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25 作者: 黄冈市作协
近年来,黄冈市作协在省作协的领导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会议精神,围绕主题主线,聚焦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伟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基层作协组织建设,组织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发展;认真组织开展一系列创造性、创新性的文学活动,丰富、活跃了文学创作氛围;积极引导广大作协会员勤奋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有分量有影响的文学作品;积极开展辅导培训,提升会员综合素质。
总之,依靠上届打下的坚实基础,在第三届主席团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断开拓奋进,有力地促进了黄冈文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近几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协会建设快速推进。
一是作协内设机构不断完善。成立了小说、诗歌、文艺评论三个专委会,并大力支持他们开展工作,成效斐然。
二是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健全。 通过不断努力,使黄冈市作协的工作经费增加到10万元。利用自身工作优势,积极开展有声势有影响的文学活动,获得财政额外扶持和社会活动支持近50万元,使作协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三是文学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几年来,发展市级会员500余人、省作协会员151人、中国作协会员21人,可谓态势迅猛、盛况空前。
四是特色亮点突出,宣传成效明显。以特色亮点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中国作家网、湖北作家网、湖北日报、黄冈日报等报刊网站平台宣传用稿量连续数年位居全省前列。
五是努力服务基层,积极解难济困。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努力,积极帮助全市各县市区作协组织落实工作经费、助力人才合理利用,使基层作协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我们先后为11个县市区中的8个作协组织落实5-15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为6位有显著文学成就的青年人才解决就业和工作调动问题;慰问、走访困难作家40多人次;扶持作家出书及有关项目申报50多人次。通过这些暖心之举,赢得了基层作协组织和广大作家的一致赞誉。
六是拓展活动基地,营造浓厚氛围。积极申创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一次性申报并获批准省级基地5家.英山县神峰山庄;罗田县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麻城市齐家山居和锦绣三河文化创意产业园;武穴市希尔寨生态庄园有限公司这五家成为湖北省作协创作基地。打造市级文学创作基地8家,县市区文学创作基地共40多家,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创作活动平台、丰富活跃了文学氛围。
七是争创先进典型,努力磨砺自己。在高峰林立的湖北文学界,想要赢得一席之地,必得下一番狠功夫。黄冈市第三届作协换届后,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辉煌。大家凝心聚力、开拓奋进,以实际工作成效获得了省作协认可。四年来,我们在全省作协系统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共5次,可以说是“阵阵不离穆桂英”。但我们深知: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努力为广大作家服务,继续开创黄冈文学事业新的辉煌!
(二)文学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培养青年人才,增强文学后劲。2019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四期“黄冈市青年作家暨文艺评论家培训班”,举办了三期“学习习近平文艺工作重要讲话暨现题材创作培训”等活动,共培训学员700多人次。邀请省文联、省作协领导、专家和有关报刊编辑现场授课,发现并重点培养了像匡彬(废斯人)、陈章华、王雅萍、叶牡珍、杨文斌、占丽霞、邓星子、赵琳、吴辉、翟雨佳、张红、付亦收等一大批青年作家、诗人和网络作家,培植了黄冈文学的后备力量。
二是举办文学笔会,推动精品创作。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田园童话小说笔会”“花涧谷重点小说作家笔会”“传奇红安”小说创作笔会、“绿色新发展·小说白莲河”主题创作笔会、“砥砺70年·奋进新时代”黄冈市首届春天诗会等笔会、改稿会活动十多次,一批笔会作品推上了《人民文学》《北京文学》《长江文艺》《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光明日报》副刊、“学习强国”平台等等,有的作品还被《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刊物选载。
三是举办文学征文,丰富精品生产。四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保护湿地·珍爱家园”文学作品征文大赛、“文学战‘疫’”征文、“好有味杯·黄冈脱贫攻坚故事”征文、“说树·黄冈古树名木”征文、“回望百年·再现辉煌”征文、“礼赞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征文、“宝藏·黄冈‘国保’故事”征文、“垄上春风·美丽乡村”征文、“清廉黄冈”文学作品征文等文学活动近二十次,一大批作品在省级、国家级文学报刊平台上发表。
四是开展创作采风,激发创作活力。我们先后开展了“重温红色记忆·助力脱贫攻坚”麻城创作采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黄冈作家走乡村”、“体验美丽乡村·寻找黄冈好人”、“行走黄冈山水·书写故土乡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黄冈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书写美丽华章”、“弘扬地标优品--白莲水产品牌文化采风”、“赓续红色血脉·书写荆楚华章”新文学群体采风创作、“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百年辉煌”英山陶家河、安徽岳西鹞落坪文学创作采风活动、“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创作采风以及“黄冈作家走乡村”系列文学创作采风活动20多次。组织作家深入蕲春大同李山村和金沟村、团风但店王家山村、白莲河生态示范区,以及英山东北红色区域、麻城北部红色地区、罗田东北生态文化区域开展文学创作采风活动,通过访乡贤、叙乡情、品乡韵、写乡村等系列活动,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活力,推出了一大批文学精品。
五是开展横向交流,增进文学情谊。几年中,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省内外各地作协组织的横向联系。先后接待了河南信阳市、浙江温州市,湖北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潜江市、荆门市以及武汉市青山区、汉阳区、新洲区等近二十家作协组织到黄冈境内的党建和文学采风交流活动。同时,也组织作家走出去,与安徽六安市、湖北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随州市、襄阳市等作协组织开展文学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文学情谊。
六是组织文学研讨,提升文学品质。先后协助黄冈遗爱书城邀请了省作协主席李修文、南京作家黄梵、汉阳作协主席伍剑等文学名家来黄冈开展文学作品分享,给黄冈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和高品味的精神享受。同时,我们市县联动,组织主办或协办了“柳长青中篇小说《文化站长》研讨会”、华杉小说《向往城市》新书发布暨读者分享会、张萍散文新书《遇见》作品分享会、“何存中从事文学工作50年”座谈会、梅玉荣诗歌分享会、邓星子诗歌作品集《楚凤凰》《归去来》分享会、习小小《钢铁玫瑰》分享会、浠水作协《兰芽集》研讨会、倪先胜《舍我其谁》长篇小说研讨等文学研讨分享活动十余次,营造了浓郁的文学氛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七是推介文学骨干,产生震波效应。市作协在黄冈作协微信公众号、黄冈文联微信公众号、黄冈日报等有关媒体开设专栏,集中展示80后、90后、00后优秀青年文学骨干的创作艺术成就,陆续宣传推介了30多位优秀青年作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同时还推出“文艺家风采·中坚”黄冈中国作协会员和中国评协会员等国家级会员的推介、重大文艺奖项申报推介等,在黄冈文学圈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产生了震波效应,达到了理想效果。
八是编辑系列书籍,凝聚文学成果。 几年中,我们编辑出版《文学战“疫”》《征程—“礼赞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征文作品选》《保护湿地·珍爱家园—白莲河征文作品选》《回望百年 再现辉煌——纪念建党百年作品选》《说树-黄冈古树名木》《垄上春风—黄冈美丽乡村文学作品选》《黄冈文艺系列丛书·文学卷》等文学作品集和文学史料丛书近十部,将一批具有时代烙印的文学作品记录存档。
九是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学进校园。几年来,我们持续推动文学进校园活动。先后组织作家、民间文艺家走进黄冈师范学院、黄冈遗爱湖学校、黄冈市思源学校等开展文学和文化传承活动,共有20多位作家、专家在学校辅导、授课、讲座40多次。同时,联合各学校开展各类文学征文和文学夏令营等活动,为校园文化增光添彩。
十是积极配合上级组织,重点活动从不缺席。在省作协的重大活动中,从来不缺黄冈作家的身影。2019年以来,黄冈作协先后组织了重点作家30余人次参加省作协“荆楚作家走乡村——美丽乡村行”散文创作、“堰塘印象”散文报告文学采写、“长江大保护”报告文学采写、《收官决战》脱贫攻坚报告文学采写、“感人的100个抗疫故事”等文学活动,30多篇作品被省作协专集选用。同时,推荐青年作家、青年评论家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学习70多人次,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积极参与省级以上文学项目申报,7人作品入围重点项目。其中,匡彬小说集《国境线上晴与雨》、马亿的小说集《游荡者》入选2021年度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这个项目,全国共评选10部,黄冈就占了2部,是一次很大的收获。
(三)精品生产花繁叶茂。
一是鼓励个人创作,为黄冈增光添彩。几年来,我们不断营造优良环境,搭建有利平台,鼓励、推动黄冈作家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据统计,黄冈市2019--2022年共出版文学作品170余部;在省级以上重点报刊发表小说800多篇;在省级以上发表散文1200多篇;诗歌1600余首;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700余篇;省级以上各类获奖作品达530余件,成果较为丰硕。
尤其是不少作品上了名刊、大报。其中何存中、匡彬短篇小说、柳长青的纪实作品、吴越的诗歌被《人民文学》发表;柳长青、段伟、郑能新、吴远道、江清明、占丽霞、杨文斌、晏晴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在《小说选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散文选刊》以及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陈楫春、郭英、范国清、程小成、王应良的电影、电视剧本投入拍摄。郑能新的小说、散文,谭冰、王浩洪的诗歌多次上了小说、散文、诗歌排行榜。
网络文学创作同样业绩突出,青年网络作家翟雨佳、王金燕、张红等年写作发稿量均在3000万字以上。汤天勇、匡彬、陈章华、郑烨、陈旭红等7人入选省作协第七届签约作家、签约评论家。何存中、郑能新、熊明修、华杉、谭冰、朱鸿儒、范从政、王广宏等20多人分别获得湖北文学奖(含提名奖)、屈原文艺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何存中、谭冰分别获得“湖北文学奖优秀编辑奖”;《东坡文艺》《大别山文学》《黄梅》分别获得“湖北文学奖优秀期刊奖”;刘心明的《青云之梦》在全国第16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评奖中获文艺类一等奖;翟雨佳的作品《金刚不坏大寨主》在全国网络文学评选活动中,荣获“网络文学榜样作家十二天王”称号。在湖北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散文湖北》新锐作家评选中,陈鸿波被评为“湖北新锐散文家”;郑能新、沈嘉达、汤天勇、梅玉荣、江清明、陈慧、杨文斌、王雅萍、占丽霞、熊雷、王双利、晏晴、李文山、郑烈煌等40多人分别获《散文选刊》《学习强国》等文学奖项和文学理论奖项。
二是扶持重点项目,推出文学精品。2018年以来,我们依托黄冈文化艺术基金,投入70多万元重点扶持出版了周火熊的散文集《大地的旅痕》、郑能新的散文集《乡愁里的世界》、华杉的小说集《向往城市》、尹定贤的长篇小说《娘亲》、夏艳平的小说集《寻找背景的玻璃》、梅玉荣的诗歌集《且慢》、王浩洪的长篇小说《我们的人生向太阳》、高永祥的中短篇小说集《兵歌》、匡彬的中短篇小说集《故乡志》、黄州区的报告文学集《黄州英雄》、王淑存的散文集《行走英山》、雷有德的散文集《黄梅风情》、、胡巨勇的诗歌集《与故乡达成默契》、熊明修的诗歌集《在鄂东》、谭冰的《谭冰中短篇小说集》、陈卫红的诗歌《被遗忘与被眷恋的》十六部文学作品集。此外,在省级以上重点文学项目中,黄冈历届都占有一席位置,共有6人获得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扶持。黄冈重点扶持的何存中的反应三代农民作家生活的长篇小说三部曲《风在蛙声里》已经列入长江文艺出版社重点出版项目,2023年第三季度出版面市。
二、未来五年的工作规划
未来五年,黄冈市作协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大和《讲话》《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围绕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和中国作协、省作协的工作安排,紧密配合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系列文学活动,具体规划如下:、
一、积极完成上级作协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继续主办“黄冈市青年作家暨文艺评论家培训”重点培养、推出50-100名优秀青年作家和青年文艺评论家。
三、积极组织、开展精品文学创作活动,力争有高质量作品冲刺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四、组织开展2-3次有一定影响的省级、国家级文学创作活动,进一步提升黄冈文学影响力。
五、以黄冈红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创作、打造一批文学剧本和影视精品。
来源:
作者:
黄冈市作协
发布时间:
2023-07-25
近年来,黄冈市作协在省作协的领导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会议精神,围绕主题主线,聚焦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伟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基层作协组织建设,组织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发展;认真组织开展一系列创造性、创新性的文学活动,丰富、活跃了文学创作氛围;积极引导广大作协会员勤奋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有分量有影响的文学作品;积极开展辅导培训,提升会员综合素质。
总之,依靠上届打下的坚实基础,在第三届主席团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断开拓奋进,有力地促进了黄冈文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近几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协会建设快速推进。
一是作协内设机构不断完善。成立了小说、诗歌、文艺评论三个专委会,并大力支持他们开展工作,成效斐然。
二是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健全。 通过不断努力,使黄冈市作协的工作经费增加到10万元。利用自身工作优势,积极开展有声势有影响的文学活动,获得财政额外扶持和社会活动支持近50万元,使作协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三是文学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几年来,发展市级会员500余人、省作协会员151人、中国作协会员21人,可谓态势迅猛、盛况空前。
四是特色亮点突出,宣传成效明显。以特色亮点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中国作家网、湖北作家网、湖北日报、黄冈日报等报刊网站平台宣传用稿量连续数年位居全省前列。
五是努力服务基层,积极解难济困。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努力,积极帮助全市各县市区作协组织落实工作经费、助力人才合理利用,使基层作协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我们先后为11个县市区中的8个作协组织落实5-15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为6位有显著文学成就的青年人才解决就业和工作调动问题;慰问、走访困难作家40多人次;扶持作家出书及有关项目申报50多人次。通过这些暖心之举,赢得了基层作协组织和广大作家的一致赞誉。
六是拓展活动基地,营造浓厚氛围。积极申创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一次性申报并获批准省级基地5家.英山县神峰山庄;罗田县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麻城市齐家山居和锦绣三河文化创意产业园;武穴市希尔寨生态庄园有限公司这五家成为湖北省作协创作基地。打造市级文学创作基地8家,县市区文学创作基地共40多家,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创作活动平台、丰富活跃了文学氛围。
七是争创先进典型,努力磨砺自己。在高峰林立的湖北文学界,想要赢得一席之地,必得下一番狠功夫。黄冈市第三届作协换届后,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辉煌。大家凝心聚力、开拓奋进,以实际工作成效获得了省作协认可。四年来,我们在全省作协系统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共5次,可以说是“阵阵不离穆桂英”。但我们深知: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努力为广大作家服务,继续开创黄冈文学事业新的辉煌!
(二)文学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培养青年人才,增强文学后劲。2019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四期“黄冈市青年作家暨文艺评论家培训班”,举办了三期“学习习近平文艺工作重要讲话暨现题材创作培训”等活动,共培训学员700多人次。邀请省文联、省作协领导、专家和有关报刊编辑现场授课,发现并重点培养了像匡彬(废斯人)、陈章华、王雅萍、叶牡珍、杨文斌、占丽霞、邓星子、赵琳、吴辉、翟雨佳、张红、付亦收等一大批青年作家、诗人和网络作家,培植了黄冈文学的后备力量。
二是举办文学笔会,推动精品创作。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田园童话小说笔会”“花涧谷重点小说作家笔会”“传奇红安”小说创作笔会、“绿色新发展·小说白莲河”主题创作笔会、“砥砺70年·奋进新时代”黄冈市首届春天诗会等笔会、改稿会活动十多次,一批笔会作品推上了《人民文学》《北京文学》《长江文艺》《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光明日报》副刊、“学习强国”平台等等,有的作品还被《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刊物选载。
三是举办文学征文,丰富精品生产。四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保护湿地·珍爱家园”文学作品征文大赛、“文学战‘疫’”征文、“好有味杯·黄冈脱贫攻坚故事”征文、“说树·黄冈古树名木”征文、“回望百年·再现辉煌”征文、“礼赞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征文、“宝藏·黄冈‘国保’故事”征文、“垄上春风·美丽乡村”征文、“清廉黄冈”文学作品征文等文学活动近二十次,一大批作品在省级、国家级文学报刊平台上发表。
四是开展创作采风,激发创作活力。我们先后开展了“重温红色记忆·助力脱贫攻坚”麻城创作采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黄冈作家走乡村”、“体验美丽乡村·寻找黄冈好人”、“行走黄冈山水·书写故土乡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黄冈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书写美丽华章”、“弘扬地标优品--白莲水产品牌文化采风”、“赓续红色血脉·书写荆楚华章”新文学群体采风创作、“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百年辉煌”英山陶家河、安徽岳西鹞落坪文学创作采风活动、“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创作采风以及“黄冈作家走乡村”系列文学创作采风活动20多次。组织作家深入蕲春大同李山村和金沟村、团风但店王家山村、白莲河生态示范区,以及英山东北红色区域、麻城北部红色地区、罗田东北生态文化区域开展文学创作采风活动,通过访乡贤、叙乡情、品乡韵、写乡村等系列活动,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活力,推出了一大批文学精品。
五是开展横向交流,增进文学情谊。几年中,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省内外各地作协组织的横向联系。先后接待了河南信阳市、浙江温州市,湖北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潜江市、荆门市以及武汉市青山区、汉阳区、新洲区等近二十家作协组织到黄冈境内的党建和文学采风交流活动。同时,也组织作家走出去,与安徽六安市、湖北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随州市、襄阳市等作协组织开展文学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文学情谊。
六是组织文学研讨,提升文学品质。先后协助黄冈遗爱书城邀请了省作协主席李修文、南京作家黄梵、汉阳作协主席伍剑等文学名家来黄冈开展文学作品分享,给黄冈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和高品味的精神享受。同时,我们市县联动,组织主办或协办了“柳长青中篇小说《文化站长》研讨会”、华杉小说《向往城市》新书发布暨读者分享会、张萍散文新书《遇见》作品分享会、“何存中从事文学工作50年”座谈会、梅玉荣诗歌分享会、邓星子诗歌作品集《楚凤凰》《归去来》分享会、习小小《钢铁玫瑰》分享会、浠水作协《兰芽集》研讨会、倪先胜《舍我其谁》长篇小说研讨等文学研讨分享活动十余次,营造了浓郁的文学氛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七是推介文学骨干,产生震波效应。市作协在黄冈作协微信公众号、黄冈文联微信公众号、黄冈日报等有关媒体开设专栏,集中展示80后、90后、00后优秀青年文学骨干的创作艺术成就,陆续宣传推介了30多位优秀青年作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同时还推出“文艺家风采·中坚”黄冈中国作协会员和中国评协会员等国家级会员的推介、重大文艺奖项申报推介等,在黄冈文学圈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产生了震波效应,达到了理想效果。
八是编辑系列书籍,凝聚文学成果。 几年中,我们编辑出版《文学战“疫”》《征程—“礼赞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征文作品选》《保护湿地·珍爱家园—白莲河征文作品选》《回望百年 再现辉煌——纪念建党百年作品选》《说树-黄冈古树名木》《垄上春风—黄冈美丽乡村文学作品选》《黄冈文艺系列丛书·文学卷》等文学作品集和文学史料丛书近十部,将一批具有时代烙印的文学作品记录存档。
九是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学进校园。几年来,我们持续推动文学进校园活动。先后组织作家、民间文艺家走进黄冈师范学院、黄冈遗爱湖学校、黄冈市思源学校等开展文学和文化传承活动,共有20多位作家、专家在学校辅导、授课、讲座40多次。同时,联合各学校开展各类文学征文和文学夏令营等活动,为校园文化增光添彩。
十是积极配合上级组织,重点活动从不缺席。在省作协的重大活动中,从来不缺黄冈作家的身影。2019年以来,黄冈作协先后组织了重点作家30余人次参加省作协“荆楚作家走乡村——美丽乡村行”散文创作、“堰塘印象”散文报告文学采写、“长江大保护”报告文学采写、《收官决战》脱贫攻坚报告文学采写、“感人的100个抗疫故事”等文学活动,30多篇作品被省作协专集选用。同时,推荐青年作家、青年评论家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学习70多人次,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积极参与省级以上文学项目申报,7人作品入围重点项目。其中,匡彬小说集《国境线上晴与雨》、马亿的小说集《游荡者》入选2021年度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这个项目,全国共评选10部,黄冈就占了2部,是一次很大的收获。
(三)精品生产花繁叶茂。
一是鼓励个人创作,为黄冈增光添彩。几年来,我们不断营造优良环境,搭建有利平台,鼓励、推动黄冈作家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据统计,黄冈市2019--2022年共出版文学作品170余部;在省级以上重点报刊发表小说800多篇;在省级以上发表散文1200多篇;诗歌1600余首;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700余篇;省级以上各类获奖作品达530余件,成果较为丰硕。
尤其是不少作品上了名刊、大报。其中何存中、匡彬短篇小说、柳长青的纪实作品、吴越的诗歌被《人民文学》发表;柳长青、段伟、郑能新、吴远道、江清明、占丽霞、杨文斌、晏晴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在《小说选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散文选刊》以及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陈楫春、郭英、范国清、程小成、王应良的电影、电视剧本投入拍摄。郑能新的小说、散文,谭冰、王浩洪的诗歌多次上了小说、散文、诗歌排行榜。
网络文学创作同样业绩突出,青年网络作家翟雨佳、王金燕、张红等年写作发稿量均在3000万字以上。汤天勇、匡彬、陈章华、郑烨、陈旭红等7人入选省作协第七届签约作家、签约评论家。何存中、郑能新、熊明修、华杉、谭冰、朱鸿儒、范从政、王广宏等20多人分别获得湖北文学奖(含提名奖)、屈原文艺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何存中、谭冰分别获得“湖北文学奖优秀编辑奖”;《东坡文艺》《大别山文学》《黄梅》分别获得“湖北文学奖优秀期刊奖”;刘心明的《青云之梦》在全国第16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评奖中获文艺类一等奖;翟雨佳的作品《金刚不坏大寨主》在全国网络文学评选活动中,荣获“网络文学榜样作家十二天王”称号。在湖北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散文湖北》新锐作家评选中,陈鸿波被评为“湖北新锐散文家”;郑能新、沈嘉达、汤天勇、梅玉荣、江清明、陈慧、杨文斌、王雅萍、占丽霞、熊雷、王双利、晏晴、李文山、郑烈煌等40多人分别获《散文选刊》《学习强国》等文学奖项和文学理论奖项。
二是扶持重点项目,推出文学精品。2018年以来,我们依托黄冈文化艺术基金,投入70多万元重点扶持出版了周火熊的散文集《大地的旅痕》、郑能新的散文集《乡愁里的世界》、华杉的小说集《向往城市》、尹定贤的长篇小说《娘亲》、夏艳平的小说集《寻找背景的玻璃》、梅玉荣的诗歌集《且慢》、王浩洪的长篇小说《我们的人生向太阳》、高永祥的中短篇小说集《兵歌》、匡彬的中短篇小说集《故乡志》、黄州区的报告文学集《黄州英雄》、王淑存的散文集《行走英山》、雷有德的散文集《黄梅风情》、、胡巨勇的诗歌集《与故乡达成默契》、熊明修的诗歌集《在鄂东》、谭冰的《谭冰中短篇小说集》、陈卫红的诗歌《被遗忘与被眷恋的》十六部文学作品集。此外,在省级以上重点文学项目中,黄冈历届都占有一席位置,共有6人获得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扶持。黄冈重点扶持的何存中的反应三代农民作家生活的长篇小说三部曲《风在蛙声里》已经列入长江文艺出版社重点出版项目,2023年第三季度出版面市。
二、未来五年的工作规划
未来五年,黄冈市作协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大和《讲话》《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围绕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和中国作协、省作协的工作安排,紧密配合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系列文学活动,具体规划如下:、
一、积极完成上级作协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继续主办“黄冈市青年作家暨文艺评论家培训”重点培养、推出50-100名优秀青年作家和青年文艺评论家。
三、积极组织、开展精品文学创作活动,力争有高质量作品冲刺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四、组织开展2-3次有一定影响的省级、国家级文学创作活动,进一步提升黄冈文学影响力。
五、以黄冈红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创作、打造一批文学剧本和影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