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坛进行时 > 动态信息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湖北文学界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10-21    作者: 湖北作家网何存整理

10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全省各地作家、评论家和文学工作者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观看开幕会,认真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极大增强了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报告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优异的工作成绩和优秀的文学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恩施州作协主席董祖斌: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指明方向、坚定信念、统一步调、明确任务,让我们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形势下保持清醒、奋进、智慧和活力。各行各业必将闻令而动,在二十大精神的鼓舞下,坚定不移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主动担当,锐意进取,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对于文化、文学工作,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文学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现场,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改革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湖北故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十堰市作协副主席、郧阳区作协主席李兴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作家,生逢伟大时代,我深感幸运,也身负使命。我将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既像挺立的树一样把根深深扎进大地,也要像勇敢的鹰一样在天空翱翔。身处郧阳,心怀祖国。坚守一隅,放眼世界。一如既往,团结带领全体作协会员,营造良好文学氛围,用心、用情、用力握住手中的文学之笔写出优秀作品,把中国的故事、人民的需要、郧阳的奋发,准确而深刻地讲给社会,讲给历史,讲给世界。

天门市作协秘书长李君:二十大报告回顾了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十年风起云涌,成就举世瞩目。党的百年华诞盛况空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迈向小康的历史任务全面完成,伟大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广大人民共同富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祖国大地处处好风景,人民生活时时有欢声。国家的强大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加自信自豪。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欣逢盛世,目睹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巨变,目睹伟大的党带领着伟大的人民阔步向前、锐意进取、踔厉奋发、攻坚克难、义无反顾,以汗水描绘蓝图,用智慧谱写华章。在新时代人们的奋斗追梦中,有无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在发生,我们应将中国的形象、人民的信仰积极而生动地描绘出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报告里提出的要求,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新的征程,我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努力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品。

黄石市作协会员、中建三局作协会员赵青松:作为一名青年作协会员,我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时代呼唤着我们,我们应该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的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内在精神力量和创造活力,争当践行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黄冈市作协主席郑能新:二十大报告贯穿了“人民至上”这个思想主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这些话语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高尚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和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重视人民,有了人民这个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才能从57名党员发展到9600多万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作为一名党员作家和文艺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切实践行“人民至上”的思想理念和行动标准,在今后的文学艺术创作中,认真贯彻“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坚守“人民创造历史,人民就是历史”的理念,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努力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作家、艺术家!

宜昌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市作协主席周立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宜昌市文联、作协将积极主动作为,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入到群众心坎。站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切实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紧扣创作这一中心任务,组织广大文艺家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推出更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题材作品,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荆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金成海: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创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在创作中要始终把握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一是要弘扬主旋律。要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为人民书写,为人民代言。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塑造出有筋骨、有热血、有精神的新时代文学形象。二是要抵制粗俗。文学创作是灵魂再造工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各种思潮涌现,我们要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审美观,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学思潮,不迎合低级趣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三是要加强道德修养。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是作家的崇高使命,一个作家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在努力提高艺术水准的同时,要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才能成为时代风尚的引领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高尚灵魂的刻画者。

神农架林区作协副主席蒋治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二十大报告中最触动我心弦的话。江山是人民的江山。让我们贴近时代贴近江山,书写以共同富裕为特色的“山乡巨变”,积极书写人民,为人民立传,为江山立碑。凝心聚力、精心创作,创作出展现湖北地方特色、具有丰富营养的精神食粮。发扬老一辈作家走近人民、深入生活的优良传统,发掘生活中的典型,塑造一批立得起、传得开、记得住的英雄人物形象。

 

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松滋市作协副主席周卫刚: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文化自信,而且把文艺创作升华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高度。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站在胸怀“国之大者”的高度,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宽广的胸怀、开阔的眼界、不停的步履深入人民生活、观察时代变化、领会时代精神,以坚定的社会主义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以文学的方式和力量为时代存真、为人民放歌、为英雄立传。

武汉市汉阳区作协副秘书长白玉姣: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30次提到“文化”一词,可见对文化的重视。回味第八部分“增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真是撞击到了心扉,也让我感受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什么是文化自信?我认为,是一个民族骨子里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追寻、肯定、传承、弘扬、践行与发展,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什么是中国精神?我理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每一位中华儿女懂得惺惺相惜与鼓舞,脚踏实地创造无数美好,书写时代精神和“中国魂”。作为一名作家,更应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激发和汇聚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抒写出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的作品,让文化自信薪火相传、中华精神千秋万代。

黄冈市作协副主席、团风县作协主席梅玉荣: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深知文化的重要、文艺的力量。在我们国家步履铿锵大步跨越的关键时段,迎来党的二十大,每个中华儿女都倍感振奋与自豪。中华民族的文化弘扬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自强自立自信的基因已经浸透于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生逢盛世,当不负时代,为传承文化薪火,我们要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髓,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二为”方向是指南,“双百”方针记心间,在开展文艺活动时把握清晰航向,在进行文艺创作时坚定正确立场。作为一名基层作协主席,我今后的工作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努力发现和培养青少年作者,让我们的文学事业后继有人;二是融入时代的洪流,深入基层,贴近人民,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发掘题材,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文学作品。

潜江市作协副主席杨义祥:伟大成就激荡作家心弦,伟大时代呼唤伟大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文学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素材。《共护一江水》《收官决战》的相继出版,已经为湖北作家讴歌伟大时代、服务中心大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伴随着党的二十大的春风,中国式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伟业,将激励我们作家创作出一大批为时代而歌的精品力作,为社会大众提供新鲜而健康的精神食粮。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湖北文学界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     作者: 湖北作家网何存整理
发布时间: 2022-10-21

10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全省各地作家、评论家和文学工作者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观看开幕会,认真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极大增强了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报告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优异的工作成绩和优秀的文学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恩施州作协主席董祖斌: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指明方向、坚定信念、统一步调、明确任务,让我们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形势下保持清醒、奋进、智慧和活力。各行各业必将闻令而动,在二十大精神的鼓舞下,坚定不移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主动担当,锐意进取,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对于文化、文学工作,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文学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现场,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改革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湖北故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十堰市作协副主席、郧阳区作协主席李兴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作家,生逢伟大时代,我深感幸运,也身负使命。我将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既像挺立的树一样把根深深扎进大地,也要像勇敢的鹰一样在天空翱翔。身处郧阳,心怀祖国。坚守一隅,放眼世界。一如既往,团结带领全体作协会员,营造良好文学氛围,用心、用情、用力握住手中的文学之笔写出优秀作品,把中国的故事、人民的需要、郧阳的奋发,准确而深刻地讲给社会,讲给历史,讲给世界。

天门市作协秘书长李君:二十大报告回顾了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十年风起云涌,成就举世瞩目。党的百年华诞盛况空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迈向小康的历史任务全面完成,伟大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广大人民共同富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祖国大地处处好风景,人民生活时时有欢声。国家的强大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加自信自豪。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欣逢盛世,目睹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巨变,目睹伟大的党带领着伟大的人民阔步向前、锐意进取、踔厉奋发、攻坚克难、义无反顾,以汗水描绘蓝图,用智慧谱写华章。在新时代人们的奋斗追梦中,有无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在发生,我们应将中国的形象、人民的信仰积极而生动地描绘出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报告里提出的要求,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新的征程,我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努力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品。

黄石市作协会员、中建三局作协会员赵青松:作为一名青年作协会员,我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时代呼唤着我们,我们应该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的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内在精神力量和创造活力,争当践行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黄冈市作协主席郑能新:二十大报告贯穿了“人民至上”这个思想主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这些话语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高尚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和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重视人民,有了人民这个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才能从57名党员发展到9600多万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作为一名党员作家和文艺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切实践行“人民至上”的思想理念和行动标准,在今后的文学艺术创作中,认真贯彻“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坚守“人民创造历史,人民就是历史”的理念,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努力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作家、艺术家!

宜昌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市作协主席周立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宜昌市文联、作协将积极主动作为,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入到群众心坎。站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切实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紧扣创作这一中心任务,组织广大文艺家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推出更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题材作品,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荆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金成海: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创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在创作中要始终把握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一是要弘扬主旋律。要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为人民书写,为人民代言。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塑造出有筋骨、有热血、有精神的新时代文学形象。二是要抵制粗俗。文学创作是灵魂再造工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各种思潮涌现,我们要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审美观,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学思潮,不迎合低级趣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三是要加强道德修养。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是作家的崇高使命,一个作家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在努力提高艺术水准的同时,要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才能成为时代风尚的引领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高尚灵魂的刻画者。

神农架林区作协副主席蒋治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二十大报告中最触动我心弦的话。江山是人民的江山。让我们贴近时代贴近江山,书写以共同富裕为特色的“山乡巨变”,积极书写人民,为人民立传,为江山立碑。凝心聚力、精心创作,创作出展现湖北地方特色、具有丰富营养的精神食粮。发扬老一辈作家走近人民、深入生活的优良传统,发掘生活中的典型,塑造一批立得起、传得开、记得住的英雄人物形象。

 

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松滋市作协副主席周卫刚: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文化自信,而且把文艺创作升华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高度。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站在胸怀“国之大者”的高度,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宽广的胸怀、开阔的眼界、不停的步履深入人民生活、观察时代变化、领会时代精神,以坚定的社会主义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以文学的方式和力量为时代存真、为人民放歌、为英雄立传。

武汉市汉阳区作协副秘书长白玉姣: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30次提到“文化”一词,可见对文化的重视。回味第八部分“增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真是撞击到了心扉,也让我感受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什么是文化自信?我认为,是一个民族骨子里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追寻、肯定、传承、弘扬、践行与发展,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什么是中国精神?我理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每一位中华儿女懂得惺惺相惜与鼓舞,脚踏实地创造无数美好,书写时代精神和“中国魂”。作为一名作家,更应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激发和汇聚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抒写出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的作品,让文化自信薪火相传、中华精神千秋万代。

黄冈市作协副主席、团风县作协主席梅玉荣: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深知文化的重要、文艺的力量。在我们国家步履铿锵大步跨越的关键时段,迎来党的二十大,每个中华儿女都倍感振奋与自豪。中华民族的文化弘扬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自强自立自信的基因已经浸透于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生逢盛世,当不负时代,为传承文化薪火,我们要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髓,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二为”方向是指南,“双百”方针记心间,在开展文艺活动时把握清晰航向,在进行文艺创作时坚定正确立场。作为一名基层作协主席,我今后的工作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努力发现和培养青少年作者,让我们的文学事业后继有人;二是融入时代的洪流,深入基层,贴近人民,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发掘题材,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文学作品。

潜江市作协副主席杨义祥:伟大成就激荡作家心弦,伟大时代呼唤伟大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文学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素材。《共护一江水》《收官决战》的相继出版,已经为湖北作家讴歌伟大时代、服务中心大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伴随着党的二十大的春风,中国式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伟业,将激励我们作家创作出一大批为时代而歌的精品力作,为社会大众提供新鲜而健康的精神食粮。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