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潜江市作家协会五年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25    作者: 潜江市作家协会

2018年至2023年,是省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后的五年。五年来,潜江市作家协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在省作协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过去五年工作综述

(一)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思想建设

突出组织建设。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关心指导下,2022年7月成立了市作家协会党支部,选举了支部委员会成员。支部成立后,明确了组织构架,明晰了职责职能,全面加强党对作协各项工作的领导,红色引擎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突出理论学习。主席团成员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选派人员参加全国文联、省作协、市文联组织的理论学习10余次。主席团把学习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与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讲话一体推进,并开展研讨交流。在作协会员群推送相关学习辅导文章20余次,努力让会员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博大内容、深邃思想、高远境界,不断增强会员的“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引导会员把“两个确立”体现在“两个维护”的实践当中。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相关学习8次,组织会员到市内革命纪念场所和红安、麻城等地接受现场教育。

突出主题创作。围绕建国七十周年、建党百年、“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等开展专题采风、主题创作活动5次。组织了“永远的旗帜”、“喜迎二十大 十年新变化”、“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以潜江城乡巨变为主要元素,创作了一批反映本土人文风情的文学作品。

(二)强化精品意识,夯实创作基础

文学作品稳中提质。五年来,潜江市作协会员每年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作品都在300篇(件)以上,发表作品人员每年都保持在20人左右。黄明山创作势头不减,在《诗潮》《安徽文学》《星火》等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出版《钢琴与排箫》《约等于故乡》《透过黄瓜花叶》等诗集3部。刘太白发表中篇小说7篇,《花鼓戏》(又名《凤来仪》)被《中华文学选刊》选载,《楼顶上的喧哗》,入选2021年度海外阅读TOP10文章第5名。黍不语在《诗刊》《十月》《长江文艺》《扬子江诗刊》《作品》《江南诗》《长江丛刊》等发表诗歌作品近万行,诗作相继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2021年中国诗歌精选》、《中国青年诗人作品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跨年诗选》《天天诗历》《中国精短诗歌年选》《中国诗歌年度精选》等重要选本。吴斌、雪鹰、让青、郭红云、飞燕在《散文选刊》《长江丛刊》《星星诗刊》《汉诗》《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田晓隐、王威洋、柳瑶、阿川等一批80后、90后、00后诗人茁壮成长,形成了层次合理的创作梯队。余露(路菲汐)、尹川(布谷聊)、刘江雪(生性薄凉)等在网络文学写作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入围扶持项目、申报签约作家取得新突破。龚纯、杨汉年、吴开展入选省作协“草根诗人”扶持项目,人员居全省之首。刘太白的长篇小说《等深线》入选省作协长篇小说扶持项目,列为“湖北省大众文艺丛书”,由长江传媒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王青的长篇小说《按钮》被纳入“湖北草根作家培养计划丛书”第2辑,由省作协扶持、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黍不语参加了2018年第八次全国青创会,2019年入选第35届“青春诗会”,诗集《少年游》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2020年入选省作协首届签约专业作家。田晓隐入选省作协第十四届签约作家。

会员培训接续不断。五年来,选派创作骨干参加了全省青年作家高研班、湖北省第四次青创会、鲁院湖北高研班、省作协新会员培训班、《长江丛刊》改稿会等活动,提升了会员素质。市作协每年组织一次文学名家讲座,张执浩、胡弦、晓苏、刘诗伟等文学名家多次前来授课,促进了会员创作水平的提升。

(三)聚焦自身建设,培植发展后劲

稳步发展会员。市作协会员从五年前的120余人,发展到了近180人。推荐16名会员加入到了省作协。今年吸纳了10余名会员,向省作协推荐了3名会员。刘太白、彭家洪、黍不语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着力办好会刊。五年来,坚持办好会刊《雷雨文学》(季刊),共刊发文学作品近50万字。《雷雨文学》在发现新人、鼓励创作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二、工作亮点

(一)打造“潜江诗群”文学品牌。2019年、2022年,由省作协、潜江市委宣传部联合了举办两次高规格的“章华台诗会”,并举办“潜江诗群”研讨。2020年,承办了“曹禺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五年来,选编了《潜江诗群》(2016—2017)、《潜江诗群》(2018——2019)、《诗写潜江》三部诗集,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雷雨文学》每年春季号为诗歌专号,在《潜江日报》开辟了“三月诗会”栏目。潜江常年写诗的人达到百人之多,无论创作热情还是创作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备受瞩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潜江诗歌现象”,“潜江诗群”成为潜江一张文化名片。

(二)吹响抗“疫”文学号角。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市作家协会精心组织,积极鼓励会员把笔触伸向战“疫”全过程,把目光聚焦防控第一线,把力量传递到各个层面,以文学的方式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为战“疫”贡献文学力量。2020年春,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市作协会员在当好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同时,共创作各类文学作品500余篇(首),留下了从疫情初起到复工复产全过程的文学记忆。其中,黄明山的抗疫诗歌在《中国艺术报》发表,黍不语抗疫诗歌在《长江文艺》发表,还有一批会员创作的抗疫题材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在一些公开刊物陆续发表。

(三)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了“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组织会员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在市图书馆开展了多次文学公益讲座。积极参与优秀本土原创剧本打造,配合市文联工作要求,组织召开了三次原创剧本改稿攻关会,围绕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及乡村振兴、反腐倡廉、文明创建、潜江龙虾、潜江裁缝等主题,创作了一批讲述潜江故事的作品。

三、在外获奖情况

黄明山获第六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中国诗界》杂志社、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新时代·鲁迅诗歌奖”实力诗词奖。

刘太白获得“长江杯”征文大赛征文二等奖,王青获得“长江杯”2018年赛季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

黍不语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中国作协《诗刊》社年度青年诗人奖、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第七届屈原文艺奖、首届方志敏文学奖提名奖等奖项。

吴培义、秀夫分别获得了“绿源杯”首届报告文学一等奖(短篇)、二等奖(长篇)。杨义祥在首届“红色印记”湖北报告文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王宇获第七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

四、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政治引领。持之以恒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思想伟力把作协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二)强化自身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突出规范管理,着力打造严格规范、运转有序的作协工作格局。

(三)注重队伍建设。发现、推出一批文学新人,努力培育有潜力、有后劲的文学队伍,努力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作家。继续办好文学培训活动,提升队伍写作实力。

(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乡村振兴、潜江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等,组织开展主题创作活动。

(五)继续办好《雷雨文学》。今年拟对《雷雨文学》进行改版扩容,坚持党管文艺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导方针,坚持“双百”方针,以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为主要内容,以推出优秀作品、培育文学新人、繁荣文学事业为主要目标,以传承曹禺人文精神、弘扬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潜江美誉度与知名度为办刊宗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潜江的文学名片。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潜江市作家协会五年工作总结

来源:     作者: 潜江市作家协会
发布时间: 2023-07-25

2018年至2023年,是省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后的五年。五年来,潜江市作家协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在省作协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过去五年工作综述

(一)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思想建设

突出组织建设。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关心指导下,2022年7月成立了市作家协会党支部,选举了支部委员会成员。支部成立后,明确了组织构架,明晰了职责职能,全面加强党对作协各项工作的领导,红色引擎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突出理论学习。主席团成员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选派人员参加全国文联、省作协、市文联组织的理论学习10余次。主席团把学习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与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讲话一体推进,并开展研讨交流。在作协会员群推送相关学习辅导文章20余次,努力让会员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博大内容、深邃思想、高远境界,不断增强会员的“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引导会员把“两个确立”体现在“两个维护”的实践当中。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相关学习8次,组织会员到市内革命纪念场所和红安、麻城等地接受现场教育。

突出主题创作。围绕建国七十周年、建党百年、“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等开展专题采风、主题创作活动5次。组织了“永远的旗帜”、“喜迎二十大 十年新变化”、“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以潜江城乡巨变为主要元素,创作了一批反映本土人文风情的文学作品。

(二)强化精品意识,夯实创作基础

文学作品稳中提质。五年来,潜江市作协会员每年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作品都在300篇(件)以上,发表作品人员每年都保持在20人左右。黄明山创作势头不减,在《诗潮》《安徽文学》《星火》等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出版《钢琴与排箫》《约等于故乡》《透过黄瓜花叶》等诗集3部。刘太白发表中篇小说7篇,《花鼓戏》(又名《凤来仪》)被《中华文学选刊》选载,《楼顶上的喧哗》,入选2021年度海外阅读TOP10文章第5名。黍不语在《诗刊》《十月》《长江文艺》《扬子江诗刊》《作品》《江南诗》《长江丛刊》等发表诗歌作品近万行,诗作相继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2021年中国诗歌精选》、《中国青年诗人作品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跨年诗选》《天天诗历》《中国精短诗歌年选》《中国诗歌年度精选》等重要选本。吴斌、雪鹰、让青、郭红云、飞燕在《散文选刊》《长江丛刊》《星星诗刊》《汉诗》《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田晓隐、王威洋、柳瑶、阿川等一批80后、90后、00后诗人茁壮成长,形成了层次合理的创作梯队。余露(路菲汐)、尹川(布谷聊)、刘江雪(生性薄凉)等在网络文学写作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入围扶持项目、申报签约作家取得新突破。龚纯、杨汉年、吴开展入选省作协“草根诗人”扶持项目,人员居全省之首。刘太白的长篇小说《等深线》入选省作协长篇小说扶持项目,列为“湖北省大众文艺丛书”,由长江传媒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王青的长篇小说《按钮》被纳入“湖北草根作家培养计划丛书”第2辑,由省作协扶持、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黍不语参加了2018年第八次全国青创会,2019年入选第35届“青春诗会”,诗集《少年游》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2020年入选省作协首届签约专业作家。田晓隐入选省作协第十四届签约作家。

会员培训接续不断。五年来,选派创作骨干参加了全省青年作家高研班、湖北省第四次青创会、鲁院湖北高研班、省作协新会员培训班、《长江丛刊》改稿会等活动,提升了会员素质。市作协每年组织一次文学名家讲座,张执浩、胡弦、晓苏、刘诗伟等文学名家多次前来授课,促进了会员创作水平的提升。

(三)聚焦自身建设,培植发展后劲

稳步发展会员。市作协会员从五年前的120余人,发展到了近180人。推荐16名会员加入到了省作协。今年吸纳了10余名会员,向省作协推荐了3名会员。刘太白、彭家洪、黍不语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着力办好会刊。五年来,坚持办好会刊《雷雨文学》(季刊),共刊发文学作品近50万字。《雷雨文学》在发现新人、鼓励创作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二、工作亮点

(一)打造“潜江诗群”文学品牌。2019年、2022年,由省作协、潜江市委宣传部联合了举办两次高规格的“章华台诗会”,并举办“潜江诗群”研讨。2020年,承办了“曹禺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五年来,选编了《潜江诗群》(2016—2017)、《潜江诗群》(2018——2019)、《诗写潜江》三部诗集,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雷雨文学》每年春季号为诗歌专号,在《潜江日报》开辟了“三月诗会”栏目。潜江常年写诗的人达到百人之多,无论创作热情还是创作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备受瞩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潜江诗歌现象”,“潜江诗群”成为潜江一张文化名片。

(二)吹响抗“疫”文学号角。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市作家协会精心组织,积极鼓励会员把笔触伸向战“疫”全过程,把目光聚焦防控第一线,把力量传递到各个层面,以文学的方式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为战“疫”贡献文学力量。2020年春,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市作协会员在当好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同时,共创作各类文学作品500余篇(首),留下了从疫情初起到复工复产全过程的文学记忆。其中,黄明山的抗疫诗歌在《中国艺术报》发表,黍不语抗疫诗歌在《长江文艺》发表,还有一批会员创作的抗疫题材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在一些公开刊物陆续发表。

(三)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了“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组织会员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在市图书馆开展了多次文学公益讲座。积极参与优秀本土原创剧本打造,配合市文联工作要求,组织召开了三次原创剧本改稿攻关会,围绕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及乡村振兴、反腐倡廉、文明创建、潜江龙虾、潜江裁缝等主题,创作了一批讲述潜江故事的作品。

三、在外获奖情况

黄明山获第六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中国诗界》杂志社、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新时代·鲁迅诗歌奖”实力诗词奖。

刘太白获得“长江杯”征文大赛征文二等奖,王青获得“长江杯”2018年赛季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

黍不语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中国作协《诗刊》社年度青年诗人奖、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第七届屈原文艺奖、首届方志敏文学奖提名奖等奖项。

吴培义、秀夫分别获得了“绿源杯”首届报告文学一等奖(短篇)、二等奖(长篇)。杨义祥在首届“红色印记”湖北报告文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王宇获第七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

四、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政治引领。持之以恒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思想伟力把作协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二)强化自身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突出规范管理,着力打造严格规范、运转有序的作协工作格局。

(三)注重队伍建设。发现、推出一批文学新人,努力培育有潜力、有后劲的文学队伍,努力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作家。继续办好文学培训活动,提升队伍写作实力。

(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乡村振兴、潜江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等,组织开展主题创作活动。

(五)继续办好《雷雨文学》。今年拟对《雷雨文学》进行改版扩容,坚持党管文艺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导方针,坚持“双百”方针,以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为主要内容,以推出优秀作品、培育文学新人、繁荣文学事业为主要目标,以传承曹禺人文精神、弘扬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潜江美誉度与知名度为办刊宗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潜江的文学名片。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