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批评 > 作家作品研讨

给工人多一些“诗和远方”——评散文集《从工人到作家》

来源: 宜昌市作协    发布时间: 2022-04-11    作者: 彭定新

  宜昌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编辑的《从工人到作家》(成都时代出版社,2021年10月)正式出版了,先睹为快。这本书共收集了18位工人的读书成长故事。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主人公是我们熟悉的人。读他们的事迹,感到亲切。他们通过发愤读书、写作走上了成功之路,改变了人生;他们孜孜不倦,找到了快乐的钥匙,为工作生活编织精彩,终身受益;他们在文字世界里,固守内心那份宁静,乐在其中。可以说他们的人生有意义有意思。这是一本工人的励志书籍。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重拾精神文化力量,为工人点燃一盏灯,开启一扇门,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给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之一:“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一般看来,工人从事的是一些简单的劳动,他们的工作对象与苦活重活脏活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工作环境与高温高压高湿联系在一起,他们工作生活的时间就是“两点一线”。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似乎与阳春白雪不沾边。其实,不管在哪个时代,在工人队伍中,总有一些既埋头苦干,又仰望星空的人。他们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即便是“下里巴人”,生活中也需要“阳春白雪”。蒋杏也只读了个小学,用他自己的话说等于文盲。他15岁开始,当养路工人,之后到砖瓦厂当砖瓦工人,后来又辗转化肥厂当锅炉工人。烧锅炉的人称“煤黑子”。他自己也感到前景无光,除了上班就是睡觉。一次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命运,父亲在宿舍恨恨地说,看你睡,光睡有什么出息?怎能够成人?此后,他爱上了写诗。他决心向习久兰、黄声笑学习。业余时间用来看书,写诗。他暗暗发誓,锅炉工也能放飞自我。一旦踏入文学的门槛,情感的闸门就关不住了。他写诗写出了名堂,写出了名声。后来写小说,小说竟成了他的强项,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走进夏天》《死亡叙事》《南宋王朝》多部。牛海堂、杨启福、李广彦、王同尧都是工人出身,他们不满足现实的工人概念,不满足直线的工作模式,立体发展,在各自领域各自岗位取得各种成就。他们也因此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宜昌知名作家。

  启示之二:读书喜文改变命运。书中18位读书人、作家都是成功人士。有的作家,开始是文字爱好、文学爱好,最后走上了专业作家的道路,而且在领导一个地方的文艺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鄢国培最早在船厂当工人,后来在轮船公司当电工。从学徒开始,在长江上经历了23年的海员生活。在工作的同时,创作作为业余爱好,一直坚持着,一些作品崭露头角。后来搁笔20年,但是他对读书的兴致没变,对生活的观察没变,对历史素材的收集没变,这个时期正是他思考的时期,正是他酝酿写作长江三部曲的时期。1978年文学的春天来临,他决定写长江三部曲。当年9月,20万字《漩流》初稿完成。1979年8月出版,后入围茅盾文学奖。《漩流》出版后,鄢国培成了专业作家,调入长航局创作室,1984年被调到省作协,次年担任副主席。1990年因突出文学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同年担任省作协主席。张永久生命中也有当工人的经历,从挑粪工开始,后到化肥厂当电工。他说,文学梦能够催人奋进,也能够让人急火攻心、走火入魔。他从诗歌创作起步,后来散文、小说、传记、历史随笔,一步一步走来,出版图书20多部,数百万字。随着创作成果的丰富,他的人生也在不断发展。1985年调入宜昌市文联,历任《三峡文学》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执行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任宜昌职工文学读书协会会长。陈刚现任市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宜昌文学艺术院院长、三峡文学杂志社社长。他原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业余时间坚持创作,著作颇丰,2019年调入市文联,成为专业文化人。张同深信每一路文学求索,都是为了与梦想的距离更近。她用文学才情赢得社会尊重,一封赋有情感的信件,打动了欠账的人,收回了几年的呆滞账。同样一封自荐信,也赢得了自己心仪的岗位。

  启示之三:读书是一生的信仰。知识贵在更新,读书重在坚持。18位作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冬如是被耽误的一代,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回城进厂后,硬是用三年时间,自修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一鼓作气拿下十几门课程,顺利毕业。她为文学煎熬、痛苦、徘徊、失落,为文学勤奋、坚强、愉悦、兴奋,不管怎样,学习一直伴随她走过青年,走向中年,步入老年。她说,近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隔一段时间不读书,能捧一部大书在手中读,那书就像失而复得的宝贝;几天不写作,重回电脑跟前敲击键盘,心才会安宁、踏实。文学创作已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她今生后世的归宿。韩玉洪自称是一位拉边绳儿的人,在宜昌江边摸爬滚打几十年,从一位码头工人,写出一部又一部长篇小说,成为宜昌本土码头作家。他成功的经验就是大量啃书,对喜欢的书如痴如醉,被聘为宜昌全民阅读推广人。赵志满退休后有一个打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百万字。他说读万卷书是精神生命的空间,可让生命抵达古今中外无限的时间和生命;行万里路是自然生命的飞扬,对整个世界而言,仍是很少的一部分;写百万字是个人生命的飞扬,当肉体化为烟尘后,生命以书籍为载体,流传至无限久远。王新民、张祖雄能够从学历低、基础差、底子薄中走出来,靠的就是坚持读书。

  启示之四:文学滋养心灵。缺少了书本的滋润,人的思想就会变得贫瘠,精神的世界也会成为一片荒漠。陈刚说,儿时对大米的渴望也许是追求物质生活的一种意向,而远方则成了未来精神生活的意向。只有大米,没有远方,就会像生在囚笼里一样。朱白丹说,文学改变人生。朱白丹在水利战线工作,但对朱白丹来讲,文学界名气更大,他是中国作协会员。他说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学给了他第二次生命。2014年,朱白丹被查出大B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就是癌症。当时他感到天就要塌了,精神十分消沉。他化疗完成后,想在有生之年,看看祖国大好河山,意思就是死而无憾。他又想,何不利用自己的文学爱好,把武汉的湖泊采访一遍呢?游览江河湖泊,既创作美文,又强身健体,两全其美,是一件多么惬意、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两年时间,他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感受,到了166个湖泊,日写作2000字,天天坚持,他根本忘记了自己是一位病人。也许正是这种淡忘,这种精神疗法,两年后复查,淋巴癌痊愈了,一些指标比生病前还好。病好了,两部厚重的长篇文化散文《沧桑百湖》《走遍湖北》也出版了。朱白丹的胞弟朱光华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作为一名电力工人,天天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放飞心情。他说,文学是心灵的放歌,每一篇文字都是一场心灵的救赎。它需要作者红尘炼心,安住当下,在清心寡欲中坚守宁静。他陶醉一个字一个词弹出的火花,感动着文字的魔力。胡佑祥是一位激情澎湃的老同志,从他出版的文集名字叫《嗨歌的小草》就能看出。他有个观点,人一旦解决了温饱问题,重要的就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这与底层打工人范雨素的话如出一辙:活着就是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应该也必须成为职工的必修课。《从工人到作家》一书的出版,要感谢宜昌市总工会、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协会成立只一年时间,协会里的公益人,做阅读推广、公益讲座、作品推送、作品分享、书籍出版、志愿服务等,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协会有一种共情的力量,就是推广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城市,服务工人个性化、定制化的文化需求,给工人多一些“诗和远方”。(本文发表于3月9日的《三峡晚报》,发表时有删节)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湖北日报网

给工人多一些“诗和远方”——评散文集《从工人到作家》

来源: 宜昌市作协    作者: 彭定新
发布时间: 2022-04-11

  宜昌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编辑的《从工人到作家》(成都时代出版社,2021年10月)正式出版了,先睹为快。这本书共收集了18位工人的读书成长故事。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主人公是我们熟悉的人。读他们的事迹,感到亲切。他们通过发愤读书、写作走上了成功之路,改变了人生;他们孜孜不倦,找到了快乐的钥匙,为工作生活编织精彩,终身受益;他们在文字世界里,固守内心那份宁静,乐在其中。可以说他们的人生有意义有意思。这是一本工人的励志书籍。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重拾精神文化力量,为工人点燃一盏灯,开启一扇门,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给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之一:“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一般看来,工人从事的是一些简单的劳动,他们的工作对象与苦活重活脏活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工作环境与高温高压高湿联系在一起,他们工作生活的时间就是“两点一线”。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似乎与阳春白雪不沾边。其实,不管在哪个时代,在工人队伍中,总有一些既埋头苦干,又仰望星空的人。他们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即便是“下里巴人”,生活中也需要“阳春白雪”。蒋杏也只读了个小学,用他自己的话说等于文盲。他15岁开始,当养路工人,之后到砖瓦厂当砖瓦工人,后来又辗转化肥厂当锅炉工人。烧锅炉的人称“煤黑子”。他自己也感到前景无光,除了上班就是睡觉。一次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命运,父亲在宿舍恨恨地说,看你睡,光睡有什么出息?怎能够成人?此后,他爱上了写诗。他决心向习久兰、黄声笑学习。业余时间用来看书,写诗。他暗暗发誓,锅炉工也能放飞自我。一旦踏入文学的门槛,情感的闸门就关不住了。他写诗写出了名堂,写出了名声。后来写小说,小说竟成了他的强项,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走进夏天》《死亡叙事》《南宋王朝》多部。牛海堂、杨启福、李广彦、王同尧都是工人出身,他们不满足现实的工人概念,不满足直线的工作模式,立体发展,在各自领域各自岗位取得各种成就。他们也因此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宜昌知名作家。

  启示之二:读书喜文改变命运。书中18位读书人、作家都是成功人士。有的作家,开始是文字爱好、文学爱好,最后走上了专业作家的道路,而且在领导一个地方的文艺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鄢国培最早在船厂当工人,后来在轮船公司当电工。从学徒开始,在长江上经历了23年的海员生活。在工作的同时,创作作为业余爱好,一直坚持着,一些作品崭露头角。后来搁笔20年,但是他对读书的兴致没变,对生活的观察没变,对历史素材的收集没变,这个时期正是他思考的时期,正是他酝酿写作长江三部曲的时期。1978年文学的春天来临,他决定写长江三部曲。当年9月,20万字《漩流》初稿完成。1979年8月出版,后入围茅盾文学奖。《漩流》出版后,鄢国培成了专业作家,调入长航局创作室,1984年被调到省作协,次年担任副主席。1990年因突出文学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同年担任省作协主席。张永久生命中也有当工人的经历,从挑粪工开始,后到化肥厂当电工。他说,文学梦能够催人奋进,也能够让人急火攻心、走火入魔。他从诗歌创作起步,后来散文、小说、传记、历史随笔,一步一步走来,出版图书20多部,数百万字。随着创作成果的丰富,他的人生也在不断发展。1985年调入宜昌市文联,历任《三峡文学》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执行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任宜昌职工文学读书协会会长。陈刚现任市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宜昌文学艺术院院长、三峡文学杂志社社长。他原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业余时间坚持创作,著作颇丰,2019年调入市文联,成为专业文化人。张同深信每一路文学求索,都是为了与梦想的距离更近。她用文学才情赢得社会尊重,一封赋有情感的信件,打动了欠账的人,收回了几年的呆滞账。同样一封自荐信,也赢得了自己心仪的岗位。

  启示之三:读书是一生的信仰。知识贵在更新,读书重在坚持。18位作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冬如是被耽误的一代,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回城进厂后,硬是用三年时间,自修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一鼓作气拿下十几门课程,顺利毕业。她为文学煎熬、痛苦、徘徊、失落,为文学勤奋、坚强、愉悦、兴奋,不管怎样,学习一直伴随她走过青年,走向中年,步入老年。她说,近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隔一段时间不读书,能捧一部大书在手中读,那书就像失而复得的宝贝;几天不写作,重回电脑跟前敲击键盘,心才会安宁、踏实。文学创作已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她今生后世的归宿。韩玉洪自称是一位拉边绳儿的人,在宜昌江边摸爬滚打几十年,从一位码头工人,写出一部又一部长篇小说,成为宜昌本土码头作家。他成功的经验就是大量啃书,对喜欢的书如痴如醉,被聘为宜昌全民阅读推广人。赵志满退休后有一个打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百万字。他说读万卷书是精神生命的空间,可让生命抵达古今中外无限的时间和生命;行万里路是自然生命的飞扬,对整个世界而言,仍是很少的一部分;写百万字是个人生命的飞扬,当肉体化为烟尘后,生命以书籍为载体,流传至无限久远。王新民、张祖雄能够从学历低、基础差、底子薄中走出来,靠的就是坚持读书。

  启示之四:文学滋养心灵。缺少了书本的滋润,人的思想就会变得贫瘠,精神的世界也会成为一片荒漠。陈刚说,儿时对大米的渴望也许是追求物质生活的一种意向,而远方则成了未来精神生活的意向。只有大米,没有远方,就会像生在囚笼里一样。朱白丹说,文学改变人生。朱白丹在水利战线工作,但对朱白丹来讲,文学界名气更大,他是中国作协会员。他说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学给了他第二次生命。2014年,朱白丹被查出大B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就是癌症。当时他感到天就要塌了,精神十分消沉。他化疗完成后,想在有生之年,看看祖国大好河山,意思就是死而无憾。他又想,何不利用自己的文学爱好,把武汉的湖泊采访一遍呢?游览江河湖泊,既创作美文,又强身健体,两全其美,是一件多么惬意、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两年时间,他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感受,到了166个湖泊,日写作2000字,天天坚持,他根本忘记了自己是一位病人。也许正是这种淡忘,这种精神疗法,两年后复查,淋巴癌痊愈了,一些指标比生病前还好。病好了,两部厚重的长篇文化散文《沧桑百湖》《走遍湖北》也出版了。朱白丹的胞弟朱光华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作为一名电力工人,天天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放飞心情。他说,文学是心灵的放歌,每一篇文字都是一场心灵的救赎。它需要作者红尘炼心,安住当下,在清心寡欲中坚守宁静。他陶醉一个字一个词弹出的火花,感动着文字的魔力。胡佑祥是一位激情澎湃的老同志,从他出版的文集名字叫《嗨歌的小草》就能看出。他有个观点,人一旦解决了温饱问题,重要的就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这与底层打工人范雨素的话如出一辙:活着就是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应该也必须成为职工的必修课。《从工人到作家》一书的出版,要感谢宜昌市总工会、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协会成立只一年时间,协会里的公益人,做阅读推广、公益讲座、作品推送、作品分享、书籍出版、志愿服务等,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协会有一种共情的力量,就是推广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城市,服务工人个性化、定制化的文化需求,给工人多一些“诗和远方”。(本文发表于3月9日的《三峡晚报》,发表时有删节)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