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恩施自治州作家协会近五年工作综述汇报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25    作者: 恩施州作家协会

202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文联十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十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的重要年份。同时,恩施州还将迎来2023年建州40周年的庆祝活动,总体上呈现出喜事多、大事多、节奏快的特点。恩施州作家协会近年来在湖北省作协、恩施州文联的关怀指导下,在兄弟市州作协的支持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创作、服务、队伍及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把近五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政治引领,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全州文学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保证全州文学工作的正确导向。通过参加上级作协举办的培训班、研讨班,州作协组织召开座谈会、举办专题笔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州各级作协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中国作协、省作协相关会议精神、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全州广大作家进一步明确使命,高扬主旋律、彰显正能量。州作协始终秉承“强思想根基 固创作之本 ”的思路,按照上级的要求,州作协进一步强化党建力量,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协会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文学创作的基础工作,组织作协主席团成员及县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强化政治学习。在学习的方式上,组建了主席团群、会员群、利用腾讯会议、作协公众号等灵活开展学习,让作家队伍的思想政治学习蔚然成风,夯实创作基础,保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培根铸魂。

二、态度积极强保障。近年来,州作协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和州委宣传部、州文联出台扶持文学事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文学机制改革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作协预算工作经费每年有保障,预算签约作家资金30万元,预算少数民族创作基地经费20万元,对相关的文学项目还另外解决专项资金。实施恩施签约作家、恩施作家文丛等。至今,州作协主持或协助州文联通过选题与创作实绩相结合的办法选拔人才,聘定签约作家58人次,进行了四届作家与作品的签约。各县市也积极出台支持文学发展的政策及措施,如恩施市认真落实中标作家的创作假、鹤峰县设置文学发展专项资金、宣恩县支持挂牌成立作家工作室、各县市文学内刊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财政预算保障等等。州直及各县市出台政策,对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项的作家实施对等奖励,真金白银进行扶持。

三、潜心创作出精品。充分发挥恩施州为全省唯一少数民族市州的优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培养民族作家,瞄准民族文学平台及奖项,努力开展文学精品创作。一是积极参加文学评奖活动。近年,骏马奖、屈原文艺奖、湖北文艺评论奖、湖北散文奖等均有斩获。二是组织作家们积极申报各种专题扶持项目,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扶持项目。近五年年,在各级作协的重大作品扶持招标中,我州先后有13部作品入选。三是作品发表出版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恩施作家出版的个人作品达40部以上,在全国公开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三百余篇(首),实现大幅上升。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指导,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作协少数民族专委会多次在恩施开展文学活动,湖北省作协少数民族创作委员会在恩施挂牌,恩施文学事业更加“接天气”。五是文学作品“触电”频繁。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部分作品热播,且在国内外获奖。2022年,全州文学作品获奖持续走高。周良彪的《野阔星涌》、田苹的《父亲原本是英雄》、高本宣的《越过》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田苹的长篇小说《花开如海》、徐晓华的散文集《优雅的土地》入选2022年湖北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花开如海》入选中宣部的“好书推荐版单”。陈亮、周良彪报告文学《战贫志》入选2023年湖北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陈亮的长篇报告文学《利川红》、董祖斌、谭仁帼的长篇报告文学《星光》等作品获首届红色印记湖北报告文学作品大奖长篇一等奖。赵春峰长篇小说《金笛银萧》获得《今古传奇》首届文学奖特别奖,斩获10万元大奖;胡飞扬长篇小说《纵横武陵》获今古传奇杂志社湖北红色传奇文学奖一等奖;谭成举短篇小说《怪镖》获首届今古传奇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刘青梅散文《翻垭口》获“2020《民族文学》年度奖(抗击新冠肺炎题材类)”董祖斌获得湖北“散文新锐”作家称号。

四、围绕中心抓活动。恩施州作协坚持“先有为、再有位”的思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文学的贡献率。近五年,组织开展大小采风笔会活动50余场。一是围绕重大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文学活动。如喜迎二十大、建州40周年等重要节点,组织“文艺轻骑兵”赴县市及基层开展主题采风活动,每次活动都在当地报纸、文学刊物、网站等平台集中推出作品。二是围绕阶段性中心工作开展文学活动。如“精准扶贫”“红色教育”“创文创卫”“世界硒博会”“中国马铃薯论坛”等大型活动开展文学创作,营造氛围,出版专题文学作品集多部,提升文化品位。三是助力旅游开展文学赋能。加强文学对旅游开发、提质的贡献。可以说,恩施文学一直是恩施旅游的“探路者”“营养师”。仅以2022年为例,州作协就按照州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到来凤革勒车、巴东巫峡口、鹤峰江坪河等新景区开展专项采风创作,极大推进这些景区的建设。四是急难险重活动中召之能战。2022年“恩施封城”,按照领导部署,作家闻令而动,一边战疫,一边进行采风创作,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在精准扶贫攻坚阶段,恩施作家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长篇小说、散文集等。这些作品广受好评,并获得奖项。

五、硬件软件夯平台。一是搞好制度建设,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系列管理办法,2022年恩施州作协被州民政局评为信用示范单位,为文联诸多协会中的唯一。二是建好“作家之家”。位于恩施州文化中心的作协办公室,办公设备完善,实现文学交流室、文学档案室、作协会议室资源整合。三是建好创作基地。全州建有省作协创作基地三处,州作协创作基地已实现对县市的全覆盖,并不断发挥功能。四是文学平台形成体系。达到“全州县市均有内刊”的要求,且各具特色,在推出文学新人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部分期刊被评为省文联优秀期刊。

六、人才培养抢机遇。突出对青年文学人才的培养,奠定恩施文学的发展基础。抢抓上级作协组织培训学习的机遇,近年来,先后组织240余人次参加了上级作协组织的培训,推荐选派40余名作家参加了各种作家研修班,推荐选派10余名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的培训班,11人次成为省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5位作家入选全省百名文学人才,全省青年文艺人才库。全州中国作协会员达到20人,省作协会员近160余名,全州各级作协会员达到2000余名。青年网络作家不断兴起。副主席杨亚玲、罗晓、谭琼辉的网络文学创作在全省、全国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全省首届网络作家协会主席团中,恩施州有两名作家跻身其中。尤其在近几年,恩施州作协联合高校开展“作家进校园”活动,每年都在2次以上,参加作家20余人次,参加学生达数千人次,取得很好效果。校园文学社与作协的交流加强,学生申请入会的人数不断增加,青年文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七、评论创作双促进。不断丰富手段与方法,让恩施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实现互动互促,加大恩施文学精品的打造、传播与推介,实施“文学出山”。一是依托文学评论加强对创作的帮扶与指导,就签约作家的评审、创作过程,坚持多多吸纳文学评论家的意见,对评审后的结果,开展“1+1”的指导,确保创作质量。二是对出版的作品加强研讨,强化推介。组织召开作品研讨会,实施“推重点、重点推”。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对重点作品进行指导批评,近年,先后召开本土文学作品研讨会近50场,努力打造精品,取得很好成效。同时,开展文学传播新型媒体平台的打造,开通恩施州作协的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开展与相关媒体合作,助推恩施文学出山。三是加强创作和阅读的互动。恩施州作家协会联合图书馆、读书社会组织、社区、行政事业单位等,在读书日等时段开展交流活动。通过作家、阅读者分享创作体会、阅读经验,朗诵经典片段、现场协作辅导等方式,让阅读与创作实现互动互促。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产生很好的影响。

2023年,时逢恩施州建州40周年,恩施州作协拟定实施“123计划”,即编辑出版一套丛书、组织两次重要笔会、开展三项主要文学活动。编辑出版一套书,总体名称为《恩施40年文学精品选》,分别编辑中短篇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报告文学卷,以此为自治州献礼。围绕“长江文化公园”及“乡村振兴”主题,全年组织好巴东、建始县的采风活动。开展三项文学活动即与州文艺理论家协会联合办好“生态文学创作暨第二届恩施文学研讨活动”、“奋进新征程 建功示范区”征文、《恩施文学史》(近现代)的编撰等。

当然,我们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恩施作家队伍领军人才较少、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比较突出;州作协的服务工作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整体文学创作成就与我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不匹配,对外文学交流活动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恩施州作协一定会在省作协等上级单位的支持下,团结进取,抢抓机遇,壮大队伍,推进创作,不断提高贡献率,壮大文学鄂军中恩施方阵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恩施自治州作家协会近五年工作综述汇报

来源:     作者: 恩施州作家协会
发布时间: 2023-07-25

202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文联十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十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的重要年份。同时,恩施州还将迎来2023年建州40周年的庆祝活动,总体上呈现出喜事多、大事多、节奏快的特点。恩施州作家协会近年来在湖北省作协、恩施州文联的关怀指导下,在兄弟市州作协的支持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创作、服务、队伍及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把近五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政治引领,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全州文学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保证全州文学工作的正确导向。通过参加上级作协举办的培训班、研讨班,州作协组织召开座谈会、举办专题笔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州各级作协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中国作协、省作协相关会议精神、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全州广大作家进一步明确使命,高扬主旋律、彰显正能量。州作协始终秉承“强思想根基 固创作之本 ”的思路,按照上级的要求,州作协进一步强化党建力量,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协会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文学创作的基础工作,组织作协主席团成员及县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强化政治学习。在学习的方式上,组建了主席团群、会员群、利用腾讯会议、作协公众号等灵活开展学习,让作家队伍的思想政治学习蔚然成风,夯实创作基础,保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培根铸魂。

二、态度积极强保障。近年来,州作协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和州委宣传部、州文联出台扶持文学事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文学机制改革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作协预算工作经费每年有保障,预算签约作家资金30万元,预算少数民族创作基地经费20万元,对相关的文学项目还另外解决专项资金。实施恩施签约作家、恩施作家文丛等。至今,州作协主持或协助州文联通过选题与创作实绩相结合的办法选拔人才,聘定签约作家58人次,进行了四届作家与作品的签约。各县市也积极出台支持文学发展的政策及措施,如恩施市认真落实中标作家的创作假、鹤峰县设置文学发展专项资金、宣恩县支持挂牌成立作家工作室、各县市文学内刊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财政预算保障等等。州直及各县市出台政策,对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项的作家实施对等奖励,真金白银进行扶持。

三、潜心创作出精品。充分发挥恩施州为全省唯一少数民族市州的优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培养民族作家,瞄准民族文学平台及奖项,努力开展文学精品创作。一是积极参加文学评奖活动。近年,骏马奖、屈原文艺奖、湖北文艺评论奖、湖北散文奖等均有斩获。二是组织作家们积极申报各种专题扶持项目,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扶持项目。近五年年,在各级作协的重大作品扶持招标中,我州先后有13部作品入选。三是作品发表出版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恩施作家出版的个人作品达40部以上,在全国公开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三百余篇(首),实现大幅上升。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指导,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作协少数民族专委会多次在恩施开展文学活动,湖北省作协少数民族创作委员会在恩施挂牌,恩施文学事业更加“接天气”。五是文学作品“触电”频繁。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部分作品热播,且在国内外获奖。2022年,全州文学作品获奖持续走高。周良彪的《野阔星涌》、田苹的《父亲原本是英雄》、高本宣的《越过》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田苹的长篇小说《花开如海》、徐晓华的散文集《优雅的土地》入选2022年湖北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花开如海》入选中宣部的“好书推荐版单”。陈亮、周良彪报告文学《战贫志》入选2023年湖北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陈亮的长篇报告文学《利川红》、董祖斌、谭仁帼的长篇报告文学《星光》等作品获首届红色印记湖北报告文学作品大奖长篇一等奖。赵春峰长篇小说《金笛银萧》获得《今古传奇》首届文学奖特别奖,斩获10万元大奖;胡飞扬长篇小说《纵横武陵》获今古传奇杂志社湖北红色传奇文学奖一等奖;谭成举短篇小说《怪镖》获首届今古传奇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刘青梅散文《翻垭口》获“2020《民族文学》年度奖(抗击新冠肺炎题材类)”董祖斌获得湖北“散文新锐”作家称号。

四、围绕中心抓活动。恩施州作协坚持“先有为、再有位”的思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文学的贡献率。近五年,组织开展大小采风笔会活动50余场。一是围绕重大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文学活动。如喜迎二十大、建州40周年等重要节点,组织“文艺轻骑兵”赴县市及基层开展主题采风活动,每次活动都在当地报纸、文学刊物、网站等平台集中推出作品。二是围绕阶段性中心工作开展文学活动。如“精准扶贫”“红色教育”“创文创卫”“世界硒博会”“中国马铃薯论坛”等大型活动开展文学创作,营造氛围,出版专题文学作品集多部,提升文化品位。三是助力旅游开展文学赋能。加强文学对旅游开发、提质的贡献。可以说,恩施文学一直是恩施旅游的“探路者”“营养师”。仅以2022年为例,州作协就按照州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到来凤革勒车、巴东巫峡口、鹤峰江坪河等新景区开展专项采风创作,极大推进这些景区的建设。四是急难险重活动中召之能战。2022年“恩施封城”,按照领导部署,作家闻令而动,一边战疫,一边进行采风创作,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在精准扶贫攻坚阶段,恩施作家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长篇小说、散文集等。这些作品广受好评,并获得奖项。

五、硬件软件夯平台。一是搞好制度建设,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系列管理办法,2022年恩施州作协被州民政局评为信用示范单位,为文联诸多协会中的唯一。二是建好“作家之家”。位于恩施州文化中心的作协办公室,办公设备完善,实现文学交流室、文学档案室、作协会议室资源整合。三是建好创作基地。全州建有省作协创作基地三处,州作协创作基地已实现对县市的全覆盖,并不断发挥功能。四是文学平台形成体系。达到“全州县市均有内刊”的要求,且各具特色,在推出文学新人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部分期刊被评为省文联优秀期刊。

六、人才培养抢机遇。突出对青年文学人才的培养,奠定恩施文学的发展基础。抢抓上级作协组织培训学习的机遇,近年来,先后组织240余人次参加了上级作协组织的培训,推荐选派40余名作家参加了各种作家研修班,推荐选派10余名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的培训班,11人次成为省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5位作家入选全省百名文学人才,全省青年文艺人才库。全州中国作协会员达到20人,省作协会员近160余名,全州各级作协会员达到2000余名。青年网络作家不断兴起。副主席杨亚玲、罗晓、谭琼辉的网络文学创作在全省、全国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全省首届网络作家协会主席团中,恩施州有两名作家跻身其中。尤其在近几年,恩施州作协联合高校开展“作家进校园”活动,每年都在2次以上,参加作家20余人次,参加学生达数千人次,取得很好效果。校园文学社与作协的交流加强,学生申请入会的人数不断增加,青年文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七、评论创作双促进。不断丰富手段与方法,让恩施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实现互动互促,加大恩施文学精品的打造、传播与推介,实施“文学出山”。一是依托文学评论加强对创作的帮扶与指导,就签约作家的评审、创作过程,坚持多多吸纳文学评论家的意见,对评审后的结果,开展“1+1”的指导,确保创作质量。二是对出版的作品加强研讨,强化推介。组织召开作品研讨会,实施“推重点、重点推”。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对重点作品进行指导批评,近年,先后召开本土文学作品研讨会近50场,努力打造精品,取得很好成效。同时,开展文学传播新型媒体平台的打造,开通恩施州作协的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开展与相关媒体合作,助推恩施文学出山。三是加强创作和阅读的互动。恩施州作家协会联合图书馆、读书社会组织、社区、行政事业单位等,在读书日等时段开展交流活动。通过作家、阅读者分享创作体会、阅读经验,朗诵经典片段、现场协作辅导等方式,让阅读与创作实现互动互促。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产生很好的影响。

2023年,时逢恩施州建州40周年,恩施州作协拟定实施“123计划”,即编辑出版一套丛书、组织两次重要笔会、开展三项主要文学活动。编辑出版一套书,总体名称为《恩施40年文学精品选》,分别编辑中短篇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报告文学卷,以此为自治州献礼。围绕“长江文化公园”及“乡村振兴”主题,全年组织好巴东、建始县的采风活动。开展三项文学活动即与州文艺理论家协会联合办好“生态文学创作暨第二届恩施文学研讨活动”、“奋进新征程 建功示范区”征文、《恩施文学史》(近现代)的编撰等。

当然,我们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恩施作家队伍领军人才较少、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比较突出;州作协的服务工作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整体文学创作成就与我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不匹配,对外文学交流活动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恩施州作协一定会在省作协等上级单位的支持下,团结进取,抢抓机遇,壮大队伍,推进创作,不断提高贡献率,壮大文学鄂军中恩施方阵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