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7-17 作者: 专题制作1
2013年~2017年上半年,咸宁市作协工作扎实推进,连上台阶,方方面面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美誉度不断提升。三年间,作协主席团服务中心,积极作为,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文艺活动。
1、积极参与“中国湖北.咸宁温泉国际文化旅游节”,为打造“香城泉都”品牌贡献智慧。五年间,连续参与一年一届的温泉文化旅游节。2013年,组织本土作家创作33万字的《香城泉都之恋》作为礼品书赠送给中外嘉宾,受到一致好评。同年,成功承办“中国作家看咸宁”活动。邀请余秋雨、陈建功、蒋子龙、舒婷、汪国真等著名作家、诗人陆续来咸采风,创作了一批歌颂香城泉都的作品,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和《光明日报》“作品”副刊发表。2014年。作协创作歌曲《香城泉都美名扬》,由著名歌唱家黄华丽来咸演唱,作为第五届温泉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主题歌。20145,作协主编《名人笔下的香城泉都》,收录散文40余篇,荟萃了当代著名作家、知名作家赞美香城泉都、歌颂咸宁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的精品力作,亦作为礼品书赠送给温泉文化旅游节嘉宾。
2、成功举办“香城泉都文学奖”评奖活动。2013年,为促进咸宁文艺创作,推举鄂南文艺人才,由市政府设立“香城泉都文学奖”。当年组织实施了“首届香城泉文学奖”评奖工作。有23部作品荣获大奖,并有18部作品获提名奖,2部作品获新锐奖,2部作品获特别奖。12月份,在市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2016年,第二届“香城泉都文学奖”评选工作顺利完成,并举行了隆重颁奖典礼。柯于明的《茶牌坊》等20篇作品获金奖,樊芳的《城际的虹》等10篇作品获银奖。
3、举行“万里同行文学笔会”,成为文学品牌活动。咸宁作协坚持一年一次“远程笔会”,足迹遍及全国十余省份,东到浙江福建,西到青海宁夏,南到天涯海角,北到焦作云台,作家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捕捉灵感,收获甚多。2014年秋,市作协组织46余名本土作家赴青海、宁夏采风。2015年秋,市作协组织48余名本土作家赴太行山采风,参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拜相崖等风景名胜,接受红色教育。2016年秋,组织了42名作家赴重庆、武隆采风。每次笔会,都开阔了作家视野,催生了一大批文学精品。
4、编辑系列文学作品集,催生文学精品。为集中展示市作协历年文学笔会活动成果,作协编辑了《万里同行》一书。该书收录了笔会作者的散文、游记、诗歌作品100余篇(首),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蒋子龙题写书名。该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2016年11月份,市作协举办了《万里同行》首发式,引来一片好评。不少评论者认为,这是一本质量上乘的文学精品。为鼓励创作,展示咸宁作家近年文学成果,2016年,市作协编辑出版了《咸宁文学精品丛书》,该丛书分散文卷、诗歌卷、小说卷,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5、举办系列文艺晚会,开展文学志愿服务。成立“咸宁市作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队”,多次现场开展文艺志愿活动。2014年12月5日,在湖北科技学院举办“送欢乐进校园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晚会节目全部由作家协会自创。观众给了很高评价,认为是一台主题鲜明集中、歌颂香城泉都、地方特色浓郁、品位高雅、优美抒情的晚会。2015年5月23日,市作协积极响应咸宁市委、市政府发起的“香城义工、红色情怀”活动,在咸安区南山社区开展大型文艺演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到人民中去,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服务。晚会现场十分火爆,近万名观众把社区偌大的露天广场挤得水泄不通,演出结束后,观众仍扒在台口久久不愿离开。作协主席柯于明创作的朗诵诗《情系南山》成为文艺晚会“灵魂”,获得观众好评。
6、办好会刊《九头鸟》。坚持“面向本土多出精品力作,面向青年培养文艺人才,面向读者提高刊物品位”,着力把刊物打造成艺术成果展示的窗口、优秀文艺人才推举的舞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翅膀。五年来,刊物方向正确,弘扬主旋律,培植正能量,稿件、编辑和印刷质量整体得到了提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刊物面向本土作家,推介本土作家。开设县市区文学板块,整体推介“南鄂作家群”,形成规模效益。每届温泉文化旅游节,刊物都主动配合,编发专辑专栏,围绕“香城泉都”主题发表了大量诗文歌赋,并作为礼品刊赠送给中外嘉宾。刊物被评为全省文联系统优秀刊物。
7、开展文学研讨,营造良好文学批评氛围。咸宁作协每年举办文学作品研讨会或首发式2~3次。2015年6月20日,作协举办“柯于明长篇小说《茶牌坊》研讨会”。《茶牌坊》是“湖北省作协重点项目”,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南平,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必文等30余名专家学者对作品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研讨,一致高度评价:《茶牌坊》极具地区特色,是一部再现鄂南百年辉煌茶史的力作,第一次塑造了鄂南茶商群像,填补了湖北茶行业小说空白,对弘扬咸宁茶文化、重振鄂南茶产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年11月,又在赤壁市春泉庄举行《茶牌坊》座谈会。与会代表40余人荟萃一堂,对作品进行了认真座谈。一致认为,这部作品还原了历史真实,更进入到艺术的真实,是赤壁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来源:
作者:
专题制作1
发布时间:
2018-07-17
2013年~2017年上半年,咸宁市作协工作扎实推进,连上台阶,方方面面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美誉度不断提升。三年间,作协主席团服务中心,积极作为,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文艺活动。
1、积极参与“中国湖北.咸宁温泉国际文化旅游节”,为打造“香城泉都”品牌贡献智慧。五年间,连续参与一年一届的温泉文化旅游节。2013年,组织本土作家创作33万字的《香城泉都之恋》作为礼品书赠送给中外嘉宾,受到一致好评。同年,成功承办“中国作家看咸宁”活动。邀请余秋雨、陈建功、蒋子龙、舒婷、汪国真等著名作家、诗人陆续来咸采风,创作了一批歌颂香城泉都的作品,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和《光明日报》“作品”副刊发表。2014年。作协创作歌曲《香城泉都美名扬》,由著名歌唱家黄华丽来咸演唱,作为第五届温泉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主题歌。20145,作协主编《名人笔下的香城泉都》,收录散文40余篇,荟萃了当代著名作家、知名作家赞美香城泉都、歌颂咸宁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的精品力作,亦作为礼品书赠送给温泉文化旅游节嘉宾。
2、成功举办“香城泉都文学奖”评奖活动。2013年,为促进咸宁文艺创作,推举鄂南文艺人才,由市政府设立“香城泉都文学奖”。当年组织实施了“首届香城泉文学奖”评奖工作。有23部作品荣获大奖,并有18部作品获提名奖,2部作品获新锐奖,2部作品获特别奖。12月份,在市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2016年,第二届“香城泉都文学奖”评选工作顺利完成,并举行了隆重颁奖典礼。柯于明的《茶牌坊》等20篇作品获金奖,樊芳的《城际的虹》等10篇作品获银奖。
3、举行“万里同行文学笔会”,成为文学品牌活动。咸宁作协坚持一年一次“远程笔会”,足迹遍及全国十余省份,东到浙江福建,西到青海宁夏,南到天涯海角,北到焦作云台,作家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捕捉灵感,收获甚多。2014年秋,市作协组织46余名本土作家赴青海、宁夏采风。2015年秋,市作协组织48余名本土作家赴太行山采风,参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拜相崖等风景名胜,接受红色教育。2016年秋,组织了42名作家赴重庆、武隆采风。每次笔会,都开阔了作家视野,催生了一大批文学精品。
4、编辑系列文学作品集,催生文学精品。为集中展示市作协历年文学笔会活动成果,作协编辑了《万里同行》一书。该书收录了笔会作者的散文、游记、诗歌作品100余篇(首),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蒋子龙题写书名。该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2016年11月份,市作协举办了《万里同行》首发式,引来一片好评。不少评论者认为,这是一本质量上乘的文学精品。为鼓励创作,展示咸宁作家近年文学成果,2016年,市作协编辑出版了《咸宁文学精品丛书》,该丛书分散文卷、诗歌卷、小说卷,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5、举办系列文艺晚会,开展文学志愿服务。成立“咸宁市作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队”,多次现场开展文艺志愿活动。2014年12月5日,在湖北科技学院举办“送欢乐进校园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晚会节目全部由作家协会自创。观众给了很高评价,认为是一台主题鲜明集中、歌颂香城泉都、地方特色浓郁、品位高雅、优美抒情的晚会。2015年5月23日,市作协积极响应咸宁市委、市政府发起的“香城义工、红色情怀”活动,在咸安区南山社区开展大型文艺演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到人民中去,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服务。晚会现场十分火爆,近万名观众把社区偌大的露天广场挤得水泄不通,演出结束后,观众仍扒在台口久久不愿离开。作协主席柯于明创作的朗诵诗《情系南山》成为文艺晚会“灵魂”,获得观众好评。
6、办好会刊《九头鸟》。坚持“面向本土多出精品力作,面向青年培养文艺人才,面向读者提高刊物品位”,着力把刊物打造成艺术成果展示的窗口、优秀文艺人才推举的舞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翅膀。五年来,刊物方向正确,弘扬主旋律,培植正能量,稿件、编辑和印刷质量整体得到了提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刊物面向本土作家,推介本土作家。开设县市区文学板块,整体推介“南鄂作家群”,形成规模效益。每届温泉文化旅游节,刊物都主动配合,编发专辑专栏,围绕“香城泉都”主题发表了大量诗文歌赋,并作为礼品刊赠送给中外嘉宾。刊物被评为全省文联系统优秀刊物。
7、开展文学研讨,营造良好文学批评氛围。咸宁作协每年举办文学作品研讨会或首发式2~3次。2015年6月20日,作协举办“柯于明长篇小说《茶牌坊》研讨会”。《茶牌坊》是“湖北省作协重点项目”,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南平,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必文等30余名专家学者对作品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研讨,一致高度评价:《茶牌坊》极具地区特色,是一部再现鄂南百年辉煌茶史的力作,第一次塑造了鄂南茶商群像,填补了湖北茶行业小说空白,对弘扬咸宁茶文化、重振鄂南茶产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年11月,又在赤壁市春泉庄举行《茶牌坊》座谈会。与会代表40余人荟萃一堂,对作品进行了认真座谈。一致认为,这部作品还原了历史真实,更进入到艺术的真实,是赤壁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