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批评 > 书评序跋

当代散文理论研究的新收获
——评陈胜乐新著《中国散文美学综论》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8-02    作者: 李建华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应有自主性、自足性和自洽性的理论话语系统。近百年来,中国现代散文创作虽取得巨大成就,但与之相比,散文理论研究和建构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草创、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尽管某些散文研究有所突破和新变,但与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散文理论研究和批评整体上还是显得较为落后和贫瘠。真正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多,研究理念和方法也显得不够多样。尽管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范畴和范式,但它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更广泛的认同。这可能是由于过去百年中,散文理论话语的建构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了“载道”与“言志”的反复互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文自主性理论话语的形成,又或者部分学者虽有较强的理论自觉和学术雄心,也敢于挑战既定的散文成规,但因其学术的立足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宽广,尤其是散文研究的观念和方法有某些局限和欠缺,尚未抵达设定的学术目标。可喜的是,这一被动的局面,近年来正被悄然的改变。美学家、散文理论家陈胜乐先生出版的新著《中国散文美学综论》,试图从整体性出发去架构散文理论的框架,在散文理论的体系性建构方面获得了重要突破。本书以古今中外宽广的学术视野,理论与问题契合的敏锐问题意识,历时与共时的辩证思维方式,史料与创见相得益彰的扎实史料功夫,拓展了当代散文研究的视野和边界,丰富了当代散文的研究方法,提升了当代散文研究的品质。

《中国散文美学综论》是一部当代散文理论系统建构的专著,对于建立当代散文美学,散文理论,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理论价值。全书分总论、史论、本论、策论、申论、律论、派论、政论八个部分。吸取古今中外的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和西方现代美学、现代审美心理学、现代接受美学、现代艺术理论等,以一种兼蓄并纳的开阔胸襟和开放的理论视野,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散文的各个侧面,各个面相,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逐步丰富完善它的艺术规律,全方位多视角的对中国散文美学理论的本体论、主体论、客体论、受体论、创作论、批评论、鉴赏论、风格论等诸质,进行理论的溯源和探索,以期揭示中国散文美学的本质,奠定新学科的理论基础。本书不仅对散文美的本质,它的复杂的审美活动过程,和与其相关的审美关系,进行了多维度的考察,从美学的原发性背景、审美的各个层面,对散文的特征和内涵进行了系统关照,还围绕散文源流、体式、艺术特征及鉴赏美学等命题,作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系统的理论之旅,呈现较为完备的系统结构样态以及一定的创新风貌。

《中国散文美学综论》也是一部科学梳理和厘析中国散文理论历史与现状的专著,对于构建当代散文理论话语提供了必要前提。该著回归散文的历史原点,从中国古代散文和五四时期散文的经典文献中解释并揭示当代散文发展内在的、历史的、必然的逻辑。为寻根溯源,正本清源,该著把中国散文创作分为六个历史时期:先秦发轫与奠基期、两汉发展和确定期、魏晋南北朝充实和丰富期、唐宋第一次繁荣期、明清“艺术散文”滥觞期和五四第二次鼎盛期;对古代散文理论的“载道论”、“神韵论”、“气韵论”、“意境论”等起源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对古代散文理论的基本主张,如“文以载道”、“真实自然”、“意在言外”等,力图梳理与厘析,还原和凸显中国散文“原生美”及各个侧面的诸种特质。不仅如此,该著还对五四时期散文理论的贡献高度评价,认为五四散文研究者突出散文的现代性、艺术性,强调散文的个人性、自由性、艺术性、智性等,确立了散文文体的本体地位,为当代散文理论奠定了散文学科的基础性理论话语。这些真知灼见,发人之所未发,给人以启迪。

《中国散文美学综论》还是一部坚持问题意识,直面当下散文创作问题,破解当下散文创作难题的专著。该著从散文的创作实践出发,对新时期以来的文化散文、哲理散文、幽默散文、新散文等进行专题论述,把散文理论和研究建构在对创作现状的准确把握、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避免“无根理论”和“无理取闹”。这种“在场的”、“及物的”散文创作思潮和散文文本的分析研究,首先可以深刻揭示散文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同时有助于发掘散文深层次的美学内涵,提升散文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水平。其次,当下散文创作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散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为当代散文理论的建构丰富的实践材料和理论支持。再次,对当下散文创作的研究还有助于推动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最后,对当下散文创作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散文的批评和鉴赏水平。批评和鉴赏是文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现代散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散文作品,增强散文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总之,《中国散文美学综论》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从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出发去构建散文理论、散文美学的框架,理论与创作兼顾、甄别与梳理兼顾、建构与评价兼顾,是中国当代散文理论研究的新收获,对推动中国当代散文的创作与繁荣必将作出应有的贡献。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湖北日报网

当代散文理论研究的新收获 ——评陈胜乐新著《中国散文美学综论》

来源:     作者: 李建华
发布时间: 2024-08-02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应有自主性、自足性和自洽性的理论话语系统。近百年来,中国现代散文创作虽取得巨大成就,但与之相比,散文理论研究和建构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草创、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尽管某些散文研究有所突破和新变,但与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散文理论研究和批评整体上还是显得较为落后和贫瘠。真正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多,研究理念和方法也显得不够多样。尽管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范畴和范式,但它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更广泛的认同。这可能是由于过去百年中,散文理论话语的建构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了“载道”与“言志”的反复互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文自主性理论话语的形成,又或者部分学者虽有较强的理论自觉和学术雄心,也敢于挑战既定的散文成规,但因其学术的立足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宽广,尤其是散文研究的观念和方法有某些局限和欠缺,尚未抵达设定的学术目标。可喜的是,这一被动的局面,近年来正被悄然的改变。美学家、散文理论家陈胜乐先生出版的新著《中国散文美学综论》,试图从整体性出发去架构散文理论的框架,在散文理论的体系性建构方面获得了重要突破。本书以古今中外宽广的学术视野,理论与问题契合的敏锐问题意识,历时与共时的辩证思维方式,史料与创见相得益彰的扎实史料功夫,拓展了当代散文研究的视野和边界,丰富了当代散文的研究方法,提升了当代散文研究的品质。

《中国散文美学综论》是一部当代散文理论系统建构的专著,对于建立当代散文美学,散文理论,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理论价值。全书分总论、史论、本论、策论、申论、律论、派论、政论八个部分。吸取古今中外的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和西方现代美学、现代审美心理学、现代接受美学、现代艺术理论等,以一种兼蓄并纳的开阔胸襟和开放的理论视野,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散文的各个侧面,各个面相,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逐步丰富完善它的艺术规律,全方位多视角的对中国散文美学理论的本体论、主体论、客体论、受体论、创作论、批评论、鉴赏论、风格论等诸质,进行理论的溯源和探索,以期揭示中国散文美学的本质,奠定新学科的理论基础。本书不仅对散文美的本质,它的复杂的审美活动过程,和与其相关的审美关系,进行了多维度的考察,从美学的原发性背景、审美的各个层面,对散文的特征和内涵进行了系统关照,还围绕散文源流、体式、艺术特征及鉴赏美学等命题,作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系统的理论之旅,呈现较为完备的系统结构样态以及一定的创新风貌。

《中国散文美学综论》也是一部科学梳理和厘析中国散文理论历史与现状的专著,对于构建当代散文理论话语提供了必要前提。该著回归散文的历史原点,从中国古代散文和五四时期散文的经典文献中解释并揭示当代散文发展内在的、历史的、必然的逻辑。为寻根溯源,正本清源,该著把中国散文创作分为六个历史时期:先秦发轫与奠基期、两汉发展和确定期、魏晋南北朝充实和丰富期、唐宋第一次繁荣期、明清“艺术散文”滥觞期和五四第二次鼎盛期;对古代散文理论的“载道论”、“神韵论”、“气韵论”、“意境论”等起源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对古代散文理论的基本主张,如“文以载道”、“真实自然”、“意在言外”等,力图梳理与厘析,还原和凸显中国散文“原生美”及各个侧面的诸种特质。不仅如此,该著还对五四时期散文理论的贡献高度评价,认为五四散文研究者突出散文的现代性、艺术性,强调散文的个人性、自由性、艺术性、智性等,确立了散文文体的本体地位,为当代散文理论奠定了散文学科的基础性理论话语。这些真知灼见,发人之所未发,给人以启迪。

《中国散文美学综论》还是一部坚持问题意识,直面当下散文创作问题,破解当下散文创作难题的专著。该著从散文的创作实践出发,对新时期以来的文化散文、哲理散文、幽默散文、新散文等进行专题论述,把散文理论和研究建构在对创作现状的准确把握、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避免“无根理论”和“无理取闹”。这种“在场的”、“及物的”散文创作思潮和散文文本的分析研究,首先可以深刻揭示散文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同时有助于发掘散文深层次的美学内涵,提升散文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水平。其次,当下散文创作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散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为当代散文理论的建构丰富的实践材料和理论支持。再次,对当下散文创作的研究还有助于推动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最后,对当下散文创作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散文的批评和鉴赏水平。批评和鉴赏是文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现代散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散文作品,增强散文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总之,《中国散文美学综论》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从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出发去构建散文理论、散文美学的框架,理论与创作兼顾、甄别与梳理兼顾、建构与评价兼顾,是中国当代散文理论研究的新收获,对推动中国当代散文的创作与繁荣必将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