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4-15 作者: 荆州作协 柳红霞
4月12日上午,荆州市作家协会“养知读书会”第三场活动在“文学之家”举行,本次分享会聚焦本土诗人刘敏最新出版的诗集《白螺矶》。市作协主席熊湘鄂,副主席蒋彩虹、陵少、柳红霞、吴利华,委员李国新,副秘书长敖晓俊及本土诗人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活动。
分享会由市作协副主席、功能型党支部书记、诗歌委员会主任陵少主持。市作协主席熊湘鄂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养知读书会”作为荆州作协2025年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旨在构建作家与读者深度对话的平台,本次选择监利诗人刘敏这部扎根荆楚大地的诗集,体现了作协对本土文学创作的持续关注。
《白螺矶》收录了刘敏近6年来创作的200多首诗作,作品分为“望黄昏”“广济桥”“缝隙”“穿越”四辑。诗集中的大部分作品聚墨于他的故乡,写他最熟悉的风光、风物、风情,如杨林山、天妃庙、老江河、马嘶湖等山水,毛市佬包子、米团子、洪湖莲花、南门老街的小吃等风味,更多的是抒写亲情、乡情、友情,如《画母亲》《清明的味道》《又见桂花香》等,语言质朴,情感细腻。《白螺矶》的字里行间,跳跃着众多的监利文化元素,散发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一部有味道、有情怀、有温度的家乡书。
分享会上,诗人杨章池、铁舟、吴利华、许玲琴、敖晓俊、杜风、姜昌军等先后发言,并重点解读了诗集同名篇章《白螺矶》,认为作品“以江岸礁石为意象,既展现了荆江流域的地理风貌,又隐喻了坚韧的生命哲学”。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吴昊则从《白螺矶》的地域文化特色、厚重历史渊源和文化象征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诗中"白螺矶"等特色词汇带来的地域文化张力。
诗人刘敏在现场分享了创作心得:“白螺矶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我写作诗歌的地理坐标,更是我一生情感的坐标,生命的坐标。”活动特别设置了读者互动环节,雅文、宋黎、钰涵、周英深情朗诵了诗集中的精彩片段,将活动推向高潮。
据悉,荆州作协“养知读书会”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已先后举办王十月《不舍昼夜》、黄大荣《文韵传承,AI赋能》两场主题分享会。根据计划,第四场活动将于5月中旬举办。
下一篇:黄州区作协召开第一届六次会员大会
来源:
作者:
荆州作协 柳红霞
发布时间:
2025-04-15
4月12日上午,荆州市作家协会“养知读书会”第三场活动在“文学之家”举行,本次分享会聚焦本土诗人刘敏最新出版的诗集《白螺矶》。市作协主席熊湘鄂,副主席蒋彩虹、陵少、柳红霞、吴利华,委员李国新,副秘书长敖晓俊及本土诗人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活动。
分享会由市作协副主席、功能型党支部书记、诗歌委员会主任陵少主持。市作协主席熊湘鄂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养知读书会”作为荆州作协2025年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旨在构建作家与读者深度对话的平台,本次选择监利诗人刘敏这部扎根荆楚大地的诗集,体现了作协对本土文学创作的持续关注。
《白螺矶》收录了刘敏近6年来创作的200多首诗作,作品分为“望黄昏”“广济桥”“缝隙”“穿越”四辑。诗集中的大部分作品聚墨于他的故乡,写他最熟悉的风光、风物、风情,如杨林山、天妃庙、老江河、马嘶湖等山水,毛市佬包子、米团子、洪湖莲花、南门老街的小吃等风味,更多的是抒写亲情、乡情、友情,如《画母亲》《清明的味道》《又见桂花香》等,语言质朴,情感细腻。《白螺矶》的字里行间,跳跃着众多的监利文化元素,散发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一部有味道、有情怀、有温度的家乡书。
分享会上,诗人杨章池、铁舟、吴利华、许玲琴、敖晓俊、杜风、姜昌军等先后发言,并重点解读了诗集同名篇章《白螺矶》,认为作品“以江岸礁石为意象,既展现了荆江流域的地理风貌,又隐喻了坚韧的生命哲学”。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吴昊则从《白螺矶》的地域文化特色、厚重历史渊源和文化象征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诗中"白螺矶"等特色词汇带来的地域文化张力。
诗人刘敏在现场分享了创作心得:“白螺矶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我写作诗歌的地理坐标,更是我一生情感的坐标,生命的坐标。”活动特别设置了读者互动环节,雅文、宋黎、钰涵、周英深情朗诵了诗集中的精彩片段,将活动推向高潮。
据悉,荆州作协“养知读书会”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已先后举办王十月《不舍昼夜》、黄大荣《文韵传承,AI赋能》两场主题分享会。根据计划,第四场活动将于5月中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