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随州市作家协会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7-17    作者: 专题制作1

  一、积极开展活动 组织作家走出去,走下去

  随州作协在作家中提倡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而且更要读山水,读基层,读民情。积极组织作家们围绕“走出去,走下去”开展一系列创作活动。五年来,恩施大水井、延安窑洞、宜城张自中纪念馆、红安等文化遗迹和革命纪念地都曾留下过随州作家们的采风足迹。集体参与过枣阳桃花诗会、枣阳玫瑰节笔会。多次与团风县作协、谷城石花酒、鄂州市梁子湖作协联合开展创作采风交流活动。

  

  “活力随州看企业” “美丽随州看乡村” 已经成为随州作协两项常规性、固定性主题活动,旨在鼓励随州的作家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发掘民风民俗,展现企业精神和随州活力。每年两项活动不少于6——8次。作家们的足迹已经走遍洛阳、柳林、吴店、长岗、万和、唐镇、吴山、武胜关等三县市的40多个乡镇,以及“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 “随县政泰天然气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多次组织作家参加炎帝神农节、新五师纪念馆、编钟文化节、桃园村、蕙兰谷、桃花节、银杏谷、铁山、七尖峰、鸡鸣山、柯家寨、等一系列有规模、有新意、有影响的文学笔会。

  2017年4月,随州的作家们深入到曾都区洛阳镇采风,总结推广洛阳镇精神文明建设典型经验,进一步挖掘“新五师”红色旅游文化底蕴,助推曾都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小康,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为促进文学交流,深入挖掘随州旅游文化,今年夏初,由随州、深圳、襄阳三地文学艺术界组成的“大洪山文化探源”采风团走进大洪山,深入采风,践行“行千里路,写百篇文”的计划。广大会员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紧接地气的文学作品,展现了随人之精神,乡村之变化。

  二、多途径培养文学新人,鼓励创作、推出作品

  为了更好地促进各级文学界与基层作家之间的交流,为作家下基层提供方便,2013年12月21日随州市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在随县三文养蜂专业合作社喜庆挂牌。同时随州作协还在洪山镇琵琶湖,洛阳银杏谷设立了创作基地。

  为了培养文学新人,给业余作者创造一个提高、创新的平台,“随州市作家协会文学院”经常在市委党校开办文学讲座,多次邀请熊辉,李辉,等文学名家给基层作家讲课。参加学习的学员达300多人次。

  

  为了鼓励作家出精品,提高随州文学的影响力,2013年《精短小说》10月号推出随州小小说专栏,何相安、朱光娣、刘应明等12位随州作家的作品上榜。

  提供作品展示平台,是出作品、出作家最有效途径。随州作协《编钟》文学杂志志,从2014年起,由每年4期增加为6期,每年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多篇、首,曾被省文联评为湖北省优秀文学期刊。2015年获得省作协文学期刊提名奖。到目前为止,随州目前除了有《编钟》文学双月刊外,还有《随州日报》的“大洪山”文学副刊,《楚天声屏》的“文学随州”文学副刊、曾都的《文峰塔》文学季刊、广水的《映山红》文学季刊,2014年又增加了随县的《烈山湖》文学杂志,以及炎黄文化研究会创刊的《炎帝神农文化》,诗词楹联协会举办的《随州诗联》,老年书画研究会创办的《老年书画报》等文学艺术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有许多优秀作品从随州走上了全国名刊、大刊,其中有罗爱玉、肖肖、邱雪梅,张玲、吴洛、李之英等一大批文学新秀脱颖而出,走向文学创作的前沿阵地。

  

  为鼓励出作品、出人才,繁荣文艺事业随州市委、市政府设立了 “编钟文艺奖”。五年来随州共组织举办了两届“编钟文艺奖”,有10多位随州作家的10多部、篇、首带有随州地缘文化符号、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学作品受到了表彰。

  三、创作有成效  作品有重量   有亮点

  随州作家始终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同行。五年间,发表作品又掀新高潮。有30多位作家的200多篇、(首)文学作品走上《中国作家》《湖北日报》《诗刊》《中国故事》《深圳商报》《芳草》《今古传奇》、《长江》丛刊、《雪莲》、《诗潮》《星星》《牡丹》《中国散文家》《湖北作家》等全国名报大刊。这些作品彰显了随州作家群近年来的创作成果和创作实力。

  五年间,随州作家出版著作也是创历史的。2013年随州蔡秀词长篇小说《笑语伴着泪雨飞》出版。2014年他的长篇小说《抬枪手朱哈巴》再次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并正式向全国发行。2014年李旭斌的长篇小说《贞洁碑》在《今古传奇》1月号头条推出。2013年,汪成芳的长篇小说《银行佳人》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2015年徐宗义的长篇小说《幸福村的光棍》出版,在各地书店、网络上架。2017年,蔡秀词编剧的电影剧本《神钟骑兵》在《中国作家》(影视版)发表后,引起多方关注。已与万达影视传媒签订拍摄合同,初定为投资1。2亿元的商业大片。2013年9月,作家李永朝编剧的随州花鼓戏《公路孝女》隆重上演,获得了观众好评。同时,姚东明的纪实文学《清官杨莲》、邱雪梅的诗集《好久不见》、易凡的散文集《山水丝语》、 陈轶森 散文集《水仙花不再孤单》、沈正明的诗集《心有灵感》、孙宇峰的散文集《 远方的路》等都产生过一定影响,据不完全统计,5年里,随州有40多位作家出版各类文学书籍50多部。这些作品都是从大山和泥土中悟到灵性,融入泥土的有感而发,乡土味浓郁又不乏现代气息,贴近生活。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关注民风民俗和优良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可算随州作协又一大新亮点。近期,由随州20位作家担纲撰稿的地方民俗文化系列丛书《随州文化》其中包括:《随州民间礼仪》《随州农事劳作》《随州匠作工艺》《随州民歌民谣》等共计18部,目前已全部完稿,正在出书。

  四、新苗在成长,队伍在壮大,获得诸多荣誉

  随州文学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五年间,随州的省作家协会会员由34人增加到51人,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也由131人增加到188人。各县、市、区作协创作活动十分活跃,队伍不断壮大。

  基层作家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尊重,省作协主要领导曾多次深入到随州作协调研,与基层作家座谈。2013年12月13日,市委书记刘晓鸣曾邀请我市我市作家家座谈文化建设,作家等积极为我市文化建设建言。作协会员王文虎、朱光娣、蒋坤远、江帆等多人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五年来,先后有一位作家入选随州市第四轮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两位农民作家获得随州十大杰出农民称号,多人荣获“随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感动随州十大人物”、“市委宣传部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随州市作家协会

来源:     作者: 专题制作1
发布时间: 2018-07-17

  一、积极开展活动 组织作家走出去,走下去

  随州作协在作家中提倡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而且更要读山水,读基层,读民情。积极组织作家们围绕“走出去,走下去”开展一系列创作活动。五年来,恩施大水井、延安窑洞、宜城张自中纪念馆、红安等文化遗迹和革命纪念地都曾留下过随州作家们的采风足迹。集体参与过枣阳桃花诗会、枣阳玫瑰节笔会。多次与团风县作协、谷城石花酒、鄂州市梁子湖作协联合开展创作采风交流活动。

  

  “活力随州看企业” “美丽随州看乡村” 已经成为随州作协两项常规性、固定性主题活动,旨在鼓励随州的作家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发掘民风民俗,展现企业精神和随州活力。每年两项活动不少于6——8次。作家们的足迹已经走遍洛阳、柳林、吴店、长岗、万和、唐镇、吴山、武胜关等三县市的40多个乡镇,以及“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 “随县政泰天然气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多次组织作家参加炎帝神农节、新五师纪念馆、编钟文化节、桃园村、蕙兰谷、桃花节、银杏谷、铁山、七尖峰、鸡鸣山、柯家寨、等一系列有规模、有新意、有影响的文学笔会。

  2017年4月,随州的作家们深入到曾都区洛阳镇采风,总结推广洛阳镇精神文明建设典型经验,进一步挖掘“新五师”红色旅游文化底蕴,助推曾都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小康,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为促进文学交流,深入挖掘随州旅游文化,今年夏初,由随州、深圳、襄阳三地文学艺术界组成的“大洪山文化探源”采风团走进大洪山,深入采风,践行“行千里路,写百篇文”的计划。广大会员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紧接地气的文学作品,展现了随人之精神,乡村之变化。

  二、多途径培养文学新人,鼓励创作、推出作品

  为了更好地促进各级文学界与基层作家之间的交流,为作家下基层提供方便,2013年12月21日随州市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在随县三文养蜂专业合作社喜庆挂牌。同时随州作协还在洪山镇琵琶湖,洛阳银杏谷设立了创作基地。

  为了培养文学新人,给业余作者创造一个提高、创新的平台,“随州市作家协会文学院”经常在市委党校开办文学讲座,多次邀请熊辉,李辉,等文学名家给基层作家讲课。参加学习的学员达300多人次。

  

  为了鼓励作家出精品,提高随州文学的影响力,2013年《精短小说》10月号推出随州小小说专栏,何相安、朱光娣、刘应明等12位随州作家的作品上榜。

  提供作品展示平台,是出作品、出作家最有效途径。随州作协《编钟》文学杂志志,从2014年起,由每年4期增加为6期,每年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多篇、首,曾被省文联评为湖北省优秀文学期刊。2015年获得省作协文学期刊提名奖。到目前为止,随州目前除了有《编钟》文学双月刊外,还有《随州日报》的“大洪山”文学副刊,《楚天声屏》的“文学随州”文学副刊、曾都的《文峰塔》文学季刊、广水的《映山红》文学季刊,2014年又增加了随县的《烈山湖》文学杂志,以及炎黄文化研究会创刊的《炎帝神农文化》,诗词楹联协会举办的《随州诗联》,老年书画研究会创办的《老年书画报》等文学艺术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有许多优秀作品从随州走上了全国名刊、大刊,其中有罗爱玉、肖肖、邱雪梅,张玲、吴洛、李之英等一大批文学新秀脱颖而出,走向文学创作的前沿阵地。

  

  为鼓励出作品、出人才,繁荣文艺事业随州市委、市政府设立了 “编钟文艺奖”。五年来随州共组织举办了两届“编钟文艺奖”,有10多位随州作家的10多部、篇、首带有随州地缘文化符号、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学作品受到了表彰。

  三、创作有成效  作品有重量   有亮点

  随州作家始终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同行。五年间,发表作品又掀新高潮。有30多位作家的200多篇、(首)文学作品走上《中国作家》《湖北日报》《诗刊》《中国故事》《深圳商报》《芳草》《今古传奇》、《长江》丛刊、《雪莲》、《诗潮》《星星》《牡丹》《中国散文家》《湖北作家》等全国名报大刊。这些作品彰显了随州作家群近年来的创作成果和创作实力。

  五年间,随州作家出版著作也是创历史的。2013年随州蔡秀词长篇小说《笑语伴着泪雨飞》出版。2014年他的长篇小说《抬枪手朱哈巴》再次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并正式向全国发行。2014年李旭斌的长篇小说《贞洁碑》在《今古传奇》1月号头条推出。2013年,汪成芳的长篇小说《银行佳人》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2015年徐宗义的长篇小说《幸福村的光棍》出版,在各地书店、网络上架。2017年,蔡秀词编剧的电影剧本《神钟骑兵》在《中国作家》(影视版)发表后,引起多方关注。已与万达影视传媒签订拍摄合同,初定为投资1。2亿元的商业大片。2013年9月,作家李永朝编剧的随州花鼓戏《公路孝女》隆重上演,获得了观众好评。同时,姚东明的纪实文学《清官杨莲》、邱雪梅的诗集《好久不见》、易凡的散文集《山水丝语》、 陈轶森 散文集《水仙花不再孤单》、沈正明的诗集《心有灵感》、孙宇峰的散文集《 远方的路》等都产生过一定影响,据不完全统计,5年里,随州有40多位作家出版各类文学书籍50多部。这些作品都是从大山和泥土中悟到灵性,融入泥土的有感而发,乡土味浓郁又不乏现代气息,贴近生活。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关注民风民俗和优良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可算随州作协又一大新亮点。近期,由随州20位作家担纲撰稿的地方民俗文化系列丛书《随州文化》其中包括:《随州民间礼仪》《随州农事劳作》《随州匠作工艺》《随州民歌民谣》等共计18部,目前已全部完稿,正在出书。

  四、新苗在成长,队伍在壮大,获得诸多荣誉

  随州文学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五年间,随州的省作家协会会员由34人增加到51人,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也由131人增加到188人。各县、市、区作协创作活动十分活跃,队伍不断壮大。

  基层作家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尊重,省作协主要领导曾多次深入到随州作协调研,与基层作家座谈。2013年12月13日,市委书记刘晓鸣曾邀请我市我市作家家座谈文化建设,作家等积极为我市文化建设建言。作协会员王文虎、朱光娣、蒋坤远、江帆等多人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五年来,先后有一位作家入选随州市第四轮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两位农民作家获得随州十大杰出农民称号,多人荣获“随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感动随州十大人物”、“市委宣传部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