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天门市作家协会五年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25    作者: 天门市作家协会

近五年来,天门市作家协会在湖北省作协的指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虽有大环境带来的一些阻碍,但方向未变,努力以奋发之势将本地文学事业推动向前。

一、作协现状

天门市作协现有会员120人,其中省作协会员50人,中国作协会员1人。会员年龄结构较为均衡,但目前青年会员创作水平还有待突破。会刊《竟陵文学》为季刊,目前已出刊75期,平均每期约18万字,设置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常规栏目,同时按照需要不定时增设“六羡歌(外地天门作家作品专辑)”、青年作家作品小辑、采风或笔会专辑、校园文学作品专辑等栏目,以及印发抗疫等专刊。

二、五年总结

(一)作协队伍不断壮大

1.挖掘青年作家。天门作协努力逆转会员整体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局面,着力发掘青年文学人才,吸收了一批有文学热情和著作成果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五年来发展青年会员近50名,极大地优化了会员年龄结构,增加了作协活力。

2.培养教师作家。天门作协一直十分注重教师作家培养,成立了教师会员小组,专注校园文学的研究与指导,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经历,讲述校园故事。其中拖市一中教师作家群表现较为突出,受到《中国教师报》的关注及深度报道。

(二)文学创作成果较丰

1.出版作品多部。五年来,天门作协会员及团体出版了各类作品10余本。主席李国胜创作的民族歌剧《茶圣陆羽》由广州鳟鱼歌剧团在广州大剧院及中山纪念堂上演。副主席熊衍东出版了诗歌集《时间的音乐》,副主席熊荟蓉出版了小小说集《华丽转身》,会员萧作振出版了散文集 《静静的牛蹄河》和长篇小说《漂泊的银手镯》,会员白守成出版了古诗词集《竟陵古韵新吟》,农民作家吴爱国出版小说集《乡野芳踪》,瘫残会员韩铁照出版了自传体文集《铁树开花》,教师作家敖维出版长篇小说《雁潭扬波》,拖市镇中心学校教师群共同撰写了报告文学《荆楚最美读书人》并于2021年3月出版,同时,由作协组织编辑的教师作家作品选《温暖的记忆》于2021年5月出版。祝福堂与杨运灿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岩土魂》,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的一生和重大科硏成果,被中科院评定为优秀报告文学,今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发表作品千篇。本会作家坚守文学阵地,笔耕不辍。副主席兼《竟陵文学》诗歌编辑熊衍东、会员张有为等在《星火》《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猛犸象诗刊》《福建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数百首。《竟陵文学》小说编辑黄潜平、副主席龚春霞、双公平等在《短篇小说》《长江丛刊》《福建文学》等重点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20余篇。副主席熊荟蓉在各种报纸刊物上发表散文、小小说数百篇。众多会员在各类文体领域创作颇丰。

3.获得多种荣誉。本会作家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与各项文学赛事和征文,屡获荣誉。如在第三届“长江杯”中国诗歌大赛中,会员刘昀作品《石家河遗址及其它》荣获二等奖,《我对党的歌唱》获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建党百年诗歌一等奖。在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晒晒家乡新变化征文活动中,会员王远宽征文作品《美丽乡村七屋岭赋》荣获一等奖。熊衍东作品《收割机手在地头睡着了》获《星星》诗刊“乡村中国”主题诗歌征文大赛优秀奖。

4.深耕《竟陵文学》。《竟陵文学》作为本会文学阵地,一直致力于展现天门本土文学爱好者思想动态和创作风采。近五年来出刊20期,长篇连载了青年作家肖民侠《江汉烽火》、齐传贤《晚晴被外交》等作品,刊发了60余名诗歌创作者、近百名散文作者及40余位小说作者的优秀作品。刊物力求推出新人新作,同时响应时代号召,推出抗疫专号及“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等作品专辑,不断纵深发展,提档升级。

(三)文学活动丰富多样

1.积极开展笔会及采风活动。五年来,组织会员近200人次展开“汉江笔会”“水利之行”“美丽乡村行”“湿地生态采风”“寻根上古谜城”等多主题多次笔会和采风活动。虽因疫情,活动有所中断,但依然为深入了解本土历史,唱响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创作了一批优秀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

2.认真组织读书活动。除了每年认真举办423世界读书日纪念暨读书分享活动之外,还开展了“竟陵读书会”“陆羽读书会”“诗歌润风城”等多种读书活动。疫情期间,线下读书活动暂停,线上分别成立小说、散文、诗歌三个读书群,组织会员线上读书、交流,培养会员阅读习惯,提升文学素养。

3.大力推进“文学进校园”辅导讲座。除疫情期间外,每年组织5—6场校园文学讲座,安排作协主席团成员及优秀会员,分别到各中小学、研学营地进行文学辅导讲座。2018年迄今,共组织讲座13场,约2000名师生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对培养文学人才和促进校园文学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4.深入落实各项学习。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及理论学习,把好方向,提高会员思想认识,坚守人民立场。如去年5月下旬组织会员集中学习《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10月中旬组织会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会员们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坚定文学初心。

三、五年规划

(一)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顺应时代与政策要求,在全市会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好地融入创作。

(二)大力推出作品。目前在进行中的报告文学、散文创作项目有关爱留守儿童的合集《春晖》,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作品合集,以上两项为集体采写,各约20万字;长篇小说有肖民侠《江汉烽火》(抗战题材,约20万字)、丁国梅《十面锣》(农村改革题材,约17万字)、萧作振《结庐》(城镇改革题材,约20万字);以上作品将于2025年完成并出版。除此之外,计划每年推出会员其它作品3—5部,鼓励会员积极创作,争上大刊。

(三)不断壮大作协队伍。积极发掘优秀文学人才,大力培养优秀青年作家,争取在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等各个方面百家争鸣,努力增强天门文学队伍力量,繁荣天门作协文学创作局面。

(四)重振“江汉笔会”品牌。“江汉笔会”为天门市作协2015年发起,已在三市一地(天仙潜及江汉油田)轮流举办7届,后因疫情暂停。计划重启笔会,擦亮品牌,促进江汉地区的文学交流与创作。

(五)持续开展文学活动。继续开展系列采风活动及荆楚“红色文艺兵”下基层活动。响应时代号召,根据本土及本会实际,每年组织3—4次会员采风,挖掘现实亮点,丰富创作内容,宣传发展成就。继续开展“文学进校园”系列辅导讲座。精心安排讲座内容,设计互动环节,激发学生文学兴趣,培养文学接班人。组织开展会员专题研讨,组织多种形式读书分享及朗诵会,增进会员之间的交流,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创作水平。

(六)进一步办好《竟陵文学》。丰富版面,注重内容创新,不断提升刊物质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天门市作家协会五年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来源:     作者: 天门市作家协会
发布时间: 2023-07-25

近五年来,天门市作家协会在湖北省作协的指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虽有大环境带来的一些阻碍,但方向未变,努力以奋发之势将本地文学事业推动向前。

一、作协现状

天门市作协现有会员120人,其中省作协会员50人,中国作协会员1人。会员年龄结构较为均衡,但目前青年会员创作水平还有待突破。会刊《竟陵文学》为季刊,目前已出刊75期,平均每期约18万字,设置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常规栏目,同时按照需要不定时增设“六羡歌(外地天门作家作品专辑)”、青年作家作品小辑、采风或笔会专辑、校园文学作品专辑等栏目,以及印发抗疫等专刊。

二、五年总结

(一)作协队伍不断壮大

1.挖掘青年作家。天门作协努力逆转会员整体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局面,着力发掘青年文学人才,吸收了一批有文学热情和著作成果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五年来发展青年会员近50名,极大地优化了会员年龄结构,增加了作协活力。

2.培养教师作家。天门作协一直十分注重教师作家培养,成立了教师会员小组,专注校园文学的研究与指导,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经历,讲述校园故事。其中拖市一中教师作家群表现较为突出,受到《中国教师报》的关注及深度报道。

(二)文学创作成果较丰

1.出版作品多部。五年来,天门作协会员及团体出版了各类作品10余本。主席李国胜创作的民族歌剧《茶圣陆羽》由广州鳟鱼歌剧团在广州大剧院及中山纪念堂上演。副主席熊衍东出版了诗歌集《时间的音乐》,副主席熊荟蓉出版了小小说集《华丽转身》,会员萧作振出版了散文集 《静静的牛蹄河》和长篇小说《漂泊的银手镯》,会员白守成出版了古诗词集《竟陵古韵新吟》,农民作家吴爱国出版小说集《乡野芳踪》,瘫残会员韩铁照出版了自传体文集《铁树开花》,教师作家敖维出版长篇小说《雁潭扬波》,拖市镇中心学校教师群共同撰写了报告文学《荆楚最美读书人》并于2021年3月出版,同时,由作协组织编辑的教师作家作品选《温暖的记忆》于2021年5月出版。祝福堂与杨运灿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岩土魂》,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的一生和重大科硏成果,被中科院评定为优秀报告文学,今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发表作品千篇。本会作家坚守文学阵地,笔耕不辍。副主席兼《竟陵文学》诗歌编辑熊衍东、会员张有为等在《星火》《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猛犸象诗刊》《福建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数百首。《竟陵文学》小说编辑黄潜平、副主席龚春霞、双公平等在《短篇小说》《长江丛刊》《福建文学》等重点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20余篇。副主席熊荟蓉在各种报纸刊物上发表散文、小小说数百篇。众多会员在各类文体领域创作颇丰。

3.获得多种荣誉。本会作家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与各项文学赛事和征文,屡获荣誉。如在第三届“长江杯”中国诗歌大赛中,会员刘昀作品《石家河遗址及其它》荣获二等奖,《我对党的歌唱》获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建党百年诗歌一等奖。在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晒晒家乡新变化征文活动中,会员王远宽征文作品《美丽乡村七屋岭赋》荣获一等奖。熊衍东作品《收割机手在地头睡着了》获《星星》诗刊“乡村中国”主题诗歌征文大赛优秀奖。

4.深耕《竟陵文学》。《竟陵文学》作为本会文学阵地,一直致力于展现天门本土文学爱好者思想动态和创作风采。近五年来出刊20期,长篇连载了青年作家肖民侠《江汉烽火》、齐传贤《晚晴被外交》等作品,刊发了60余名诗歌创作者、近百名散文作者及40余位小说作者的优秀作品。刊物力求推出新人新作,同时响应时代号召,推出抗疫专号及“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等作品专辑,不断纵深发展,提档升级。

(三)文学活动丰富多样

1.积极开展笔会及采风活动。五年来,组织会员近200人次展开“汉江笔会”“水利之行”“美丽乡村行”“湿地生态采风”“寻根上古谜城”等多主题多次笔会和采风活动。虽因疫情,活动有所中断,但依然为深入了解本土历史,唱响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创作了一批优秀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

2.认真组织读书活动。除了每年认真举办423世界读书日纪念暨读书分享活动之外,还开展了“竟陵读书会”“陆羽读书会”“诗歌润风城”等多种读书活动。疫情期间,线下读书活动暂停,线上分别成立小说、散文、诗歌三个读书群,组织会员线上读书、交流,培养会员阅读习惯,提升文学素养。

3.大力推进“文学进校园”辅导讲座。除疫情期间外,每年组织5—6场校园文学讲座,安排作协主席团成员及优秀会员,分别到各中小学、研学营地进行文学辅导讲座。2018年迄今,共组织讲座13场,约2000名师生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对培养文学人才和促进校园文学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4.深入落实各项学习。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及理论学习,把好方向,提高会员思想认识,坚守人民立场。如去年5月下旬组织会员集中学习《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10月中旬组织会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会员们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坚定文学初心。

三、五年规划

(一)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顺应时代与政策要求,在全市会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好地融入创作。

(二)大力推出作品。目前在进行中的报告文学、散文创作项目有关爱留守儿童的合集《春晖》,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作品合集,以上两项为集体采写,各约20万字;长篇小说有肖民侠《江汉烽火》(抗战题材,约20万字)、丁国梅《十面锣》(农村改革题材,约17万字)、萧作振《结庐》(城镇改革题材,约20万字);以上作品将于2025年完成并出版。除此之外,计划每年推出会员其它作品3—5部,鼓励会员积极创作,争上大刊。

(三)不断壮大作协队伍。积极发掘优秀文学人才,大力培养优秀青年作家,争取在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等各个方面百家争鸣,努力增强天门文学队伍力量,繁荣天门作协文学创作局面。

(四)重振“江汉笔会”品牌。“江汉笔会”为天门市作协2015年发起,已在三市一地(天仙潜及江汉油田)轮流举办7届,后因疫情暂停。计划重启笔会,擦亮品牌,促进江汉地区的文学交流与创作。

(五)持续开展文学活动。继续开展系列采风活动及荆楚“红色文艺兵”下基层活动。响应时代号召,根据本土及本会实际,每年组织3—4次会员采风,挖掘现实亮点,丰富创作内容,宣传发展成就。继续开展“文学进校园”系列辅导讲座。精心安排讲座内容,设计互动环节,激发学生文学兴趣,培养文学接班人。组织开展会员专题研讨,组织多种形式读书分享及朗诵会,增进会员之间的交流,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创作水平。

(六)进一步办好《竟陵文学》。丰富版面,注重内容创新,不断提升刊物质量。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