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9-11 作者: 陈国和 徐燕琦 崔珂 周浪
2024年,湖北作家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共情力,以及极具个性特色的艺术风格为中短篇小说创作注入源头活水,亦在多个维度不断创新,不少作品被《人民文学》《收获》《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知名期刊发表或转载,整体呈现出稳健且强劲的势头。创作内容上,湖北作家们仍然在关切现实的道路上深耕,并做出“向内求”的精准转向,在以往关注人物心理的基础上,书写文学治愈的崭新路径。不少作家立足城乡,聚焦现实,以现实为锚点,通过不同层次的文化记忆打造本真的城、乡以及城乡过渡的边界。此外,湖北作家们着眼于精微的心理,从人物心理的多角度刻画,到寻找治愈的文学出口,并致力于人的自我建构与精神成长。创作形式上,作家们纷纷将悬疑、科幻等元素应用于情节的构建,通过奇特的想象力以及时空或情节的变形来创造陌生化的效果,体现先锋性的同时,对于人性与人真实的本心做了更深入的探讨及剖析,现代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尽显。从具体宏观的地域,到人物微小却磅礴的内心,丰富的空间书写展示出真诚的本土叙事与创作态度。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把握时代脉搏与旋律,如何书写新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怎样体悟当代人的心理幽微,并依靠文字寻找灵魂的出口,以及如何做好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连贯?这些在时代脚步下显得日益重要的课题,也在湖北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得到一一回应,湖北作家们用敏锐的文学创作态度与强烈的文学责任感,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共同建构湖北文学时空。
一、立足城乡,聚焦现实,夯实本土叙事
2024年湖北省作家创作依然承袭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作家群体始终以深切的现实主义目光审视复杂的社会现实,展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城乡书写作为主流题材之一,在本年的文学创作之中表现突出,湖北作家在城乡融合中书写着广泛的社会真实,在寻常之中找寻温情和力量,在现实之中追求生活本真。湖北作家们聚焦现实,留心时代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既宏观地书写着历史图景,也在细微之处观摩普通平凡的底层生活。在时代进程中,作家们笔下的都市、乡村以及城乡之间的中间地带共同承载着武汉本土化的文学记忆,都市生活、乡村建设、传统与现代的割裂与联系等等题材一齐勾勒出湖北真实的文学时空。
湖北作家立足城乡,关注都市人情、乡村变迁及城乡流动群体,通过广泛取材,全面呈现社会历史图景。总体来看,作家们以关切的态度书写着人生百态,剖析真实的人性和社会心理,用文学在社会中传递着一抹温情,展现城市生活的代际差异与多元感悟。普玄中篇小说《赤兔》以第三人称和“我”——一个自闭症患者的叙述视角相交错,讲述爷爷对于自闭症孙子从光宗耀祖到运动员到能自理就好这样不断变化的期待和要求,阐释亲情的力量与代际之间的相互观照。“我”的玩具和自行车都叫“赤兔”,爷爷也总叫“我”赤兔,借助于古典历史故事,“赤兔”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称号饱含着爷爷对“我”的期待和爱意,多视角的叙事和细节描写也展示着关爱、亲情、疾病、力量、挣扎等多重主题。中篇小说《赤兔告别》与《赤兔》同样,以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门栓为中心展开,讲述茉莉和门栓以及他们周边的成年人的故事,故事探讨告别的不同内涵,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人与家庭的矛盾等等,通过多线的叙事描述出各位主人公的挣扎和成长。古代与现今两个时空交错叙事是小说的主要特征,在对于历史中赤兔马的书写中,作者对于虚和实很好地把控住,从而实现多个主题的交相辉映。别鸣《豹隐口》深具内涵,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鲁鸿新及其儿子的生活轨迹,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小说也通过鲁跃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当代青年在城市中的奋斗与挣扎,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选择。何存中短篇小说《过有“群”的生活》讲述了绰号“副群主”的赵主任退休后的生活点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年司机对自己生活的重新规划,这与当下部分提倡“躺平”“佛系”的青年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查俊华短篇小说《雪夜》讲述了退休后去县气象局当门卫的老赵在疫情肆虐之际收留了一个陌生女子,两人随后共同生活在了一起。小说故事情节张弛有度,突出描绘了当下城市独居老人的生活现状。
乡村生活是湖北作家关注的重点,力求在乡村这个具备典型意义的地界中探讨社会与人性,这也是作家突出乡土文化的一种倾向选择。晓苏《乡村兽医》通过乔永德的人生转变,展现了善恶有报的主题,以及人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希望。晓苏以寓言化的笔法,将乔永德的故事呈现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他通过荒诞的叙述风格和黑色幽默的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乡村世界,让读者在感受人性的复杂与多元的同时,也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说探讨了人性、命运与社会,它让我们看到,在困境中坚持善良与正义,终将迎来人生的转机与希望。冯光棋的短篇小说《桶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卷,通过一粒灰这一角色,展现了普通人在面对生活琐事时的微妙心理和情绪变化。通过桶灯这一小物件,巧妙地串联起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使得故事紧凑而富有张力。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琐碎,但却真实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丁东亚中篇小说《雨必将落下》讲述了发生在豫东平原的姑庵庄的故事,以作为家中老二的余老爹收到母亲托梦后,自己坚持为母亲立碑一事为引子展开。小说叙述干净简洁,取材于乡村人群的日常生活。余老爹为了亲朋子孙与村庄邻里操心不断,并勾连出村庄中的种种人事纠葛与家长里短。故事结尾的一场大雨冲刷而下,与中原大地上发生的一切相互见证。
城乡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空间上的流动,在城与乡的互动之间实现人与时空的重构,加上城乡之间的中间地界,作家们建构起了广泛关联的文学时空版图。回乡、离乡的叙述模式成为作家书写社会、历史、空间以及人性的文学表达,展现出人在离去与归来过程中的漂泊游离的心理。将城乡差异放置于同一时空之中,游离于城乡之间的群体成为感受城乡差异的主体,通过城与乡的差异对比展现真实的社会,也更加突出湖北本土化叙事特点。刘益善中篇小说《迟鱼人》写农民李水生为了儿子努力在武汉城区扎根的故事,作品描写底层人民的局限性,但又描写其努力踏实、勤劳肯干的品质,小说情节展示着城乡人民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善良与温情,对于武汉空间的描写细致入微,对于武汉当地风土人情展现地淋漓尽致。朱朝敏中篇小说《鹦鹉》以“我”黄薇薇的视角讲述武俊从离乡到不归乡的生命历程。作者多采用侧面描写,通过不同人的叙述完成武俊的形象塑造,在他人的口中,武俊人品和道德均有问题,但作者只是客观展示,并未做出道德评判,在文本的结尾慢慢将武俊的真实为人展示出来。武俊这样的传统意义上“凤凰男”的形象并没有被作者进行道德意义上的评判,对于家乡的不再返回是他的决定,正如其父辈被赶到孤岛,空间上的孤岛正如武俊的心灵空间。作者深挖人性深处,关注到农村发展过程中肉体和精神的贫困与症结,目光深刻、深远。陈刚的《卖声音的故事》以中州地区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明江到华南公司赴任后的经历,揭示了职场中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也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周芳的短篇小说《青鸟》讲述了发生在矿区的故事。小说中青鸟是一个隐喻,它象征着人们心中的希望、幸福和梦想。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矿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仍然坚持内心的纯真与梦想。通过青鸟这一意象的塑造,小说传达了对于梦想、希望和幸福的执着追求。
底层人物是湖北作家笔下最为普遍的人物群像,作家们在书写社会问题和现实困境的同时,通过底层人物努力为生活而拼搏奋斗的故事,展现出底层人物身上不凡的精神力量和人性光辉。宋小词的中篇小说《超级月亮》讲述覃召灯为获得姐姐的三十万,与好友高长江策划生子计划,伪装成富二代接近公司女性。经历内心挣扎后,覃召灯放弃计划,选择真诚,最终与叶问芸共赏超级月亮,获得心灵解脱。短篇小说《小宴》通过生活化的叙事讲述我(文一蓉)、丈夫老董和战友裴杰珍贵细腻的友情。刘益善中篇小说《曾店街的老女》讲述曾家店20世纪80年代时,一个叫老女的女孩的传奇故事。刘浪短篇小说《天下宴席》讲述“我”作为新郎的小学同学参加一场婚礼的经历。小说荒诞冷峻,但是却直击人心,这种弥漫在文本内部的荒诞性和黑色幽默呈现出社会最真实又荒凉的群像。谭岩短篇小说《新年快乐》讲述了外卖员郭大强在外卖订单越来越少,工作越来越不顺利的情况下,在新年的最后一天,却感受到儿子、交警母子二人等的关怀,并决定向他人提供帮助,将幸福传递下去。文本展示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与人性最纯真的善良品质,在叙事上作者刻画了武汉地理空间,语言上亦有武汉的本土风味。王旭英短篇小说《豆腐礼》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尽管生活困难、物资困窘,“我们家”的四个女孩子最终还是将六个鸡蛋送给隔壁家的奶奶作为“豆腐礼”。小说叙事自由舒展,娓娓道来,赋予四姐妹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并将送“豆腐礼”的前后因果与情节对话叙述得有声有色,凸显出农村邻里之间可贵的互助情谊。张丹短篇小说《春回大地》通过主人公黄爱英的视角,展现了她在都市中的生存挣扎与人性温暖。黄爱英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互助,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传统与现代的交流碰撞成为时代之问,传统文化何去何从,面对新的文化又该如何取舍,湖北作家身处在迅速变革的时代,对于现实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他们也在用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寻找传统与现代接轨的答案。马南短篇小说《戏台》着眼于传统艺术在当今时代的转变和困境,以一位剧团团长老祝为中心,讲述了老祝的生活经历和内心转变。小说展现了传统艺术的衰落,赞扬了老祝对传统艺术的坚守的精神,同时也通过老祝的复出,我们看到了戏剧艺术的复兴希望。程时钿的短篇小说《朱记木匠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木匠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挣扎,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朱记木匠坊的重建和竹琻的心理健康工作室计划不仅为家族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是新时代不断推进的主题,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实现,湖北作家亲身处在变化的环境之中,目睹社会事业如火如荼地建设,无不将自己对新时代的感受倾注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在展现新时代变化的同时,也在积极传达对人性真善美的歌颂,赞美劳动人民的朴实与纯真。晓苏的《村标》以小见大,通过油菜坡村设计修建村标这一事件,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的崭新面貌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同时,小说也揭示了乡村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挑战,如村民的卫生观念、村庄的形象建设等。晓苏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乡村世界。小说不仅具有当下性、现实性和批判性,更寄托了作者对乡村振兴的深沉反思与美好期望。毕文清(泥北)的短篇小说《主播芳草》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小说,通过描绘芳草这一农村女性的日常生活与直播经历,展现了当代农村生活的面貌以及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适应与成长。小说通过芳草的直播经历,探讨了互联网经济对农村生活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在时代变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引发读者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一个普通农村女性的描绘,展现了当代农村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敖维的短篇小说《老布》通过父亲进城找老布告状这一事件,串联起了一系列关于乡村变迁、人情世故和父子情感的故事。查俊华的短篇小说《乡村小河长》成功塑造了时代变革中的村干部木森的形象,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发展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状况,同时也展现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引人深思。谭岩的中篇小说《乡村旅游》体现了对基层干部的亲切关怀,也体现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尽管遇到暂时的挫折,但总有光辉明亮的未来。
总的来看,湖北作家始终坚持以社会现实为锚点,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肩负起文学书写的使命,力图从现实与生活之中找寻人性本真的力量。城乡作为湖北作家叙述的重要载体,立足于荆楚本土化的地域文化特征,无论是城市霓虹,亦或是乡土烟尘,湖北作家始终贯穿着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通过书写这片土地上的人与物,囊括城与乡以及城乡边界之间的中间地带,湖北作家正一步步实现人与时空的文学建构,从而打造湖北最为深刻且真实的文学时空。
二、深度内转,文学疗愈,建构精神成长
在书写城乡生活的细微日常背后,湖北作家们更面向人心深处寻求叙事资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层的人们精神成长,自我救赎的命题在他们笔下有了更加生动的诉说与叙写。以朱朝敏、废斯人、丁东亚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向着现世生活与精神家园多面呈现,解锁人内心深处一连串的情感符码,书写了建构自我与精神成长的可贵生命经验,从而让小说有了不断重读与体悟的巨大空间。
朱朝敏延续其一贯的书写风格,直面当下女性的心灵感受与情感困境,用文字见证了一代人在现实困境中的挣扎与和解。中篇小说《最先开的是鸽子花》是一个主人公于不断梦魇中返乡并在一系列波折里自我疗愈的故事。小说展示了残酷生死间人类的自我挣扎与自我疗愈,在严谨的叙事逻辑里展现底层的心理困顿与挣扎,凸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细腻的文字水平。中篇小说《我们去乌斯怀亚吧》讲述“我”路芙蓉受高中同学毛珠穆感染,决定面对自己,一切重新开始的治愈故事。小说用满怀希望的笔触鼓励人类心灵修复,饱含温情。中篇小说《森林绿闪电》通过一个案件勾连好几个人物,讲述人性,亦讲心结与自我治愈。
废斯人的小说题材广阔,探析现代人的各色心灵世界,将种种人群的生存状态都纳入笔端。中篇小说《回收村庄》的故事背景放置在大别山山区。秦叔这个主人公从报纸上的平民英雄变为身陷囹圄的罪犯,再到出狱后的种种选择与变化,诸多反省,救赎与成长都折射在他回收村庄的具体行动中。小说包含多处插叙,融入了意识流等现代派技法。短篇小说《笔录》中祖辈与孙辈之间互为镜像,相互照应,展现出女性之间的互助情谊与创伤疗愈。短篇小说《父子拳》书写父子亲情与自我疗愈。小说主人公林羽的父亲从小离他远去,长期不见踪影。林羽多年流血流汗不断练习拳击,只为向父亲脸上狠狠来上一拳去复仇。然而当他站在父亲对面出拳的那一刻,才意识到对面除了父亲,还有那个委屈、痛苦、纠结的自己。那一场父子拳后,林羽从对于父亲的恨意到达了对于自己内心的救赎与和解。两人之间割舍不断的亲情也驱使着林羽走向更好的职业道路。《保持飞行的姿势》主人公李强日常在高空刷玻璃为生。尽管饱经失败与挫折,他却始终不放弃自己在高空中飞翔的梦。最终女儿娟子继承了父亲的梦想。小说体现出作者对于生活中努力追梦平凡人的尊重与认同。
丁东亚构建了自我独特的叙述方法。他的小说语言唯美,情感细腻,南方地域气质浓烈。在似真似幻的氛围中,主人公的生活往往在过往与当下的穿插中坚韧推进下去。短篇小说《无人亮灯》采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讲述主人公“我”在意外怀孕、丈夫离世等诸多事件中的自我成长与情感归宿,中间穿插着女主人公的夫妻生活,曾经与姐姐、养父母的童年往事等等。当下发生的事件与过往的记忆融合在一起成为个人的悲喜自渡,孩子们庆祝生日的热闹场景为故事结尾留下了温暖的面向。短篇小说《狐狸在夜晚来临》的故事发生在湿润多雨的鹿角岛,全文以第二人称叙述“我”与樱桃、祁珊三人共同经营民宿的日常,仿若写信一般娓娓道来。小说看到了当下中年人的的亲密关系与情感纠葛,女主人公个人的家庭伤痛又不可避免地转移到下一代人身上。中篇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则以第一人称讲述生来身残的“我”领养了一只名为“瘦鬼”的小狗后的生活日常,同样也是“我”写给自己早逝孩子的一封书信。小说笔触柔和,一些片段近似散文,面对生活的残酷重负,一位失去孩子的柔弱母亲用人性的微光点亮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面对复杂变换的现世生活,陈春成、万雁等作家潜入生活情态的每个细微角落,又在边缘夹缝中打捞世道人心的流转,让小说叙事不断延宕的同时,人物的精神成长与生命感知也在故事体验的构建中鲜活起来。陈春成的中篇小说《秋水》主人公范圆圆是一位园林设计师。她在前往长沙的夜间航班上回想自己名字的来历,一路追寻自己姓名与长沙沅江的因缘。同时,在观看一集冷门谍战剧时,她意外发现剧中一个园林和自己曾经手过的一个方案惊人相似。于是她由长沙到常德多地辗转,逐步找寻那个和自己设计图纸相似的那个园林。小说以两条追寻的线索展开行文,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同样也是给主人公自己内心一个答案,刻画出她一路追寻疗愈,与内心和解的旅途故事。万雁中篇小说《布局》讲述了夏萤遭遇一次诈骗电话的经历,夏萤自认为一切处理得不留痕迹,但是最后丈夫邱天却知晓了一切,暗示了她的诈骗经历似乎是丈夫精心设计的“布局”。小说深入探讨了家庭、婚姻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揭示了现代人在情感和生活中的困境与挣扎,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陈旭红的中篇小说《阿弥渡》着笔女性成长与创伤疗愈。彭小庆的《溯流而上》以细腻笔触剖析了一位深陷婚姻围城的已婚女性面临一位男性朋友的邀约,从拒绝、动摇,到冲动、反思、冷静的全过程。樊芳的中短篇小说集《黄昏饮》是一部女性成长的现实题材。她以女性视角描述十位女主人公生活场域里的幽微与广阔,疼痛与喜悦,抵达命运,抵抗困境,重建寻常日子的秩序。十幅生活截面伸展在虚构与现实间,叙写离不了的人生缘、命运结和人间温情。
湖北作家用文字为不同身份角色的女性生活赋形,将她们内在精神的多种截面鲜活展示出来。与当下现实生活同频共振,互为镜像。在相互扶持与共同成长的旅途中,女性体现出坚韧的生命力量。王旭英的短篇小说《白案》以写实笔法讲述房东罗锦绣与单身母亲陈凤两人合开早点店,一起做生意的故事。其中勾连到她们各自的感情经历与人生境遇,书写两位单身女性在平凡生活中的相互理解,令人动容。她的短篇小说《对白》同样聚焦于女性成长与创伤疗愈。故事中的白玲与丈夫大吵一架后决定逃离原本的生活,偶然结识了热情爽朗的叶爱花。随着两人进一步了解,白玲了解到叶爱花也有自己难以言说的隐痛。两人彼此安慰,女性之间的相互共情与理解跃然纸上。章国梅短篇小说《南非耳钉》深刻探讨家庭、责任、坚韧、人性等主题。瞿丽丽面对巨额债务,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承担责任,她的坚韧不拔精神令人钦佩。小说同样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在困境面前,有人选择坚持与抗争,有人则逃避与放弃。这种对比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卡卡的短篇小说《归去来兮》讲述父亲因为罹患胰腺癌而濒临死亡,并要求土葬。“我”和丈夫去医院和家人轮流陪护父亲,随后去往高山上的殡仪馆看护灵柩。在送葬的路上,向来薄凉少言的“我”向父亲吐露了一连串自己长久以来的心声,书写出一个家庭内部面对亲人离世的种种挣扎与和解。她的短篇小说《第二盆茉莉》中,作为花店老板娘的秦莎因楼上漏水一事牵连起一连串的家庭成员矛盾。家中装修房子的事情一再耽搁,找楼上邻居赔偿的事情也没有了下文。像女儿朵朵所说,阳台上那一盆存活已久的老桩茉莉也成了她自己的写照。
兔草的《大地之灯》讲述“我”在一次流产后,与新婚半年的丈夫离婚,并决定过居无定所的自由职业生活,一直在寻找答案。“我”去采访儿时的偶像翟静,她放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围绕家庭生活,却又因一次空难失去了儿子。大地之灯是她制作的艺术品,也承载着饱含无数内涵的希望。细腻的心理情感描写,以及“大地之灯”等富含象征意义的元素,共同塑造了主人公及翟静作为女性在创伤后的自我建构与成长。刘太白短篇小说《回声》通过主人公陈征的退休生活与心路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微妙,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反思。小说通过陈征与田云英的故事,探讨了人性、责任、情感与成长等主题。陈征在退休后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对田云英的愧疚与帮助,展现了他内心的善良与责任感,而田云英的坚韧独立则是对女性力量的颂扬。
2024年一部分中短篇小说同样深刻聚焦于婚恋情感与两性关系,直面当下不同代际人群复杂隐秘的情感世界,向着人性幽微深处不断开掘。刘浪短篇小说《乘筏远去》讲述了一个离婚的中年男人和一对准备分手的大学生情侣的爱情选择,不管何种选择,他们最终的走向都与曾经的爱情大相径庭,小说以此展现了一种情感困境,体现了作者对于婚姻爱情困境的本质思考。短篇小说《心血来潮》写一个男人跟妻子在外就餐时,突然心血来潮,不告而别,玩起了消失。刘浪的小说具有一种现代性,以偶然写必然,从而挖掘出现代社会的荒诞本质。而他在描摹了现实的困境之后,仍然能够散发出强大的主体性和理想主义色彩,让世界仍然能够走向重归美好的道路。
钱墨痕中篇小说《山海》讲述一对年轻夫妻步入职场后的婚姻生活。两人对彼此的欺骗、试探、较量与权衡散落文字四处,现代生活中的感情漩涡时时考验着他们,山与海也并未真正消弭隔阂,融合在一起。其短篇小说《月食》聚焦于“我”与女友步美相识后的生活日常,牵引出“梵高先生”樊家高职业追求的故事。江清明的中篇小说《半边月亮升起来》描绘了婚恋关系的复杂与情感痛点。华银生虽包揽家务,却因过去的横刀夺爱无法得到妻子任欣怡的谅解。短篇小说《天鹅湖》则结合婚恋情感与生态环境问题。石一鸣与李响因无子矛盾重重,准备离婚。在冷静期,两人前往天鹅湖游玩,拯救了一对受伤的天鹅,并发现湖泊因承包者来生的破坏而生态受损。夫妇决定与村民秋伯合作,恢复湖泊生态,使其成为人间福地。这一过程中,两人重归于好,一年后通过试管婴儿诞下龙凤胎。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生态环境的挑战与人的幸福之间的紧密联系。
总的来看,湖北作家深度内转,坚守灵魂阵地。无论是精神困境的表达,抑或是追寻自我的努力,都在推动着人们完成自我生命的重塑。他们的小说作品展现了不同个体的坚韧力量,以及自我对话、自我建构、自我成长的旅途。面对生活的某种无解答案,小说家们回答出一个个直面生存困境的不同方式,不仅成为透视现实生活转变的锚点,也同样给予读者面对生活的别样信心与力量。
三、创新技巧,先锋显现,塑造崭新态势
近年来,湖北文学如火如荼发展,在表达内容上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出新,书写新时代新时期人们的生命、生存、生活经历以及随之产生的新的情感与情绪体验,关注人的内心,书写时空经验,聚焦人的“记忆”,与时代同频成为了中短篇小说的重要特征。内容以外,作家们在叙事层面也逐渐使用新技巧,开展新局面,新角度的叙事、悬疑、科幻等元素的丰富展示,造成陌生化效果,在奇特的想象力书写浪漫与理想主义色彩,也为年度创作增添了先锋性的特征:2024年湖北中短篇小说于创作技巧与叙事元素上实现了创新的崭新态势。
针对叙事技巧的崭新应用,各个作家都体现各自个性化的特色,他们在自我的创作传统中融入新的创作血液,使湖北中短篇小说百花齐放而各具色彩。2024年,李修文创作势猛,一部长篇小说《猛虎下山》用“狂欢化叙事”暴露最深刻的人性,写尽小人物的主观斗争精神,并主张回归“人”的本身,在历史、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寻到稳定的平衡。同时,李修文中短篇小说也成果颇丰,他关注虚与实的边界,善于利用虚实的关系来打造文本的荒诞化特征,并用“狂欢化”的手段贴近人性最深层、最底层的状态,从而将人性最诚实地袒露。短篇小说《木棉或鲇鱼》游走于虚实之间,巧妙地把控了虚与实的关系,用丰富的想象力展示出独特的奇幻色彩。已五十多岁的于慧与老欧黄昏恋结婚并去岛上度假,岛上台风(台风名为木棉或鲇鱼)即将过境,于慧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小田。台风过境,于慧的内心也被掀起无数波澜。在岛上,小田戳穿于慧带老欧到岛上来就是为杀死他的秘密,两人试图用各种方式使老欧出事但未果,最后,老欧吃下小田准备的有毒的鱼,竟奇迹般恢复年轻。老欧表示这是自己修行的“八十一难”,于慧在又一次试图杀死老欧时,被油画砸晕,醒来时,记忆变得混乱,对于现状也十分迷茫。文本带有很强的荒诞主义特征,在虚实相间里展示神秘与奇幻色彩以及人物内心的挣扎,增强文本连续性及可读性。中篇小说《南国之春》采用回忆式的倒叙手法,以窘迫的中年人“我”为叙述者,因大雪被困家中,从而用《南国之春》这一笔记本引出记忆中的过去。为展示“人”的欲望,李修文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狂欢化叙事,在狂欢化的叙事里展示人物心灵的疯狂、释放与异化,人物面对生命流逝时所陷入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文本的叙事与艺术张力,使作品增添魔幻和荒诞的色彩。短篇小说《灵谷塔》围绕“骨灰盒”这一意象,展现荒诞的叙事,挖掘最本真的人性。在荒诞和无奈的故事书写里彰显人性的不同形状,从而展现文字巨大的艺术张力。
朱朝敏今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也独具一格,表达内容上,她广泛书写心灵的疗愈和自我的成长与建构,寻找迷茫的人们的解脱与心灵归处;创作技巧上,朱朝敏今年的几篇创作都加入悬疑的元素,故事中增加主角人物对于某一案件的探索或追寻,使文章呈现多个叙事层次,含蕴也就更加深远。朱朝敏的作品绝不脸谱化、概念化、简单化,而是用人性的复杂面袒露最真实的面向。其中篇小说《最先开的是鸽子花》《森林绿闪电》均在主线叙事里加入悬疑的案件元素,使案件真相的发现与人物内心的释然与解脱形成有生命力的互文。其中篇小说《鲸鱼沉默》以一位男性于一念为主视角讲述故事,于一念与妻子阙美真离婚之后回乡居住,在与朋友的相处中,牵出一桩案件,并通过父亲的回忆得知了阿依的故事。文本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鲸鱼这一意象富有朦胧感和浪漫感,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反省。
废斯人仍然坚持求新、出新的道路,特别的是,2024年其创作的部分中短篇小说抓住科幻文体,书写如今广受讨论的人工智能元素,并使科幻成为其内容载体,进而继续表达对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于人类未来的远望。《长江密码》故事开篇,“我”便被禁锢在监狱中。人类世界正在逐渐向着一个虚拟精准的V世界赖以生存。伴随着“我”的行动轨迹,“我”和明雅二人一步步在虚拟世界里发现破绽,不断寻找人类最本真的真实,也找出了V世界背后的操控之手。小说科幻色彩强烈,情节悬疑,步步推进,令人反思人工智能造成的人性荒芜。《退休之日》以即将从厂区退休的宋珍最后一天前往厂区上班为引,讲述她领养一只机械犬——阿水又与之分别的故事。同时,废斯人将目光放在儿童文学之上,用多种文体去叙写对于人性最真实、最坦诚的体悟,也表达对于最温暖人性的执着追求,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你好怪人》讲述患癌多年的“我”幻想自己背上长了一个鼓包,而愈加自卑。而一位好朋友的出现带领他重新认识自己,战胜病魔。最后他的背后长出一双翅膀,在云端自由翱翔。小说基调温暖,展现父子情谊的同时,也激励与病魔抗争的普通人勇敢追寻梦想,重新燃起对于生活的希望。
穆萨始终坚持创作的先锋姿态,他聚焦神秘性与复杂性,用文字展示常人多不太关注的新逻辑与新秩序,同时,善用意象,以锐利的笔触创造矛盾,又抵达人性深处,无不体现着作家客观理智的创作思维。穆萨短篇小说《洄游》叙写了一位中年画家坐火车携带妻儿一家四口回到故乡,与家人重聚见面后,最终与过往达成和解并走向平和的旅途。尽管已经成名成家,画家却恰如洄游鱼类一般被牵引着又回到自己青年时仓皇逃离的故土,发现曾经酗酒暴力的父亲早已变得身残少言。如穆萨在创作谈中所言:“回归这一行为,更像是一种自然法则,一种世间万物遵循的圆形轨迹。”小说细节精妙,更包含着父与子,先锋与传统,回归与出发等多重意涵。中篇小说《荒野》在远离人世的一处荒野,森鹿向妻子讲述起了自己八年前曾经参与过的一次户外森林穿越之旅。小说丝丝入扣,笔力强劲,不断解构重现出当年事件的真相,也勾连出人性的荒野地带。《猎人之死》以“我”与父母对于家乡大堐村猎人“老皇猫”死亡的不同记忆展开叙事,情节围绕着“老皇猫”的具体死亡细节展开。小说围绕“猎人之死”,串联起过往与现实,城市与村庄,多种记忆的矛盾悖反赋予小说独特的品质,也让人对于记忆本身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蛇》小说主题多义神秘,以客观冷静的语气记录下一个捕蛇者的言谈行动与内心故事。
整体来看湖北作家2024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作家们有意识地追寻时间记忆,去探索人的大脑与内心,书写内心底层创伤与情感记忆,寻求疗愈与崭新的自我建构。悬疑、案件等要素成为作家们塑造情节、丰富叙事、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在人物与历史记忆中书写人性,在案件真相查明的过程中洞察社会现实。
班宇《飞鸟与地下》呈现出较强的先锋性创作特征,它以爱情故事为外壳,不断用回忆式叙事塑造出不同层次的内涵。“我”与小柳自幼相识,高中毕业时曾热烈追求过小柳但无果,小柳离婚之后,我俩有了新的交集。文本中,作者回溯叙事“我”和小柳的童年以及父辈的相关故事,故事贯穿两个代际,书写父辈与子辈。班宇的创作依然体现较强的先锋性,文中对于歌曲、歌词的应用与人物的情感进度及情节的进行形成了互文性的效果。刘浪中篇小说《走河》讲述了马氏三兄弟因姐姐马琴失踪而展开的复仇并探寻真相的故事,总体来说,小说利用马琴的失踪使得故事充满悬念,随着行文的深入,真相也一步一步跃然纸上。通过马氏三兄弟寻仇和探寻真相的过程,小说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和矛盾,同时,小说也涉及到了家庭亲情、赌博、复仇等多方面的问题,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孙建勇短篇小说《安知》以鄂东为背景,通过“我”和老李两位文史工作者对一百多岁的“古怪爷”所说的“Pan zhi”这两个音节含义的理解过程,多角度拼接出主人公精彩传奇的人生履历,悬念迭起,反转不断,开放式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没有真相,只存在着一个道理。李文锋短篇小说《雪泥鸿爪》开篇叙写主人公郭百伶去位于郊区的科目二训练场练车,通过教练与一众学员们去聚餐而引出了一家餐厅的老板——雪梅嫂子。她家庭的悲惨遭遇似乎与教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尾处雪梅那一抹诡异的笑意让读者与郭百伶一样惊诧不已,原来故事真相如雪泥鸿爪一般早就有迹可循。
湖北中短篇小说一直保持着与时代共振的脚步,在内容上与创作技巧上共同进步,“60后”“70后”“80后”作家也都展现出个性化的创作姿态。“60后”的晓苏、普玄等坚持书写城乡现实,其作品体现着强烈的在地感与责任感,将历史、现实与想象等融合贯通,书写当今时代的典型人物;“70后”的李修文、朱朝敏、别鸣等作家,将人性的多重面向袒露展示,深挖人类的最本真内心,同时不断采用新的叙事元素,建构文本的叙事层次,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而饱满充实,丰富读者阅读接受的体验;“80后”的宋小词、钱墨痕、丁东亚等作家聚焦最细微的人类情绪与情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人类的社会性特质,在最细微之处以小见大;“90后”的穆萨、废斯人、刘浪等亦展现新逻辑,书写新秩序,展现出向上的创新尽头。2024年,《长江文艺》联合《芳草》杂志开设“新鄂军”栏目,每期同步推出一位湖北新锐作家,并约请评论家撰写推介文章,先后推出了倪江、废斯人、别鸣、穆萨、兔草、刘浪等6位湖北青年作家的短篇小说佳作并配发评论文章。各个代际的作家们用文字创造、捕捉不同的时间记忆与空间体验,共同构建出湖北文学空间,在强劲的势头下一路高歌。
“十四五”以来,湖北文学创作生产景象繁荣,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当代文学小说佳作。中短篇小说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体现出多元发展态势。小说创作主体更加多样,表现空间的边界不断拓展。在文化产业的创新驱动与数字化转型被重要强调的当下,AI等新兴数字技术也在不断重塑小说创作的生态格局。“科幻叙事”“跨界写作”“跨文体写作”等诸多现象都在文学现场不断发生。
回首2024年湖北文坛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作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呼应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与民生问题,在各自最为熟悉切身的领域深度掘进的同时,又融入创新性与先锋型元素不断突破,留下了诸多可圈可点的个人佳作,成就了硕实累累,异彩纷呈的创作现场。其中既有向内对于人类主体灵魂的深刻挖掘,更有向外的现实关怀与历史视野,更不乏科幻文学的先锋叙事,读来各有洞见,收获满满。期待未来他们在文学实践上不断推陈出新,从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蓬勃发展的社会现实中汲取养分,创作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与文化自觉的中短篇小说精品。
来源:
作者:
陈国和 徐燕琦 崔珂 周浪
发布时间:
2025-09-11
2024年,湖北作家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共情力,以及极具个性特色的艺术风格为中短篇小说创作注入源头活水,亦在多个维度不断创新,不少作品被《人民文学》《收获》《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知名期刊发表或转载,整体呈现出稳健且强劲的势头。创作内容上,湖北作家们仍然在关切现实的道路上深耕,并做出“向内求”的精准转向,在以往关注人物心理的基础上,书写文学治愈的崭新路径。不少作家立足城乡,聚焦现实,以现实为锚点,通过不同层次的文化记忆打造本真的城、乡以及城乡过渡的边界。此外,湖北作家们着眼于精微的心理,从人物心理的多角度刻画,到寻找治愈的文学出口,并致力于人的自我建构与精神成长。创作形式上,作家们纷纷将悬疑、科幻等元素应用于情节的构建,通过奇特的想象力以及时空或情节的变形来创造陌生化的效果,体现先锋性的同时,对于人性与人真实的本心做了更深入的探讨及剖析,现代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尽显。从具体宏观的地域,到人物微小却磅礴的内心,丰富的空间书写展示出真诚的本土叙事与创作态度。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把握时代脉搏与旋律,如何书写新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怎样体悟当代人的心理幽微,并依靠文字寻找灵魂的出口,以及如何做好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连贯?这些在时代脚步下显得日益重要的课题,也在湖北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得到一一回应,湖北作家们用敏锐的文学创作态度与强烈的文学责任感,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共同建构湖北文学时空。
一、立足城乡,聚焦现实,夯实本土叙事
2024年湖北省作家创作依然承袭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作家群体始终以深切的现实主义目光审视复杂的社会现实,展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城乡书写作为主流题材之一,在本年的文学创作之中表现突出,湖北作家在城乡融合中书写着广泛的社会真实,在寻常之中找寻温情和力量,在现实之中追求生活本真。湖北作家们聚焦现实,留心时代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既宏观地书写着历史图景,也在细微之处观摩普通平凡的底层生活。在时代进程中,作家们笔下的都市、乡村以及城乡之间的中间地带共同承载着武汉本土化的文学记忆,都市生活、乡村建设、传统与现代的割裂与联系等等题材一齐勾勒出湖北真实的文学时空。
湖北作家立足城乡,关注都市人情、乡村变迁及城乡流动群体,通过广泛取材,全面呈现社会历史图景。总体来看,作家们以关切的态度书写着人生百态,剖析真实的人性和社会心理,用文学在社会中传递着一抹温情,展现城市生活的代际差异与多元感悟。普玄中篇小说《赤兔》以第三人称和“我”——一个自闭症患者的叙述视角相交错,讲述爷爷对于自闭症孙子从光宗耀祖到运动员到能自理就好这样不断变化的期待和要求,阐释亲情的力量与代际之间的相互观照。“我”的玩具和自行车都叫“赤兔”,爷爷也总叫“我”赤兔,借助于古典历史故事,“赤兔”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称号饱含着爷爷对“我”的期待和爱意,多视角的叙事和细节描写也展示着关爱、亲情、疾病、力量、挣扎等多重主题。中篇小说《赤兔告别》与《赤兔》同样,以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门栓为中心展开,讲述茉莉和门栓以及他们周边的成年人的故事,故事探讨告别的不同内涵,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人与家庭的矛盾等等,通过多线的叙事描述出各位主人公的挣扎和成长。古代与现今两个时空交错叙事是小说的主要特征,在对于历史中赤兔马的书写中,作者对于虚和实很好地把控住,从而实现多个主题的交相辉映。别鸣《豹隐口》深具内涵,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鲁鸿新及其儿子的生活轨迹,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小说也通过鲁跃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当代青年在城市中的奋斗与挣扎,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选择。何存中短篇小说《过有“群”的生活》讲述了绰号“副群主”的赵主任退休后的生活点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年司机对自己生活的重新规划,这与当下部分提倡“躺平”“佛系”的青年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查俊华短篇小说《雪夜》讲述了退休后去县气象局当门卫的老赵在疫情肆虐之际收留了一个陌生女子,两人随后共同生活在了一起。小说故事情节张弛有度,突出描绘了当下城市独居老人的生活现状。
乡村生活是湖北作家关注的重点,力求在乡村这个具备典型意义的地界中探讨社会与人性,这也是作家突出乡土文化的一种倾向选择。晓苏《乡村兽医》通过乔永德的人生转变,展现了善恶有报的主题,以及人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希望。晓苏以寓言化的笔法,将乔永德的故事呈现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他通过荒诞的叙述风格和黑色幽默的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乡村世界,让读者在感受人性的复杂与多元的同时,也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说探讨了人性、命运与社会,它让我们看到,在困境中坚持善良与正义,终将迎来人生的转机与希望。冯光棋的短篇小说《桶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卷,通过一粒灰这一角色,展现了普通人在面对生活琐事时的微妙心理和情绪变化。通过桶灯这一小物件,巧妙地串联起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使得故事紧凑而富有张力。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琐碎,但却真实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丁东亚中篇小说《雨必将落下》讲述了发生在豫东平原的姑庵庄的故事,以作为家中老二的余老爹收到母亲托梦后,自己坚持为母亲立碑一事为引子展开。小说叙述干净简洁,取材于乡村人群的日常生活。余老爹为了亲朋子孙与村庄邻里操心不断,并勾连出村庄中的种种人事纠葛与家长里短。故事结尾的一场大雨冲刷而下,与中原大地上发生的一切相互见证。
城乡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空间上的流动,在城与乡的互动之间实现人与时空的重构,加上城乡之间的中间地界,作家们建构起了广泛关联的文学时空版图。回乡、离乡的叙述模式成为作家书写社会、历史、空间以及人性的文学表达,展现出人在离去与归来过程中的漂泊游离的心理。将城乡差异放置于同一时空之中,游离于城乡之间的群体成为感受城乡差异的主体,通过城与乡的差异对比展现真实的社会,也更加突出湖北本土化叙事特点。刘益善中篇小说《迟鱼人》写农民李水生为了儿子努力在武汉城区扎根的故事,作品描写底层人民的局限性,但又描写其努力踏实、勤劳肯干的品质,小说情节展示着城乡人民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善良与温情,对于武汉空间的描写细致入微,对于武汉当地风土人情展现地淋漓尽致。朱朝敏中篇小说《鹦鹉》以“我”黄薇薇的视角讲述武俊从离乡到不归乡的生命历程。作者多采用侧面描写,通过不同人的叙述完成武俊的形象塑造,在他人的口中,武俊人品和道德均有问题,但作者只是客观展示,并未做出道德评判,在文本的结尾慢慢将武俊的真实为人展示出来。武俊这样的传统意义上“凤凰男”的形象并没有被作者进行道德意义上的评判,对于家乡的不再返回是他的决定,正如其父辈被赶到孤岛,空间上的孤岛正如武俊的心灵空间。作者深挖人性深处,关注到农村发展过程中肉体和精神的贫困与症结,目光深刻、深远。陈刚的《卖声音的故事》以中州地区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明江到华南公司赴任后的经历,揭示了职场中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也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周芳的短篇小说《青鸟》讲述了发生在矿区的故事。小说中青鸟是一个隐喻,它象征着人们心中的希望、幸福和梦想。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矿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仍然坚持内心的纯真与梦想。通过青鸟这一意象的塑造,小说传达了对于梦想、希望和幸福的执着追求。
底层人物是湖北作家笔下最为普遍的人物群像,作家们在书写社会问题和现实困境的同时,通过底层人物努力为生活而拼搏奋斗的故事,展现出底层人物身上不凡的精神力量和人性光辉。宋小词的中篇小说《超级月亮》讲述覃召灯为获得姐姐的三十万,与好友高长江策划生子计划,伪装成富二代接近公司女性。经历内心挣扎后,覃召灯放弃计划,选择真诚,最终与叶问芸共赏超级月亮,获得心灵解脱。短篇小说《小宴》通过生活化的叙事讲述我(文一蓉)、丈夫老董和战友裴杰珍贵细腻的友情。刘益善中篇小说《曾店街的老女》讲述曾家店20世纪80年代时,一个叫老女的女孩的传奇故事。刘浪短篇小说《天下宴席》讲述“我”作为新郎的小学同学参加一场婚礼的经历。小说荒诞冷峻,但是却直击人心,这种弥漫在文本内部的荒诞性和黑色幽默呈现出社会最真实又荒凉的群像。谭岩短篇小说《新年快乐》讲述了外卖员郭大强在外卖订单越来越少,工作越来越不顺利的情况下,在新年的最后一天,却感受到儿子、交警母子二人等的关怀,并决定向他人提供帮助,将幸福传递下去。文本展示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与人性最纯真的善良品质,在叙事上作者刻画了武汉地理空间,语言上亦有武汉的本土风味。王旭英短篇小说《豆腐礼》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尽管生活困难、物资困窘,“我们家”的四个女孩子最终还是将六个鸡蛋送给隔壁家的奶奶作为“豆腐礼”。小说叙事自由舒展,娓娓道来,赋予四姐妹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并将送“豆腐礼”的前后因果与情节对话叙述得有声有色,凸显出农村邻里之间可贵的互助情谊。张丹短篇小说《春回大地》通过主人公黄爱英的视角,展现了她在都市中的生存挣扎与人性温暖。黄爱英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互助,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传统与现代的交流碰撞成为时代之问,传统文化何去何从,面对新的文化又该如何取舍,湖北作家身处在迅速变革的时代,对于现实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他们也在用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寻找传统与现代接轨的答案。马南短篇小说《戏台》着眼于传统艺术在当今时代的转变和困境,以一位剧团团长老祝为中心,讲述了老祝的生活经历和内心转变。小说展现了传统艺术的衰落,赞扬了老祝对传统艺术的坚守的精神,同时也通过老祝的复出,我们看到了戏剧艺术的复兴希望。程时钿的短篇小说《朱记木匠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木匠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挣扎,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朱记木匠坊的重建和竹琻的心理健康工作室计划不仅为家族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是新时代不断推进的主题,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实现,湖北作家亲身处在变化的环境之中,目睹社会事业如火如荼地建设,无不将自己对新时代的感受倾注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在展现新时代变化的同时,也在积极传达对人性真善美的歌颂,赞美劳动人民的朴实与纯真。晓苏的《村标》以小见大,通过油菜坡村设计修建村标这一事件,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的崭新面貌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同时,小说也揭示了乡村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挑战,如村民的卫生观念、村庄的形象建设等。晓苏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乡村世界。小说不仅具有当下性、现实性和批判性,更寄托了作者对乡村振兴的深沉反思与美好期望。毕文清(泥北)的短篇小说《主播芳草》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小说,通过描绘芳草这一农村女性的日常生活与直播经历,展现了当代农村生活的面貌以及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适应与成长。小说通过芳草的直播经历,探讨了互联网经济对农村生活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在时代变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引发读者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一个普通农村女性的描绘,展现了当代农村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敖维的短篇小说《老布》通过父亲进城找老布告状这一事件,串联起了一系列关于乡村变迁、人情世故和父子情感的故事。查俊华的短篇小说《乡村小河长》成功塑造了时代变革中的村干部木森的形象,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发展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状况,同时也展现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引人深思。谭岩的中篇小说《乡村旅游》体现了对基层干部的亲切关怀,也体现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尽管遇到暂时的挫折,但总有光辉明亮的未来。
总的来看,湖北作家始终坚持以社会现实为锚点,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肩负起文学书写的使命,力图从现实与生活之中找寻人性本真的力量。城乡作为湖北作家叙述的重要载体,立足于荆楚本土化的地域文化特征,无论是城市霓虹,亦或是乡土烟尘,湖北作家始终贯穿着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通过书写这片土地上的人与物,囊括城与乡以及城乡边界之间的中间地带,湖北作家正一步步实现人与时空的文学建构,从而打造湖北最为深刻且真实的文学时空。
二、深度内转,文学疗愈,建构精神成长
在书写城乡生活的细微日常背后,湖北作家们更面向人心深处寻求叙事资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层的人们精神成长,自我救赎的命题在他们笔下有了更加生动的诉说与叙写。以朱朝敏、废斯人、丁东亚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向着现世生活与精神家园多面呈现,解锁人内心深处一连串的情感符码,书写了建构自我与精神成长的可贵生命经验,从而让小说有了不断重读与体悟的巨大空间。
朱朝敏延续其一贯的书写风格,直面当下女性的心灵感受与情感困境,用文字见证了一代人在现实困境中的挣扎与和解。中篇小说《最先开的是鸽子花》是一个主人公于不断梦魇中返乡并在一系列波折里自我疗愈的故事。小说展示了残酷生死间人类的自我挣扎与自我疗愈,在严谨的叙事逻辑里展现底层的心理困顿与挣扎,凸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细腻的文字水平。中篇小说《我们去乌斯怀亚吧》讲述“我”路芙蓉受高中同学毛珠穆感染,决定面对自己,一切重新开始的治愈故事。小说用满怀希望的笔触鼓励人类心灵修复,饱含温情。中篇小说《森林绿闪电》通过一个案件勾连好几个人物,讲述人性,亦讲心结与自我治愈。
废斯人的小说题材广阔,探析现代人的各色心灵世界,将种种人群的生存状态都纳入笔端。中篇小说《回收村庄》的故事背景放置在大别山山区。秦叔这个主人公从报纸上的平民英雄变为身陷囹圄的罪犯,再到出狱后的种种选择与变化,诸多反省,救赎与成长都折射在他回收村庄的具体行动中。小说包含多处插叙,融入了意识流等现代派技法。短篇小说《笔录》中祖辈与孙辈之间互为镜像,相互照应,展现出女性之间的互助情谊与创伤疗愈。短篇小说《父子拳》书写父子亲情与自我疗愈。小说主人公林羽的父亲从小离他远去,长期不见踪影。林羽多年流血流汗不断练习拳击,只为向父亲脸上狠狠来上一拳去复仇。然而当他站在父亲对面出拳的那一刻,才意识到对面除了父亲,还有那个委屈、痛苦、纠结的自己。那一场父子拳后,林羽从对于父亲的恨意到达了对于自己内心的救赎与和解。两人之间割舍不断的亲情也驱使着林羽走向更好的职业道路。《保持飞行的姿势》主人公李强日常在高空刷玻璃为生。尽管饱经失败与挫折,他却始终不放弃自己在高空中飞翔的梦。最终女儿娟子继承了父亲的梦想。小说体现出作者对于生活中努力追梦平凡人的尊重与认同。
丁东亚构建了自我独特的叙述方法。他的小说语言唯美,情感细腻,南方地域气质浓烈。在似真似幻的氛围中,主人公的生活往往在过往与当下的穿插中坚韧推进下去。短篇小说《无人亮灯》采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讲述主人公“我”在意外怀孕、丈夫离世等诸多事件中的自我成长与情感归宿,中间穿插着女主人公的夫妻生活,曾经与姐姐、养父母的童年往事等等。当下发生的事件与过往的记忆融合在一起成为个人的悲喜自渡,孩子们庆祝生日的热闹场景为故事结尾留下了温暖的面向。短篇小说《狐狸在夜晚来临》的故事发生在湿润多雨的鹿角岛,全文以第二人称叙述“我”与樱桃、祁珊三人共同经营民宿的日常,仿若写信一般娓娓道来。小说看到了当下中年人的的亲密关系与情感纠葛,女主人公个人的家庭伤痛又不可避免地转移到下一代人身上。中篇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则以第一人称讲述生来身残的“我”领养了一只名为“瘦鬼”的小狗后的生活日常,同样也是“我”写给自己早逝孩子的一封书信。小说笔触柔和,一些片段近似散文,面对生活的残酷重负,一位失去孩子的柔弱母亲用人性的微光点亮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面对复杂变换的现世生活,陈春成、万雁等作家潜入生活情态的每个细微角落,又在边缘夹缝中打捞世道人心的流转,让小说叙事不断延宕的同时,人物的精神成长与生命感知也在故事体验的构建中鲜活起来。陈春成的中篇小说《秋水》主人公范圆圆是一位园林设计师。她在前往长沙的夜间航班上回想自己名字的来历,一路追寻自己姓名与长沙沅江的因缘。同时,在观看一集冷门谍战剧时,她意外发现剧中一个园林和自己曾经手过的一个方案惊人相似。于是她由长沙到常德多地辗转,逐步找寻那个和自己设计图纸相似的那个园林。小说以两条追寻的线索展开行文,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同样也是给主人公自己内心一个答案,刻画出她一路追寻疗愈,与内心和解的旅途故事。万雁中篇小说《布局》讲述了夏萤遭遇一次诈骗电话的经历,夏萤自认为一切处理得不留痕迹,但是最后丈夫邱天却知晓了一切,暗示了她的诈骗经历似乎是丈夫精心设计的“布局”。小说深入探讨了家庭、婚姻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揭示了现代人在情感和生活中的困境与挣扎,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陈旭红的中篇小说《阿弥渡》着笔女性成长与创伤疗愈。彭小庆的《溯流而上》以细腻笔触剖析了一位深陷婚姻围城的已婚女性面临一位男性朋友的邀约,从拒绝、动摇,到冲动、反思、冷静的全过程。樊芳的中短篇小说集《黄昏饮》是一部女性成长的现实题材。她以女性视角描述十位女主人公生活场域里的幽微与广阔,疼痛与喜悦,抵达命运,抵抗困境,重建寻常日子的秩序。十幅生活截面伸展在虚构与现实间,叙写离不了的人生缘、命运结和人间温情。
湖北作家用文字为不同身份角色的女性生活赋形,将她们内在精神的多种截面鲜活展示出来。与当下现实生活同频共振,互为镜像。在相互扶持与共同成长的旅途中,女性体现出坚韧的生命力量。王旭英的短篇小说《白案》以写实笔法讲述房东罗锦绣与单身母亲陈凤两人合开早点店,一起做生意的故事。其中勾连到她们各自的感情经历与人生境遇,书写两位单身女性在平凡生活中的相互理解,令人动容。她的短篇小说《对白》同样聚焦于女性成长与创伤疗愈。故事中的白玲与丈夫大吵一架后决定逃离原本的生活,偶然结识了热情爽朗的叶爱花。随着两人进一步了解,白玲了解到叶爱花也有自己难以言说的隐痛。两人彼此安慰,女性之间的相互共情与理解跃然纸上。章国梅短篇小说《南非耳钉》深刻探讨家庭、责任、坚韧、人性等主题。瞿丽丽面对巨额债务,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承担责任,她的坚韧不拔精神令人钦佩。小说同样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在困境面前,有人选择坚持与抗争,有人则逃避与放弃。这种对比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卡卡的短篇小说《归去来兮》讲述父亲因为罹患胰腺癌而濒临死亡,并要求土葬。“我”和丈夫去医院和家人轮流陪护父亲,随后去往高山上的殡仪馆看护灵柩。在送葬的路上,向来薄凉少言的“我”向父亲吐露了一连串自己长久以来的心声,书写出一个家庭内部面对亲人离世的种种挣扎与和解。她的短篇小说《第二盆茉莉》中,作为花店老板娘的秦莎因楼上漏水一事牵连起一连串的家庭成员矛盾。家中装修房子的事情一再耽搁,找楼上邻居赔偿的事情也没有了下文。像女儿朵朵所说,阳台上那一盆存活已久的老桩茉莉也成了她自己的写照。
兔草的《大地之灯》讲述“我”在一次流产后,与新婚半年的丈夫离婚,并决定过居无定所的自由职业生活,一直在寻找答案。“我”去采访儿时的偶像翟静,她放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围绕家庭生活,却又因一次空难失去了儿子。大地之灯是她制作的艺术品,也承载着饱含无数内涵的希望。细腻的心理情感描写,以及“大地之灯”等富含象征意义的元素,共同塑造了主人公及翟静作为女性在创伤后的自我建构与成长。刘太白短篇小说《回声》通过主人公陈征的退休生活与心路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微妙,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反思。小说通过陈征与田云英的故事,探讨了人性、责任、情感与成长等主题。陈征在退休后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对田云英的愧疚与帮助,展现了他内心的善良与责任感,而田云英的坚韧独立则是对女性力量的颂扬。
2024年一部分中短篇小说同样深刻聚焦于婚恋情感与两性关系,直面当下不同代际人群复杂隐秘的情感世界,向着人性幽微深处不断开掘。刘浪短篇小说《乘筏远去》讲述了一个离婚的中年男人和一对准备分手的大学生情侣的爱情选择,不管何种选择,他们最终的走向都与曾经的爱情大相径庭,小说以此展现了一种情感困境,体现了作者对于婚姻爱情困境的本质思考。短篇小说《心血来潮》写一个男人跟妻子在外就餐时,突然心血来潮,不告而别,玩起了消失。刘浪的小说具有一种现代性,以偶然写必然,从而挖掘出现代社会的荒诞本质。而他在描摹了现实的困境之后,仍然能够散发出强大的主体性和理想主义色彩,让世界仍然能够走向重归美好的道路。
钱墨痕中篇小说《山海》讲述一对年轻夫妻步入职场后的婚姻生活。两人对彼此的欺骗、试探、较量与权衡散落文字四处,现代生活中的感情漩涡时时考验着他们,山与海也并未真正消弭隔阂,融合在一起。其短篇小说《月食》聚焦于“我”与女友步美相识后的生活日常,牵引出“梵高先生”樊家高职业追求的故事。江清明的中篇小说《半边月亮升起来》描绘了婚恋关系的复杂与情感痛点。华银生虽包揽家务,却因过去的横刀夺爱无法得到妻子任欣怡的谅解。短篇小说《天鹅湖》则结合婚恋情感与生态环境问题。石一鸣与李响因无子矛盾重重,准备离婚。在冷静期,两人前往天鹅湖游玩,拯救了一对受伤的天鹅,并发现湖泊因承包者来生的破坏而生态受损。夫妇决定与村民秋伯合作,恢复湖泊生态,使其成为人间福地。这一过程中,两人重归于好,一年后通过试管婴儿诞下龙凤胎。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生态环境的挑战与人的幸福之间的紧密联系。
总的来看,湖北作家深度内转,坚守灵魂阵地。无论是精神困境的表达,抑或是追寻自我的努力,都在推动着人们完成自我生命的重塑。他们的小说作品展现了不同个体的坚韧力量,以及自我对话、自我建构、自我成长的旅途。面对生活的某种无解答案,小说家们回答出一个个直面生存困境的不同方式,不仅成为透视现实生活转变的锚点,也同样给予读者面对生活的别样信心与力量。
三、创新技巧,先锋显现,塑造崭新态势
近年来,湖北文学如火如荼发展,在表达内容上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出新,书写新时代新时期人们的生命、生存、生活经历以及随之产生的新的情感与情绪体验,关注人的内心,书写时空经验,聚焦人的“记忆”,与时代同频成为了中短篇小说的重要特征。内容以外,作家们在叙事层面也逐渐使用新技巧,开展新局面,新角度的叙事、悬疑、科幻等元素的丰富展示,造成陌生化效果,在奇特的想象力书写浪漫与理想主义色彩,也为年度创作增添了先锋性的特征:2024年湖北中短篇小说于创作技巧与叙事元素上实现了创新的崭新态势。
针对叙事技巧的崭新应用,各个作家都体现各自个性化的特色,他们在自我的创作传统中融入新的创作血液,使湖北中短篇小说百花齐放而各具色彩。2024年,李修文创作势猛,一部长篇小说《猛虎下山》用“狂欢化叙事”暴露最深刻的人性,写尽小人物的主观斗争精神,并主张回归“人”的本身,在历史、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寻到稳定的平衡。同时,李修文中短篇小说也成果颇丰,他关注虚与实的边界,善于利用虚实的关系来打造文本的荒诞化特征,并用“狂欢化”的手段贴近人性最深层、最底层的状态,从而将人性最诚实地袒露。短篇小说《木棉或鲇鱼》游走于虚实之间,巧妙地把控了虚与实的关系,用丰富的想象力展示出独特的奇幻色彩。已五十多岁的于慧与老欧黄昏恋结婚并去岛上度假,岛上台风(台风名为木棉或鲇鱼)即将过境,于慧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小田。台风过境,于慧的内心也被掀起无数波澜。在岛上,小田戳穿于慧带老欧到岛上来就是为杀死他的秘密,两人试图用各种方式使老欧出事但未果,最后,老欧吃下小田准备的有毒的鱼,竟奇迹般恢复年轻。老欧表示这是自己修行的“八十一难”,于慧在又一次试图杀死老欧时,被油画砸晕,醒来时,记忆变得混乱,对于现状也十分迷茫。文本带有很强的荒诞主义特征,在虚实相间里展示神秘与奇幻色彩以及人物内心的挣扎,增强文本连续性及可读性。中篇小说《南国之春》采用回忆式的倒叙手法,以窘迫的中年人“我”为叙述者,因大雪被困家中,从而用《南国之春》这一笔记本引出记忆中的过去。为展示“人”的欲望,李修文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狂欢化叙事,在狂欢化的叙事里展示人物心灵的疯狂、释放与异化,人物面对生命流逝时所陷入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文本的叙事与艺术张力,使作品增添魔幻和荒诞的色彩。短篇小说《灵谷塔》围绕“骨灰盒”这一意象,展现荒诞的叙事,挖掘最本真的人性。在荒诞和无奈的故事书写里彰显人性的不同形状,从而展现文字巨大的艺术张力。
朱朝敏今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也独具一格,表达内容上,她广泛书写心灵的疗愈和自我的成长与建构,寻找迷茫的人们的解脱与心灵归处;创作技巧上,朱朝敏今年的几篇创作都加入悬疑的元素,故事中增加主角人物对于某一案件的探索或追寻,使文章呈现多个叙事层次,含蕴也就更加深远。朱朝敏的作品绝不脸谱化、概念化、简单化,而是用人性的复杂面袒露最真实的面向。其中篇小说《最先开的是鸽子花》《森林绿闪电》均在主线叙事里加入悬疑的案件元素,使案件真相的发现与人物内心的释然与解脱形成有生命力的互文。其中篇小说《鲸鱼沉默》以一位男性于一念为主视角讲述故事,于一念与妻子阙美真离婚之后回乡居住,在与朋友的相处中,牵出一桩案件,并通过父亲的回忆得知了阿依的故事。文本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鲸鱼这一意象富有朦胧感和浪漫感,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反省。
废斯人仍然坚持求新、出新的道路,特别的是,2024年其创作的部分中短篇小说抓住科幻文体,书写如今广受讨论的人工智能元素,并使科幻成为其内容载体,进而继续表达对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于人类未来的远望。《长江密码》故事开篇,“我”便被禁锢在监狱中。人类世界正在逐渐向着一个虚拟精准的V世界赖以生存。伴随着“我”的行动轨迹,“我”和明雅二人一步步在虚拟世界里发现破绽,不断寻找人类最本真的真实,也找出了V世界背后的操控之手。小说科幻色彩强烈,情节悬疑,步步推进,令人反思人工智能造成的人性荒芜。《退休之日》以即将从厂区退休的宋珍最后一天前往厂区上班为引,讲述她领养一只机械犬——阿水又与之分别的故事。同时,废斯人将目光放在儿童文学之上,用多种文体去叙写对于人性最真实、最坦诚的体悟,也表达对于最温暖人性的执着追求,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你好怪人》讲述患癌多年的“我”幻想自己背上长了一个鼓包,而愈加自卑。而一位好朋友的出现带领他重新认识自己,战胜病魔。最后他的背后长出一双翅膀,在云端自由翱翔。小说基调温暖,展现父子情谊的同时,也激励与病魔抗争的普通人勇敢追寻梦想,重新燃起对于生活的希望。
穆萨始终坚持创作的先锋姿态,他聚焦神秘性与复杂性,用文字展示常人多不太关注的新逻辑与新秩序,同时,善用意象,以锐利的笔触创造矛盾,又抵达人性深处,无不体现着作家客观理智的创作思维。穆萨短篇小说《洄游》叙写了一位中年画家坐火车携带妻儿一家四口回到故乡,与家人重聚见面后,最终与过往达成和解并走向平和的旅途。尽管已经成名成家,画家却恰如洄游鱼类一般被牵引着又回到自己青年时仓皇逃离的故土,发现曾经酗酒暴力的父亲早已变得身残少言。如穆萨在创作谈中所言:“回归这一行为,更像是一种自然法则,一种世间万物遵循的圆形轨迹。”小说细节精妙,更包含着父与子,先锋与传统,回归与出发等多重意涵。中篇小说《荒野》在远离人世的一处荒野,森鹿向妻子讲述起了自己八年前曾经参与过的一次户外森林穿越之旅。小说丝丝入扣,笔力强劲,不断解构重现出当年事件的真相,也勾连出人性的荒野地带。《猎人之死》以“我”与父母对于家乡大堐村猎人“老皇猫”死亡的不同记忆展开叙事,情节围绕着“老皇猫”的具体死亡细节展开。小说围绕“猎人之死”,串联起过往与现实,城市与村庄,多种记忆的矛盾悖反赋予小说独特的品质,也让人对于记忆本身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蛇》小说主题多义神秘,以客观冷静的语气记录下一个捕蛇者的言谈行动与内心故事。
整体来看湖北作家2024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作家们有意识地追寻时间记忆,去探索人的大脑与内心,书写内心底层创伤与情感记忆,寻求疗愈与崭新的自我建构。悬疑、案件等要素成为作家们塑造情节、丰富叙事、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在人物与历史记忆中书写人性,在案件真相查明的过程中洞察社会现实。
班宇《飞鸟与地下》呈现出较强的先锋性创作特征,它以爱情故事为外壳,不断用回忆式叙事塑造出不同层次的内涵。“我”与小柳自幼相识,高中毕业时曾热烈追求过小柳但无果,小柳离婚之后,我俩有了新的交集。文本中,作者回溯叙事“我”和小柳的童年以及父辈的相关故事,故事贯穿两个代际,书写父辈与子辈。班宇的创作依然体现较强的先锋性,文中对于歌曲、歌词的应用与人物的情感进度及情节的进行形成了互文性的效果。刘浪中篇小说《走河》讲述了马氏三兄弟因姐姐马琴失踪而展开的复仇并探寻真相的故事,总体来说,小说利用马琴的失踪使得故事充满悬念,随着行文的深入,真相也一步一步跃然纸上。通过马氏三兄弟寻仇和探寻真相的过程,小说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和矛盾,同时,小说也涉及到了家庭亲情、赌博、复仇等多方面的问题,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孙建勇短篇小说《安知》以鄂东为背景,通过“我”和老李两位文史工作者对一百多岁的“古怪爷”所说的“Pan zhi”这两个音节含义的理解过程,多角度拼接出主人公精彩传奇的人生履历,悬念迭起,反转不断,开放式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没有真相,只存在着一个道理。李文锋短篇小说《雪泥鸿爪》开篇叙写主人公郭百伶去位于郊区的科目二训练场练车,通过教练与一众学员们去聚餐而引出了一家餐厅的老板——雪梅嫂子。她家庭的悲惨遭遇似乎与教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尾处雪梅那一抹诡异的笑意让读者与郭百伶一样惊诧不已,原来故事真相如雪泥鸿爪一般早就有迹可循。
湖北中短篇小说一直保持着与时代共振的脚步,在内容上与创作技巧上共同进步,“60后”“70后”“80后”作家也都展现出个性化的创作姿态。“60后”的晓苏、普玄等坚持书写城乡现实,其作品体现着强烈的在地感与责任感,将历史、现实与想象等融合贯通,书写当今时代的典型人物;“70后”的李修文、朱朝敏、别鸣等作家,将人性的多重面向袒露展示,深挖人类的最本真内心,同时不断采用新的叙事元素,建构文本的叙事层次,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而饱满充实,丰富读者阅读接受的体验;“80后”的宋小词、钱墨痕、丁东亚等作家聚焦最细微的人类情绪与情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人类的社会性特质,在最细微之处以小见大;“90后”的穆萨、废斯人、刘浪等亦展现新逻辑,书写新秩序,展现出向上的创新尽头。2024年,《长江文艺》联合《芳草》杂志开设“新鄂军”栏目,每期同步推出一位湖北新锐作家,并约请评论家撰写推介文章,先后推出了倪江、废斯人、别鸣、穆萨、兔草、刘浪等6位湖北青年作家的短篇小说佳作并配发评论文章。各个代际的作家们用文字创造、捕捉不同的时间记忆与空间体验,共同构建出湖北文学空间,在强劲的势头下一路高歌。
“十四五”以来,湖北文学创作生产景象繁荣,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当代文学小说佳作。中短篇小说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体现出多元发展态势。小说创作主体更加多样,表现空间的边界不断拓展。在文化产业的创新驱动与数字化转型被重要强调的当下,AI等新兴数字技术也在不断重塑小说创作的生态格局。“科幻叙事”“跨界写作”“跨文体写作”等诸多现象都在文学现场不断发生。
回首2024年湖北文坛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作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呼应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与民生问题,在各自最为熟悉切身的领域深度掘进的同时,又融入创新性与先锋型元素不断突破,留下了诸多可圈可点的个人佳作,成就了硕实累累,异彩纷呈的创作现场。其中既有向内对于人类主体灵魂的深刻挖掘,更有向外的现实关怀与历史视野,更不乏科幻文学的先锋叙事,读来各有洞见,收获满满。期待未来他们在文学实践上不断推陈出新,从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蓬勃发展的社会现实中汲取养分,创作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与文化自觉的中短篇小说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