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7-17 作者: 专题制作1
一、编辑出版《雕塑大武汉》报告文学丛书五辑
第二辑以武汉市各区为采写对象,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重点反映武汉各城区翻天覆地的创业史、变迁史和发展历程,激情讴歌各城区可圈可点的伟大成就和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
十本书分别是《艺术之城昙华林》《春满洪山》《高山流水》《武汉新港传奇》《大武汉的后花园》《南城劲歌》《华丽蝶变》《锦绣江汉》《汉口之根》《大江金岸》。
第三辑重点采写体现武汉精神、光大武汉精神的单位或个人,以促进武汉精神在点上开花,面上结果,将宣传实施武汉精神落实到实处。五本书分别是《足迹》《医若晨曦》《牛人范犇》《光语者》《芙蓉国里尽朝晖》。
第四辑把目光聚焦于都市社会进步和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感受这些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物如何在一个纷繁的时代书写各自不同的命运。把每一位人物看做普通平凡、有血有肉的人物,发现并书写他们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的创造、践行、升华。五本书分别为《东风之翼》《篱笆那边,有酸甜的草莓》《鼓舞交响曲》《江城因你而美》《生死救援》
第五辑六本:《大城工匠》《一城好人》《湖光水色》《金港车城》《博尔塔拉之恋》《彩墨丹青交响曲》
共计73名作家参与创作。
二、编辑出版《武汉印象》散文集四本,收入诗歌、散文305篇(首)。
三、举办长篇小说笔会五次
2013年在洪湖举办第十一届长篇小说笔会,董宏量等18位作家参加;
2014年在洈水举办第十二届长篇小说笔会,梁小琳等13位作家参加;
2015年在洈水举办第十三届长篇小说笔会,喻之之等16位作家参加;
2016年在孝感举办第十四届长篇小说笔会,肖静等18位作家参加;
2017年在黄陂举办第十五届长篇小说笔会,彭丽丽等15位作家参加。
共计80人次作家参加,出版作品专辑三次,收入作品59篇。
四、组织签约作家评选工作
2016年组织由市文联作协领导、武汉高校文学院教授、文学媒体主编等11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申报作家进行认真审议论证,评选出马竹等24位作家为武汉作家协会第十届签约作家人选。
五、文学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
1、组织全民阅读以及各种讲座七场。2016年11月洪山区作协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创作辅导培训班。2017年四月分别在武汉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举办了六场“全民读书月”活动。
2、深入乡村、书写美丽乡村。叶大春等29位作家深入黄陂区、新洲区、蔡甸区、江夏区采访,编辑出版《绿是青山,红是生活》散文集,客观反映武汉老区建设、老区变换的新景象;反映企业和企业家参与老区建设、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
3、深入老区、贫困地区、参与扶贫。2017年《雕塑大武汉》第六辑,其中一本围绕“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完善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的要求,拟以武汉精准扶贫点为主题展开创作,深入阐述一年多来各单位驻点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及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重点讲述其间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及典型事迹,以文学的形式反映贫困地区的新面貌,扶贫工作者的奉献、智慧、汗水。
4、参与东湖绿道文化挖掘整理工作,编辑出版《东湖印象》丛书。《东湖印象》丛书包含诗歌卷《东湖吟》、散文卷《东湖咏》、文史卷《东湖说》,马竹等147名作家参与编撰工作;
5、深入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一线,编辑出版了反映东湖高新区青年创业创新的报告文学集《光谷往事》,其中包含了代表性企业的发展简史、部分有影响的企业家个人历史、一个区域的经济史。傅炯业等32名作家参与创作。
六、召开作家作品首发式、研讨会16场,出版长篇小说42部,小说集7部,诗集26部,散文集36部。
七、发现、培养的作家:谢络绎、宋小词、周娴、欧曼、袁磊、姜燕鸣、喻之之、方苑、叶子紫等。
下一篇:黄石市作家协会
来源:
作者:
专题制作1
发布时间:
2018-07-17
一、编辑出版《雕塑大武汉》报告文学丛书五辑
第二辑以武汉市各区为采写对象,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重点反映武汉各城区翻天覆地的创业史、变迁史和发展历程,激情讴歌各城区可圈可点的伟大成就和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
十本书分别是《艺术之城昙华林》《春满洪山》《高山流水》《武汉新港传奇》《大武汉的后花园》《南城劲歌》《华丽蝶变》《锦绣江汉》《汉口之根》《大江金岸》。
第三辑重点采写体现武汉精神、光大武汉精神的单位或个人,以促进武汉精神在点上开花,面上结果,将宣传实施武汉精神落实到实处。五本书分别是《足迹》《医若晨曦》《牛人范犇》《光语者》《芙蓉国里尽朝晖》。
第四辑把目光聚焦于都市社会进步和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感受这些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物如何在一个纷繁的时代书写各自不同的命运。把每一位人物看做普通平凡、有血有肉的人物,发现并书写他们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的创造、践行、升华。五本书分别为《东风之翼》《篱笆那边,有酸甜的草莓》《鼓舞交响曲》《江城因你而美》《生死救援》
第五辑六本:《大城工匠》《一城好人》《湖光水色》《金港车城》《博尔塔拉之恋》《彩墨丹青交响曲》
共计73名作家参与创作。
二、编辑出版《武汉印象》散文集四本,收入诗歌、散文305篇(首)。
三、举办长篇小说笔会五次
2013年在洪湖举办第十一届长篇小说笔会,董宏量等18位作家参加;
2014年在洈水举办第十二届长篇小说笔会,梁小琳等13位作家参加;
2015年在洈水举办第十三届长篇小说笔会,喻之之等16位作家参加;
2016年在孝感举办第十四届长篇小说笔会,肖静等18位作家参加;
2017年在黄陂举办第十五届长篇小说笔会,彭丽丽等15位作家参加。
共计80人次作家参加,出版作品专辑三次,收入作品59篇。
四、组织签约作家评选工作
2016年组织由市文联作协领导、武汉高校文学院教授、文学媒体主编等11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申报作家进行认真审议论证,评选出马竹等24位作家为武汉作家协会第十届签约作家人选。
五、文学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
1、组织全民阅读以及各种讲座七场。2016年11月洪山区作协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创作辅导培训班。2017年四月分别在武汉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举办了六场“全民读书月”活动。
2、深入乡村、书写美丽乡村。叶大春等29位作家深入黄陂区、新洲区、蔡甸区、江夏区采访,编辑出版《绿是青山,红是生活》散文集,客观反映武汉老区建设、老区变换的新景象;反映企业和企业家参与老区建设、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
3、深入老区、贫困地区、参与扶贫。2017年《雕塑大武汉》第六辑,其中一本围绕“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完善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的要求,拟以武汉精准扶贫点为主题展开创作,深入阐述一年多来各单位驻点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及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重点讲述其间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及典型事迹,以文学的形式反映贫困地区的新面貌,扶贫工作者的奉献、智慧、汗水。
4、参与东湖绿道文化挖掘整理工作,编辑出版《东湖印象》丛书。《东湖印象》丛书包含诗歌卷《东湖吟》、散文卷《东湖咏》、文史卷《东湖说》,马竹等147名作家参与编撰工作;
5、深入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一线,编辑出版了反映东湖高新区青年创业创新的报告文学集《光谷往事》,其中包含了代表性企业的发展简史、部分有影响的企业家个人历史、一个区域的经济史。傅炯业等32名作家参与创作。
六、召开作家作品首发式、研讨会16场,出版长篇小说42部,小说集7部,诗集26部,散文集36部。
七、发现、培养的作家:谢络绎、宋小词、周娴、欧曼、袁磊、姜燕鸣、喻之之、方苑、叶子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