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7-17 作者: 专题制作1
一、开展文学活动情况
2013年6月,市作协组织30余位作家到郧县青曲镇采风,并举行散文创作研讨会。
2013年12月,市作协在房县举行小说创作研讨会,20余名小说作者参加。
2014年1月,《十堰作家》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优秀文学期刊奖。
2014年1月,市作协、十堰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2014年新春诗会”,春节期间在十堰电视台播出。
2014年4月,会员任彦发表的文学作品涉嫌抄袭剽窃,经查证属实,根据《章程》,对任彦予以除名。
2014年5月,市作协组织10余名作家到茅箭区采风,实地感受茅箭建区30年来的发展历程。
2014年5月,市作协举办“诗歌创作研讨会——我对诗歌有话说”,就诗歌创作的现状进行研讨。
2014年12月,市作协举办肖鸿散文集《在呼兰河的这边》作品研讨会。
2014年12月,郧阳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作家协会邀请省城专家,召开 “新郧阳·绿色行”创作笔会暨张玉真、冰客作品研讨会。
2015年5月,北京市作协主办、市作协协办的“东方少年中国梦第三届新创意作文大赛·十堰赛区启动仪式”在汉江路中心小学举行。
2015年5月,北京市文联、北京市作协主办,市文联、市作协协办的“丹江水·首都情—北京作协走进十堰”文学创作讲座,十堰重点作者60余人参加。
2015年8月,《十堰文艺作品选本》之《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年10月,市作协举办“金秋绿谷—十堰作家郧阳行”采风活动。
2016年1月,市作协、十堰广播电视台主办“十堰市2016新春诗会”,春节期间在十堰电视台播出。
2016年5月,市作协首次组织召开了6县市区作协主席联席会议,就我市各县市区作协的组织建设、创作成果、工作经验、存在困难,以及今后的纵向横向联络交流,特别是加大青年作者培养力度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2016年10月,省作协第三期会员培训班在十堰市郧阳区举行,来自襄阳、十堰两市的120余名会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十堰市作协同郧阳区作协一道圆满完成了会务接待工作。
2016年11月,市作协举办“冰客诗歌创作评析”暨“《儒林外史》《恶俗》读书分享会”。
2017年1月,第三届“武当文艺奖”颁奖暨2017文艺界“百花迎春”文艺演出举行,《周姐姐讲成语故事》等13件文学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2017年1月,为纪念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市作协会同《十堰日报》以《“纪念中国新诗诞生百年”部分诗人作品赏析》为题,整版推出十堰部分诗人的诗作。
2017年1月,市作协主办的“十堰作家网”上线运行。
2017年6月,省作协樱桃沟文学创作基地隆重揭牌,市作协樱桃沟乡野生活体验基地、郧阳区作协樱桃沟乡野生活体验基地也同时揭牌。
2017年6月,完成《十堰文学人物谱》的编撰,并交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二、加强文学人才培养力度
2013年以来,市作协从文学人格的培植、文学观念的引领、创作方向的把握、文学阵地的建设、文学新人的提携等方面入手,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
市作协会刊《十堰作家》自2009年创刊以来,受到了本地作者的欢迎,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影响。在选稿上,实力作家和年轻作者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提携。每期均辟有的“十堰作家近期发表作品存目”,集中展示本市会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以及出版、获奖等情况。开办了新栏目“尖尖角”,为年轻作者提供集体亮相的机会,作为扶植、培养文学新人的重要推手。同时,《十堰作家》还特辟了一个新栏目“特别推荐”,对在省级以上大刊发表的有一定影响的作品,予以选载,并附作者简介加以介绍。
2013年以来,市作协多次召开专门会议,重点研讨如何延续十堰文学“香火”问题。大家认为,一定要有文学的担当精神,在各个年代文学人才的衔接上早做准备,以免断档、缺失。要不遗余力的发现和培养有潜质的90后、00后作者,并指定专人发现该类作者群体,建立档案,跟踪指导。朱雪、秦祖成、段吉雄、陈如军、袁胜敏、陈婧、李冬梅、顾娇娇、李微、瞿博雯、龙梦月等一批80后、90后甚至2000后,就是这样发芽、成长的,有的业已初具气象。
同时,市作协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目标,我们只能秉持对文学的忠诚,充实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尽最大可能为文学事业效力。我们的责任应该是对脚下这片土地上文学苗圃的守护和担当,育肥文学土壤,延续文学香火。当好一方热土的文脉守望者,就是守望我们的未来,守住我们的文学之根!
来源:
作者:
专题制作1
发布时间:
2018-07-17
一、开展文学活动情况
2013年6月,市作协组织30余位作家到郧县青曲镇采风,并举行散文创作研讨会。
2013年12月,市作协在房县举行小说创作研讨会,20余名小说作者参加。
2014年1月,《十堰作家》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优秀文学期刊奖。
2014年1月,市作协、十堰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2014年新春诗会”,春节期间在十堰电视台播出。
2014年4月,会员任彦发表的文学作品涉嫌抄袭剽窃,经查证属实,根据《章程》,对任彦予以除名。
2014年5月,市作协组织10余名作家到茅箭区采风,实地感受茅箭建区30年来的发展历程。
2014年5月,市作协举办“诗歌创作研讨会——我对诗歌有话说”,就诗歌创作的现状进行研讨。
2014年12月,市作协举办肖鸿散文集《在呼兰河的这边》作品研讨会。
2014年12月,郧阳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作家协会邀请省城专家,召开 “新郧阳·绿色行”创作笔会暨张玉真、冰客作品研讨会。
2015年5月,北京市作协主办、市作协协办的“东方少年中国梦第三届新创意作文大赛·十堰赛区启动仪式”在汉江路中心小学举行。
2015年5月,北京市文联、北京市作协主办,市文联、市作协协办的“丹江水·首都情—北京作协走进十堰”文学创作讲座,十堰重点作者60余人参加。
2015年8月,《十堰文艺作品选本》之《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年10月,市作协举办“金秋绿谷—十堰作家郧阳行”采风活动。
2016年1月,市作协、十堰广播电视台主办“十堰市2016新春诗会”,春节期间在十堰电视台播出。
2016年5月,市作协首次组织召开了6县市区作协主席联席会议,就我市各县市区作协的组织建设、创作成果、工作经验、存在困难,以及今后的纵向横向联络交流,特别是加大青年作者培养力度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2016年10月,省作协第三期会员培训班在十堰市郧阳区举行,来自襄阳、十堰两市的120余名会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十堰市作协同郧阳区作协一道圆满完成了会务接待工作。
2016年11月,市作协举办“冰客诗歌创作评析”暨“《儒林外史》《恶俗》读书分享会”。
2017年1月,第三届“武当文艺奖”颁奖暨2017文艺界“百花迎春”文艺演出举行,《周姐姐讲成语故事》等13件文学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2017年1月,为纪念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市作协会同《十堰日报》以《“纪念中国新诗诞生百年”部分诗人作品赏析》为题,整版推出十堰部分诗人的诗作。
2017年1月,市作协主办的“十堰作家网”上线运行。
2017年6月,省作协樱桃沟文学创作基地隆重揭牌,市作协樱桃沟乡野生活体验基地、郧阳区作协樱桃沟乡野生活体验基地也同时揭牌。
2017年6月,完成《十堰文学人物谱》的编撰,并交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二、加强文学人才培养力度
2013年以来,市作协从文学人格的培植、文学观念的引领、创作方向的把握、文学阵地的建设、文学新人的提携等方面入手,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
市作协会刊《十堰作家》自2009年创刊以来,受到了本地作者的欢迎,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影响。在选稿上,实力作家和年轻作者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提携。每期均辟有的“十堰作家近期发表作品存目”,集中展示本市会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以及出版、获奖等情况。开办了新栏目“尖尖角”,为年轻作者提供集体亮相的机会,作为扶植、培养文学新人的重要推手。同时,《十堰作家》还特辟了一个新栏目“特别推荐”,对在省级以上大刊发表的有一定影响的作品,予以选载,并附作者简介加以介绍。
2013年以来,市作协多次召开专门会议,重点研讨如何延续十堰文学“香火”问题。大家认为,一定要有文学的担当精神,在各个年代文学人才的衔接上早做准备,以免断档、缺失。要不遗余力的发现和培养有潜质的90后、00后作者,并指定专人发现该类作者群体,建立档案,跟踪指导。朱雪、秦祖成、段吉雄、陈如军、袁胜敏、陈婧、李冬梅、顾娇娇、李微、瞿博雯、龙梦月等一批80后、90后甚至2000后,就是这样发芽、成长的,有的业已初具气象。
同时,市作协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目标,我们只能秉持对文学的忠诚,充实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尽最大可能为文学事业效力。我们的责任应该是对脚下这片土地上文学苗圃的守护和担当,育肥文学土壤,延续文学香火。当好一方热土的文脉守望者,就是守望我们的未来,守住我们的文学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