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笔会 > 原创散文

抗击疫情的日子里

来源: 湖北作家网    发布时间: 2020-04-01    作者: 戴太芳

  2020年的开年太过沉重,让所有人猝不及防。礼花鞭炮,团聚欢笑的热闹场面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淹没,疫情严峻,武汉封城……每天清晨,打开手机这些消息扑面而来。四十年工作的情结,让我急匆匆赶回医院。

  医院隔离区已经组建,病人不断增加,院领导夜以继日,医护人员无惧风险,日夜奔忙。很多人没有休一天假,早已提前返回医院,冲锋上阵。 

  一位90后的护士长,用娇弱的身躯独自挑起了隔离区疫情防控和首批病人救治等管理的重任。万事开头难,想象中,她们的工作是何等的艰辛,面对邪恶的病毒,她们被感染的风险可想而知。从隔离区传出的照片见证了一切,脸上的压痕,鼻梁上的伤口,布满红疹的双手,模糊不清的护目镜,还有被汗水浸湿的衣裤,让人心生怜惜。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她们不敢喝水,就是在生理期,她们也要坚持到下班。一位护士长说起护士们工作的情景时,抑制不住失声痛哭,她说:“她们太辛苦了!太艰难了!”她们每天,身穿肥大的防护服,就像个大笨熊,再加上护目镜、防护面屏,戴着几层手套,还要进行精细的技术操作,这种艰难难以想象。

  一位同行们叫她“游一针”的护士长,第二批进入隔离病区。因为她姓游,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好,而得此殊名。那个时候,隔离一病区住进了十几名患儿,最小的只有两个多月,每次静脉穿刺成了一大难题。护理部向她述说了情况,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本来她早已写下了请战书,随时都准备进入抗疫一线。一天中午,护理部接到了她发的语音:“太难了,护目镜的雾气挡住了视线,很有把握的血管几次穿刺都不成功,孩子受苦了,药也不能及时用上,我都快崩溃了。”她的哭声让所有人都留下了眼泪。

  一位宁夏增援来的护士长,带领4名队员,放下行李就进入隔离病区,一干就是20多天。在熟悉了医院的环境后,她连夜梳理了十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流程,及时和医院领导,和职能部门沟通,一项一项解决落实。在隔离二区组建的时候,她上下7层楼反复查看,设置通道,制定流程,做好标识。后勤人手不够,她亲自搬桌椅、做卫生,什么脏活、累活都去干,硬是在最短的时间把隔离二病区的各项工作准备得妥妥帖帖。一名重症病人,入院时身上带有几处压疮,她冲锋在前,用非常专业的护理技术为病人处理创面,近距离接触病人一干就是三个小时。为分担隔离一病区的压力,她们还接管了那里的危重病人,日夜守护在病床前,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调节呼吸机参数,管理各种管道,及时落实各种治疗、护理……她说:“我们是宁夏护士,到保康县医院,只是工作的地方不同 。”

  多日来,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一个个鲜活的事迹感动着所有人。纵观全国,虽然这场灾难很多人被裹挟其中,但比起武汉的同行,只有感同身受才能体会他们所经历的艰难。

  56岁,在这个尴尬的年龄选择继续上班,是为什么?常常在想,答案却很模糊,就像理不清的情愫。从事护理工作近四十年,医院的一草一木那样清晰,一切的经历无法忘怀。尤其,对护士们的牵念更是无时不在。几次要求进隔离区替她们排忧解难,分担压力。尴尬的年龄,未能前往。

  2020年,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自己身处其中,是否后悔?从未想过,也未置可否。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良好的环境里,资源丰富,物阜民安,这种优越的生活使人觉得理所应当,渐渐忘记了苦难的滋味。经历这场灾难的人们,医生、护士、工人、百姓,或为抗击疫情日夜奋战,或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或为保障工作全力以赴,或为生的希望顽强抗争,都将无法忘记曾经的经历。

  不想赞美什么,只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前几天看到一句鸡汤:世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你努力的模样。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只要努力过,并用心经历过,再难,再苦,都是财富,都值得铭记。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湖北省作家协会 电话:027-68880685
Copyright @ 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www.hbzjw.org.cn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抗击疫情的日子里

来源: 湖北作家网    作者: 戴太芳
发布时间: 2020-04-01

  2020年的开年太过沉重,让所有人猝不及防。礼花鞭炮,团聚欢笑的热闹场面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淹没,疫情严峻,武汉封城……每天清晨,打开手机这些消息扑面而来。四十年工作的情结,让我急匆匆赶回医院。

  医院隔离区已经组建,病人不断增加,院领导夜以继日,医护人员无惧风险,日夜奔忙。很多人没有休一天假,早已提前返回医院,冲锋上阵。 

  一位90后的护士长,用娇弱的身躯独自挑起了隔离区疫情防控和首批病人救治等管理的重任。万事开头难,想象中,她们的工作是何等的艰辛,面对邪恶的病毒,她们被感染的风险可想而知。从隔离区传出的照片见证了一切,脸上的压痕,鼻梁上的伤口,布满红疹的双手,模糊不清的护目镜,还有被汗水浸湿的衣裤,让人心生怜惜。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她们不敢喝水,就是在生理期,她们也要坚持到下班。一位护士长说起护士们工作的情景时,抑制不住失声痛哭,她说:“她们太辛苦了!太艰难了!”她们每天,身穿肥大的防护服,就像个大笨熊,再加上护目镜、防护面屏,戴着几层手套,还要进行精细的技术操作,这种艰难难以想象。

  一位同行们叫她“游一针”的护士长,第二批进入隔离病区。因为她姓游,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好,而得此殊名。那个时候,隔离一病区住进了十几名患儿,最小的只有两个多月,每次静脉穿刺成了一大难题。护理部向她述说了情况,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本来她早已写下了请战书,随时都准备进入抗疫一线。一天中午,护理部接到了她发的语音:“太难了,护目镜的雾气挡住了视线,很有把握的血管几次穿刺都不成功,孩子受苦了,药也不能及时用上,我都快崩溃了。”她的哭声让所有人都留下了眼泪。

  一位宁夏增援来的护士长,带领4名队员,放下行李就进入隔离病区,一干就是20多天。在熟悉了医院的环境后,她连夜梳理了十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流程,及时和医院领导,和职能部门沟通,一项一项解决落实。在隔离二区组建的时候,她上下7层楼反复查看,设置通道,制定流程,做好标识。后勤人手不够,她亲自搬桌椅、做卫生,什么脏活、累活都去干,硬是在最短的时间把隔离二病区的各项工作准备得妥妥帖帖。一名重症病人,入院时身上带有几处压疮,她冲锋在前,用非常专业的护理技术为病人处理创面,近距离接触病人一干就是三个小时。为分担隔离一病区的压力,她们还接管了那里的危重病人,日夜守护在病床前,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调节呼吸机参数,管理各种管道,及时落实各种治疗、护理……她说:“我们是宁夏护士,到保康县医院,只是工作的地方不同 。”

  多日来,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一个个鲜活的事迹感动着所有人。纵观全国,虽然这场灾难很多人被裹挟其中,但比起武汉的同行,只有感同身受才能体会他们所经历的艰难。

  56岁,在这个尴尬的年龄选择继续上班,是为什么?常常在想,答案却很模糊,就像理不清的情愫。从事护理工作近四十年,医院的一草一木那样清晰,一切的经历无法忘怀。尤其,对护士们的牵念更是无时不在。几次要求进隔离区替她们排忧解难,分担压力。尴尬的年龄,未能前往。

  2020年,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自己身处其中,是否后悔?从未想过,也未置可否。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良好的环境里,资源丰富,物阜民安,这种优越的生活使人觉得理所应当,渐渐忘记了苦难的滋味。经历这场灾难的人们,医生、护士、工人、百姓,或为抗击疫情日夜奋战,或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或为保障工作全力以赴,或为生的希望顽强抗争,都将无法忘记曾经的经历。

  不想赞美什么,只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前几天看到一句鸡汤:世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你努力的模样。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只要努力过,并用心经历过,再难,再苦,都是财富,都值得铭记。

通知公告 动态信息 市州文讯 作品研讨 书评序跋 新书看台 专题专栏 湖北作协
Copynight@湖北作家网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9015726号-1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11
技术支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