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文视界 发布时间: 2025-04-03 作者:
2025年3月2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湖北省作家协会和阅文集团主办的一片雪饼《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古新功,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申东辉,阅文集团副总编辑田志国,以及周志强、马季、黎杨全、张贞、翟羽佳、肖映萱、闫海田、李灵灵、王秋实、项蕾、王鑫、蔡悦、凌正、杨嘉翼、饼白、咲樱拳等专家、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等20余人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何弘(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这部作品与我们之前研讨的作品风格有所不同。网络文学近两年的创作生态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中短篇不断出现,类型不断丰富,现实观照更加强烈,创作呈现出很多新特点,精品化趋势更加明显。《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在阅文分类中属于都市奇幻,但跟传统的奇幻差异很大,明显带有轻小说创作特征。从网络文学创作机制上讲,中国文化的玄幻修仙传统、西方奇幻文学传统、日本轻小说等,都对网络文学有很大影响,一起构建着网络文学丰富的内容生态。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在借鉴轻小说的同时,相应融入了中国都市奇幻、科幻、校园的一些元素,形成了在融合中创新的趋势,语言也有幽默感,善于用“梗”,在中国年轻读者中产生广泛共鸣,这非常有利于中国网络文学类型的不断丰富和拓展。此外,网络文学以往更多注重高概念的、幻想的一面,远离日常生活。《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则将日常生活作为主要书写对象,反映了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近两年,这个特点在其他类型创作中也有所体现并日趋明显,比如科幻、玄幻作品中也出现了丰盈的日常生活细节。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文学样式,绝不仅仅局限于超长篇类型小说这个单一的维度,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形式表达上讲,都在日益丰富,构建起新的文学生态。《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就是这样一种生态的很好实践。我们选择这部作品进行研讨,也是希望有更多的表达新经验、新内容的作品得到关注,推动中国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
古新功(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一直高度关注网络文学的发展,并积极推动相关机制建设。在2016年第七届湖北文学奖评奖中,网络文学作家首次被纳入参评范围;在第八届湖北文学奖评奖中,更是专门设立了网络文学奖项,以鼓励优秀网络文学创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作家的团结与引导,湖北省作家协会积极推动湖北省网络作家协会的成立,并在业务上给予具体指导。湖北省网络作家协会于2019年在湖北省民政厅注册成为独立社会法人单位,现有会员176人,创作的作品涵盖玄幻、仙侠、都市、历史等多个领域。匪我思存、猫腻、吱吱、沧溟水、冬天的柳叶、晨星LL、情何以甚等优秀作家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如《寂寞空庭春欲晚》《东宫》《庆余年》《将夜》《庶女攻略》《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似锦》《赤心巡天》等,不仅赢得了广泛读者基础,更通过影视改编和海外传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湖北优秀网络作家一片雪饼的作品《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创造性地融合了科幻元素与现实关怀,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当代青年在复杂世界中的成长历程和价值追求,体现了网络文学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和艺术转化。这部作品不仅深受读者喜爱,也为湖北网络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湖北作家在创作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的实践成果。当前,我们正处于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文学的创作方式和传播路径,也为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化业态的融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在2024年长江文学周活动中,湖北省作家协会成功举办了“长江流域网络文学影视转化作品推介会”,向优酷、爱奇艺、腾讯、芒果、番茄等多家影视平台推荐了长江流域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推动了网络文学IP的全链条开发,助力湖北网络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这一努力,助力网络文学精品创作和IP转化取得更大突破。
马季(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这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主角的人生被切割成以七日为周期的命运单元,超能力由此而产生。从题材来看,超能力一直是网文热门类型,但这部却从热门里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围绕“反套路”和“成长”展开故事。主人公陈源的超能力并非传统意义上拯救世界的强大力量,而是能够看到“死亡倒计时”,且每周还会刷新。这一设定跳出了超级英雄式的叙事框架,打破了传统网文“步步登天”的成长逻辑,转而以“无常”为墨,将超能力融入平凡生活,使故事更贴近现实,充满生活气息。书中有诸多场景描绘了陈源如何运用自己的超能力与同学、宠物、甚至海鲜发生微妙的互动,比如“死亡倒计时”挑选即将死亡的波龙“抄底”,展现出平凡生活中运用超能力的别样智慧,颠覆了大众对超能力题材的固有认知。对于陈源来说,超能力的刷新不仅仅是能力的增强,更多的是他内心对抗孤独和寻求友情关系的渴望。在中学校园里,众多同学都在寻找友谊、爱慕与认同,正如书中所隐喻的,高中生们的成长不仅是文化知识的积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与互动的深化。小说的人设和叙事方式相互支撑,形成了较为完美的内在结构,为剧情的跌宕起伏提供了合理性。主角陈源从最初面临学习和社交困境的普通高中生,到在超能力影响下逐渐成长、内心变得强大,其转变过程自然流畅。主角在不同超能力的加持下,遭遇各种各样的事件和挑战。有时,他凭借强大的攻击型超能力去对抗恶势力,上演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有时,又得依靠一些辅助性的奇特超能力来化解危机,比如能与动物沟通从而获取关键信息。这种情节的多样性避免了故事的单调,使人物始终处在动态演化之中。作品吸纳传统文学博物志或百科全书叙事模式,采用“万花筒叙事”,将梦境、倒计时等元素自然融入,为叙事增添多元化色彩,打破单一线性局限,使故事注入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
黎杨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我认为《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具有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移动媒体时代的文体变革与文艺消费习性。金手指对网络小说特别重要,甚至可以说,金手指的创新构成了网络小说潮流变化的动力,同时也显著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比较独特的地方就在于金手指的设定,主角陈源发现自己每周都会刷新一次超能力,比如在第一周,他可以看到任何生命体的“死亡倒计时”,红色数字显示的是该生命体最后的余留时间,比如小说中的泰迪,头上的数字是0.00001,接下来它马上就被大卡车碾死了。第二周,陈源的超能力又变了,他发现自己能够感知别人心理的想法,且不受控制,这让他不敢再去地铁商场之类的公共场所。这种不断刷新的超能力形成了一个接一个的情节小高潮,这有些类似于由一个个单独故事构成的传统框架式结构,不过显然这种想象力不是源自传统文学,我认为它在深层契合了移动媒体时代的阅读需要,形成了一种长短结合的新文体,也就是说,每周刷新的超能力既形成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同时超能力又带来了叙事期待与新的情节可能性,形成一个个小的叙事高潮,这跟移动媒体时代的短视频文化逻辑是类似的,一个个短视频构成了持续不断的叙事单元,同时累加在一起的时间又很长。这部小说的超能力并不是让主角随意开挂,秒天秒地,而是运用自己的超能力与同学、宠物、甚至海鲜发生微妙的互动,这也契合短视频文化中一个个短视频带来的介于日常与非日常的新奇感、期待感。小说内部轻松欢乐的对白、吐槽,与外部评论区读者的评论玩梗的内外结合,也类似于短视频文化的讨论氛围与玩梗文化。总之,《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表现了移动媒体时代网络文学文体变革某种新的倾向,契合了新的文化消费习惯。在移动媒体时代,吸引人们兴趣的,也许不再是长篇连牍的宏大叙事,在不断的群体言说中,人们被一个个日常化、单元化的剧情感动。
张贞(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湖北网络小说作家一片雪饼的《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以现实主义为内核,叠加了奇幻题材和轻喜剧风格,将金手指设置与校园日常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书写了一个充满奇特色彩的少年成长故事。从现实主义内核来讲,作者虽然赋予了主人公陈源异于常人的超能力,但并没有运用超能力去进行宏大的英雄叙事,或者构建一个更为奇幻的游戏世界,而是让陈源在各种超能力的助力下去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成长,艰巨的学业挑战、复杂的同学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尴尬社交、爱情的甜蜜与微妙情绪,现实社会中的人情冷暖……成为小说的重要书写对象,也是陈源在超能力加持下需要切身体验的人生蜕变之旅。同时,小说的现实主义价值意义还在于,当主人公拥有了读心术、梦境连接、掌控事件进度条、透视法等超能力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去救助弱小者、制止霸凌和犯罪、提升自己的学业等,这种设定所传递的“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观念,无疑将会对青少年阅读者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使其在关于超能力的幻想中完成自我人格的完善和心灵的净化。在现实主义内核的基础上,小说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叙事策略来满足Z世代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例如,让超能力每周更新一次的这种设置,一方面可以持续唤起读者的好奇心,使其保持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则用单元剧式的结构模式来消解掉长篇小说的阅读压力,给读者提供轻松愉悦的游戏式阅读体验。再如,小说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把控情节走向、更真实地代入主人公,在大部分章节中采用了全聚焦叙事和内聚焦叙事,但在有些场景如校园篮球赛部分,则通过外聚焦叙事来保持叙事的流畅性和一定的神秘感。叙事视角的变化和交融,使小说充满了艺术审美张力。此外,作者还通过网络流行梗的使用、跳进跳出的交互叙事等手法来增强读者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制造社交话题和二创空间。这些艺术表达策略上的探索,是这部小说之所以成功的重要保障,也给今后的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启发。
翟羽佳(山东理工大学教授):作品以“每周刷新的超能力”为核心支撑点,突破传统异能的设定框架。以反套路设定解构超能力神话,实现了“轻小说+超能力”的类型创新,并在死亡书写中创造性地建构了一套“死亡倒计时”为核心的视觉编码系统,不仅重构了传统死亡叙事的伦理边界,更借助视觉奇观拓展死亡美学的叙事路径。传统的超能力叙事题材往往存在的设定内核是“英雄觉醒+拯救世界”的内在逻辑,是集体主义英雄观的一种投射。而在作品《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中,超能力则被降维为一种“生存工具箱”,将超能力这种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存在进行日常化祛魅,贴近生活日常。作品中“刷新机制”的反套路设定消解了超能力的终极意义。陈源的能力不断陷入解决日常琐碎与制造新问题的怪圈,文中他用“死亡倒计时”挽救自杀少女,却无法根治其心理创伤,以“梦境学习”冲刺高考,反而加剧同辈的竞争内耗。这种戏剧式的荒诞,侧面揭示了现代青年的生存困境。在当今技术迭代的后现代社会,超能力的存在最终也沦为“生存工具”。这种叙事策略,使超能力日常化,将奇幻设定转化为现实生存的镜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轻奇幻现实主义”。小说通过红色数字、空间隐喻和救赎仪式等意象,将存在的终结转换成具有强烈冲击性的审美对象。作品以陈源在十字路口目睹“红色数字像精神污染般积压在一起”为开篇,率先向读者展示了独特惊悚的视觉奇观。除此之外,空间色彩的设置增强了这种视觉隐喻,陈源居住的房子是“钢筋森林”,夏心语的自杀现场是“炭火与毒气”的交织,构成了黑暗视觉的漩涡。陈源的超能力赋予了存在终结的救赎维度。当陈源亲眼目睹动物的死亡时,“用手指撬开狗嘴清除异物”的急救行为和头顶上的“0.003”这一数字形成了蒙太奇式剪辑,将救赎与拯救变成一种视觉化的仪式。这种美学建构,本质是对生命诗性的追问。当血红色的数字成为生命倒计时的刻度,当存在终结成为视觉景观,本文也在暴力与唯美中建构出独特的审美维度。陈源的超能力,让终结从抽象概念转换为了具体可感的视觉编码,让读者在时间的催促中再次思考生命的意义。
肖映萱(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这是一部探索“国轻”道路的突破之作。所谓的“国轻”与“日轻”相对应,是在日本轻小说的创作风格与题材的影响下,试图打造“中国网络轻小说”的本土化写作。正如作者一片雪饼所说,要打造“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华夏式青春校园恋爱文”,这些关键词已经透露小说的三个主要特质。第一是校园恋爱。网文早已有“校园文”分类,但它属于女频言情,男频的青春恋爱题材不像女频那样成体系,甚至没有“言情”分类,但读者是有这个阅读需求的,以往多半是由日本ACG作品来满足。直到我们开始发展中国自己的轻小说,才出现了男性视角下的校园恋爱故事。在当下激变的性别语境下,新一代男性的性别和婚恋观也已发生变化,《超能力》里少男少女的“纯情”是一种更加彼此尊重、两性平等的恋爱想象,男主角虽仍扮演女性的拯救者角色,但他也从女性那里获得了正向的引导。第二是中国化,即轻小说体裁与中国特色的结合,在《超能力》中表现为中式校园生活。把背景从日本挪到中国并不简单,直到现在网络轻小说比较“安全”的写法还是让主角们生活在东京,因为中国的校园生活与日本有很多不同,很多日轻桥段直接放在中国背景是会水土不服的。如何把中式校园日常写出彩,还要打消中国受众对早恋影响学习的隐忧?《超能力》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主角的超能力和恋爱都是激励他学习进步的,而且他并不依赖超能力,自己也付出了努力、真的学了。小说的语言融合了很多网络热梗,也很本土化。第三是网文化。日本轻小说是为日本ACG产业服务的,其特质是适应纸质出版和动漫改编,而国轻却以网文的面貌出现,要适应网络文学的VIP付费机制。《超能力》里最典型的网文套路就是主角每周刷新的金手指。跟“玄幻小白文”不同,应该给主角开多大程度的挂,才不超出“校园日常”这个题材的承载范围,其实是不容易把控的。作者很克制地把超能力弱化了,在爽和日常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平衡,让作品保留了“轻”的特质。
闫海田(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角陈源的能力并非用于拯救世界,而是融入校园日常。而仅仅书写高中生活日常,就能写到280余万字的篇幅与长度,只这一点就足以令人敬佩。新近,这种将“超能力”限制在生活琐事层面的反传统设定,似乎正在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文艺潮流。正如热播日剧《热点》,对外星人“高桥”的超能力呈现,即采用了这种极致的日常化设定。他每次使用超能力,几乎会沦为只是给几个好奇的女同事表演,诸如以两个手指捏弯十元硬币或者极速瞬移,以证明他的外星人身份,这一将奇幻元素日常化的设定,使最玄幻的情节因为具备了日常性而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真实感。《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设定为每周上线一种新的超能力,而旧的能力只要想用就可以调出来使用,这使男主陈源的日常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而故事线也因此在逻辑上变得无限开阔。不过,作者非常节制的只将超能力的使用限制在中学校园日常生活的范围中,而且铺排了极其细密的中学校园日常生活细节,并以此来填满作为设定而出现的各种奇特的超能力情节与场景。这种将“玄幻”收束在“设定”的“逻辑轨道”之内不允许丝毫“脱轨”的品质,正体现了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现实性”特质——“设定”或“逻辑”自身必须自洽的“网文铁律”。在一般的意义上,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最大解放,即表现在后者不再以现实真实性原则为第一铁律,而是遵循“逻辑真实”原则,即网络文学只须遵循作品设定好的底层逻辑即可,而无需在意作品的世界设定本身是否合乎现实世界的物理性规律。无疑,这一艺术样式的变化大大解放了网文叙事的自由度,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将“设定”的重要性推至到最高的层面,即作品对“设定”的“逻辑性”执行度也成为衡量作品艺术品质的最高法则。基于此,正印证了雪饼在《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上架感言中所说,那是他精心选择的题材与类型,“超能力”的“日常化”与中学校园的微甜爱情题材都是很难把握的,但他找到了最好的结合点与正好的尺度。整体上看,该作品达到了作者此前对自己这一愿景的期许。
李灵灵(东南大学副教授):小说营造了数字时代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爱情故事,可谓相当“接地气”的青春“网感”叙事。首先,和日式轻小说的青春唯美感伤不同,小说摒弃了多愁善感、浪漫忧伤的情绪,并不把校园塑造为不食人间烟火、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字里行间洋溢着街巷的烟火气。男女主角的生活延展到了校园之外、红尘之中:女主角夏心语高中遭遇双亲亡故,首先要一个人独自撑起面对生存的勇气,除了学业还有经济压力。小说中男女主只有一百多元钱,不得不精打细算,超市买菜抽奖,陈源利用“超能力”抽中了玩具熊,夏心语考虑营养换成了二等奖排骨,陈源又用超能力为女主赢得玩具熊,希望她的青春不要留有遗憾。“超能力”用在柴米油盐之间,在烟火气中升腾起别具一格的校园爱情浪漫气息;陈源飞奔到心语老家参加葬礼,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慈祥的爷爷、幽默的大舅、严肃的姑姑、狡诈心怀鬼胎的父亲的朋友,世情百态一一呈现。男主角每周更新的超能力是一个创意,激活了当下青春校园连接生活的通道,也是小说穿透生活的独特视角,让小说充满了生活的质感。作者没有让过多的烟火气侵蚀“青春”“校园”独有的青涩美感,小说心理刻画细腻,符合当下高中生的认知;情节设计也完满地呈现了数字时代校园生活,青春接地气又充满“网感”。小说中,对男主陈源而言,重要的事情是“504+121等于625的等式,是能够缩短这段差距的数学竞赛”,老师们等待竞赛成绩公布时战战兢兢、起伏不定的内心大戏,QQ群表达祝贺细微的表情包差异,在充满喜感的闹腾文字中,细腻地揭示了教育“内卷”的真实、残酷。而独属于这个时代中学生的梗,比如爱看耽美小说的女生“叶公好腐”、被同学写的同人小说吓到,以及“红温”“吃鸡”“嗑CP”等语言,展现了中学生校园“内卷”下不可多得的生活调剂。小说语言清新、幽默风趣,在戏谑中搞笑的风格,让接地气的青春叙事不那么感伤、残酷,让年轻读者在没心没肺地大笑中,收拾行装,继续积极地努力生活。
王秋实(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助理研究员):对《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这部小说进行研讨,其实表达了我们一个打开的面向和直视的态度,直视网络文学的庞大和多面。在以精英文学、纯文学为绝对轴脉的现当代文学语境中,网络文学几乎可以说是精英文学唯一的“他者”,它注定承载了多重的文学面向:它挂载了缺失的通俗文学功能,挂载了互联网时代的网生文学特征,也挂载了世界幻想文学与流行文化的多种表达,日本轻小说便是其一。这本小说虽然是“适合中国宝宝体质”(作者语)的“中国轻小说”,但叙事上仍然是“日轻”的模式。这个文本极好地呈现了日轻和中国网文的复杂和“拧巴”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症结在于:中国网文是有宏大叙事的底色的,而日轻是消解宏大的。网络文学的男频作品中,注重的一直是情节和结构,这蕴藏了一种对“完整性”“流畅度”的推崇,它的叙事模型也是升级和个人圆满、家国天下,走的是“修齐治平”。而日轻注重的始终是角色,尤以对插图的重视为最,这体现了一种“可拆解性”,它不追求完整性和情节的流动,因此呈现数据库特征,是小叙事,要萌要素,所以日轻多写日常。纵然说网文的爽和日轻的萌,都是欲望的投射,但是这两种投射的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网文的爽是主体的攻克,所以去“改变世界”,日轻的萌是拟像的赏玩,所以去“度过日常”。这本小说也没有宏大的底层。虽然超能力每周都在刷新,但是陈源的超能力只是用来辅助日常,没有“对世界的作用力”,再加上完全以“人设”进行人物塑造,便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日轻叙事。小说意图以十分精彩的“中国式日常”来完成本土化,来探索“国轻”路径,作者的日常书写确实非常出色,这证明了他特别细腻的感情,和特别有趣的心。他用黄冈密卷、换同桌这些集体经验,还有“中二满满”的叙述语体,让我们完成了对自己青涩的、中二的、傻乎乎又激情澎湃的、世界刚刚在眼前打开的青春时代的再体验。但小说的“国轻化”未及里层,它回避了“高考”这个“中国BOSS”背后的沉重和宏大,便略显悬浮。这也就是“国轻”这个概念的内在矛盾:目前中国可能仍处于现代性叙事中,因此有后现代特征的轻小说的“轻”如何在中国叙事的“重”中找到路径?这一点仍需探索。
项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个人成长、自我实现是网络文学的核心主题,它最具典型性的表现是“升级流”网文,有特定的等级,有森严的序列,上位者和下位者间泾渭分明,提供了充足的预先压抑。同时“金手指”被创造出来,给下位者以逾越秩序的可能,完成爽的升华。在作者一片雪饼《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中,“超能力”显然就承担了“金手指”的功能,这提示着我们,升级的系统仍盘踞于浮光掠影的校园日常之下,并且返璞归真,更加接近升级体系这一想象力的源头之一,亦即应试教育。我观察到有部分读者会对主角拥有超能力但不去校园日常外探索更多可能抱有微词,其实这恰恰印证了主角的超能力乃是青少年校园创伤(应试教育、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的产物,而作者对此抱有明确的自觉。也正因此,小说对校园日常的描写颇为生动,且常透露出“虐恋情深”的意味。作者对青少年亚文化了解极充分,对其话语运用亦富技巧,我们在这里看到耽美小说、看到电子竞技,看到这些话语帮助角色们凝聚为小小的共同体,主流文化外的边缘者、校园秩序里的下位者同构了,形成了或许可能的情感互助。但是,就像作者描绘食物时的态度一样,象征前现代、粗粝、传统的食物能够在比赛中胜过现代食品工业,但人消除自杀倾向、渴望生活下去的理由却是现代食品工业那让人又爱又恨的昂贵。所以情感互助最终并未通向新的道路,而仍复归到竞争的成败。这样一种在方方面面流露出来的复杂心态,拱卫起了现代化、原子化时代青少年们生活的真实感受。然而,真实的感觉并不等同于真实。为令主人公与异性角色建立关联,作者在女孩们身上放置了死亡、残疾等多种实在界创伤,但它们是功能性的、符号性的,目的是成全主角对她们的占有。当然,作者较为真诚,他表达主角只与女主恋爱的遗憾,设定超能力在高考结束之后消失,但这固然有些勇气,程度却还只算偶发感慨,不免造成了主题的割裂。是退一步,写刀刀见爽的爽文,造处处圆满的美梦,还是进一步去戳破肥皂泡,是作者或需去考量的两个选择。
王鑫(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师):这是一部轻幻想的日常系轻小说。故事开始,高中生陈源获得超能力,可以看到生物寿命的倒计时。他利用这份能力拯救了邻家想要自杀的少女夏心语。此后,超能力每周刷新,包括但不限于听见心声、梦境连接、看到物品的损害程度等等。陈源利用超能力帮助他人、轻松生活、备战高考、也获得了与众多美少女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关系……在轻小说中,是一个标准的“玫瑰色青春”书写:日常有滋有味、美少女主动贴贴、生活学习尽量轻松愉快。日常系书写和以往的超能力大不相同。虽然是超能力,但并不拯救世界,而是拯救生活。比如开头,男主看到生物寿命,就在海鲜店等着波士顿龙虾死亡,好低价拿下;或是利用心声抽奖、解决同学烦恼……比较大的事件,可能也就是拯救溺水的少女,帮助小萝莉重新站起来等等。超能力是很厉害的,但是陈源的用法是很克制,很贴近生活的。或许,这会是一种切近现实的新形式——利用少量的设定,在现实低空飞行。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而是拯救邻居的日常英雄。日常贯穿了整部作品。对于高中生活,作者写得浓墨重彩,表现出异常的熟练:同学之间的微妙关系、让人又爱又恨的班主任老师、偶尔考好的一次小测验,这些都不是大事,是日常中的小幻想,小得意,小努力,但也是这些小事,是点亮普通人生活的光芒。读这样的小说,读者会收获满满的陪伴感,它不需要波澜壮阔,只需要温暖人心。语言风格也是日常的。作者在写的时候融了很多梗,还有很多网络流行的知识点,可以说是很有生活的高强度冲浪选手了。比如强基班写成强坤班,阿鲁巴,原神,云南白药中有一粒救命药丸等等……读的时候,你感觉不是一个作者在高高在上地说这是一个什么故事,而是一个高中生在邀请你进入他的班级,进入他的社交圈,进入他面对的语文数学英语题,也这么过一段高中时光。这就是日常系的独特魅力。不过,小说也有一些我不满意的地方。拯救妹子的低度幻想设定,会令人想起鸭志田一的《青春猪头少年系列》。在原创性上,还可以加强。最后提一点,这种青春校园生活的题材,加一点儿轻幻想,写得比较阳光积极的,目前应该是稀缺的。终于不是十多年前的疼痛青春了。雪饼这篇合理改编,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国轻底本,做动画和游戏也值得期待。
蔡悦(澳门科技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在读博士):这是中式轻小说(国轻)发展之路上标志性文本,既有对日本轻小说类型范式的继承,也有本土化的创新性重构。从类型演化角度来看,可以将其视为观察中国网络文学与海外流行文化对话机制的样本。《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中主角面临的生存困境,实质是青少年在秩序化社会中的身份确认过程,这与《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等日式轻小说中“校园孤岛”的隐喻形成跨文化共鸣。《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将轻小说“萌要素”化为社会观察镜头的创作手法,突破了类型文学的娱乐边界。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有短剧开发潜质,作品的“短剧化”风格契合视频平台的“微剧集”消费习惯。除了叙事节奏调控、人设锐化、本土符号强化等改编策略,可以考虑通过互动视频模式进行叙事的游戏化延展,例如“寿命倒计时”设定可开发为分支叙事游戏,玩家通过选择是否干预他人命运,触发不同结局。《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通过叙事层的“青春+异能组合”、文化层的“本土符号转化”、产业层的“单元剧+社会议题”共同发力,重构中式轻小说类型美学。
凌正(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这部作品的出色之处,其实雪饼本人在上架感言里也提到了,就是在男频写“中式校园+青春纯爱”写得很成功。虽然有金手指,但不是无节制地开金手指,作者梗很密集,阅读感受很轻松。作品在节奏方面,以我个人阅读经验看,头尾都令人很沉浸,但中间容易跳看,跳看男女主的日常情感。这主要是题材原因,男频校园情感想要写得好,女主形象要非常突出,情感故事要写得甜,但是这方面做得越好,就越容易压制其他角色尤其是女性配角的光环,这应该是此类题材结构性的矛盾。夏心语这个角色非常成功,作者对她倾注了大量心血,美丽、温柔、纯情、青春、懂事、有命运邂逅、有英雄救美……完美打在男读者的心上,所以陈源和夏心语的情感推进,每一章每一幕都在发糖,甜得不行。当然,这个甜还不光甜在女主身上,还甜在恋爱脑双向奔赴,甜在独立经营生活,甜在付出都有回报,甜在长辈朋友们的祝福。这些“甜点”在这个时候被广泛接受,意味着经历过当代高中生活的青年学生们的情感需要被写出来了。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男频青春甜宠越来越多,成绩也越来越好。既然提到了现实,还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在作品中,日常叙事对超凡叙事的消解。一开始每周的超能力看点十足,越临近高考,超能力出场越少,直至最后失去超能力。这是因为高考、高中生活是最无法回避的叙事。因此在这里,网络文学的现实性不是作者描述了现实,而是现实在文本形式层面,对超凡叙事产生了压制,是一种叙事规定性或者现实的可供性。而与此相对的,关于高考和爱情的故事很丰富,关于社会和家庭的反而不多,即便有也基本围绕校园生活,这可能不是偶然。经典化的文学场域往往在强调现实性、乡土性。也许这一代青年的乡土叙事,其实就是校园叙事,是高考叙事,这是真正的现实经验。
杨嘉翼(大连理工大学在读硕士):这是一部典型且成功的本土化轻小说,作品在叙事结构上巧妙融合了男性向异能爽文与校园恋爱轻喜剧,展现出轻松幽默与成长励志并存的特色。文本采用“每周刷新超能力”的设定,主角的异能不仅可永久留存,还会不断叠加,使其逐步变得全能。虽然作品中融入了恋爱情节,但恋爱线更多作为点缀,核心叙事依旧围绕男主异能的积累与成长。从整体来看,本作“龙傲天爽文”属性远超“恋爱轻喜剧”属性。随着情节推进,作品的重心逐渐倾向于成长线,女性角色更多承担修饰性功能,与全能男主之间难以形成戏剧张力,但也让男主的成长线更具爽感。男主角的“无敌化”设定实则是对读者心理的投射与映照。“每周刷新超能力”象征着日常生活中的理想化逃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突破与成长,在文本中得以幻想性地实现。男主契合了读者对自我实现与“完美人设”的心理投射,男主在文本中的“无敌感”,恰与现实中的“无力感”形成对照与反差,满足了读者在阅读中的想象代偿。此外,男主所获得的异能如读心术、时间暂停、催眠等,往往在宅文化作品中带有“隐秘的男性幻想”指向,这些能力本身所具有的“超然掌控感”依然符合男性向作品中常见的爽感表达。与此同时,文本中频繁出现的二次元文化符码,明确了其主要面向宅文化爱好者。男主在文本中并未展现出明确的“宅文化属性”,这使得大量“动漫梗”的使用更像是作者自身的文化表达。对于熟悉这些符码的读者而言,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强烈共鸣。同时,文本中的校园生活更贴近中国读者的现实经验。作品精准捕捉了学生时代的典型场景与情绪:如精英班与普通班的分流、升学压力等。这些细节使读者能感受到真实而熟悉的青春氛围。文本最终将故事落脚于校园日常这一核心元素,维持了叙事亲和力。《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精准狙击了对应受众的阅读取向:既吸引宅文化读者,又通过现实主义情节增强了广泛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娱乐性与现实关怀并存的特质,使作品在类型文学中展现出独特魅力。
饼白(读者):这部小说以主角陈源每周刷新的超能力为核心亮点,打破传统异能小说的宏大叙事。这些能力贴近生活而非为了“救世”,比如通过看到寿命数字挑选打折海鲜,或因听到心声陷入社交尴尬。这种反套路设定令人耳目一新,折射出青少年在成长中的困惑与探索。陈源适应能力时的迷茫,就像年轻人在现实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写照。雪饼将奇幻融入校园日常,既满足想象需求,又赋予作品青春隐喻,为网络文学注入活力。作品以高中生活为背景,真实还原了当代青少年的集体记忆。课堂幽默、篮球赛协作、月考压力、社团趣事,作者用细腻笔触勾勒出鲜活的校园世界。陈源与夏心语的互动贯穿主线,更多展现友情的温暖而非情感萌动。比如夏心语面临家庭变故时,陈源以朋友身份陪伴她走出低谷,令人动容。毒舌学霸、热心班主任等配角也生动立体,凸显青春的多样性与真实感。幽默是作品的一大魅力,融入网络流行语和二次元元素,如“社死名场面”“抄底波龙”,贴合年轻人的审美,增强娱乐性。陈源使用超能力时的“翻车”场景,比如试图砍价却弄巧成拙,总能引发会心一笑。这种轻松笔调拉近读者距离,让成长主题以亲切方式呈现,展现年轻化的文学新风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青少年面对学业与自我认知的挑战。作品通过陈源从依赖超能力到依靠自身努力的过程,传递积极价值观。他在篮球赛因过度依赖能力导致信任危机,最终回归纯粹竞技,既反映公平意识,也暗含对技术异化的反思。友情与责任感的描写鼓励读者勇敢追梦,接纳不完美的自我。这种现实关怀让小说超越娱乐,成为兼具奇幻与思想深度的青春启示录。雪饼以其才华打造了这部佳作,将奇幻与现实融合,用幽默与共情打动读者,展现网络文学在类型创新中的可能。作品获“十二天王”称号,证明其从“爽感优先”向“思想性与趣味性并重”转型的典范性。我相信他未来将在创作路上再创辉煌,为中国网络文学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一片雪饼(《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作者):今天很荣幸,也很忐忑地作为《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这本书的作者,参加这样级别的作品研讨会,来跟中国作家协会、湖北作家协会、阅文集团各位领导和老师,以及亲爱的读者朋友,分享关于这本书,我的一些创作心得和感受。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是在看了很多青春校园文章后,总找不到真正青春的感觉,因为大部分人的青春并不全是青春伤痛文学,所以就想试试,能不能写出一本引起读者回忆的、真正的中式校园青春文。中式的高中生活,有挑灯夜战的题海,有清晨准时响起的闹铃,有篮球场上并肩的兄弟,也有看似严厉却总默默鼓励的恩师,还有约好了一起奔赴未来的青涩约定。主角原本就是这样一个得过且过中迷茫的少年,偶然下获取了每周刷新的超能力,和大多数从此走向人生巅峰的男主不同,他选择利用能力的方式,是独特的,比如很少有人能够想到,会把生命倒计时这样一个超能力,用来去抄底海鲜馆刚死的波士顿龙虾上面。而这个开头的剧情,也奠定了这本小说总体的基调——轻松诙谐。在网文的市场中,符合商业化写作的爽文是主要的,一些稍微偏个人风格的日常文也有不少,但披着爽文外衣来放大一些日常生活中细节的日常文就比较少见了,会天然给读者形成一种阅读心理上的反差,进而产生想要继续读下去的趣味。而对于这一类小说,我认为剧情是需要对人设服务的。所以一直以来的写作倾向,都是通过事件,来将人设进行丰满。既然是写校园,写现实,那么构筑出真实感就是首要的,要让读者感觉到这些精彩的人物切实存在,仿佛就是自己的某个朋友一样。只有这样,读者才会心甘情愿成为某些人气角色的拥趸,去为她/他付出自己的情感。再就是在具体的内容上面,我并没有采用比较传统的以矛盾点作为剧情推动的写作方式,避免了苦大仇深的狗血剧情出现,以免情节失真。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正能量、治愈、向上的故事,以单元剧的形式,每段故事都有独立的篇章,但是剧情内容又比较紧凑,不会让人产生乏味和厌倦,尽可能地避免了长篇写作的人气衰减,在达成商业化的同时,也满足了我额外的表达欲望。
来源:
网文视界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4-03
2025年3月2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湖北省作家协会和阅文集团主办的一片雪饼《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古新功,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申东辉,阅文集团副总编辑田志国,以及周志强、马季、黎杨全、张贞、翟羽佳、肖映萱、闫海田、李灵灵、王秋实、项蕾、王鑫、蔡悦、凌正、杨嘉翼、饼白、咲樱拳等专家、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等20余人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何弘(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这部作品与我们之前研讨的作品风格有所不同。网络文学近两年的创作生态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中短篇不断出现,类型不断丰富,现实观照更加强烈,创作呈现出很多新特点,精品化趋势更加明显。《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在阅文分类中属于都市奇幻,但跟传统的奇幻差异很大,明显带有轻小说创作特征。从网络文学创作机制上讲,中国文化的玄幻修仙传统、西方奇幻文学传统、日本轻小说等,都对网络文学有很大影响,一起构建着网络文学丰富的内容生态。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在借鉴轻小说的同时,相应融入了中国都市奇幻、科幻、校园的一些元素,形成了在融合中创新的趋势,语言也有幽默感,善于用“梗”,在中国年轻读者中产生广泛共鸣,这非常有利于中国网络文学类型的不断丰富和拓展。此外,网络文学以往更多注重高概念的、幻想的一面,远离日常生活。《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则将日常生活作为主要书写对象,反映了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近两年,这个特点在其他类型创作中也有所体现并日趋明显,比如科幻、玄幻作品中也出现了丰盈的日常生活细节。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文学样式,绝不仅仅局限于超长篇类型小说这个单一的维度,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形式表达上讲,都在日益丰富,构建起新的文学生态。《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就是这样一种生态的很好实践。我们选择这部作品进行研讨,也是希望有更多的表达新经验、新内容的作品得到关注,推动中国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
古新功(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一直高度关注网络文学的发展,并积极推动相关机制建设。在2016年第七届湖北文学奖评奖中,网络文学作家首次被纳入参评范围;在第八届湖北文学奖评奖中,更是专门设立了网络文学奖项,以鼓励优秀网络文学创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作家的团结与引导,湖北省作家协会积极推动湖北省网络作家协会的成立,并在业务上给予具体指导。湖北省网络作家协会于2019年在湖北省民政厅注册成为独立社会法人单位,现有会员176人,创作的作品涵盖玄幻、仙侠、都市、历史等多个领域。匪我思存、猫腻、吱吱、沧溟水、冬天的柳叶、晨星LL、情何以甚等优秀作家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如《寂寞空庭春欲晚》《东宫》《庆余年》《将夜》《庶女攻略》《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似锦》《赤心巡天》等,不仅赢得了广泛读者基础,更通过影视改编和海外传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湖北优秀网络作家一片雪饼的作品《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创造性地融合了科幻元素与现实关怀,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当代青年在复杂世界中的成长历程和价值追求,体现了网络文学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和艺术转化。这部作品不仅深受读者喜爱,也为湖北网络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湖北作家在创作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的实践成果。当前,我们正处于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文学的创作方式和传播路径,也为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化业态的融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在2024年长江文学周活动中,湖北省作家协会成功举办了“长江流域网络文学影视转化作品推介会”,向优酷、爱奇艺、腾讯、芒果、番茄等多家影视平台推荐了长江流域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推动了网络文学IP的全链条开发,助力湖北网络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这一努力,助力网络文学精品创作和IP转化取得更大突破。
马季(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这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主角的人生被切割成以七日为周期的命运单元,超能力由此而产生。从题材来看,超能力一直是网文热门类型,但这部却从热门里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围绕“反套路”和“成长”展开故事。主人公陈源的超能力并非传统意义上拯救世界的强大力量,而是能够看到“死亡倒计时”,且每周还会刷新。这一设定跳出了超级英雄式的叙事框架,打破了传统网文“步步登天”的成长逻辑,转而以“无常”为墨,将超能力融入平凡生活,使故事更贴近现实,充满生活气息。书中有诸多场景描绘了陈源如何运用自己的超能力与同学、宠物、甚至海鲜发生微妙的互动,比如“死亡倒计时”挑选即将死亡的波龙“抄底”,展现出平凡生活中运用超能力的别样智慧,颠覆了大众对超能力题材的固有认知。对于陈源来说,超能力的刷新不仅仅是能力的增强,更多的是他内心对抗孤独和寻求友情关系的渴望。在中学校园里,众多同学都在寻找友谊、爱慕与认同,正如书中所隐喻的,高中生们的成长不仅是文化知识的积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与互动的深化。小说的人设和叙事方式相互支撑,形成了较为完美的内在结构,为剧情的跌宕起伏提供了合理性。主角陈源从最初面临学习和社交困境的普通高中生,到在超能力影响下逐渐成长、内心变得强大,其转变过程自然流畅。主角在不同超能力的加持下,遭遇各种各样的事件和挑战。有时,他凭借强大的攻击型超能力去对抗恶势力,上演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有时,又得依靠一些辅助性的奇特超能力来化解危机,比如能与动物沟通从而获取关键信息。这种情节的多样性避免了故事的单调,使人物始终处在动态演化之中。作品吸纳传统文学博物志或百科全书叙事模式,采用“万花筒叙事”,将梦境、倒计时等元素自然融入,为叙事增添多元化色彩,打破单一线性局限,使故事注入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
黎杨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我认为《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具有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移动媒体时代的文体变革与文艺消费习性。金手指对网络小说特别重要,甚至可以说,金手指的创新构成了网络小说潮流变化的动力,同时也显著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比较独特的地方就在于金手指的设定,主角陈源发现自己每周都会刷新一次超能力,比如在第一周,他可以看到任何生命体的“死亡倒计时”,红色数字显示的是该生命体最后的余留时间,比如小说中的泰迪,头上的数字是0.00001,接下来它马上就被大卡车碾死了。第二周,陈源的超能力又变了,他发现自己能够感知别人心理的想法,且不受控制,这让他不敢再去地铁商场之类的公共场所。这种不断刷新的超能力形成了一个接一个的情节小高潮,这有些类似于由一个个单独故事构成的传统框架式结构,不过显然这种想象力不是源自传统文学,我认为它在深层契合了移动媒体时代的阅读需要,形成了一种长短结合的新文体,也就是说,每周刷新的超能力既形成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同时超能力又带来了叙事期待与新的情节可能性,形成一个个小的叙事高潮,这跟移动媒体时代的短视频文化逻辑是类似的,一个个短视频构成了持续不断的叙事单元,同时累加在一起的时间又很长。这部小说的超能力并不是让主角随意开挂,秒天秒地,而是运用自己的超能力与同学、宠物、甚至海鲜发生微妙的互动,这也契合短视频文化中一个个短视频带来的介于日常与非日常的新奇感、期待感。小说内部轻松欢乐的对白、吐槽,与外部评论区读者的评论玩梗的内外结合,也类似于短视频文化的讨论氛围与玩梗文化。总之,《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表现了移动媒体时代网络文学文体变革某种新的倾向,契合了新的文化消费习惯。在移动媒体时代,吸引人们兴趣的,也许不再是长篇连牍的宏大叙事,在不断的群体言说中,人们被一个个日常化、单元化的剧情感动。
张贞(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湖北网络小说作家一片雪饼的《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以现实主义为内核,叠加了奇幻题材和轻喜剧风格,将金手指设置与校园日常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书写了一个充满奇特色彩的少年成长故事。从现实主义内核来讲,作者虽然赋予了主人公陈源异于常人的超能力,但并没有运用超能力去进行宏大的英雄叙事,或者构建一个更为奇幻的游戏世界,而是让陈源在各种超能力的助力下去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成长,艰巨的学业挑战、复杂的同学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尴尬社交、爱情的甜蜜与微妙情绪,现实社会中的人情冷暖……成为小说的重要书写对象,也是陈源在超能力加持下需要切身体验的人生蜕变之旅。同时,小说的现实主义价值意义还在于,当主人公拥有了读心术、梦境连接、掌控事件进度条、透视法等超能力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去救助弱小者、制止霸凌和犯罪、提升自己的学业等,这种设定所传递的“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观念,无疑将会对青少年阅读者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使其在关于超能力的幻想中完成自我人格的完善和心灵的净化。在现实主义内核的基础上,小说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叙事策略来满足Z世代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例如,让超能力每周更新一次的这种设置,一方面可以持续唤起读者的好奇心,使其保持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则用单元剧式的结构模式来消解掉长篇小说的阅读压力,给读者提供轻松愉悦的游戏式阅读体验。再如,小说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把控情节走向、更真实地代入主人公,在大部分章节中采用了全聚焦叙事和内聚焦叙事,但在有些场景如校园篮球赛部分,则通过外聚焦叙事来保持叙事的流畅性和一定的神秘感。叙事视角的变化和交融,使小说充满了艺术审美张力。此外,作者还通过网络流行梗的使用、跳进跳出的交互叙事等手法来增强读者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制造社交话题和二创空间。这些艺术表达策略上的探索,是这部小说之所以成功的重要保障,也给今后的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启发。
翟羽佳(山东理工大学教授):作品以“每周刷新的超能力”为核心支撑点,突破传统异能的设定框架。以反套路设定解构超能力神话,实现了“轻小说+超能力”的类型创新,并在死亡书写中创造性地建构了一套“死亡倒计时”为核心的视觉编码系统,不仅重构了传统死亡叙事的伦理边界,更借助视觉奇观拓展死亡美学的叙事路径。传统的超能力叙事题材往往存在的设定内核是“英雄觉醒+拯救世界”的内在逻辑,是集体主义英雄观的一种投射。而在作品《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中,超能力则被降维为一种“生存工具箱”,将超能力这种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存在进行日常化祛魅,贴近生活日常。作品中“刷新机制”的反套路设定消解了超能力的终极意义。陈源的能力不断陷入解决日常琐碎与制造新问题的怪圈,文中他用“死亡倒计时”挽救自杀少女,却无法根治其心理创伤,以“梦境学习”冲刺高考,反而加剧同辈的竞争内耗。这种戏剧式的荒诞,侧面揭示了现代青年的生存困境。在当今技术迭代的后现代社会,超能力的存在最终也沦为“生存工具”。这种叙事策略,使超能力日常化,将奇幻设定转化为现实生存的镜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轻奇幻现实主义”。小说通过红色数字、空间隐喻和救赎仪式等意象,将存在的终结转换成具有强烈冲击性的审美对象。作品以陈源在十字路口目睹“红色数字像精神污染般积压在一起”为开篇,率先向读者展示了独特惊悚的视觉奇观。除此之外,空间色彩的设置增强了这种视觉隐喻,陈源居住的房子是“钢筋森林”,夏心语的自杀现场是“炭火与毒气”的交织,构成了黑暗视觉的漩涡。陈源的超能力赋予了存在终结的救赎维度。当陈源亲眼目睹动物的死亡时,“用手指撬开狗嘴清除异物”的急救行为和头顶上的“0.003”这一数字形成了蒙太奇式剪辑,将救赎与拯救变成一种视觉化的仪式。这种美学建构,本质是对生命诗性的追问。当血红色的数字成为生命倒计时的刻度,当存在终结成为视觉景观,本文也在暴力与唯美中建构出独特的审美维度。陈源的超能力,让终结从抽象概念转换为了具体可感的视觉编码,让读者在时间的催促中再次思考生命的意义。
肖映萱(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这是一部探索“国轻”道路的突破之作。所谓的“国轻”与“日轻”相对应,是在日本轻小说的创作风格与题材的影响下,试图打造“中国网络轻小说”的本土化写作。正如作者一片雪饼所说,要打造“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华夏式青春校园恋爱文”,这些关键词已经透露小说的三个主要特质。第一是校园恋爱。网文早已有“校园文”分类,但它属于女频言情,男频的青春恋爱题材不像女频那样成体系,甚至没有“言情”分类,但读者是有这个阅读需求的,以往多半是由日本ACG作品来满足。直到我们开始发展中国自己的轻小说,才出现了男性视角下的校园恋爱故事。在当下激变的性别语境下,新一代男性的性别和婚恋观也已发生变化,《超能力》里少男少女的“纯情”是一种更加彼此尊重、两性平等的恋爱想象,男主角虽仍扮演女性的拯救者角色,但他也从女性那里获得了正向的引导。第二是中国化,即轻小说体裁与中国特色的结合,在《超能力》中表现为中式校园生活。把背景从日本挪到中国并不简单,直到现在网络轻小说比较“安全”的写法还是让主角们生活在东京,因为中国的校园生活与日本有很多不同,很多日轻桥段直接放在中国背景是会水土不服的。如何把中式校园日常写出彩,还要打消中国受众对早恋影响学习的隐忧?《超能力》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主角的超能力和恋爱都是激励他学习进步的,而且他并不依赖超能力,自己也付出了努力、真的学了。小说的语言融合了很多网络热梗,也很本土化。第三是网文化。日本轻小说是为日本ACG产业服务的,其特质是适应纸质出版和动漫改编,而国轻却以网文的面貌出现,要适应网络文学的VIP付费机制。《超能力》里最典型的网文套路就是主角每周刷新的金手指。跟“玄幻小白文”不同,应该给主角开多大程度的挂,才不超出“校园日常”这个题材的承载范围,其实是不容易把控的。作者很克制地把超能力弱化了,在爽和日常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平衡,让作品保留了“轻”的特质。
闫海田(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角陈源的能力并非用于拯救世界,而是融入校园日常。而仅仅书写高中生活日常,就能写到280余万字的篇幅与长度,只这一点就足以令人敬佩。新近,这种将“超能力”限制在生活琐事层面的反传统设定,似乎正在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文艺潮流。正如热播日剧《热点》,对外星人“高桥”的超能力呈现,即采用了这种极致的日常化设定。他每次使用超能力,几乎会沦为只是给几个好奇的女同事表演,诸如以两个手指捏弯十元硬币或者极速瞬移,以证明他的外星人身份,这一将奇幻元素日常化的设定,使最玄幻的情节因为具备了日常性而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真实感。《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设定为每周上线一种新的超能力,而旧的能力只要想用就可以调出来使用,这使男主陈源的日常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而故事线也因此在逻辑上变得无限开阔。不过,作者非常节制的只将超能力的使用限制在中学校园日常生活的范围中,而且铺排了极其细密的中学校园日常生活细节,并以此来填满作为设定而出现的各种奇特的超能力情节与场景。这种将“玄幻”收束在“设定”的“逻辑轨道”之内不允许丝毫“脱轨”的品质,正体现了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现实性”特质——“设定”或“逻辑”自身必须自洽的“网文铁律”。在一般的意义上,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最大解放,即表现在后者不再以现实真实性原则为第一铁律,而是遵循“逻辑真实”原则,即网络文学只须遵循作品设定好的底层逻辑即可,而无需在意作品的世界设定本身是否合乎现实世界的物理性规律。无疑,这一艺术样式的变化大大解放了网文叙事的自由度,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将“设定”的重要性推至到最高的层面,即作品对“设定”的“逻辑性”执行度也成为衡量作品艺术品质的最高法则。基于此,正印证了雪饼在《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上架感言中所说,那是他精心选择的题材与类型,“超能力”的“日常化”与中学校园的微甜爱情题材都是很难把握的,但他找到了最好的结合点与正好的尺度。整体上看,该作品达到了作者此前对自己这一愿景的期许。
李灵灵(东南大学副教授):小说营造了数字时代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爱情故事,可谓相当“接地气”的青春“网感”叙事。首先,和日式轻小说的青春唯美感伤不同,小说摒弃了多愁善感、浪漫忧伤的情绪,并不把校园塑造为不食人间烟火、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字里行间洋溢着街巷的烟火气。男女主角的生活延展到了校园之外、红尘之中:女主角夏心语高中遭遇双亲亡故,首先要一个人独自撑起面对生存的勇气,除了学业还有经济压力。小说中男女主只有一百多元钱,不得不精打细算,超市买菜抽奖,陈源利用“超能力”抽中了玩具熊,夏心语考虑营养换成了二等奖排骨,陈源又用超能力为女主赢得玩具熊,希望她的青春不要留有遗憾。“超能力”用在柴米油盐之间,在烟火气中升腾起别具一格的校园爱情浪漫气息;陈源飞奔到心语老家参加葬礼,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慈祥的爷爷、幽默的大舅、严肃的姑姑、狡诈心怀鬼胎的父亲的朋友,世情百态一一呈现。男主角每周更新的超能力是一个创意,激活了当下青春校园连接生活的通道,也是小说穿透生活的独特视角,让小说充满了生活的质感。作者没有让过多的烟火气侵蚀“青春”“校园”独有的青涩美感,小说心理刻画细腻,符合当下高中生的认知;情节设计也完满地呈现了数字时代校园生活,青春接地气又充满“网感”。小说中,对男主陈源而言,重要的事情是“504+121等于625的等式,是能够缩短这段差距的数学竞赛”,老师们等待竞赛成绩公布时战战兢兢、起伏不定的内心大戏,QQ群表达祝贺细微的表情包差异,在充满喜感的闹腾文字中,细腻地揭示了教育“内卷”的真实、残酷。而独属于这个时代中学生的梗,比如爱看耽美小说的女生“叶公好腐”、被同学写的同人小说吓到,以及“红温”“吃鸡”“嗑CP”等语言,展现了中学生校园“内卷”下不可多得的生活调剂。小说语言清新、幽默风趣,在戏谑中搞笑的风格,让接地气的青春叙事不那么感伤、残酷,让年轻读者在没心没肺地大笑中,收拾行装,继续积极地努力生活。
王秋实(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助理研究员):对《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这部小说进行研讨,其实表达了我们一个打开的面向和直视的态度,直视网络文学的庞大和多面。在以精英文学、纯文学为绝对轴脉的现当代文学语境中,网络文学几乎可以说是精英文学唯一的“他者”,它注定承载了多重的文学面向:它挂载了缺失的通俗文学功能,挂载了互联网时代的网生文学特征,也挂载了世界幻想文学与流行文化的多种表达,日本轻小说便是其一。这本小说虽然是“适合中国宝宝体质”(作者语)的“中国轻小说”,但叙事上仍然是“日轻”的模式。这个文本极好地呈现了日轻和中国网文的复杂和“拧巴”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症结在于:中国网文是有宏大叙事的底色的,而日轻是消解宏大的。网络文学的男频作品中,注重的一直是情节和结构,这蕴藏了一种对“完整性”“流畅度”的推崇,它的叙事模型也是升级和个人圆满、家国天下,走的是“修齐治平”。而日轻注重的始终是角色,尤以对插图的重视为最,这体现了一种“可拆解性”,它不追求完整性和情节的流动,因此呈现数据库特征,是小叙事,要萌要素,所以日轻多写日常。纵然说网文的爽和日轻的萌,都是欲望的投射,但是这两种投射的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网文的爽是主体的攻克,所以去“改变世界”,日轻的萌是拟像的赏玩,所以去“度过日常”。这本小说也没有宏大的底层。虽然超能力每周都在刷新,但是陈源的超能力只是用来辅助日常,没有“对世界的作用力”,再加上完全以“人设”进行人物塑造,便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日轻叙事。小说意图以十分精彩的“中国式日常”来完成本土化,来探索“国轻”路径,作者的日常书写确实非常出色,这证明了他特别细腻的感情,和特别有趣的心。他用黄冈密卷、换同桌这些集体经验,还有“中二满满”的叙述语体,让我们完成了对自己青涩的、中二的、傻乎乎又激情澎湃的、世界刚刚在眼前打开的青春时代的再体验。但小说的“国轻化”未及里层,它回避了“高考”这个“中国BOSS”背后的沉重和宏大,便略显悬浮。这也就是“国轻”这个概念的内在矛盾:目前中国可能仍处于现代性叙事中,因此有后现代特征的轻小说的“轻”如何在中国叙事的“重”中找到路径?这一点仍需探索。
项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个人成长、自我实现是网络文学的核心主题,它最具典型性的表现是“升级流”网文,有特定的等级,有森严的序列,上位者和下位者间泾渭分明,提供了充足的预先压抑。同时“金手指”被创造出来,给下位者以逾越秩序的可能,完成爽的升华。在作者一片雪饼《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中,“超能力”显然就承担了“金手指”的功能,这提示着我们,升级的系统仍盘踞于浮光掠影的校园日常之下,并且返璞归真,更加接近升级体系这一想象力的源头之一,亦即应试教育。我观察到有部分读者会对主角拥有超能力但不去校园日常外探索更多可能抱有微词,其实这恰恰印证了主角的超能力乃是青少年校园创伤(应试教育、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的产物,而作者对此抱有明确的自觉。也正因此,小说对校园日常的描写颇为生动,且常透露出“虐恋情深”的意味。作者对青少年亚文化了解极充分,对其话语运用亦富技巧,我们在这里看到耽美小说、看到电子竞技,看到这些话语帮助角色们凝聚为小小的共同体,主流文化外的边缘者、校园秩序里的下位者同构了,形成了或许可能的情感互助。但是,就像作者描绘食物时的态度一样,象征前现代、粗粝、传统的食物能够在比赛中胜过现代食品工业,但人消除自杀倾向、渴望生活下去的理由却是现代食品工业那让人又爱又恨的昂贵。所以情感互助最终并未通向新的道路,而仍复归到竞争的成败。这样一种在方方面面流露出来的复杂心态,拱卫起了现代化、原子化时代青少年们生活的真实感受。然而,真实的感觉并不等同于真实。为令主人公与异性角色建立关联,作者在女孩们身上放置了死亡、残疾等多种实在界创伤,但它们是功能性的、符号性的,目的是成全主角对她们的占有。当然,作者较为真诚,他表达主角只与女主恋爱的遗憾,设定超能力在高考结束之后消失,但这固然有些勇气,程度却还只算偶发感慨,不免造成了主题的割裂。是退一步,写刀刀见爽的爽文,造处处圆满的美梦,还是进一步去戳破肥皂泡,是作者或需去考量的两个选择。
王鑫(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师):这是一部轻幻想的日常系轻小说。故事开始,高中生陈源获得超能力,可以看到生物寿命的倒计时。他利用这份能力拯救了邻家想要自杀的少女夏心语。此后,超能力每周刷新,包括但不限于听见心声、梦境连接、看到物品的损害程度等等。陈源利用超能力帮助他人、轻松生活、备战高考、也获得了与众多美少女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关系……在轻小说中,是一个标准的“玫瑰色青春”书写:日常有滋有味、美少女主动贴贴、生活学习尽量轻松愉快。日常系书写和以往的超能力大不相同。虽然是超能力,但并不拯救世界,而是拯救生活。比如开头,男主看到生物寿命,就在海鲜店等着波士顿龙虾死亡,好低价拿下;或是利用心声抽奖、解决同学烦恼……比较大的事件,可能也就是拯救溺水的少女,帮助小萝莉重新站起来等等。超能力是很厉害的,但是陈源的用法是很克制,很贴近生活的。或许,这会是一种切近现实的新形式——利用少量的设定,在现实低空飞行。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而是拯救邻居的日常英雄。日常贯穿了整部作品。对于高中生活,作者写得浓墨重彩,表现出异常的熟练:同学之间的微妙关系、让人又爱又恨的班主任老师、偶尔考好的一次小测验,这些都不是大事,是日常中的小幻想,小得意,小努力,但也是这些小事,是点亮普通人生活的光芒。读这样的小说,读者会收获满满的陪伴感,它不需要波澜壮阔,只需要温暖人心。语言风格也是日常的。作者在写的时候融了很多梗,还有很多网络流行的知识点,可以说是很有生活的高强度冲浪选手了。比如强基班写成强坤班,阿鲁巴,原神,云南白药中有一粒救命药丸等等……读的时候,你感觉不是一个作者在高高在上地说这是一个什么故事,而是一个高中生在邀请你进入他的班级,进入他的社交圈,进入他面对的语文数学英语题,也这么过一段高中时光。这就是日常系的独特魅力。不过,小说也有一些我不满意的地方。拯救妹子的低度幻想设定,会令人想起鸭志田一的《青春猪头少年系列》。在原创性上,还可以加强。最后提一点,这种青春校园生活的题材,加一点儿轻幻想,写得比较阳光积极的,目前应该是稀缺的。终于不是十多年前的疼痛青春了。雪饼这篇合理改编,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国轻底本,做动画和游戏也值得期待。
蔡悦(澳门科技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在读博士):这是中式轻小说(国轻)发展之路上标志性文本,既有对日本轻小说类型范式的继承,也有本土化的创新性重构。从类型演化角度来看,可以将其视为观察中国网络文学与海外流行文化对话机制的样本。《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中主角面临的生存困境,实质是青少年在秩序化社会中的身份确认过程,这与《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等日式轻小说中“校园孤岛”的隐喻形成跨文化共鸣。《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将轻小说“萌要素”化为社会观察镜头的创作手法,突破了类型文学的娱乐边界。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有短剧开发潜质,作品的“短剧化”风格契合视频平台的“微剧集”消费习惯。除了叙事节奏调控、人设锐化、本土符号强化等改编策略,可以考虑通过互动视频模式进行叙事的游戏化延展,例如“寿命倒计时”设定可开发为分支叙事游戏,玩家通过选择是否干预他人命运,触发不同结局。《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通过叙事层的“青春+异能组合”、文化层的“本土符号转化”、产业层的“单元剧+社会议题”共同发力,重构中式轻小说类型美学。
凌正(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这部作品的出色之处,其实雪饼本人在上架感言里也提到了,就是在男频写“中式校园+青春纯爱”写得很成功。虽然有金手指,但不是无节制地开金手指,作者梗很密集,阅读感受很轻松。作品在节奏方面,以我个人阅读经验看,头尾都令人很沉浸,但中间容易跳看,跳看男女主的日常情感。这主要是题材原因,男频校园情感想要写得好,女主形象要非常突出,情感故事要写得甜,但是这方面做得越好,就越容易压制其他角色尤其是女性配角的光环,这应该是此类题材结构性的矛盾。夏心语这个角色非常成功,作者对她倾注了大量心血,美丽、温柔、纯情、青春、懂事、有命运邂逅、有英雄救美……完美打在男读者的心上,所以陈源和夏心语的情感推进,每一章每一幕都在发糖,甜得不行。当然,这个甜还不光甜在女主身上,还甜在恋爱脑双向奔赴,甜在独立经营生活,甜在付出都有回报,甜在长辈朋友们的祝福。这些“甜点”在这个时候被广泛接受,意味着经历过当代高中生活的青年学生们的情感需要被写出来了。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男频青春甜宠越来越多,成绩也越来越好。既然提到了现实,还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在作品中,日常叙事对超凡叙事的消解。一开始每周的超能力看点十足,越临近高考,超能力出场越少,直至最后失去超能力。这是因为高考、高中生活是最无法回避的叙事。因此在这里,网络文学的现实性不是作者描述了现实,而是现实在文本形式层面,对超凡叙事产生了压制,是一种叙事规定性或者现实的可供性。而与此相对的,关于高考和爱情的故事很丰富,关于社会和家庭的反而不多,即便有也基本围绕校园生活,这可能不是偶然。经典化的文学场域往往在强调现实性、乡土性。也许这一代青年的乡土叙事,其实就是校园叙事,是高考叙事,这是真正的现实经验。
杨嘉翼(大连理工大学在读硕士):这是一部典型且成功的本土化轻小说,作品在叙事结构上巧妙融合了男性向异能爽文与校园恋爱轻喜剧,展现出轻松幽默与成长励志并存的特色。文本采用“每周刷新超能力”的设定,主角的异能不仅可永久留存,还会不断叠加,使其逐步变得全能。虽然作品中融入了恋爱情节,但恋爱线更多作为点缀,核心叙事依旧围绕男主异能的积累与成长。从整体来看,本作“龙傲天爽文”属性远超“恋爱轻喜剧”属性。随着情节推进,作品的重心逐渐倾向于成长线,女性角色更多承担修饰性功能,与全能男主之间难以形成戏剧张力,但也让男主的成长线更具爽感。男主角的“无敌化”设定实则是对读者心理的投射与映照。“每周刷新超能力”象征着日常生活中的理想化逃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突破与成长,在文本中得以幻想性地实现。男主契合了读者对自我实现与“完美人设”的心理投射,男主在文本中的“无敌感”,恰与现实中的“无力感”形成对照与反差,满足了读者在阅读中的想象代偿。此外,男主所获得的异能如读心术、时间暂停、催眠等,往往在宅文化作品中带有“隐秘的男性幻想”指向,这些能力本身所具有的“超然掌控感”依然符合男性向作品中常见的爽感表达。与此同时,文本中频繁出现的二次元文化符码,明确了其主要面向宅文化爱好者。男主在文本中并未展现出明确的“宅文化属性”,这使得大量“动漫梗”的使用更像是作者自身的文化表达。对于熟悉这些符码的读者而言,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强烈共鸣。同时,文本中的校园生活更贴近中国读者的现实经验。作品精准捕捉了学生时代的典型场景与情绪:如精英班与普通班的分流、升学压力等。这些细节使读者能感受到真实而熟悉的青春氛围。文本最终将故事落脚于校园日常这一核心元素,维持了叙事亲和力。《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精准狙击了对应受众的阅读取向:既吸引宅文化读者,又通过现实主义情节增强了广泛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娱乐性与现实关怀并存的特质,使作品在类型文学中展现出独特魅力。
饼白(读者):这部小说以主角陈源每周刷新的超能力为核心亮点,打破传统异能小说的宏大叙事。这些能力贴近生活而非为了“救世”,比如通过看到寿命数字挑选打折海鲜,或因听到心声陷入社交尴尬。这种反套路设定令人耳目一新,折射出青少年在成长中的困惑与探索。陈源适应能力时的迷茫,就像年轻人在现实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写照。雪饼将奇幻融入校园日常,既满足想象需求,又赋予作品青春隐喻,为网络文学注入活力。作品以高中生活为背景,真实还原了当代青少年的集体记忆。课堂幽默、篮球赛协作、月考压力、社团趣事,作者用细腻笔触勾勒出鲜活的校园世界。陈源与夏心语的互动贯穿主线,更多展现友情的温暖而非情感萌动。比如夏心语面临家庭变故时,陈源以朋友身份陪伴她走出低谷,令人动容。毒舌学霸、热心班主任等配角也生动立体,凸显青春的多样性与真实感。幽默是作品的一大魅力,融入网络流行语和二次元元素,如“社死名场面”“抄底波龙”,贴合年轻人的审美,增强娱乐性。陈源使用超能力时的“翻车”场景,比如试图砍价却弄巧成拙,总能引发会心一笑。这种轻松笔调拉近读者距离,让成长主题以亲切方式呈现,展现年轻化的文学新风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青少年面对学业与自我认知的挑战。作品通过陈源从依赖超能力到依靠自身努力的过程,传递积极价值观。他在篮球赛因过度依赖能力导致信任危机,最终回归纯粹竞技,既反映公平意识,也暗含对技术异化的反思。友情与责任感的描写鼓励读者勇敢追梦,接纳不完美的自我。这种现实关怀让小说超越娱乐,成为兼具奇幻与思想深度的青春启示录。雪饼以其才华打造了这部佳作,将奇幻与现实融合,用幽默与共情打动读者,展现网络文学在类型创新中的可能。作品获“十二天王”称号,证明其从“爽感优先”向“思想性与趣味性并重”转型的典范性。我相信他未来将在创作路上再创辉煌,为中国网络文学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一片雪饼(《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作者):今天很荣幸,也很忐忑地作为《我的超能力每周刷新》这本书的作者,参加这样级别的作品研讨会,来跟中国作家协会、湖北作家协会、阅文集团各位领导和老师,以及亲爱的读者朋友,分享关于这本书,我的一些创作心得和感受。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是在看了很多青春校园文章后,总找不到真正青春的感觉,因为大部分人的青春并不全是青春伤痛文学,所以就想试试,能不能写出一本引起读者回忆的、真正的中式校园青春文。中式的高中生活,有挑灯夜战的题海,有清晨准时响起的闹铃,有篮球场上并肩的兄弟,也有看似严厉却总默默鼓励的恩师,还有约好了一起奔赴未来的青涩约定。主角原本就是这样一个得过且过中迷茫的少年,偶然下获取了每周刷新的超能力,和大多数从此走向人生巅峰的男主不同,他选择利用能力的方式,是独特的,比如很少有人能够想到,会把生命倒计时这样一个超能力,用来去抄底海鲜馆刚死的波士顿龙虾上面。而这个开头的剧情,也奠定了这本小说总体的基调——轻松诙谐。在网文的市场中,符合商业化写作的爽文是主要的,一些稍微偏个人风格的日常文也有不少,但披着爽文外衣来放大一些日常生活中细节的日常文就比较少见了,会天然给读者形成一种阅读心理上的反差,进而产生想要继续读下去的趣味。而对于这一类小说,我认为剧情是需要对人设服务的。所以一直以来的写作倾向,都是通过事件,来将人设进行丰满。既然是写校园,写现实,那么构筑出真实感就是首要的,要让读者感觉到这些精彩的人物切实存在,仿佛就是自己的某个朋友一样。只有这样,读者才会心甘情愿成为某些人气角色的拥趸,去为她/他付出自己的情感。再就是在具体的内容上面,我并没有采用比较传统的以矛盾点作为剧情推动的写作方式,避免了苦大仇深的狗血剧情出现,以免情节失真。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正能量、治愈、向上的故事,以单元剧的形式,每段故事都有独立的篇章,但是剧情内容又比较紧凑,不会让人产生乏味和厌倦,尽可能地避免了长篇写作的人气衰减,在达成商业化的同时,也满足了我额外的表达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