协作为团体会员单位,市作协有责任和义务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为他们站台鼓劲送温暖。为此,市作协在提出关于“聚焦基层”的工作定位后,利用在基层开展工作调研或参加文学活动的契机,积极分享工作体会,通报工作动态,交流创作心得。作为协会负责人,我在多个场合向基层作协和会员分享我总结的关于《作协的担当·作家的品格·作品的温度》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同时在基层不说大话、空话,敢说真话,及时指出问题。比如在某县市作协调研时,针对该作协班子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提出了“多一些包容、多一份奉献、多一点公心”的工作期望。
7.通过突出服务职能用心用情服务作者。市作协通过举办作品研讨、采风笔会和文学作品大赛等活动,为会员提供创作平台和环境。通过积极推荐实力作家加入各级作家协会等举措,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凝聚广大文学作者。同时以楚风网、孝感文学公众号、《孝感晚报》副刊为平台,通过看稿、改稿、荐稿,推发大量基层作者的作品。主席团成员利用主编《槐荫文学》杂志栏目的便利,不断发现推荐基层本地作者的优秀作品,并通过看望慰问基层作者等形式,送去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这些悉心的服务,拉近了作协组织与文学作者的距离,从而使作家协会成为了作家之家、会员之家,文学活动备受会员热爱。
8.通过宣传报道为创品牌赢得支持加力。为什么要加强宣传?一是对内对外通报作协的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擦亮作协品牌;二是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推介宣传扩大文学的影响力;三是通过作协(文学)品牌的影响力,赢得社会的合作支持;四是通过强大的宣传报道为合作者鼓与呼,以文学繁荣助力发展。为此,市作协一方面建立了自己的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同时积极主动与外媒取得联系,对每次开展的文学活动做到主流报刊有文、相关网络媒体有声有影。文学活动在地方主流媒体和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及湖北作家网、楚风网频频亮相,其中在湖北作家网的发稿量连续两年名列第一。
四、再出发踏征程——未来工作计划
在今后五年里,孝感作协将继续以打造品牌协会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创作为己任,为推动孝感高质量发展,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贡献文学的力量。具体说:一是实现打造品牌协会的目标;二是让孝感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北文学大市;三是培养推荐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家名作;四是创办一本属于作协的文学刊物;五是让文学成为推动孝感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