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批评 > 作家作品研讨

万里茶道与红色故事的地域书写——陈敬黎长篇小说 《茶道通漠北》研讨会略记

来源: 省作协创研部    发布时间: 2022-06-14    作者: 谢铮

  6月11日,湖北咸宁籍作家陈敬黎创作的“万里茶道”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研讨会在汉举行。

  陈敬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大洞商》《汀泗桥》等多部长篇小说。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2021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47万字。小说以百年近代中国革命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咸宁当地何氏茶业掌门人何建朴重振家业,将川字牌青砖茶经古茶道远销欧洲、名扬漠北的过程中,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并走向革命的故事。

《茶道通漠北》书影

  这次研讨会由湖北省作协、作家出版社、咸宁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北省作协评论委员会、咸宁市文联和咸宁市作协承办。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咸宁市委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吴波代表主办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致辞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致辞

咸宁市委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吴波致辞

  研讨会由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耿瑞华主持。张亚丽、刘颋等来自北京的评论家以及湖北省内文学评论家高晓晖、刘川鄂、叶立文、昌切、樊星、周新民、杨彬、李建华、刘保昌、刘诗伟、熊唤军、周璐、李雪梅等三十余人通过线下或视频发言方式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由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耿瑞华主持

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作品研讨会现场

 

  与会文学评论家围绕陈敬黎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从作品的立意、结构、历史意识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讨,认为小说在讲述一个有趣的有着传奇色彩的故事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作品对于道路、信仰以及中国人善良正直等品质的刻写。与会专家也对作品提出了很多富有针对性、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认为,《茶道通漠北》这部近50万字的小说内容厚重扎实,富有鲜明的时代感,故事起伏跌宕、扣人心弦。通过《茶道通漠北》这部小说,不仅可以了解咸宁灿烂而悠久的茶文化,还重温了一段尘封的红色历史故事,可以说《茶道通漠北》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同时也是咸宁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认为,陈敬黎《茶道通漠北》小说的成功之处,首先是塑造了一群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行商生活细节的熟悉,使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其次,小说有较强的传奇色彩,驼队、土匪、茶王评比以及何氏祖传青砖,传奇性的引入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故事的吸引力,也让小说多了些来自生活、来自民间的烟火气,能更好地服务于对主旨和人物的塑造。其三,小说较为成功地将对大历史的书写与对小人物的刻画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小说主要人物在混乱历史局面里选择的坚定,也凸显了以何建朴为代表的一代中国人道路选择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湖北省作协一级巡视员高晓晖认为《茶道通漠北》这样一部长篇小说能够被关注、被重视,有三个理由:一是作家陈敬黎足够优秀。履行了一个作家所应肩负的时代责任。二是作品足够精彩。作品既是一部跌荡曲折、风雨兼程的创业史,又是一首惩恶扬善、荡气回肠的正气歌,还是一个推崇真爱、向往光明的浪漫曲。三是小说的选题足够重大。《茶道通漠北》为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小说实现了对辛亥革命、万里茶道、“一带一路”元素的共识性的、复合性的书写,实现了对本土题材、历史题材的再发现和再开掘。 

  省作协副主席、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从主题、人物和艺术表达这几个方面来谈作品。认为陈敬黎笔下,一条茶叶古道上书写了充满血雨腥风的中国近现代史,在题材上应该算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写作。作家全知全域的叙事结构、线性发展的逻辑线索,使得作品骨骼比较丰满,但是血肉灵魂可能少一点。如果对作品里面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细节支撑方面有更多的细墨笔,思想、主题、人物和艺术表达能够浑然一体、能够相融相生,这样就更值得期待。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昌切从小说的历史背景、语言处理切入谈了他对作品的看法,认为目前这种单线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给历史留下疑点的问题。《茶道通漠北》这部小说从传奇故事的艺术的写法和传奇性来讲是一个好的小说,但是一二十年代这么复杂的关系,把人物置于其中单纯的用一线把它牵出来,导致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动性。语言处理上,要回到历史情景中熟悉当时的语言习惯,这样写出来的历史小说才更有味道。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从本土走向世界的角度解读,陈敬黎两篇长篇《汀泗桥》和《茶道通漠北》写的都是咸宁,表明湖北的作家都在开掘本土的文化深度。万里茶道从本土走向世界,陈敬黎写出了开拓路上的艰难,经商、政治和匪道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现实社会的错综复杂。商道与匪道是小说的一个看点。湖北很多作家写商人,这也给评论家提出了一个湖北的商业文化以及湖北的商业人物形象研究的课题。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叶立文则从反类型化书写的主旋律小说切入,谈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茶道通漠北》这部小说的叙述腔调非常冷静、节制,让作品摆脱了说教的意味,读者可以融入到人物的命运变迁之中。反类型化书写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陈敬黎在作品当中借鉴了很多通俗小说的叙事方法,用类型化小说的方式来反主旋律小说的类型化,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反类型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对于17年文学里面的革命英雄传奇当代文学传统致敬的意味,《茶道通漠北》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属到革命英雄传奇的谱系里面。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新民从文学作品怎样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了他的思考。认为《茶道通漠北》对中国故事的讲述有特殊意义,陈敬黎把这样一种宏大的中国故事和边缘性、地域性的中国故事二者有机的交融进行书写,是在倡导中国故事讲述中一个非常有特点而且很有意义的讲述。作品在一些细节和语言的运用上要注意,叙事节奏的把握上,交代不要太饱满了,要留下一点阅读和想象的空间。要注意历史感,人物的语言要符合当时的具体的情景,这样对于历史小说的写作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省文联二级巡视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建华认为,小说《茶道通漠北》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浓厚的当代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完美有机统一。第二个特点是存续了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当中的传奇性的特色。建议要延伸茶道的含义,不仅指经商的通道,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茶道本身的传播,中国人的和合、共赢、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这些理念。

  中南民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彬认为《茶道通漠北》是一个主题宏大、内容丰富、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很有特点的长篇小说。在茶道传奇中寄予时代风云,构思很宏大。第二,在传统文化当中浸润了家国情怀。第三,陈敬黎从汉族的角度来描写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保昌以“朴拙”来谈及对作品的印象,他认为陈敬黎的《茶道通漠北》明显不是精雕细琢的,很多语言是泥沙俱下的。作品是以刻画商人作为主人公,但主人公的形象感觉有点过于高大上了,这样在人物形象的接受方面感觉有点失真。以文学的方式来讲述历史确实是很困难的,但它的意义是在的,这部小说在经济学或者政治史上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湖北日报》东湖副刊主编熊唤军评价这部小说是一个有着中国传统色彩的传奇叙事写法的小说,浓郁的传奇色彩是这部小说叙事上的追求和底色,作家在叙事中大量使用悬念设置、反转、巧合等手法增加小说的情节密度,小说在悬念设置上很有特点。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整部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整体结构非常均衡。

  《长江丛刊》杂志社执行主编刘诗伟认为陈敬黎是以历史事件为依据和题材来进入历史叙事,又以历史叙事来呼应当下主题的一个代表性作家。在叙事上有几个特点:第一,通过简略的概述交代来迅速转入和切入重点的事实的描述。第二,制造一些突发事件来增加悬念。第三,小说里面的事件、人物经常和历史事件和人物找到一个联系点,使小说具有一种历史感。他认为陈敬黎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创作的难题,要写出青年茶商何建朴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的发展,具体做到或者抵达的程度还需讨论。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李雪梅认为《茶道通漠北》是一种有难度的写作,如何在当下的视野中处理复杂的20世纪的历史,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挖掘本土文化,如何在主题写作的规训下凸显个性化的理解,应该说都是对作家的重要挑战,这部小说对此都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在继承湖北文学传统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本土题材的再发现,做到了历史传奇和地方文化的融合。在时代精神方面,小说做到了家国情怀和红色精神的融合。需要注意的一个是历史的逻辑,一个是人性的逻辑,历史的逻辑是如何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提炼小说的素材,人性的逻辑是如何在达到既定的写作目标的前提下能够更丰富地呈现人性的发展,都是特别重要的。

  《长江日报》江花周刊主编周璐从作品的时代性、虚构与非虚构的嫁接以及作者沉浸式的创作姿态等几方面进行了评价。她认为《茶道通漠北》这部作品把握了时代的脉络,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是讴歌咸宁地区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的鸿篇巨制,具有红色题材的时代意义。作为一个编辑的角度来看,感觉小说在人物塑造、表达方式和细节的描写上还是稍显仓促了一些。

  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的作者陈敬黎回应了评论家们的讨论,对省作协的关心以及各位评论家的批评帮助表示感谢。

  研讨会最后,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总结发言点赞了陈敬黎的创作态度,一是陈敬黎在创作道路上格外专注,尊重文学,热爱文学,力戒浮躁,手写底稿,十年辛苦不寻常,三卷本141万字的小说《汀泗桥》脱稿时,陈敬黎累得直接住进了医院,不少人感叹陈敬黎是在用生命写作。二是创作态度上的格外严谨,为了创作一部作品,深入现场采访收集素材,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三是创作风格上的兼容并蓄,陈敬黎擅长多种文体创作,不仅在小说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在散文、报告文学、其他文体均有所涉猎,更重要的是他致力于将自己对多种文体的开掘最终作用于长篇小说,使其长篇小说作品在语言风格、历史意识、美学标识上不断进步,建立了自己的独特性。李修文表示,湖北省作协将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组织好湖北长篇小说创作,宣传和推介湖北优秀长篇小说作品,力求通过研讨会,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文学沙龙、采风等活动,不断地扩大和提高湖北长篇小说的社会影响和作用,使之更加匹配荆楚大地上火热沸腾、日新月异的人民创造。

省作协主席李修文作总结发言

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湖北日报网

万里茶道与红色故事的地域书写——陈敬黎长篇小说 《茶道通漠北》研讨会略记

来源: 省作协创研部    作者: 谢铮
发布时间: 2022-06-14

  6月11日,湖北咸宁籍作家陈敬黎创作的“万里茶道”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研讨会在汉举行。

  陈敬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大洞商》《汀泗桥》等多部长篇小说。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2021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47万字。小说以百年近代中国革命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咸宁当地何氏茶业掌门人何建朴重振家业,将川字牌青砖茶经古茶道远销欧洲、名扬漠北的过程中,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并走向革命的故事。

《茶道通漠北》书影

  这次研讨会由湖北省作协、作家出版社、咸宁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北省作协评论委员会、咸宁市文联和咸宁市作协承办。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咸宁市委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吴波代表主办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致辞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致辞

咸宁市委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吴波致辞

  研讨会由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耿瑞华主持。张亚丽、刘颋等来自北京的评论家以及湖北省内文学评论家高晓晖、刘川鄂、叶立文、昌切、樊星、周新民、杨彬、李建华、刘保昌、刘诗伟、熊唤军、周璐、李雪梅等三十余人通过线下或视频发言方式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由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耿瑞华主持

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作品研讨会现场

 

  与会文学评论家围绕陈敬黎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从作品的立意、结构、历史意识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讨,认为小说在讲述一个有趣的有着传奇色彩的故事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作品对于道路、信仰以及中国人善良正直等品质的刻写。与会专家也对作品提出了很多富有针对性、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认为,《茶道通漠北》这部近50万字的小说内容厚重扎实,富有鲜明的时代感,故事起伏跌宕、扣人心弦。通过《茶道通漠北》这部小说,不仅可以了解咸宁灿烂而悠久的茶文化,还重温了一段尘封的红色历史故事,可以说《茶道通漠北》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同时也是咸宁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认为,陈敬黎《茶道通漠北》小说的成功之处,首先是塑造了一群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行商生活细节的熟悉,使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其次,小说有较强的传奇色彩,驼队、土匪、茶王评比以及何氏祖传青砖,传奇性的引入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故事的吸引力,也让小说多了些来自生活、来自民间的烟火气,能更好地服务于对主旨和人物的塑造。其三,小说较为成功地将对大历史的书写与对小人物的刻画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小说主要人物在混乱历史局面里选择的坚定,也凸显了以何建朴为代表的一代中国人道路选择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湖北省作协一级巡视员高晓晖认为《茶道通漠北》这样一部长篇小说能够被关注、被重视,有三个理由:一是作家陈敬黎足够优秀。履行了一个作家所应肩负的时代责任。二是作品足够精彩。作品既是一部跌荡曲折、风雨兼程的创业史,又是一首惩恶扬善、荡气回肠的正气歌,还是一个推崇真爱、向往光明的浪漫曲。三是小说的选题足够重大。《茶道通漠北》为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小说实现了对辛亥革命、万里茶道、“一带一路”元素的共识性的、复合性的书写,实现了对本土题材、历史题材的再发现和再开掘。 

  省作协副主席、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从主题、人物和艺术表达这几个方面来谈作品。认为陈敬黎笔下,一条茶叶古道上书写了充满血雨腥风的中国近现代史,在题材上应该算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写作。作家全知全域的叙事结构、线性发展的逻辑线索,使得作品骨骼比较丰满,但是血肉灵魂可能少一点。如果对作品里面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细节支撑方面有更多的细墨笔,思想、主题、人物和艺术表达能够浑然一体、能够相融相生,这样就更值得期待。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昌切从小说的历史背景、语言处理切入谈了他对作品的看法,认为目前这种单线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给历史留下疑点的问题。《茶道通漠北》这部小说从传奇故事的艺术的写法和传奇性来讲是一个好的小说,但是一二十年代这么复杂的关系,把人物置于其中单纯的用一线把它牵出来,导致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动性。语言处理上,要回到历史情景中熟悉当时的语言习惯,这样写出来的历史小说才更有味道。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从本土走向世界的角度解读,陈敬黎两篇长篇《汀泗桥》和《茶道通漠北》写的都是咸宁,表明湖北的作家都在开掘本土的文化深度。万里茶道从本土走向世界,陈敬黎写出了开拓路上的艰难,经商、政治和匪道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现实社会的错综复杂。商道与匪道是小说的一个看点。湖北很多作家写商人,这也给评论家提出了一个湖北的商业文化以及湖北的商业人物形象研究的课题。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叶立文则从反类型化书写的主旋律小说切入,谈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茶道通漠北》这部小说的叙述腔调非常冷静、节制,让作品摆脱了说教的意味,读者可以融入到人物的命运变迁之中。反类型化书写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陈敬黎在作品当中借鉴了很多通俗小说的叙事方法,用类型化小说的方式来反主旋律小说的类型化,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反类型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对于17年文学里面的革命英雄传奇当代文学传统致敬的意味,《茶道通漠北》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属到革命英雄传奇的谱系里面。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新民从文学作品怎样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了他的思考。认为《茶道通漠北》对中国故事的讲述有特殊意义,陈敬黎把这样一种宏大的中国故事和边缘性、地域性的中国故事二者有机的交融进行书写,是在倡导中国故事讲述中一个非常有特点而且很有意义的讲述。作品在一些细节和语言的运用上要注意,叙事节奏的把握上,交代不要太饱满了,要留下一点阅读和想象的空间。要注意历史感,人物的语言要符合当时的具体的情景,这样对于历史小说的写作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省文联二级巡视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建华认为,小说《茶道通漠北》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浓厚的当代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完美有机统一。第二个特点是存续了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当中的传奇性的特色。建议要延伸茶道的含义,不仅指经商的通道,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茶道本身的传播,中国人的和合、共赢、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这些理念。

  中南民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彬认为《茶道通漠北》是一个主题宏大、内容丰富、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很有特点的长篇小说。在茶道传奇中寄予时代风云,构思很宏大。第二,在传统文化当中浸润了家国情怀。第三,陈敬黎从汉族的角度来描写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保昌以“朴拙”来谈及对作品的印象,他认为陈敬黎的《茶道通漠北》明显不是精雕细琢的,很多语言是泥沙俱下的。作品是以刻画商人作为主人公,但主人公的形象感觉有点过于高大上了,这样在人物形象的接受方面感觉有点失真。以文学的方式来讲述历史确实是很困难的,但它的意义是在的,这部小说在经济学或者政治史上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湖北日报》东湖副刊主编熊唤军评价这部小说是一个有着中国传统色彩的传奇叙事写法的小说,浓郁的传奇色彩是这部小说叙事上的追求和底色,作家在叙事中大量使用悬念设置、反转、巧合等手法增加小说的情节密度,小说在悬念设置上很有特点。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整部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整体结构非常均衡。

  《长江丛刊》杂志社执行主编刘诗伟认为陈敬黎是以历史事件为依据和题材来进入历史叙事,又以历史叙事来呼应当下主题的一个代表性作家。在叙事上有几个特点:第一,通过简略的概述交代来迅速转入和切入重点的事实的描述。第二,制造一些突发事件来增加悬念。第三,小说里面的事件、人物经常和历史事件和人物找到一个联系点,使小说具有一种历史感。他认为陈敬黎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创作的难题,要写出青年茶商何建朴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的发展,具体做到或者抵达的程度还需讨论。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李雪梅认为《茶道通漠北》是一种有难度的写作,如何在当下的视野中处理复杂的20世纪的历史,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挖掘本土文化,如何在主题写作的规训下凸显个性化的理解,应该说都是对作家的重要挑战,这部小说对此都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在继承湖北文学传统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本土题材的再发现,做到了历史传奇和地方文化的融合。在时代精神方面,小说做到了家国情怀和红色精神的融合。需要注意的一个是历史的逻辑,一个是人性的逻辑,历史的逻辑是如何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提炼小说的素材,人性的逻辑是如何在达到既定的写作目标的前提下能够更丰富地呈现人性的发展,都是特别重要的。

  《长江日报》江花周刊主编周璐从作品的时代性、虚构与非虚构的嫁接以及作者沉浸式的创作姿态等几方面进行了评价。她认为《茶道通漠北》这部作品把握了时代的脉络,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是讴歌咸宁地区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的鸿篇巨制,具有红色题材的时代意义。作为一个编辑的角度来看,感觉小说在人物塑造、表达方式和细节的描写上还是稍显仓促了一些。

  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的作者陈敬黎回应了评论家们的讨论,对省作协的关心以及各位评论家的批评帮助表示感谢。

  研讨会最后,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总结发言点赞了陈敬黎的创作态度,一是陈敬黎在创作道路上格外专注,尊重文学,热爱文学,力戒浮躁,手写底稿,十年辛苦不寻常,三卷本141万字的小说《汀泗桥》脱稿时,陈敬黎累得直接住进了医院,不少人感叹陈敬黎是在用生命写作。二是创作态度上的格外严谨,为了创作一部作品,深入现场采访收集素材,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三是创作风格上的兼容并蓄,陈敬黎擅长多种文体创作,不仅在小说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在散文、报告文学、其他文体均有所涉猎,更重要的是他致力于将自己对多种文体的开掘最终作用于长篇小说,使其长篇小说作品在语言风格、历史意识、美学标识上不断进步,建立了自己的独特性。李修文表示,湖北省作协将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组织好湖北长篇小说创作,宣传和推介湖北优秀长篇小说作品,力求通过研讨会,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文学沙龙、采风等活动,不断地扩大和提高湖北长篇小说的社会影响和作用,使之更加匹配荆楚大地上火热沸腾、日新月异的人民创造。

省作协主席李修文作总结发言

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